附面试题,万字长文 - Kotlin 协程进阶,安卓开发面试问题回答技巧

join 函数和前面三个函数不同,这是一个 suspend 函数。所以只能在 Coroutine 内调用。

这个函数会暂停当前所处的 Coroutine直到该Coroutine执行完成。所以 Job 函数一般用来在另外一个 Coroutine 中等待 job 执行完成后继续执行。当 Job 执行完成后, job.join 函数恢复,这个时候 job 这个任务已经处于完成状态了,而调用 job.join 的Coroutine还继续处于 activie 状态。

请注意,只有在其所有子级都完成后,作业才能完成

该函数的挂起是可以被取消的,并且始终检查调用的CoroutineJob是否取消。如果在调用此挂起函数或将其挂起时,调用CoroutineJob被取消或完成,则此函数将引发 CancellationException

Deferred

public interface Deferred : Job {

public val onAwait: SelectClause1

public suspend fun await(): T

@ExperimentalCoroutinesApi
public fun getCompleted(): T

@ExperimentalCoroutinesApi
public fun getCompletionExceptionOrNull(): Throwable?
}

通过使用async创建协程可以得到一个有返回值DeferredDeferred 接口继承自 Job 接口,额外提供了获取 Coroutine 返回结果的方法。由于 Deferred 继承自 Job 接口,所以 Job 相关的内容在 Deferred 上也是适用的。 Deferred 提供了额外三个函数来处理和Coroutine执行结果相关的操作。

  • suspend fun await(): T

用来等待这个Coroutine执行完毕并返回结果。

  • fun getCompleted(): T

用来获取Coroutine执行的结果。如果Coroutine还没有执行完成则会抛出 IllegalStateException ,如果任务被取消了也会抛出对应的异常。所以在执行这个函数之前,可以通过 isCompleted 来判断一下当前任务是否执行完毕了。

  • fun getCompletionExceptionOrNull(): Throwable?

获取已完成状态的Coroutine异常信息,如果任务正常执行完成了,则不存在异常信息,返回null。如果还没有处于已完成状态,则调用该函数同样会抛出 IllegalStateException,可以通过 isCompleted 来判断一下当前任务是否执行完毕了。

SupervisorJob

SupervisorJob 是一个顶层函数,定义如下:

/**

  • Creates a supervisor job object in an active state.
  • Children of a supervisor job can fail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 A failure or cancellation of a child does not cause the supervisor job to fail and does not affect its other children,
  • so a supervisor can implement a custom policy for handling failures of its children:
    • A failure of a child job that was created using [launch][CoroutineScope.launch] can be handled via [CoroutineExceptionHandler] in the context.
    • A failure of a child job that was created using [async][CoroutineScope.async] can be handled via [Deferred.await] on the resulting deferred value.
  • If [parent] job is specified, then this supervisor job becomes a child job of its parent and is cancelled when its
  • parent fails or is cancelled. All this supervisor’s children are cancelled in this case, too. The invocation of
  • [cancel][Job.cancel] with exception (other than [CancellationException]) on this supervisor job also cancels parent.
  • @param parent an optional parent job.
    */
    @Suppress(“FunctionName”)
    public fun SupervisorJob(parent: Job? = null) : CompletableJob = SupervisorJobImpl(parent)

​ 该函数创建了一个处于 active 状态的supervisor job。如前所述, Job 是有父子关系的,如果子Job 失败了父Job会自动失败,这种默认的行为可能不是我们期望的。比如在 Activity 中有两个子Job分别获取一篇文章的评论内容和作者信息。如果其中一个失败了,我们并不希望父Job自动取消,这样会导致另外一个子Job也被取消。而SupervisorJob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 Job,里面的子Job不相互影响,一个子Job失败了,不影响其他子Job的执行。SupervisorJob(parent:Job?) 具有一个parent参数,如果指定了这个参数,则所返回的 Job 就是参数 parent 的子Job。如果 Parent Job 失败了或者取消了,则这个 Supervisor Job 也会被取消。当 Supervisor Job 被取消后,所有 Supervisor Job 的子Job也会被取消。

MainScope() 的实现就使用了 SupervisorJob 和一个 Main Dispatcher

/**

  • Creates the main [CoroutineScope] for UI components.

  • Example of use:

  • class MyAndroidActivity {

  • private val scope = MainScope()
    
  • override fun onDestroy() {
    
  •     super.onDestroy()
    
  •     scope.cancel()
    
  • }
    
  • }

  • The resulting scope has [SupervisorJob] and [Dispatchers.Main] context elements.

