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操作符的魅力吗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操作符的巧妙运用,解决一些题目。哪两个操作符呢?即: 和  ^


在一个整型数组中,只有一个数字出现一次,其他数组都是成对出现的,请找出那个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例如:
数组中有:1 2 3 4 5 1 2 3 4,只有5出现一次,其他数字都出现2次,找出5


相信大家看到这个问题,觉得很简单,我当初也是这样觉得,框框写了一个代码出来,但有的解法是更加的巧妙,下面我先写出我当初一开始写的代码,慢慢分析!

第一种方法:

int function(int arr[],int n)
{
	int c,i=0;
	while (i<n)
	{
		c = 1;
		for (int j = 0;j<n; j++)
		{
			if (arr[j] == arr[i]&&i!=j)
			{
				c = 0;
				break;
			}
			
		}
		if (c == 1)
		{
			return arr[i];
			
		}
		i++;

	}

}



int main()
{
	int arr[] = {1,2,3,4,5,1,2,3,4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ret = function(arr,sz);
	printf("%d\n", ret);


	return 0;
}

 

这便是我当初写下的代码,我就简单说一下,就是将数组和数组长度传入定义的函数function上,然后借助两个循环,和第三变量c,将c每次进循环时初始化为0,当循环过程中除本身外还有其他元素跟arr[ i ]相同时,我们就将c赋值为0,只有找到那个单身狗,即没有其它元素和它相同时 ,c==1,然后返回该元素的大小。

注意:改代码虽然容易想到但其最终过于复杂,代码不够整洁 。

第二种方法:

#include <stdio.h>

int find_single_dog(int arr[], int sz)
{
	int ret = 0;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i++)
	{
		ret ^= arr[i];
	}
	return ret;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1,2,3,4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dog = find_single_dog(arr, sz);
	printf("%d\n", dog);


	return 0;
}

大家看这个代码就立马发现简洁了许多了呢,这又是基于什么原理呢,下面我们一一解剖,这个代码实现的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异或操作符,即"^",这个操作符,异或操作符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口诀来理解“相异为一,相同为0”,比如3^7=4,我们可以看一下图,来理解。

 

了解完异或,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两个式子了吧!

a^a=0     ------------两个相等的数他们32个bit位肯定是处处相等,那异或的结果 也就为32个bit位都为0了。

a^0=a    ------------这也很容易想出来呢,只要a的一个bit位为1跟0肯定是相异,所以为1,所以就等于它本身了。

有了这两个式子,再看看上面第二种方法是不是就瞬间通透来了,只要ret不断异或数组中的所有元素,又如题目除了一个元素,其他都是成对出现的,以至于连个相同的数异或全为0,0异或一个数又等于他本身,所以ret最后只会是那一个单数,即题目说的单身狗。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题

在不创建临时变量的情况下,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第一种方法:

int main()
{

	int a = 4;
	int b = 7;
	printf("交换前:a=%d b=%d\n", a, b);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printf("交换后:a=%d b=%d\n", a, b);


	return 0;
}

这个代码的原理为把两个数相加得到总合,再减去一个数就可以得到另一个数。

缺点:如果a+b的值太大会导致一个int类型的变量会无法储存下这个值,具有可能会使程序出错。

为了优化这个代码,我们来看第二种。


第二种方法:

int main()
{
	int a = 7;
	int b = 8;
		printf("交换前:a=%d b=%d\n", a, b);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printf("交换后:a=%d b=%d\n", a, b);


	return 0;
}

 

 这个代码就很好的优化了,刚刚说的储存问题。

原理:也是运用了上述所说的那两个式子a^a=0,a^0=a,通过先不断异或本身和0,实现两个变量的转换值。 


写一个函数返回参数二进制中 1 的个数。
比如: 15    0000 1111    4 个 1

第一种方法:

int Find1(int n)
{
	int count = 0;
	while (n)
	{
		if (n % 2 == 1)
			count++;
		n = n / 2;
	}
	return count;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count = Find1(n);
	printf("%d\n", count);
	return 0;
}

我们都知道再二进制中每个比特位向左一位就是乘以2,向右移就是除以2,所以这个方法不断除2,在过程中只要n%2==1,则说明左右边一位为1,count++,然后继续除2,将比特位继续右移。 

缺点:这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的除法运算,使得代码的实现效率并不是很高。 


第二种方法:

int Find1(unsigned int n)
{
	int count = 0;
	int i = 0;
	for (i = 0; i < 32; i++)
	{
		if (((n >> i) & 1) == 1)
			count++;
	}
	return count;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count = Find1(n);
	printf("%d\n", count);
	return 0;
}

原理:与第一种很相似,都是将32个比特位不断右移,但右移却是用的操作符“>>”进行右移,且每次循环检验最右边的比特位是否为1,为1,则count++,进行计数。这个方法相比于第一种略微要快。

缺点:无论如何都需要进行32次循环,效率还不算太高。


第三种方法:

int Find1(int n)
{
	int count = 0;
	while (n)
	{
		n = n & (n - 1);
		count++;
	}
	return count;
}

int main()
{

	int n = 0;
	scanf("%d", &n);
	int count = Find1(n);
	printf("%d\n", count);
	return 0;
}

大家要想弄懂原理那必须弄懂n=n&(n-1)这个代码的作用,那么我们先解释操作符"&",这个操作符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是按位与,那么 n=n&(n-1),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看一下图。

这样就很明了,n=n&(n-1),就是将靠右的1,一个一个通过这个式子消除,这样有多少个1,就只需要进行多少次循环。效率也就变得比较高效了。 


今天的文章就结束了。

  • 55
    点赞
  • 3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