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Flow之estimator详解

框架结构

在介绍Estimator之前需要对它在TensorFlow这个大框架的定位有个大致的认识,如下图示:

可以看到Estimator是属于High level的API,而Mid-level API分别是:

  • Layers:用来构建网络结构
  • Datasets: 用来构建数据读取pipeline
  • Metrics:用来评估网络性能

可以看到如果使用Estimator,我们只需要关注这三个部分即可,而不用再关心一些太细节的东西,另外也不用再使用烦人的Session了。

Estimator使用步骤

  • 创建一个或多个输入函数,即input_fn
  • 定义模型的特征列,即feature_columns
  • 实例化 Estimator,指定特征列和各种超参数。
  • 在 Estimator 对象上调用一个或多个方法,传递适当的输入函数作为数据的来源。 (train, evaluate, predict)

image.png

下面通过伪代码的形式介绍如何使用Estimator:

  • 创建一个或多个输入函数,即input_fn
def train_input_fn(features, labels, batch_size):
    """An input function for training"""
    # Convert the inputs to a Dataset.
    dataset = tf.data.Dataset.from_tensor_slices((dict(features), labels))

    # Shuffle, repeat, and batch the examples.
    return dataset.shuffle(1000).repeat().batch(batch_size)

注意, features需要是字典 (另外此处的feature与我们常说的提取特征的feature还不太一样,也可以指原图数据(raw image),或者其他未作处理的数据) 。下面定义的my_feature_column会传给Estimator用于解析features。

  • 定义模型的特征列,即feature_columns
# Feature columns describe how to use the input.
my_feature_columns = []
for key in train_x.keys(): 		    
   my_feature_columns.append(tf.feature_column.numeric_column(key=key))
  • 实例化 Estimator,指定特征列和各种超参数。
# Build a DNN with 2 hidden layers and 10 nodes in each hidden layer.
classifier = tf.estimator.DNNClassifier(
    feature_columns=my_feature_columns,
    # Two hidden layers of 10 nodes each.
    hidden_units=[10, 10],
    # The model must choose between 3 classes.
    n_classes=3)

注意在实例化Estimator的时候不用把数据传进来,你只需要把feature_columns传进来即可,告诉Estimator需要解析哪些特征值,而数据集需要在训练和评估模型的时候才传。

  • 在 Estimator 对象上调用一个或多个方法,传递适当的输入函数作为数据的来源

    • train(训练)
    # Train the Model.
    classifier.train(
    	input_fn=lambda:iris_data.train_input_fn(train_x, train_y, args.batch_size),
    	steps=args.train_steps)
    
    • evaluate(评估)
    # Evaluate the model.
    eval_result = classifier.evaluate(
    	input_fn=lambda:iris_data.eval_input_fn(test_x, test_y, args.batch_size))
    
    print('\nTest set accuracy: {accuracy:0.3f}\n'.format(**eval_result))
    
    • predict(预测)
    # Generate predictions from the model
    expected = ['Setosa', 'Versicolor', 'Virginica']
    predict_x = {
    	'SepalLength': [5.1, 5.9, 6.9],
    	'SepalWidth': [3.3, 3.0, 3.1],
    	'PetalLength': [1.7, 4.2, 5.4],
    	'PetalWidth': [0.5, 1.5, 2.1],
    }
    
    predictions = classifier.predict(
    	input_fn=lambda:iris_data.eval_input_fn(predict_x,
    											batch_size=args.batch_size))
    

深入理解Estimator

上面的示例中简单地介绍了Estimator,网络使用的是预创建好的DNNClassifier,其他预创建网络结构有如下:

image.png

当然在实际任务中这些网络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能够使用自定义的网络结构,那么如何实现呢?我之前看官网的教程,反正看的有点蒙,因为时不时就又蹦出一个新的参数来实现不同功能,所以就纳闷到底有多少参数可以使用?没办法只能从源代码开始啃着硬骨头(其实也不硬。。。之前只是懒)。

从源代码来理解Estimator

Estimator的源代码如下(为方便说明,已经掐头去尾):

class Estimato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model_fn, model_dir=None, config=None, params=None, warm_start_from=None):
  ...

