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摄影具备五个前提
1.明确的拍摄主题
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是摄影师画面表达呈现给观众的核心。照片是否有主题、或者其主题表达是否有意义,是判断摄影作品价值的关键。
美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要使观众感到画面之美,更应当有内涵,即“画里有画”,能够通过美的景色来表达摄影师的思想、抒发情怀,从而“借景抒情,寓景于情”。这样的照片不仅使作者对照片本身的美感有所感悟,更能产生联想,给人以“画有穷而意无穷”的感受。
2.认真拍好每一张照片
除却拍摄技术,拍摄技巧以外,我们还需要端正态度,认真拍摄。虽然现在数码相机使用数据卡存储,可以随便拍,不喜欢的话可以删掉重新拍摄,但是我们要对我们拍摄的照片负责,拍一张就要确认一张,这就是我们最初想要的,而不是随便拍摄的。
3.发现美丽的能力
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因此在摄影时必须培养发现美、体会美的能力。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努力寻找,总会寻找,总会从身边的人、景、事中发现瞬间的美。
画家郑板桥曾在一幅画的题跋中写到: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shu)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这段话道出郑板桥画竹的心得,这里提到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他创作的心理和审美思想的三个阶段。
正如前文,绘画和摄影具备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列举摄影其下三个创作阶段是:
- 美的发现和感知
- 美的提炼和酝酿
- 美的创造和加工
其中,第一个阶段“美的发现和感知”靠眼力,第二个阶段靠个人的美学修养,第三个阶段靠创作技巧。这三个阶段中的以第一个阶段最为重要,因为,只有能看出美,才可能拍到美。
好的摄影师必须练就一双慧眼,才能对其他人习以为常的人、事、物有全新的观察角度,也才能够从别人忽略的地方捕捉到美。
4.独立思考很重要
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对着被摄对象猛按快门,认为拍了很多张总有一张满意的,其实这样做就完全失去了摄影的乐趣。
摄影是一门艺术,拼的是思想和技术,而不是体力,只有用心思考了,有了想法再结合摄影技法,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
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去影展参观大师们的拍摄作品,思考大师为什么这样拍,这样拍好在哪里,应该怎么拍等,这样才会有进步且进步更快。
5.好镜头不等于能拍出好照片
要拍出牛片一定要使用“牛头”,这个问题经常被“器材党”与“技法党”所争论。现在大多数摄影爱好者都认为,能拍出牛片不一定要使用“牛头”,因为牛片与题材、思想内涵有关,也与构图、用光有关,而这些基本上与镜头是否是牛头无关。因此,在摄影领域,镜头的优劣不是决定照片质量的第一要素。总之,牛片与摄影器材的关系不是很紧密。
反过来看这个问题,则摄影朋友所说,狗头给你拍废片的理由,而牛头则剥削了你拍废片的借口。
如果手持牛头仍拍不出比较优秀的照片,就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
什么样的照片才算是优质
曝光正确
摄影界对曝光不讲求非常准确,但要求非常正确。换言之,在曝光摄影师可以取得自己所希望获得的曝光量。例如,为了使拍摄的场景有高调的感觉,可以适当地加大曝光量使画面轻微的过曝一点,而为了使画面体现低暗阴沉的感觉,则可以适当地减少曝光量使画面轻微欠曝一点。对于相机本身而言,这两种拍摄手法否不够准确,但对于摄影师所希望获得的画面,这种拍摄手法可以获得正确的曝光量。
所以,摄影师必须掌握用光的技术与曝光的技巧,从而使自己能够在不同的拍摄环境下,灵活组合运用各项曝光技术,是每一次曝光都是正确的,从而获得自己所希望呈现的画面。
构图完美
完美的构图是保证照片有无形式美的重要手段,每一个摄影师都应该具备葱客观的混乱表象中找出秩序,并利用摄影手段在画面中重组构成摄影画面的元素,最终使要表达的内容要以较为美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能力。
完美的构图除了能够保证画面具有最基础的没敢外,还能够有效地将画面的元素组织起来,使画面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例如,在拍摄夕阳海面风光时,通过构图的形式使海边的长桥指向落日,则不仅能够使画面因为存在长桥的线条而具有线条的美观,而且还利用长桥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了落日上。
光影丰富
摄影师用光的艺术,没有光及由此产生的影,就没有摄影创作活动,也就没有照片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
但摄影作品不能仅仅满足于光,还必须要有丰富合理的影。因为光影在摄影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被摄体的形状、体积、质感、色彩、明暗关系、空间深度和自然状态等,光影效果不正确,则无法正确反映出被拍摄对象的真实状态,而丰富的光线利用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则可以很准确地反映被拍摄对象的存在状态和内在状态。
画面整洁
摄影师减法的艺术,这是被无数摄影人认可的艺术规律。究其原因就是简洁的画面更利于突出主体,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并直指主题。
但简洁的画面不等于简单,一副优秀的照片往往会有主题、陪衬、前景、背景等各种元素,而主体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拍摄时要注意其他元素不能干扰到主体。
在实际的人像、风光、动物、植物以静物等题材时,在很多情况下,画面的内容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此时,作为一个摄影师,如何在繁多的元素中抽取需要的元素进行表现,以简洁的画面突出主体,甚至使照片具有深远的意义,就只能靠个人的眼光和能力了。
有形式感
形式美在摄影中的运用通常使指将构成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质感等。通过组织提炼所呈现出的审美特征。
视觉作品必须追求一定程度的形式美,因为美丽的事物与形态总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从事摄影活动时要注意塑造画面的形式美感,通过镜头寻找那些具有形式美感的事物,并将其通过特定的构图形式纳入画面,从而获得独具特色的画面效果。
例如,拍摄现代建筑时,可以利用其简明的线条形成几何形态的形式美感,而如果拍摄的是大面积的向日葵,则可以利用相似的形态使画面具有图案的形式美感。
快速提升自身拍摄水准的两大措施
从身边的景物练起
许多摄影爱好者认为要拍出风光大片,必须要跋山涉水找到好的景致才可以,而拍出人像大片也要最好找帅哥美女来助阵。实际上,好的景致不一定全在远方。在自己家附近也可以拍摄出漂亮的照片。自己家中的老人、小孩、宠物,周围菜市场的大爷、大妈也是很好的模特。不要因为地方很熟悉,反而在拍摄时更容易把握,尤其实在拍摄时可以更加随意,不必过于拘谨。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从下面的一些基本命题开始练习:动物、小孩、老人、栏杆、落日......
