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_2] 存储(KB) | 传输(kb) | 8大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中的比特与速率解析

一、比特与数据量单位

  • 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速率,我们需要先了解比特。
  • 比特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基础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
    • 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的一个1或0。

以下为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常见单位:

单位大小
比特 bit存储一个 0 或 1
字节 byte1 Byte = 8 b
千字节 KB1 KB = 2^10 B
兆字节 MB1 MB = 2^10 KB = 2^20 B
吉字节 GB1 GB = 2^10 MB = 2^30 B
太字节 TB1 TB = 2^10 GB = 2^40 B

常用的数据量单位有比特bit,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太字节TB

  • 在计算机数据量中,小写b表示bit,大写B表示byte,大写K表示的是2^10 B。

二、速率与单位换算

有了比特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引出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速率

  • 它具体是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律或数据率。

  • 常用的数据率单位有比特每秒,可以简写为小写字母b/s,或者写为 bps。其是速率的基本单位。

以下为计算机中速率的常见单位:

单位大小
比特每秒 bit/s数字信道上每秒可以传输的比特数量
千比特每秒 kb/s1 kb/s = 10^3 b/s
兆比特每秒 Mb/s1 Mb/s = 10^3 kb/s = 10^6 b/s
吉比特每秒 Gb/s1 Gb/s = 10^3 Mb/s = 10^9 b/s
太比特每秒 Tb/s1 Tb/s = 10^3 Gb/s = 10^12 b/s

注意:

  • 速率千比特每秒,这里的 k 用小写,而数据量单位中的 K 常用大写
  • 小写 kb 在速率单位中的值为 10^3,也就是1000
  • 大写 KB 在数据量单位中的值为 2^10,也就是 1024

三、性能指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速率(Rate)——水流速度

  • 生活实例:水龙头开大时,水流速快(高比特率);开小时流速慢(低比特率)。例如下载电影时,100Mbps的速率相当于每秒"倒出"100兆比特的数据流。
  • 公式
    速率 = 传输的比特数 时间(秒) ( 单位: b p s , K b p s , M b p s ) \text{速率} = \frac{\text{传输的比特数}}{\text{时间(秒)}} \quad (单位:bps, Kbps, Mbps) 速率=时间(秒)传输的比特数(单位:bps,Kbps,Mbps)

2. 带宽(Bandwidth)——水管直径

  • 生活实例:粗水管(高带宽)能同时输送更多水,如光纤的带宽(1Gbps)比普通网线(100Mbps)“更粗”。
  • 公式
    带宽 = 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 ( 单位: b p s ) \text{带宽} = \text{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 \quad (单位:bps) 带宽=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单位:bps)

3. 吞吐量(Throughput)——实际出水量

  • 生活实例:水龙头标称流量10L/s(带宽),但实际因水压不足只能流出5L/s(吞吐量)。例如Wi-Fi标称300Mbps,实际下载速度仅150Mbps。
  • 公式
    吞吐量 = 成功传输的数据总量 时间 ( 单位: b p s ) \text{吞吐量} = \frac{\text{成功传输的数据总量}}{\text{时间}} \quad (单位:bps) 吞吐量=时间成功传输的数据总量(单位:bps)

4. 时延(Delay)——快递送货时间

  • 时延组成
    • 发送时延:打包快递的时间(数据封装成帧)
    • 传播时延:快递车行驶时间(信号在介质中传输)
    • 处理时延:快递分拣时间(路由器处理数据)
    • 排队时延:快递在仓库等待装车的时间(路由器缓存队列)
  • 公式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text{总时延} = \text{发送时延} + \text{传播时延} + \text{处理时延} + \text{排队时延}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网络发送速率具有**木桶效应**。例如说存在网卡的发送速率信道带宽接口速率这三个指标, 哪个最小就由哪个决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时延带宽积(Delay-Bandwidth Product)——水管中的总水量

  • 生活实例:水管长度(传播时延)乘以直径(带宽),得到水管中能容纳的水量。例如:光纤长1000km(传播时延5ms),带宽1Gbps,则时延带宽积=5ms×1Gbps=5Mb。
  • 公式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单位: b i t ) \text{时延带宽积} = \text{传播时延} \times \text{带宽} \quad (单位:bit)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单位:bit)