可以看到需要传入的参数如下:

  • model_dir: 指定checkpoints和其他日志存放的路径。
  • model_fn: 这个是需要我们自定义的网络模型函数,后面详细介绍
  • config: 用于控制内部和checkpoints等,如果model_fn函数也定义config这个变量,则会将config传给model_fn
  • params: 该参数的值会传递给model_fn。
  • warm_start_from: 指定checkpoint路径,会导入该checkpoint开始训练

构建model_fn

模型函数一般定义如下:

def my_model_fn(
   features, 	# This is batch_features from input_fn,`Tensor` or dict of `Tensor` (depends on data passed to `fit`).
   labels,     # This is batch_labels from input_fn
   mode,      # An instance of tf.estimator.ModeKeys
   params,  	# Additional configuration
   config=None
   ):
  • 前两个参数是从输入函数中返回的特征和标签批次;也就是说,features 和 labels 是模型将使用的数据。
  • params 是一个字典,它可以传入许多参数用来构建网络或者定义训练方式等。例如通过设置params['n_classes']来定义最终输出节点的个数等。
  • config 通常用来控制checkpoint或者分布式什么,这里不深入研究。
  • mode 参数表示调用程序是请求训练、评估还是预测,分别通过tf.estimator.ModeKeys.TRAIN / EVAL / PREDICT 来定义。另外通过观察DNNClassifier源代码可以看到,mode这个参数并不用手动传入,因为Estimator会自动调整。例如当你调用estimator.train(...)的时候,mode则会被赋值tf.estimator.ModeKeys.TRAIN

model_fn需要对于不同的模式提供不同的处理方式,并且都需要返回一个tf.estimator.EstimatorSpec的实例。

咋听起来可能有点不知所云,大白话版本就是:模型有训练,验证和测试三种阶段,而且对于不同模式,对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在训练阶段,我们需要将数据喂给模型,模型基于输入数据给出预测值,然后我们在通过预测值和真实值计算出loss,最后用loss更新网络参数,而在评估阶段,我们则不需要反向传播更新网络参数,换句话说,mdoel_fn需要对三种模式设置三套代码。

另外model_fn需要返回什么东西呢?Estimator规定model_fn需要返回tf.estimator.EstimatorSpec,这样它才好更具一般化的进行处理。

Config

此处的config需要传入tf.estimator.RunConfig,其源代码如下:

class RunConfig(object):
  """This class specifies the configurations for an `Estimator` run."""

  def __init__(self,
               model_dir=None,
               tf_random_seed=None,
               save_summary_steps=100,
               save_checkpoints_steps=_USE_DEFAULT,
               save_checkpoints_secs=_USE_DEFAULT,
               session_config=None,
               keep_checkpoint_max=5,
               keep_checkpoint_every_n_hours=10000,
               log_step_count_steps=100,
               train_distribute=None,
               device_fn=None,
               protocol=None,
               eval_distribute=None,
               experimental_distribute=None,
               experimental_max_worker_delay_secs=None,
               session_creation_timeout_secs=7200):
  • model_dir: 指定存储模型参数,graph等的路径
  • save_summary_steps: 每隔多少step就存一次Summaries,不知道summary是啥
  • save_checkpoints_steps:每隔多少个step就存一次checkpoint
  • save_checkpoints_secs: 每隔多少秒就存一次checkpoint,不可以和save_checkpoints_steps同时指定。如果二者都不指定,则使用默认值,即每600秒存一次。如果二者都设置为None,则不存checkpoints。

注意上面三个**save-**参数会控制保存checkpoints(模型结构和参数)和event文件(用于tensorboard),如果你都不想保存,那么你需要将这三个参数都置为FALSE

  • keep_checkpoint_max:指定最多保留多少个checkpoints,也就是说当超出指定数量后会将旧的checkpoint删除。当设置为None0时,则保留所有checkpoints。
  • keep_checkpoint_every_n_hours
  • log_step_count_steps:该参数的作用是,(相对于总的step数而言)指定每隔多少step就记录一次训练过程中loss的值,同时也会记录global steps/s,通过这个也可以得到模型训练的速度快慢。 (天啦,终于找到这个参数了。。。。之前用TPU测模型速度,每次都得等好久才输出一次global steps/s的数据。。。蓝瘦香菇)

