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域的领跑者。点击订阅,与未来同行! 订阅:https://rengongzhineng.io/
谷歌量子计算负责人最近放话:“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突破,最快 5 年就到。”一句话瞬间点燃了科技圈的热议。Julian Kelly,也就是 Google Quantum AI 硬件总监,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量子计算正逐步接近能够“做出现代计算机完全做不到的事”的临界点。
这可不是画大饼。去年 12 月,谷歌在量子纠错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为构建可用量子计算机铺平了理论路径。再加上微软前不久也不甘示弱地发布了自己的量子芯片“Majorana”,甚至得搞出一种“全新物质状态”来驱动——一句话,量子这事儿,真的卷起来了。
目前谷歌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配备 105 个量子比特(qubit),但专家普遍认为,真正实用的应用至少需要 100 万 qubit 才能支撑。但即便如此,Kelly 仍旧对未来保持乐观:“五年内,我们应该能看到真正只靠量子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被攻克,比如模拟复杂物理系统,或者生成全新类型的数据。”
他也坦言,量子计算不太可能直接运行现有 AI 模型,但未来可能为 AI 提供创新数据源。当然,这还是“理论上可能”,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因为 AI 芯片大热,投资人开始追逐下一个潜力股,量子计算因此获得一波关注红利。Nvidia 虽然不做量子芯片,但也借势办起了“量子日”,把亚马逊、微软等 12 家量子巨头请来讨论未来图景。
不过 Nvidia CEO 黄仁勋年初曾泼过冷水,声称量子计算 15 年内都不会实用,导致一票量子公司股价跳水。但他上周又改口说自己“错了”,不过仍然补刀一句:“这玩意儿复杂得离谱。”
总结一下:量子计算的未来像极了科幻小说,离真正改变世界还有点距离,但一旦突破,可能将是整个科技栈的重构。眼下看来,2025年也许是“量子热”重新升温的起点,而真正的奇迹,或许就在五年之后等着惊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