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数据结构——红黑树

前言:本篇文章我们继续来分享C++中的另一个复杂数据结构——红黑树。


目录

一.红黑树概念

二.红黑树性质

三.红黑树实现

1.基本框架

2.插入

3.判断平衡

 四.完整代码

总结


一.红黑树概念

红黑树,是一种二叉搜索树,但在每个结点上增加一个存储位表示结点的颜色,可以是RedBlack。 通过对任何一条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上各个结点着色方式的限制,红黑树确保没有一条路径会比其他路径长出两倍,因而是接近平衡的。


二.红黑树性质

  1. 每个结点不是红色就是黑色

  2. 根节点是黑色的

  3.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的两个孩子结点是黑色的(不存在连续的红色节点) 

  4. 对于每个结点,从该结点到其所有后代叶结点的简单路径上,均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结点(每条路径都存在相同数量的黑色节点) 

  5. 每个叶子结点都是黑色的(此处的叶子结点指的是空结点NULL)

如何理解红黑树最长路径不超过最短路径的二倍呢???

  1.  从性质能够看出,红黑树每一条路径上,都有相同数量的黑色节点
  2. 红黑树每条路径上可以存在连续的黑色节点,但不能存在连续的红色节点
  3. 所以最短路径即为全是黑色节点的路径。
  4. 最长路径则为一黑一红相间的路径。

三.红黑树实现

1.基本框架

红黑树与AVL树相比,多了节点颜色这一信息,为了实现这一信息,我们使用枚举

enum Colour
{
	RED,
	BLACK
};

template<class K,class V>
struct RBTreeNode
{
	RBTreeNode<K, V>* _left;
	RBTreeNode<K, V>* _right;
	RBTreeNode<K, V>* _parent;

	pair<K, V> _kv;
	Colour _col;

	RBTreeNode(const pair<K, V>& kv)
		:_left(nullptr)
		, _right(nullptr)
		, _parent(nullptr)
		, _kv(kv)
		,_col(RED)
	{}
};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RBTree
{
	typedef RBTreeNode<K, V> Node;
public:

private:
	Node* _root = nullptr;
	size_t _size = 0;
};

同时我们多创建一个_size成员变量,用于记录节点数量。 


2.插入

红黑树插入的基本步骤与二叉搜索树和AVL树一样,都是按照左子节点比根节点小,右子节点比根节点大的规则,唯一不同的是,红黑树的插入要考虑其性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性质为:

  1. 不存在连续的红节点
  2. 每条路径上的黑节点数相等

 其中能够看出,第二条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我们每次新插入节点时,必须插入红节点

此时我们会面临两种情况

  1. 父节点为黑色,插入即结束,无需调整。
  2. 父节点为红色,不满足上述性质1,需要调整。

下面我们来看特殊情况:

父亲为红节点,那么只有将父节点变为黑色节点,才能够满足性质。

但是如果父亲变为黑节点,就说明该路径上同样多出一个黑节点,而唯一的处理手段,就是让父亲的父亲,也就是爷爷节点,变为红色节点

此时又存在问题,那就是关于父亲的兄弟节点,也就是叔叔节点,那么叔叔节点存在三种情况

  1. 叔叔节点同样为红色。
  2. 叔叔节点不存在。
  3. 叔叔节点为黑色。

如果叔叔节点为红色,为了满足各路径黑节点数量相同,叔叔节点则需要和父节点一起变为黑色

如果叔叔节点不存在,为了满足性质,需要将该子树从爷爷节点的位置进行旋转

如果叔叔节点为黑色,而父节点为红色,如果还要满足性质,说明子节点原本应为黑色,是因为经过了上述的调整而作为爷爷节点变成了红色。此时我们仍需从爷爷节点的位置进行旋转

分析完上述完整情况之后,还有关于新插入节点的两种情况

  1. 父节点为爷爷节点的左子节点,同时新增节点也为父节点的左子节点,为一条斜线。
  2. 父节点为爷爷节点的左子节点,但是新增节点也为父节点的有子节点,为一条折线。