后面这些参数与分布式有关,以后有时间再慢慢了解。

  • train_distribute
  • device_fn
  • protocol
  • eval_distribute
  • experimental_distribute
  • experimental_max_worker_delay_secs

什么是tf.estimator.EstimatorSpec

传入参数

它是一个class(类),是定义在model_fn中的,并且model_fn返回的也是它的一个实例,这个实例是用来初始化Estimator类的。其源代码如下:

class EstimatorSpec():
  def __new__(cls,
              mode,
              predictions=None,
              loss=None,
              train_op=None,
              eval_metric_ops=None,
              export_outputs=None,
              training_chief_hooks=None,
              training_hooks=None,
              scaffold=None,
              evaluation_hooks=None,
              prediction_hooks=None):

重要函数参数:

  • mode:一个ModeKeys,指定是training(训练)、evaluation(计算)还是prediction(预测).

  • predictions:Predictions Tensor or dict of Tensor.

  • loss:Training loss Tensor. Must be either scalar, or with shape [1].

  • train_op:适用于训练的步骤.

  • eval_metric_ops: Dict of metric results keyed by name.
    The values of the dict can be one of the following:

    • (1) instance of Metric class.
    • (2) Results of calling a metric function, namely a (metric_tensor, update_op) tuple. metric_tensor should be evaluated without any impact on state (typically is a pure computation results based on variables.). For example, it should not trigger the update_op or requires any input fetching.

其他参数的作用可参见源代码说明

不同模式需要传入不同参数

根据mode的值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参数,即:

  • 对于mode == ModeKeys.TRAIN:必填字段是loss和train_op.
  • 对于mode == ModeKeys.EVAL:必填字段是loss.
  • 对于mode == ModeKeys.PREDICT:必填字段是predictions.

上面的参数说明看起来还是一头雾水,下面给出例子帮助理解:

最简单的情况: predict

只需要传入modepredictions

# Compute predictions.
predicted_classes = tf.argmax(logits, 1)
if mode == tf.estimator.ModeKeys.PREDICT:
    predictions = {
        'class_ids': predicted_classes[:, tf.newaxis],
        'probabilities': tf.nn.softmax(logits),
        'logits': logits,
    }
    return tf.estimator.EstimatorSpec(mode, predictions=predictions)
评估模式:eval

需要传入mode,loss,eval_metric_ops

如果调用 Estimator 的 evaluate 方法,则 model_fn 会收到 mode = ModeKeys.EVAL。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函数必须返回一个包含模型损失和一个或多个指标(可选)的 tf.estimator.EstimatorSpec。

loss示例如下:

# Compute loss.
loss = tf.losses.sparse_softmax_cross_entropy(labels=labels, logits=logits)

TensorFlow提供了一个指标模块tf.metrics来计算常用的指标,这里以accuracy为例:

# Compute evaluation metrics.
accuracy = tf.metrics.accuracy(labels=labels,
                               predictions=predicted_classes,
                               name='acc_op')

返回方式如下:

metrics = {'accuracy': accuracy}

if mode == tf.estimator.ModeKeys.EVAL:
    return tf.estimator.EstimatorSpec(
        mode, loss=loss, eval_metric_ops=metrics)
训练模式:train

需要传入mode,loss,train_op

loss同eval模式:

# Compute loss.
loss = tf.losses.sparse_softmax_cross_entropy(labels=labels, logits=logits)

train_op示例:

optimizer = tf.train.AdagradOptimizer(learning_rate=0.1)
train_op = optimizer.minimize(loss,global_step=tf.train.get_global_step())

返回值:

return tf.estimator.EstimatorSpec(mode, loss=loss, train_op=train_op)
通用模式

model_fn可以填充独立于模式的所有参数.在这种情况下,Estimator将忽略某些参数.在eval和infer模式中,train_op将被忽略.例子如下:

def my_model_fn(mode, features, labels):
  predictions = ...
  loss = ...
  train_op = ...
  return tf.estimator.EstimatorSpec(
      mode=mode,
      predictions=predictions,
      loss=loss,
      train_op=train_op)

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领取或者V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Vx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7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