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Linux文件IO

目录

文件描述符

什么是文件描述符

文件描述符的使用

open()

参数—flags

参数—mode

返回值

close()

write()

参数—fd

参数—buf、count

返回值

read()

参数fd

参数buf&&count

返回值

C库函数和系统调用的联系

自动打开的文件

文件描述符的底层原理

如何理解一切皆文件

关于重定向

文件描述符的分配规则

重定向的本质

重定向接口—dup2

命令行中的重定向

shell的实现方式

标准错误流

拆分

合并

perror

缓冲区的理解

什么是缓冲区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解放进程的IO时间

集中处理数据的刷新

缓冲区在哪

语言级缓冲区

文件系统缓冲区

缓冲区刷新策略

常规:

特殊:

FILE的总结

案例解析


文件描述符

什么是文件描述符

在C语言中,有一些对文件操作的函数,如:

  • 打开一个文件–> fopen()
  • 关闭一个文件–>fclose()
  • 对文件进行写入–>fwrite()
  • 对文件进行读取–>fread()

具体这些函数的使用,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回顾一下C语言—文件操作

总体看,这套文件操作的使用逻辑就是:打开一个文件,对文件进行操作,关闭这个文件;

为了让操作的时候能找到这个文件,C语言提供了一个FILE*的结构体指针,里面存着可以找到文件的成员变量,打开文件的同时返回这样一个指针,之后的对FILE* 的操作即使对文件的操作。

int main()
{
    FILE* fp = fopen("test.txt", ...);
    fwrite(fp, ...);
    fread(fp, ...);
    fclose(fp);
}

我们知道,当调用C语言函数对文件进行写入的时候,最终一定是向磁盘中写入

然而只有操作系统有资格向硬件进行写入

也就是说,C语言函数底层一定调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接口(函数)

这套系统接口对文件的操作方法无非也只是打开、访问、关闭

那就一定也要有一个可以代表这个文件、找到这个文件的变量

我们就称这个变量为文件描述符

文件描述符的使用

要了解文件描述符,我们就先看看它怎么用,

那就不可避免的要看一些文件操作的系统调用:

open()

相当于C语言的fopen(),open()这个系统调用也用于打开一个文件

可以看到上面有两个两个同名的open()函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C语言的一种函数重载

两者唯一的区别就是传或不传mode

其中第一个参数filename就是文件的路径,与fopen()一致,我们重点分析后两个和它的返回值——文件描述符

参数—flags

通过这个参数传入文件的打开方式

如下三个必选一个

含义
O_RDONLY只读
O_WRONLY只写
O_RDWR读/写

下面这些可以添加0个或多个

含义
O_CREAT如果文件不存在就创建之
O_TRUNC打开一个文件时,先将其已有内容清空
O_APPEND对文件追加
(如果不是追加模式,默认的读写指针会指向头,也就是会从头进行覆盖式写入
如果使用了追加模式,文件的读写指针会指向文件的末尾,就会追加写入)

这些宏以位图的模式传入,

我们知道,一个int有32位,其中每一位都可以作为一个bool值表示有或无

所以,我们将这些某些位定义为宏,如:把O_WRONLY 设置为0001(2)

当函数内通过位操作检测到flag的这一位为1,则进行只读的处理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多个宏按位或到一起,如:O_WRONLY | O_CREAT,表示用只读的方式创建一个文件。

参数—mode

我们尝试用O_WRONLY | O_CREAT创建一个文件: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t main()
{
  int fd = open("log.txt",O_WRONLY | O_CREAT);
  return 0;
}

可以看到,创建好的文件的权限是杂乱无章的(其实就是一串乱码)

这是因为函数open在创建文件的时候,一定要设置文件的权限属性

这里的属性就是通过第三个参数mode传入的,传入一个三位的八进制数,具体原则可以看Linux:Linux权限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fd = open("log.txt",O_WRONLY | O_CREAT,0666);
  return 0;
}

(这里0666 的第一个0仅表示这是一个C语言的8进制数字,实际有意义的仅仅是后三位666)