  • If you want to append additional elements to the main scope, use [CoroutineScope.plus] operator:

  • val scope = MainScope() + CoroutineName("MyActivity").
    */
    @Suppress(“FunctionName”)
    public fun MainScope(): CoroutineScope = ContextScope(SupervisorJob() + Dispatchers.Main)

但是SupervisorJob是很容易被误解的,它和协程异常处理、子协程所属Job类型还有域有很多让人混淆的地方,具体异常处理可以看Google的这一篇文章:协程中的取消和异常 | 异常处理详解

CoroutineDispatcher - 调度器

CoroutineDispatcher 定义了 Coroutine 执行的线程。CoroutineDispatcher 可以限定 Coroutine 在某一个线程执行、也可以分配到一个线程池来执行、也可以不限制其执行的线程。

CoroutineDispatcher 是一个抽象类,所有 dispatcher 都应该继承这个类来实现对应的功能。Dispatchers 是一个标准库中帮我们封装了切换线程的帮助类,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线程池。它的实现如下:

dispatchers.webp

  • Dispatchers.Default

默认的调度器,适合处理后台计算,是一个CPU密集型任务调度器。如果创建 Coroutine 的时候没有指定 dispatcher,则一般默认使用这个作为默认值。Default dispatcher 使用一个共享的后台线程池来运行里面的任务。注意它和IO共享线程池,只不过限制了最大并发数不同。

  • Dispatchers.IO

顾名思义这是用来执行阻塞 IO 操作的,是和Default共用一个共享的线程池来执行里面的任务。根据同时运行的任务数量,在需要的时候会创建额外的线程,当任务执行完毕后会释放不需要的线程。

  • Dispatchers.Unconfined

由于Dispatchers.Unconfined未定义线程池,所以执行的时候默认在启动线程。遇到第一个挂起点,之后由调用resume的线程决定恢复协程的线程。

  • Dispatchers.Main

指定执行的线程是主线程,在Android上就是UI线程·

由于子Coroutine 会继承父Coroutinecontext,所以为了方便使用,我们一般会在 父Coroutine 上设定一个 Dispatcher,然后所有 子Coroutine 自动使用这个 Dispatcher

CoroutineStart - 协程启动模式

  • CoroutineStart.DEFAULT:

协程创建后立即开始调度,在调度前如果协程被取消,其将直接进入取消响应的状态

虽然是立即调度,但也有可能在执行前被取消

  • CoroutineStart.ATOMIC:

协程创建后立即开始调度,协程执行到第一个挂起点之前不响应取消

虽然是立即调度,但其将调度和执行两个步骤合二为一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其保证调度和执行是原子操作,因此协程也一定会执行

  • CoroutineStart.LAZY:

只要协程被需要时,包括主动调用该协程的start、join或者await等函数时才会开始调度,如果调度前就被取消,协程将直接进入异常结束状态

  • CoroutineStart.UNDISPATCHED:

协程创建后立即在当前函数调用栈中执行,直到遇到第一个真正挂起的点

是立即执行,因此协程一定会执行

这些启动模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应对某些特殊的场景。业务开发实践中通常使用DEFAULTLAZY这两个启动模式就够了

CoroutineScope - 协程作用域

定义协程必须指定其 CoroutineScopeCoroutineScope 可以对协程进行追踪,即使协程被挂起也是如此。同调度程序 (Dispatcher) 不同,CoroutineScope 并不运行协程,它只是确保您不会失去对协程的追踪。为了确保所有的协程都会被追踪,Kotlin 不允许在没有使用 CoroutineScope 的情况下启动新的协程。CoroutineScope 可被看作是一个具有超能力的 ExecutorService 的轻量级版本。CoroutineScope 会跟踪所有协程,同样它还可以取消由它所启动的所有协程。这在 Android 开发中非常有用,比如它能够在用户离开界面时停止执行协程。

Coroutine 是轻量级的线程,并不意味着就不消耗系统资源。 当异步操作比较耗时的时候,或者当异步操作出现错误的时候,需要把这个 Coroutine 取消掉来释放系统资源。在 Android 环境中,通常每个界面(ActivityFragment 等)启动的 Coroutine 只在该界面有意义,如果用户在等待 Coroutine 执行的时候退出了这个界面,则再继续执行这个 Coroutine 可能是没必要的。另外 Coroutine 也需要在适当的 context 中执行,否则会出现错误,比如在非 UI 线程去访问 View。 所以 Coroutine 在设计的时候,要求在一个范围(Scope)内执行,这样当这个 Scope 取消的时候,里面所有的子 Coroutine 也自动取消。所以要使用 Coroutine 必须要先创建一个对应的 CoroutineScope

CoroutineScope 接口

public interface CoroutineScope {
public val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CoroutineScope 只是定义了一个新 Coroutine 的执行 Scope。每个 coroutine builder 都是 CoroutineScope 的扩展函数,并且自动的继承了当前 ScopecoroutineContext