按这种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拍摄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轻松的从平凡的事物中找到值得拍摄的动人瞬间
十二个摄影基本功
训练1 大场景练习 | |
被摄体 | 一般风景、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
要求 | 画面全部实教 |
建议 | 使用广角镜头,将光圈设定为F11~F16,曝光模式为光圈优先 |
训练2 对焦练习 | |
要求 | 只要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获得浅景深画的画面效果 |
建议 | 使用中长焦镜头及85mm以上的焦距,将光圈设为F5.6或更大,曝光模式为光圈优先,对焦模式为自动对焦 |
训练3 特写练习 | |
被摄体 | 花卉、静物、昆虫等 |
要求 | 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追求高清晰的画面效果 |
建议 | 使用微距镜头或者带有微距功能的其他镜头及近摄镜,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摄体,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
训练4 动感表现练习 | |
被摄体 | 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
要求 | 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体或人的力量感和动态美,构图要合理,掌握适合拍摄场景的快门速度和按下快门的时机 |
建议 |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告诉运动时应使用1/500~1/1000s的快门速度,表现流动感时应使用1/15~1/4s的快门速度,追拍是可以使用1/15s或1/30s的快门速度 |
训练5 镜头使用练习 | |
利用各种镜头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理解焦距与透视、景深、景别的关系,活用各焦距段拍出不同景深的画面 | |
训练6 构图训练 | |
被摄体 | 山河、建筑、人物等 |
要求 | 根据被摄对象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构图形式进行表现,通过练习了解如何平衡画面、突出动感、增强透视效果等 |
训练7 外置闪光灯补光练习 | |
被摄体 | 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 |
要求 | 使用外置闪光灯并进行离机闪光、从斜上方或背后为被摄体以增强其立体感,也可以将闪光灯发出的闪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通过反光板折射来获得柔和的光线,要尽量避免出现重影或阴影 |
建议 | 尽量尝试利用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
训练8 白色物体练习 | |
被摄体 | 雪景、沙滩、花卉等白色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 |
要求 | 在拍摄白色物体时,应能够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和色调 |
建议 | 在拍摄白色物体时,应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增加曝光补偿,根据白色物体在画面中的所占比例和表现意图,一般增加0.5~1.5档曝光补偿 3. |
训练9 光线应用练习 | |
被摄体 | 不同光线下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等 |
要求 | 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度 |
建议 | 分别采用顺光、测光、斜测光、逆光拍摄被摄体,并注意测光与逆光在塑造物体立体感方面的差异,如利用强光可以塑造男人的刚毅,利用弱测光可以较好体现女人的温柔等 |
训练10 极端曝光练习 | |
被摄体 | 想要高调表现或低调表现的一切题材 |
要求 | 拍摄意图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须要性,被摄体与画面氛围要协调 |
建议 | 高调画面应增加0-2档曝光补偿,低调画面应减少0-2档曝光补偿,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各种条件下使用曝光补偿所获得的不同画面效果 |
训练11 现场感训练 | |
被摄体 | 火灾、事故、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及景观等现场 |
要求 | 尽量表现现场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现场感 |
建议 | 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超广角或长焦镜头,应使用F11、F16、F22等较小光圈获得大景深,拍摄台风、大雨、雾、急流等自然气象及景观时应使用三脚架,并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快门速度一般1/8~1/2s,可以使用包围曝光技法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
训练12 情感表现练习 | |
被摄体 | 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瞬间抓拍 |
要求 | 掌握按下快门的最佳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者动物心灵相通,除了脸部以外,其他肢体的表现也应与主题相符 |
建议 | 先从身边的人和动物,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训练,平时要注意其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征,然和利用长江澳镜头在被摄人或者动物不注意的时候进行抓拍,在开始训练时,应尽量利用自动照相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