四、单位换算与公式汇总表

指标单位换算数学公式生活类比
速率1 Mbps = 10^6 bps 速率 = 比特数 时间 \text{速率} = \frac{\text{比特数}}{\text{时间}} 速率=时间比特数水流速度
带宽 (理想1 Gbps = 10^9 bps 带宽 = 最大传输速率 \text{带宽} = \text{最大传输速率} 带宽=最大传输速率水管直径
吞吐量(实际1 MB/s = 8 Mbps 吞吐量 = 成功数据量 时间 \text{吞吐量} = \frac{\text{成功数据量}}{\text{时间}} 吞吐量=时间成功数据量实际出水量
时延1秒 = 1000毫秒 (ms) 总时延 = ∑ 各时延 \text{总时延} = \sum \text{各时延} 总时延=各时延快递总耗时
时延带宽积1 Gbps × 1 ms = 1 Mb 时延带宽积 = 带宽 × 传播时延 \text{时延带宽积} = \text{带宽} \times \text{传播时延} 时延带宽积=带宽×传播时延水管中的总水量
往返时间 (RTT)1秒 = 1000毫秒 (ms) RTT = 发送时间 + 返回时间 \text{RTT} = \text{发送时间} + \text{返回时间} RTT=发送时间+返回时间电话对话响应时间
利用率百分比 (%) 利用率 = 使用量 容量 × 100 % \text{利用率} = \frac{\text{使用量}}{\text{容量}} \times 100\% 利用率=容量使用量×100%道路拥堵程度
丢包率百分比 (%) 丢包率 = 丢包数 总包数 × 100 % \text{丢包率} = \frac{\text{丢包数}}{\text{总包数}} \times 100\% 丢包率=总包数丢包数×100%快递丢失概率

五、综合示例:视频通话场景

  1. 速率:摄像头采集视频的速率为5Mbps(高清画质)
  2. 带宽:家庭宽带带宽100Mbps,但实际分配给视频的带宽仅10Mbps
  3. 吞吐量:实际传输速率为8Mbps(受路由器性能限制)
  4. 时延:总时延50ms(发送10ms + 传播20ms + 处理15ms + 排队5ms)
  5. 时延带宽积:20ms×10Mbps=200Kb(相当于网络"管道"中的数据容量)
  6. RTT:从说话到听到回音需100ms(跨国通话)
  7. 利用率:网络利用率70%(接近拥堵阈值)
  8. 丢包率:2%(偶尔画面卡顿)

注意

1. 数据量单位对比
单位全称换算关系说明
bbit1b = 1比特二进制的最小单位(0或1)
BByte1B = 8b存储单位的基本单元
KBKiloByte1KB = 2^10 B = 1024 B数据量单位中的“千”是2^10
MBMegaByte1MB = 2^10 KB = 1024 KB同理,按2的幂次递进
2. 数据传输速率单位对比
单位全称换算关系说明
b/sbit per second1b/s = 1比特/秒速率的基本单位
kb/skilobit/s1kb/s = 10^3 b/s = 1000 b/s速率中的“千”是10^3(小写k)
Mb/sMegabit/s1Mb/s = 10^3 kb/s = 10^6 b/s同理,==按10的幂次递进 ==

关键区别

  • 大小写敏感数据量单位中的 K大写(代表2^10=1024),而速率单位中的 k 是 **小写**(代表10^3=1000)。
  • B与bB 是字节(Byte),b 是比特(bit),1B = 8b。

二、网络利用率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网络利用率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高会导致性能下降,原因如下:

1. 高利用率的负面影响
问题技术原理生活类比
时延激增数据包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等待时间变长早高峰堵车时,车辆排队时间增加
丢包率上升缓存溢出导致数据包被丢弃快递仓库爆仓,包裹被退回
稳定性下降网络拥塞引发重传,进一步加剧资源消耗交通瘫痪后,更多车辆绕行加重拥堵
2. 合理利用率的范围
  • 运营商标准:大型主干网通常将利用率控制在 50%以下,超过需扩容。
  • 用户感知阈值:利用率超过 70% 时,时延和丢包率会显著影响体验。
3. 解释

场景: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

  • 低利用率(30%):车辆稀疏,通行顺畅(低时延、无丢包)。
  • 中等利用率(50%):车流量适中,偶尔缓行(可接受的时延)。
  • 高利用率(90%):严重拥堵,车辆排队数公里(高时延),部分车辆被迫绕行(丢包)。

三、总结

  • 数据单位:严格区分大小写(B/b、K/k),避免混淆存储传输单位
  • 网络利用率:需平衡效率与稳定性,并非越高越好,理想范围在50%-70%之间。
  • 优化建议:通过流量控制(如TCP拥塞控制)、带宽扩容等方式维持合理利用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