此时创建的文件正常了许多,但是依然不能与666完全对应,上面的是664

这其实是因为这里创建的文件也会收掩码——umask的影响

因为我们当前系统的掩码是0002,所以其他用户的w权限被去掉了

所以我们需要暂时把掩码设置为0

umask(0)即可将掩码设置为0;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umask(0);
  int fd = open("log.txt",O_WRONLY | O_CREAT,0666);
  return 0;
}

此时新建文件的权限就是我们所期望的666了

返回值

这里的返回值是一个整型,我们称之为文件描述符,它是对打开文件的一个标识;

后面可以通过这个整数对当前open打开的文件进行读写访问或者关闭。

close()

关闭一个文件

传入open返回的整型即可关闭那个文件

write()

对文件进行写入

参数—fd

第一个参数传入代表文件的文件描述符,即之前open的返回值,且必须是用写入方式打开的文件(O_WRONLY或O_RDWR)

参数—buf、count

要写入空间的首地址(可以是任何类型:char*,int*,自定义类型指针……)和要写入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fcntl.h>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ring.h>

int main()
{
  umask(0);
  int fd = open("log.txt",O_WRONLY | O_CREAT,0666);
  printf("fd: %d\n",fd);
  const char* str = "hello world\n";
  int cnt = 3;
  while(cnt--)
  {
    write(fd,str,strlen(str));
  }
  close(fd);
  return 0;
}

返回值

返回写入的字节数,这里的ssize_t类型相当于signed int

read()

从文件中读取内容

参数fd

用于读取的文件的文件描述符

这个文件打开的时候一定要有读取权限(O_RDONLY或O_RDWR)

参数buf&&count

从文件中读count个字节读到buf中,如果count大于文件的大小,仅读完文件

返回值

返回读到的字节数;没有读到返回0;发生错误返回-1

C库函数和系统调用的联系

  1. 毋庸置疑,C库函数底层调用了系统调用

  2. 函数接口是对应的:

    • fopen–>open
    • fwrite–>write
    • ……
  3. 数据类型对应:

    FILE* fp–>int fd

实际上FILE结构体中用来标定文件的成员变量就是文件描述符

int main()
{

    int fd1 = open("file1.txt", O_WRONLY | O_CREAT, 0666);
    int fd2 = open("file2.txt", O_WRONLY | O_CREAT, 0666);
    int fd3 = open("file3.txt", O_WRONLY | O_CREAT, 0666);
    int fd4 = open("file4.txt", O_WRONLY | O_CREAT, 0666);
    int fd5 = open("file5.txt", O_WRONLY | O_CREAT, 0666);
    printf("%d-%d-%d-%d-%d\n", fd1, fd2, fd3, fd4, fd5);

    return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FILE *fp1 = fopen("file1.txt", "w");
    FILE *fp2 = fopen("file2.txt", "w");
    FILE *fp3 = fopen("file3.txt", "w");
    FILE *fp4 = fopen("file4.txt", "w");
    FILE *fp5 = fopen("file5.txt", "w");
    printf("%d-%d-%d-%d-%d\n", fp1->_fileno, fp2->_fileno, fp3->_fileno, fp4->_fileno, fp5->_fileno);

    return 0;
}

运行这两段代码,可以发现结果相同,

所以可以证明,FILE中的_fileno成员变量存的就是系统调用的fd

自动打开的文件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还发现两个现象:

  • 这里的文件描述符是非常有规律的2,3,4……像极了数组的下标
  • 如果是数组的下标,那0、1、2三个值去哪了

实际上0,1,2描述符对应的文件确实存在,它们分别是:

  • 0–>输入流(键盘设备)
  • 1–>输出流(屏幕设备)
  • 2–>错误流(屏幕设备)

(由于Linux一切皆文件的理念,我们先把这些设备看作是文件,至于它是如何实现让设备和磁盘中的文件能同等看待的,后面会讲到)

C程序会默认打开这三个文件,我们编写代码打开的文件,自然也就会排在在这三个文件之后了。

文件描述符的底层原理

我们知道,一个进程可以打开多个文件

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

管理就是先描述,再组织

  • 描述–>定义一个结构体
struct file
{
    //包含了我们想看到的大部分文件内容
    struct file* next;//指向后一个结构体
}
  • 组织–>将这些结构体用某种数据结构串联起来

(虽然内核中实际用的不是链表,我们就先用一张链表代表它被组织起来了)

对被打开文件的管理,就转化成了对链表的增删查改

所有的进程打开的文件都会串联到如上这张链表中,那么每个进程又如何与自己的文件结构体建立映射关系呢?

