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模型和TCP/IP模型

目录

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

1.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和数据传输的单位: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会话层(Session Layer):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2.OSI小结

OSI不同主机之间传输模型:

数据链路层纠错问题:

网络层与传输层典型协议:

二.TCP/IP模型

模型理念:

TCP/IP模型各层功能:

三:TCP/IP模型与OSI模型最大的区别:


一.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概念,但实现是具体的,实际运行的是硬件和软件

通常情况下,我们也会称一些用于实现主机之间的链接的物理传输媒体为第0层(如光纤,网线等)

OSI模型按照计算机网络逻辑功能分类时

上三层可以看成资源子网,主要处理传输而来的数据

下三层可以看成通信子网,主要进行的功能为数据通信

中间的传输层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1.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和数据传输的单位: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实现相邻节点之间通信信道的比特(0或1)的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层提供的通信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为基础)

差错控制:对数据进行检错,纠正错误或者丢弃错误数据,要求用户重新传送新的数据

流量控制:协调两个节点的速率

数据传输单位为帧

网络层(Network Layer):

通信子网的最高一层,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为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把数据从源节点转发到目的节点。数据链路层传输来的帧数据会在网络层转换为分组Packet

又称数据 

在网络层,数据要对路由进行选择,构造维护路由表,决定分组到达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然后将分组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

实现异构网络互联,与数据链路层不同,网络层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实现其他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连接建立与释放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实现端到端之间的通信,即实现进程到进程的通信,“端”指“端口”

复用和分用,发送端多个高层实体复用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