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式表面应变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表面应变计适用于长期埋设在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桩基、军便梁、支撑、挡土墙、水工建筑物、衬砌、墩与底脚及其岩中,监测其应力与应变,并可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由应变计、安装夹具、观测电缆等组成。表面应变计采用外壳接地双护套双绞屏蔽聚氨酯电缆线,有效提高了表面应变计抗机械磨损、抗干扰、防雷击的能力。

    表面应变计为全不锈钢结构、一体化设计防旋转、防折弯、抗冲击、抗跌落、接地防雷、弹性模量小,与被测结构物的随动性好,不干扰原应力场,埋设方便可靠,适应长期工作在水下。表面应变计测量系统智能识别信息、智能故障诊断、云平台手机无缝对接。当被测结构物发生变形,将带动表面应变计变形,变形通过前、后端座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数采装置,即可测出结构物的应变量。同步测量埋设点的温度值。

### 关于振弦式应变计采集仪的PCB设计方法 #### 1. 功能需求分析 在设计振弦式应变计采集仪的PCB之前,需明确设备的功能需求。该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结构件上的应力变化情况,通过检测振弦频率的变化来计算应变量。因此,在电路设计上要确保能够精确地读取并处理这些微弱信号。 #### 2. 原理图绘制 基于功能需求,原理图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传感器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的振弦式应变计; - **信号调理电路**:实现对来自传感器的小幅度交流电信号放大、滤波等预处理操作; - **模数转换器(ADC)**:将经过放大的模拟量转变为数字形式以便后续的数据传输与存储; - **微控制器单元(MCU)** 或者专用集成电路(ASIC),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流程以及数据通信管理; - **电源管理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给各个组件供电; 对于上述各组成部分的设计细节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文档或应用笔记[^1]。 #### 3. PCB布局规划 当完成原理图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实际印制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的布线工作了: ##### a. 单层 vs 双面板选择 考虑到成本因素和个人制作难度,建议初学者优先考虑单面版方案。但如果涉及到高频信号传递,则推荐采用双面板甚至多层板以减少电磁干扰影响性能表现。 ##### b. 组件放置原则 为了提高抗噪能力和简化走线复杂度,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 将敏感元件如运算放大器靠近输入端口安装; - 把去耦电容紧挨着IC芯片放置,并尽可能缩短其到VCC/GND之间的路径长度; - 对于高速开关器件周围布置适当数量的地平面孔洞形成局部屏蔽效果; ##### c. 走线宽度设定 依据电流大小合理调整导体截面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一般而言,低功耗逻辑门级联线路可选用0.2mm~0.5mm粗细不等;而功率型MOSFET驱动回路则至少需要达到1mm以上才能满足散热要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不同性质(直流/交流)、方向相反或者相互关联密切程度较高的两条或多条轨迹时务必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以免发生串扰现象。 #### 4. 制造工艺考量 最后阶段还要充分重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风险点,比如过孔质量不佳可能导致焊接不良等问题。所以提前同工厂沟通好具体参数规格十分必要,例如铜箔厚度、最小钻孔直径等方面的要求都应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下来。 ```cpp // 示例代码片段展示如何初始化SPI总线配置MCU外设寄存器 void SPI_Init(void){ // 设置主模式 Master Mode Select (MSTR) SPCR |= _BV(MSTR); // 配置波特率 Fosc/16 SPSR |= _BV(SPI2X); SPCR &= ~(_BV(SPR1)|_BV(SPR0));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