实际上,每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上都有一个数组指针,数组里存了struct file*,指向打开文件对应结构体的首地址

然后返回数组的下标给用户,用户即可通过数组下标找到对应的文件对象,找到对应的文件

实际上这个数组的下标就是open()打开文件后,返回的文件描述符

如下是linux-2.6.32.26的源代码

如下是进程控制块结构体——task_struct中的成员变量

如下是files_struct结构体

其中fd_array就是存储file指针的数组,它的默认大小NR_OPEN_DEFAULT,这个值一般是32或64,但最多可以打开的文件不只这么多,通过扩展表,做多可以扩展到10万个文件;

我们可以通过ulimit -a,看到自己主机当前的进程文件默认最大打开数

我们再打开file结构体


如何理解一切皆文件

前面提到,程序默认打开的三个文件其实是三个外设,那操作系统是如何做到把外设和文件一视同仁的呢?

首先,所有的外设都要让驱动进行操作,驱动也要为上层提供相应的读写接口

从上面我们知道,操作系统会用一个file结构体描述一个文件

那么就可以在结构体中设置一些函数指针,指向对应打开设备的操作函数

当构造一个file对象的时候,让readp和writep指向对应设备的操作函数

当write()函数底层对文件进行写入的时候,只会调用readp这个函数,至于到底是在对什么设备操作,它并不关心;

这其实就是C++中多态概念的原始体现。

如上这种文件管理方式我们称为虚拟文件系统 Virtual File Systems(VFS)

我们看一下内核代码块中的file:

这里file_operations结构体中就是对应的一些函数指针:

在file结构体构造的时候,就会把f_op成员中的这些函数指针指向对应文件或设备的接口


关于重定向

文件描述符的分配规则

如果直接打开一个文件: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nt fd = open("file.txt", O_CREAT | O_WRONLY, 0666);
    printf("fd->%d\n", fd);
    close(fd);
    return 0;
}

fd->3

默认分配的文件操作符是3

如果先把输入文件(0)关掉: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close(0);
    int fd = open("file.txt", O_CREAT | O_WRONLY, 0666);
    printf("fd->%d\n", fd);
    close(fd);
    return 0;
}

fd->0

新创建的文件的文件操作符就是0,顶替了原本的输出文件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文件操作符的分配规则就是:从0位置开始找到第一个未使用的进行分配

重定向的本质

那么,我们我们如果打开一个新文件之前,先将用于标准输出的文件描述符—1中的文件关掉,

那么这个位置就为空,新打开的文件就会放到这个位置,

原本1号文件描述符所对应的标准输出文件就变成了我们新打开的文件,

标准输出流—stdout中存的也是文件描述符1,它所代表的文件也变成了我们新打开的这个。

我们知道,所有对文件的读写操作(write,read,printf……)只认文件描述符

所以此时的所有标准输出都会写到文件中,我们测试一下: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close(1);//关掉标准输出
    int fd = open("file.txt", O_CREAT | O_WRONLY, 0666);//打开新文件
    printf("fd->%d\n", fd);//向stdout输出
    fflush(stdout);//刷新缓存区
    close(fd);//关闭新打开的文件
    return 0;
}

由于缓存区的存在,要想完成写入,必须对缓存区进行刷新,具体缓存区内容见后

此时运行这个程序,可以看到屏幕上并没有任何输出,打开file.txt文件可以看到相应的输出

fd->1

当我们调用printf进行打印的时候,它并不会关心是不是打印到了屏幕上,只会按部就班的到stdout的FILE结构体中找到_fileno,向文件描述符所指向的文件中写入。