分类及行为规则

官方框架在实现复合协程的过程中也提供了作用域,主要用以明确写成之间的父子关系,以及对于取消或者异常处理等方面的传播行为。该作用域包括以下三种:

  • 顶级作用域

没有父协程的协程所在的作用域为顶级作用域。

  • 协同作用域

协程中启动新的协程,新协程为所在协程的子协程,这种情况下,子协程所在的作用域默认为协同作用域。此时子协程抛出的未捕获异常,都将传递给父协程处理,父协程同时也会被取消。

  • 主从作用域

与协同作用域在协程的父子关系上一致,区别在于,处于该作用域下的协程出现未捕获的异常时,不会将异常向上传递给父协程。

除了三种作用域中提到的行为以外,父子协程之间还存在以下规则:

  • 父协程被取消,则所有子协程均被取消。由于协同作用域和主从作用域中都存在父子协程关系,因此此条规则都适用。
  • 父协程需要等待子协程执行完毕之后才会最终进入完成状态,不管父协程自身的协程体是否已经执行完。
  • 子协程会继承父协程的协程上下文中的元素,如果自身有相同key的成员,则覆盖对应的key,覆盖的效果仅限自身范围内有效。

常用作用域

官方库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作用域可以直接来使用,并且 Android 的Lifecycle Ktx库也封装了更好用的作用域,下面看一下各种作用域

GlobalScope - 不推荐使用

public object GlobalScope : CoroutineScope {
/**

  • Returns [EmptyCoroutineContext].
    */
    override val coroutine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ge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

GlobalScope是一个单例实现,源码十分简单,上下文是EmptyCoroutineContext,是一个空的上下文,切不包含任何Job,该作用域常被拿来做示例代码,由于 GlobalScope 对象没有和应用生命周期组件相关联,需要自己管理 GlobalScope 所创建的 Coroutine,且GlobalScope的生命周期是 process 级别的,所以一般而言我们不推荐使用 GlobalScope 来创建 Coroutine。

runBlocking{} - 主要用于测试

/**

  • Runs a new coroutine and blocks the current thread interruptibly until its completion.
  • This function should not be used from a coroutine. It is designed to bridge regular blocking code
  • to libraries that are written in suspending style, to be used in main functions and in tests.
  • The default [CoroutineDispatcher] for this builder is an internal implementation of event loop that processes continuations
  • in this blocked thread until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oroutine.
  • See [CoroutineDispatcher] for the other implementations that are provided by kotlinx.coroutines.
  • When [CoroutineDispatcher] is explicitly specified in the [context], then the new coroutine runs in the context of
  • the specified dispatcher while the current thread is blocked. If the specified dispatcher is an event loop of another runBlocking,
  • then this invocation uses the outer event loop.
  • If this blocked thread is interrupted (see [Thread.interrupt]), then the coroutine job is cancelled and
  • this runBlocking invocatio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ee [newCoroutineContext][CoroutineScope.newCoroutineContext] for a description of debugging facilities that are available
  • for a newly created coroutine.
  • @param context the context of the coroutine. The default value is an event loop on the current thread.
  • @param block the coroutine code.
    */
    @Throws(InterruptedException::class)
    public fun runBlocking(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 EmptyCoroutineContext, block: suspend CoroutineScope.() -> T): T {
    contract {
    callsInPlace(block, InvocationKind.EXACTLY_ONCE)
    }
    val currentThread = Thread.currentThread()
    val contextInterceptor = context[ContinuationInterceptor]
    val eventLoop: EventLoop?
    val newContext: CoroutineContext
    if (contextInterceptor == null) {
    // create or use private event loop if no dispatcher is specified
    eventLoop = ThreadLocalEventLoop.eventLoop
    newContext = GlobalScope.newCoroutineContext(context + eventLoop)
    } else {
    // See if context’s interceptor is an event loop that we shall use (to support TestContext)
    // or take an existing thread-local event loop if present to avoid blocking it (but don’t create one)
    eventLoop = (contextInterceptor as? EventLoop)?.takeIf { it.shouldBeProcessedFromContext() }
    ?: ThreadLocalEventLoop.currentOrNull()
    newContext = GlobalScope.newCoroutineContext(context)
    }
    val coroutine = BlockingCoroutine(newContext, currentThread, eventLoop)
    coroutine.start(CoroutineStart.DEFAULT, coroutine, block)
    return coroutine.joinBlocking()
    }

这是一个顶层函数,从源码的注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运行一个新的协程并且阻塞当前可中断的线程直至协程执行完成,该函数不应从一个协程中使用,该函数被设计用于桥接普通阻塞代码到以挂起风格(suspending style)编写的库,以用于主函数与测试。该函数主要用于测试,不适用于日常开发,该协程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协程体执行完成。

MainScope() - 可用于开发

/**

  • Creates the main [CoroutineScope] for UI components.