斜线情况下,我们在需要旋转时只需单旋即可;

而当为折线时,就需要进行双旋,先变为斜线,在进行调整。

同时父节点也需要考虑是爷爷节点的左节点还是右节点两种情况,彼此的规则相反

按照上边的步骤,我们能够得出代码情况:

//插入
	bool Insert(const pair<K,V>& kv)
	{
		if (_root == nullptr)
		{
			_root = new Node(kv);
			_root->_col = BLACK;//根给黑色
			return true;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
				return false;
			}
		}
		cur = new Node(kv);
		cur->_col = RED;//新增节点给红色
		if (kv.first < parent->_kv.first)
		{
			parent->_left = cur;
		}
		else
		{
			parent->_right = cur;
		}
		cur->_parent = parent;
		//parent是黑色就结束
		while (parent && parent->_col == RED)
		{
			Node* Grandfather = parent->_parent;
			if (parent == Grandfather->_left)
			{
				Node* uncle = Grandfather->_right;
				if (uncle && uncle->_col == RED)//叔叔存在且为红,直接变色
				{
					parent->_col = BLACK;
					uncle->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继续往上处理
					cur = Grandfather;
					parent = Grandfather->_parent;
				}
				else//叔叔不存在或叔叔存在但为黑
				{
					if (cur == parent->_left)//左边直接右旋
					{
						RotateR(Grandfather);
						parent->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else//右边则左右双旋
					{
						RotateL(parent);
						RotateR(Grandfather);
						cur->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break;
				}
			}
			else
			{
				Node* uncle = Grandfather->_left;
				if (uncle && uncle->_col == RED)
				{
					parent->_col = BLACK;
					uncle->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cur = Grandfather;
					parent = Grandfather->_parent;
				}
				else
				{
					if (cur == parent->_right)
					{
						RotateL(Grandfather);
						Grandfather->_col = RED;
						parent->_col = BLACK;
					}
					else
					{
						RotateR(parent);
						RotateL(Grandfather);
						cur->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break;
				}
			}
		}
		_root->_col = BLACK;
		return true;
	}

 需要考虑的情况确实很多,但如果自己画图认真分析,理解起来还是易如反掌的


3.判断平衡

判断红黑树的平衡,我们自然要从其性质入手:

  1. 首先就是判断根节点是否为黑色
  2. 其次容易判断的是是否有两个相邻的红色节点,注意这里我们不去判断一个节点与其子节点,反而去判断一个节点与其父节点。因为如果判断子节点,则可能需要判断两次,而父节点则只需判断一次
  3. 最后就是判断所有路径上的黑节点数量是否相同

其中前两种都比较容易想到代码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比较黑节点的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参数的方式。来记录到达每个节点位置时,该路径上出现过的黑节点的数量。而如何进行比较,因为每条路径上黑节点的数量都必须相同,所以我们直接记录一下最左边的一条路径上黑节点的数量,然后求出一条路径上的黑节点数之后,就进行比较即可

	//判断平衡
	bool IsBalance()
	{
		if (_root->_col == RED)
			return false;
		int refnum = 0;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col == BLACK)
				refnum++;
			cur = cur->_left;
		}
		return Check(_root, 0, refnum);
	}
	bool Check(Node* root, int BlackNum,const int refnum)
	{
		if (root == nullptr)
		{
			if (refnum != BlackNum)
			{
				cout << "存在黑色节点个数不相等" << endl;
				return false;
			}
			cout << BlackNum << endl;
			return true;
		}
		if (root->_col == RED && root->_parent->_col == RED)
		{
			cout << root->_kv.first << "->存在连续的红色节点" << endl;
			return false;
		}
		if (root->_col == BLACK)
			BlackNum++;
		return Check(root->_left, BlackNum,refnum)
			&& Check(root->_right, BlackNum,refnum);
	}