但是如果想我们上面先关闭一个2文件,再打开一个文件的操作,进行重定向实在是有点挫,下面看看用于重定向的函数

重定向接口—dup2

duplicate本意是复制,这个函数的作用也是复制一个文件描述符

dup2(): makes newfd be the copy of oldfd, closing newfd first if necessary

文档中的解释可能有点晦涩

我们知道,文件描述符就是file* fd_array[]这个数组的下标,

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把oldfd下标中的file*指针拷贝一份到newfd下标中,

如果newfd的位置不为空,就先将它指向的文件close()再拷贝

此时newfd和oldfd指向同一个文件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int fd = open("file.txt", O_CREAT | O_WRONLY, 0666);
    dup2(fd, 1); //把fd位置的文件拷贝一份到1位置
    printf("fd->%d\n", fd);
    fflush(stdout);
    close(fd);
    close(1);
    return 0;
}

file.txt

fd->3

如果我们指向进行重定向,原位置3的文件不再需要,也可dup2(fd, 1);之后直接close(3);

我们也不需要担心这里的重复close()会造成资源重复释放,因为指向的file对象中会有一个引用计数,每当有新的文件描述符对其指向或进行close(),其内部的计数器会自动++/–,所以close()函数仅仅就是将file* fd_array[]数组的对应下标置空、再对file中的计数器进行–;至于file资源什么时候释放,完全由操作系统监管。

命令行中的重定向

我们回顾一下,命令行中重定向的使用:

int main()
{
    string s;
    getline(cin, s);
    cout << s << endl;
    return 0;
}

如果直接运行这个程序,输入一行,复制输出一行

当使用>out.txt,表示将原本要输出到屏幕的字符串输出到out.txt文件

使用<in.txt,表示原本要从键盘上读取的内容改为从文件in.txt中读取

于是./test <in.txt >out.txt即可把in.txt文件的一行拷贝到out.txt中

>表示先清空文件内容,然后覆盖式写入

如果想追加写入,可以使用追加重定向:>>

shell的实现方式

我们在命令行进行>:输出重定向、>>:追加重定向、<:输入重定向实际就是shell进程检测到了命令行中的>/>>/<符号,就将进程test的0/1号文件描述符指向后面的这个文件

假如我们要自己实现一个shell,就可以在fork之后,让子进程进行重定向到后面的out.txt,然后再进程替换为前面的./test

(至于如何实现一个shell,进程创建,进程替换等知识,可以看Linux进程控制一文)

具体重定向:

当我们检测到>,在fork之后就可以

pid_t id = fork();
if(id==0)
{
    int fd = open("out.txt", O_CREAT | O_WRONLY | O_TRUNC, 0666);
	dup2(fd, stdout->_fileno);
    execlp(...);
}

当检测到>>:

pid_t id = fork();
if(id==0)
{
    int fd = open("out.txt", O_CREAT | O_WRONLY | O_APPEND, 0666);
	dup2(fd, stdout->_fileno);
    execlp(...);
}

当检测到<

pid_t id = fork();
if(id==0)
{
    int fd = open("in.txt", O_RDONLY);
	dup2(fd, stdout->_fileno);
    execlp(...);
}

(注意:execlp进程替换不会影响PCB中的file_struct表,不然我们前面的重定向就无效了)

标准错误流

拆分

前面我们一个C程序会默认产生三个FILE:标准输入流、标准输出流、标准错误流

第一个默认对应键盘,后两个都是屏幕

当我们程序出现错误的时候,一般使用如下的方式,调用标准错误流进行错误的打印

int main()
{
    string s1 = "stderr";
    string s2 = "stdout";

    fprintf(stderr, "%s\n", s1.c_str());//C语言
    cerr << s1 << endl;//c++

    printf("%s\n", s2.c_str());//C语言
    cout << s2 << endl;//c++
}

前两条会向3号文件描述符的文件输出

如果在执行程序的时候,仅仅使用>重定向到out.txt,”stdout”会在out.txt进行写入”stderr”依然会打印到屏幕上

因为>仅仅会改1号文件描述符,2号文件描述符对应的还是屏幕

如果我们想在命令行对stderr进行重定向,可以使用如下方法

./test 2>err.txt >out.txt

表示把./test的2号描述符指向err.txt,1号描述符指向out.txt

>等同于1>,当然如果已知程序中还有3,4,5号描述符,也可用3>,4>,5>对它们重定向)

那标准错误流的意义何在呢?

