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
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概念,但实现是具体的,实际运行的是硬件和软件
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会称一些用于实现主机之间的链接的物理传输媒体为第0层(如光纤,网线等)
OSI模型按照计算机网络逻辑功能分类时
上三层可以看成资源子网,主要处理传输而来的数据
下三层可以看成通信子网,主要进行的功能为数据通信
中间的传输层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1.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和数据传输的单位: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实现相邻节点之间通信信道的比特(0或1)的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层提供的通信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为基础)
差错控制:对数据进行检错,纠正错误或者丢弃错误数据,要求用户重新传送新的数据
流量控制:协调两个节点的速率
数据传输单位为帧
网络层(Network Layer):
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为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把数据从源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数据链路层传输来的帧数据会在网络层转换为分组Packet
又称数据
在网络层,数据要对路由进行选择,构造维护路由表,决定分组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然后将分组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实现异构网络互联,与数据链路层不同,网络层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实现其他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连接建立与释放等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实现端到端之间的通信,即实现进程到进程的通信,“端”指“端口”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多个高层实体复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