  • Example of use:

  • class MyAndroidActivity {

  • private val scope = MainScope()
    
  • override fun onDestroy() {
    
  •     super.onDestroy()
    
  •     scope.cancel()
    
  • }
    
  • }

  • The resulting scope has [SupervisorJob] and [Dispatchers.Main] context elements.

  • If you want to append additional elements to the main scope, use [CoroutineScope.plus] operator:

  • val scope = MainScope() + CoroutineName("MyActivity").
    */
    @Suppress(“FunctionName”)
    public fun MainScope(): CoroutineScope = ContextScope(SupervisorJob() + Dispatchers.Main)

该函数是一个顶层函数,用于返回一个上下文是SupervisorJob() + Dispatchers.Main的作用域,该作用域常被使用在Activity/Fragment,并且在界面销毁时要调用fun CoroutineScope.cancel(cause: CancellationException? = null)对协程进行取消,这是官方库中可以在开发中使用的一个用于获取作用域的顶层函数,使用示例在官方库的代码注释中已经给出,上面的源码中也有,使用起来也是十分的方便。

LifecycleOwner.lifecycleScope - 推荐使用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img

最后

针对于上面的问题,我总结出了互联网公司Android程序员面试涉及到的绝大部分面试题及答案,并整理做成了文档,以及系统的进阶学习视频资料。
(包括Java在Android开发中应用、APP框架知识体系、高级UI、全方位性能调优,NDK开发,音视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跨平台技术等技术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面试前的复习,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
Android进阶视频+面试资料部分截图

本文已被CODING开源项目:《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收录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如果你从事以下工作或对以下感兴趣,欢迎戳这里加入程序员的圈子,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AI人工智能、Android移动开发、AIGC大模型、C C#、Go语言、Java、Linux运维、云计算、MySQL、PMP、网络安全、Python爬虫、UE5、UI设计、Unity3D、Web前端开发、产品经理、车载开发、大数据、鸿蒙、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物联网、软件测试、数据结构与算法、音视频开发、Flutter、IOS开发、PHP开发、.NET、安卓逆向、云计算

**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如果你从事以下工作或对以下感兴趣,欢迎戳这里加入程序员的圈子,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AI人工智能、Android移动开发、AIGC大模型、C C#、Go语言、Java、Linux运维、云计算、MySQL、PMP、网络安全、Python爬虫、UE5、UI设计、Unity3D、Web前端开发、产品经理、车载开发、大数据、鸿蒙、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物联网、软件测试、数据结构与算法、音视频开发、Flutter、IOS开发、PHP开发、.NET、安卓逆向、云计算

  • 19
    点赞
  • 2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MySQL多数据源是指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MySQL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灵活地处理各种数据库操作,提高程序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下面是一个完整的MySQL多数据源教程。 一、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 1. 在应用程序的配置文件中,创建多个数据库连接的配置项。例如,可以为每个数据源创建一个配置项,分别命名为db1、db2等。 2. 在配置项中,设置每个数据源的连接信息,包括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二、创建数据源管理器 1. 创建一个数据源管理器类,用于管理多个数据源。该类需要实现数据源的动态切换和获取。 2. 使用Java的线程安全的数据结构,如ConcurrentHashMap来存储数据源信息。将配置文件中的数据库连接信息加载到数据结构中。 3. 实现方法来切换不同的数据源,通过传入数据源的名称来切换到对应的数据库。 三、实现数据源切换 1. 在应用程序中,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需要使用的数据源。可以通过调用数据源管理器的方法来切换数据源。 2. 在DAO层的代码中,根据当前使用的数据源名称,选择对应的数据源行数据库操作。 四、使用多数据源行数据库操作 1. 在DAO层的代码中,区分不同的数据源,并将数据库操作的代码包装在对应的数据源中。 2. 在业务层的代码中,调用DAO层的方法来行数据库操作。不同的数据源会自动切换。 五、处理事务 1. 如果需要在一个事务中操作多个数据源,可以使用分布式事务的方式来处理。 2. 可以使用开源的分布式事务框架,如Atomikos、Bitronix等来实现多数据源的事务管理。 六、监控和维护 1. 使用监控工具来监控多个数据源的使用情况,包括连接数、查询次数等。 2. 定期对数据库行维护,包括索引优化、数据清理等工作,以保证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实现MySQL多数据源的配置和使用。使用多数据源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处理不同的数据库操作,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同时,也提供了更灵活的数据操作方式。同时,需要注意合理选择和配置数据源,以及监控和维护数据库,以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数据的安全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