如此就可以把不同等级的错误和正常输出进行区分,让他们出现在不同的文件,这些文件的等级也称为日志等级

合并

前面的是将默认都输出到屏幕的改为输出到多个文件

那可以把原本输出到多个文件的改为输出到一个文件或屏幕吗?

如果仅

./test >all.txt

标准输出会到all.txt中去,但标准错误还会到屏幕上

./test >all.txt 2>&1

后面的2>&1表示把原本输出到2号文件描述符的内容输出到1号中去

此时,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就都会输出到all.txt中去

shell的实现也很好理解,只需dup2(1,2);即可

perror

C语言还有一个专门用于输出错误的函数perror

void perror ( const char * str );
int main()
{
    string s1 = "stderr";
    string s2 = "stdout";
    fprintf(stderr, "%s:%s\n", s1.c_str(), strerror(errno));
    perror(s1.c_str());
}

当一些C库函数调用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错误,可能会设置errno为特定数值,通过strerror函数可以把数值转为错误字符串


缓冲区的理解

在前面重定向的本质所给的代码案例中,有个小细节:最后要加一个fflush,用来刷新缓冲区

之前大家应该也或多或少听过缓冲区这个词

那什么是缓冲区呢?

什么是缓冲区

从本质上看,缓冲区就是一段物理

为什么要有缓冲区

解放进程的IO时间

从计算机的冯诺依曼体系我们知道,CPU访问外设的时间相对于访问内存来说是很长的

那当我们打开一个文件进行写入的时候,需要经过漫长的路,完成数据的写入,然后才能会回来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在写入的这段时间,进程相当于一直在阻塞等待,也就是卡住了

为了增加效率,让进程运行起来更丝滑,我们可以先将数据写入内存中,然后迅速的回来执行后续的进程操作,从内存到文件的存储可以后面单独再做,这部分内存就是缓冲区

集中处理数据的刷新

当进程要多次对文件等外设输入时,如果直接跟外设进行交互,读写十次,也就要10次漫长的IO时间

如果十次都先把数据加载到内存的缓冲区中,那么最终也只要一次IO时间,大大提高了IO效率

缓冲区在哪

前面说缓冲区是内存上的一段空间,那这段空间是谁开出来的?由谁管理?

这里的“谁”可以由很多答案,甚至用户在栈区开一个数组进行临时存储,如果符合上面的概念,也叫缓冲区

语言级缓冲区

当我们执行如下代码: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printf("hello printf");
    write(stdout->_fileno, "hello write", 20);
    sleep(3);
    return 0;
}

按照代码的执行顺序,屏幕上应该先输出hello printf,然后输出hello write,等待3秒后进程退出

但实际的打印情况是:屏幕上先输出hello write,三秒后,也就是进程退出的时候才输出hello printf

也很好理解,在C语言学习时我们就知道,如果printf输出的时候没有\n进行换号,默认不会刷新缓冲区,如果中间一直不出现刷新,会等到缓冲区满或者进程退出的时候再刷新,所以我们这里的hello printf一直等到进程退出的时候才刷新到屏幕

从进程已启动立刻就打印了hello write可以看出,这个系统级接口的缓冲区刷新策略是实时的

但是这个C语言提供的printf一定会调用系统接口write,如果它们用的是同一个缓冲区,当printf调用了write,一定会立即刷新

所以,可以得出,这里C语言的缓冲区和系统调用的一定不重合

事实上,C语言的缓冲区就在FILE结构体中

typedef _IO_FILE FILE;

struct _IO_FILE {
  int _flags;		/* High-order word is _IO_MAGIC; rest is flags. */
#define _IO_file_flags _flags