 四.完整代码

enum Colour
{
	RED,
	BLACK
};

template<class K,class V>
struct RBTreeNode
{
	RBTreeNode<K, V>* _left;
	RBTreeNode<K, V>* _right;
	RBTreeNode<K, V>* _parent;

	pair<K, V> _kv;
	Colour _col;

	RBTreeNode(const pair<K, V>& kv)
		:_left(nullptr)
		, _right(nullptr)
		, _parent(nullptr)
		, _kv(kv)
		,_col(RED)
	{}
};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RBTree
{
	typedef RBTreeNode<K, V> Node;
public:
	//插入
	bool Insert(const pair<K,V>& kv)
	{
		if (_root == nullptr)
		{
			_root = new Node(kv);
			_root->_col = BLACK;//根给黑色
			return true;
		}
		Node* parent = nullptr;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right;
			}
			else if (cur->_kv.first > kv.first)
			{
				parent = cur;
				cur = cur->_left;
			}
			else
			{
				return false;
			}
		}
		cur = new Node(kv);
		cur->_col = RED;//新增节点给红色
		if (kv.first < parent->_kv.first)
		{
			parent->_left = cur;
		}
		else
		{
			parent->_right = cur;
		}
		cur->_parent = parent;
		//parent是黑色就结束
		while (parent && parent->_col == RED)
		{
			Node* Grandfather = parent->_parent;
			if (parent == Grandfather->_left)
			{
				Node* uncle = Grandfather->_right;
				if (uncle && uncle->_col == RED)//叔叔存在且为红,直接变色
				{
					parent->_col = BLACK;
					uncle->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继续往上处理
					cur = Grandfather;
					parent = Grandfather->_parent;
				}
				else//叔叔不存在或叔叔存在但为黑
				{
					if (cur == parent->_left)//左边直接右旋
					{
						RotateR(Grandfather);
						parent->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else//右边则左右双旋
					{
						RotateL(parent);
						RotateR(Grandfather);
						cur->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break;
				}
			}
			else
			{
				Node* uncle = Grandfather->_left;
				if (uncle && uncle->_col == RED)
				{
					parent->_col = BLACK;
					uncle->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cur = Grandfather;
					parent = Grandfather->_parent;
				}
				else
				{
					if (cur == parent->_right)
					{
						RotateL(Grandfather);
						Grandfather->_col = RED;
						parent->_col = BLACK;
					}
					else
					{
						RotateR(parent);
						RotateL(Grandfather);
						cur->_col = BLACK;
						Grandfather->_col = RED;
					}
					break;
				}
			}
		}
		_root->_col = BLACK;
		return true;
	}
	//右单旋
	void RotateR(Node* parent)
	{
		//定义左子节点
		Node* subL = parent->_left;
		//定义左子节点的右子节点
		Node* subLR = subL->_right;
		//调整
		parent->_left = subLR;
		//判空
		if (subLR)
			subLR->_parent = parent;
		//调整
		subL->_right = paren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L;
		if (parent == _root)//判断是否为根
		{
			_root = subL;
			_root->_parent = nullptr;
		}
		else//不是根节点,调整父节点指向
		{
			if (ppNode->_left == parent)
				ppNode->_left = subL;
			else
				ppNode->_right = subL;

			subL->_parent = ppNode;
		}
	}
	//左单旋
	void RotateL(Node* parent)
	{
		//定义右子节点
		Node* subR = parent->_right;
		//定义右子节点的左子节点
		Node* subRL = subR->_left;
		//调整
		parent->_right = subRL;
		//判空
		if (subRL)
			subRL->_parent = parent;
		//调整
		subR->_left = parent;
		Node* ppNode = parent->_parent;
		parent->_parent = subR;
		if (parent == _root)//判断是否为根
		{
			_root = subR;
			_root->_parent = nullptr;
		}
		else//不是根节点,调整父节点指向
		{
			if (ppNode->_left == parent)
				ppNode->_left = subR;
			else
				ppNode->_right = subR;