  //缓冲区相关
  /* Note:  Tk uses the _IO_read_ptr and _IO_read_end fields directly. */
  char* _IO_read_ptr;	/* Current read pointer */
  char* _IO_read_end;	/* End of get area. */
  char* _IO_read_base;	/* Start of putback+get area. */
  char* _IO_write_base;	/* Start of put area. */
  char* _IO_write_ptr;	/* Current put pointer. */
  char* _IO_write_end;	/* End of put area. */
  char* _IO_buf_base;	/* Start of reserve area. */
  char* _IO_buf_end;	/* End of reserve area. */
  /* The following fields are used to support backing up and undo. */
  char *_IO_save_base; /* Pointer to start of non-current get area. */
  char *_IO_backup_base;  /* Pointer to first valid character of backup area */
  char *_IO_save_end; /* Pointer to end of non-current get area. */

  struct _IO_marker *_markers;

  struct _IO_FILE *_chain;

  int _fileno;
#if 0
  int _blksize;
#else
  int _flags2;
#endif
  _IO_off_t _old_offset; /* This used to be _offset but it's too small.  */

#define __HAVE_COLUMN /* temporary */
  /* 1+column number of pbase(); 0 is unknown. */
  unsigned short _cur_column;
  signed char _vtable_offset;
  char _shortbuf[1];

  /*  char* _save_gptr;  char* _save_egptr; */

  _IO_lock_t *_lock;
#ifdef _IO_USE_OLD_IO_FILE
};

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fopen()每打开一个文件:

fopen会创建一个FILE结构体,并为FILE开一个缓冲区,然后返回这个FILE的地址

我们在调用fopen处就用一个FILE*接收

文件系统缓冲区

前面我们介绍了C语言的缓存区,但是系统调用write的缓冲区我们一直没细谈

这部分需要很多的知识铺垫,大家可以到Linux_文件系统一文再看

缓冲区刷新策略

从前面我们看到,缓冲区系统调用:write和语言级函数printf的刷新实际不同

单C语言的缓冲区,对stdout的输入时遇到换行就会刷新到屏幕,但对一个打开的磁盘文件输入时即使有换行也不会刷新

所以,不同地方的缓冲区刷新策略是不同的

我们总览一下缓冲区的刷新策略有哪些:

常规:

  1. 无缓冲(立即刷新)
  2. 行缓冲(遇到换号符刷新)——显示器文件(stdout)
  3. 全缓冲(缓冲区满才刷新)——块设备文件(磁盘文件)

特殊:

  1. 进程退出刷新
  2. 用户强制刷新——fflush()

FILE的总结

此时我们了解到的,FILE中有三个东西:

文件描述符:int _fileno;

缓冲区的各种指针

不同打开文件对应的刷新策略:int _flags;

案例解析

观察如下代码:

int main()
{
    const char *str1 = "hello printf\n";
    const char *str2 = "hello fprintf\n";
    const char *str3 = "hello fputs\n";
    const char *str4 = "hello write\n";

    printf(str1);
    fprintf(stdout, str2);
    fputs(str3, stdout);

    write(stdout->_fileno, str4, strlen(str4));

    fork();
    return 0;
}

我们使用三个C库函数和一个系统调用接口分别打印四个字符串

如果直接运行程序,结果确实与我们预期所一致

但是如果输出重定向到另一个文件,可以看到,打印的内容多了三条

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对其重定向,stdout原本对应得显示器文件就变成了对应得磁盘文件,

同时刷新策略也从行缓冲变为了全缓冲,即三个C语言函数只有进程退出的时候才会刷新

其中write是系统调用,不会受C语言刷新策略的影响,一直都是即时刷新,也就只打印了一次

由于fork之后,进程所有的的数据都进行了写时拷贝,

也就相当于父进程和子进程各有一个未刷新的FILE类型的stdout

当父子都退出,都会触发进程退出时的流刷新,文件中也就有两份输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