			subR->_parent = ppNode;
		}
	}
	//遍历
	void InOrder()
	{
		inOrder(_root);
		cout << endl;
	}
	void inOrder(const Node* root)
	{
		if (root == nullptr)
		{
			return;
		}
		inOrder(root->_left);
		cout << root->_kv.first << ':' << root->_kv.second << endl;
		inOrder(root->_right);
	}
	//判断平衡
	bool IsBalance()
	{
		if (_root->_col == RED)
			return false;
		int refnum = 0;
		Node* cur = _root;
		while (cur)
		{
			if (cur->_col == BLACK)
				refnum++;
			cur = cur->_left;
		}
		return Check(_root, 0, refnum);
	}
	bool Check(Node* root, int BlackNum,const int refnum)
	{
		if (root == nullptr)
		{
			if (refnum != BlackNum)
			{
				cout << "存在黑色节点个数不相等" << endl;
				return false;
			}
			cout << BlackNum << endl;
			return true;
		}
		if (root->_col == RED && root->_parent->_col == RED)
		{
			cout << root->_kv.first << "->存在连续的红色节点" << endl;
			return false;
		}
		if (root->_col == BLACK)
			BlackNum++;
		return Check(root->_left, BlackNum,refnum)
			&& Check(root->_right, BlackNum,refnum);
	}
private:
	Node* _root = nullptr;
	//size_t _size = 0;
};

总结

关于红黑树的知识就分享这么多,喜欢本篇文章记得一键三连,我们下期再见!

  • 63
    点赞
  • 4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67
    评论
OpenSAL1.1 包含了算法导论中所有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其他内容,本资源为该算法库的动态链接库 内容如下(*号表示1.1版本新增内容): 数据结构:一般堆、二项堆、斐波那契堆、红黑树、通用散列(采用全域散列和完全散列技术)、不相交集合、任意维数组、高维对称数组。 图论算法(兼容有向图,无向图):广度和深度优先遍历、确定图是否存在回路、拓扑排序、强连通分支、欧拉环(欧拉路径)、最小生成树(Kruskal、Prim)、单源最短路径(3种)、每对顶点间最短路径(2种)、最大流(2种)等等。 代数算法:霍纳法则计算多项式和、矩阵乘法(2种)、方阵的LUP分解、解线性方程组(2种)、矩阵求逆(2种)、求伪逆矩阵(2种)、解正态方程组(2种)、最小二乘估计(2种)、多元最小二乘估计*、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快速向量求卷积(单变量多项式乘积)、快速张量求卷积(多变量多项式乘积)、多项式除法*、快速方幂和算法。 序列算法:最长公共子序列、KMP序列匹配*、键值分离排序。 数论算法:大数类(兼容浮点数、整数、与内置类型兼容运算)*、RSA加解密系统*、解同余方程*、孙子定理解同余方程组*、Miller_Rabin素数测试(产生大质数)*、随机数(实数、大数)*、欧几里得算法*。 计算几何算法:确定任意一对线段是否相交*、凸包*、最近点对*。 运筹学: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分配问题*、最优二度子图*、多01背包问题*
OpenSAL1.1 包含了算法导论中所有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其他内容,本资源为该算法库的静态链接库 内容如下(*号表示1.1版本新增内容): 数据结构:一般堆、二项堆、斐波那契堆、红黑树、通用散列(采用全域散列和完全散列技术)、不相交集合、任意维数组、高维对称数组。 图论算法(兼容有向图,无向图):广度和深度优先遍历、确定图是否存在回路、拓扑排序、强连通分支、欧拉环(欧拉路径)、最小生成树(Kruskal、Prim)、单源最短路径(3种)、每对顶点间最短路径(2种)、最大流(2种)等等。 代数算法:霍纳法则计算多项式和、矩阵乘法(2种)、方阵的LUP分解、解线性方程组(2种)、矩阵求逆(2种)、求伪逆矩阵(2种)、解正态方程组(2种)、最小二乘估计(2种)、多元最小二乘估计*、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快速向量求卷积(单变量多项式乘积)、快速张量求卷积(多变量多项式乘积)、多项式除法*、快速方幂和算法。 序列算法:最长公共子序列、KMP序列匹配*、键值分离排序。 数论算法:大数类(兼容浮点数、整数、与内置类型兼容运算)*、RSA加解密系统*、解同余方程*、孙子定理解同余方程组*、Miller_Rabin素数测试(产生大质数)*、随机数(实数、大数)*、欧几里得算法*。 计算几何算法:确定任意一对线段是否相交*、凸包*、最近点对*。 运筹学: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分配问题*、最优二度子图*、多01背包问题*
谭浩强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1934年生。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人民代表。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开拓者之一,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 谭浩强教授创造了3个世界纪录:(1)20年来他(及和他人合作)共编著出版了130本计算机著作,此外主编了250多本计算机书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最多的人。(2)他编著和主编的书发行量超过4500万册,是读者最多的科技作家。我国平均每30人、知识分子每1.5人就拥有1本谭浩强教授编著的书。(3)他和别人合作编著的《BASIC语言》发行了1200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此外,他编著的《C程序设计》发行了600万册。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了BASIC,FORTRAN,COBOL,Pascal,QBASIC,C,Visual Basic七种计算机语言,观众超过300万人。 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很少有不知道谭浩强教授的。他善于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语言说明复杂的概念。许多人认为他开创了计算机书籍贴近大众的新风,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谭浩强教授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北京市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把他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第2位)。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众带入计算机的大门。 1 C语言概述 1.1 C语言的发展过程 1.2 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 1.3 C语言版本 1.4 C语言的特点 1.5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1.6 C和C++ 1.7 简单的C程序介绍 1.8 输入和输出函数 1.9 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 1.10 书写程序时应遵循的规则 1.11 C语言的字符集 1.12 C语言词汇 1.13 Turbo C 2.0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1.13.1 Turbo C 2.0 简介和启动 1.13.2 Turbo C 2.0 集成开发环境 1.13.3 File菜单 1.13.4 Edit 菜单 1.13.5 Run 菜单 1.13.6 Compile 菜单 11.13.7 Project 菜单 1.13.8 Options菜单 1.13.9 Debug 菜单 1.13.10 Break/watch 菜单 1.13.11 Turbo C 2.0 的配置文件 2 程序的灵魂—算法 2.1 算法的概念 21 2.2 简单算法举例 21 2.3 算法的特性 24 2.4 怎样表示一个算法 24 2.4.1 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 24 2.4.2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24 2.4.3 三种基本结构和改进的流程图 28 2.4.4 用N-S 流程图表示算法 29 2.4.5 用伪代码表示算法 30 2.4.6 用计算机语言表示算法 31 2.5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1 3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32 3.2 常量与变量 33 23.2.1 常量和符号常量 33 3.2.2 变量 33 3.3 整型数据 34 3.3.1 整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34 3.3.2 整型变量 35 3.4 实型数据 37 3.4.1 实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37 3.4.2 实型变量 38 3.4.3 实型常数的类型 39 3.5 字符型数据 39 3.5.1 字符常量 39 3.5.2 转义字符 39 3.5.3 字符变量 40 3.5.4 字符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及使用方法 41 3.5.5 字符串常量 41 3.5.6 符号常量 42 3.6 变量赋初值 42 3.7 各类数值型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 43 3.8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44 3.8.1 C运算符简介 44 3.8.2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45 3.9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47 33.10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48 3.11 小结 49 3.11.1 C的数据类型 49 3.11.2 基本类型的分类及特点 49 3.11.3 常量后缀 49 3.11.4 常量类型 49 3.11.5 数据类型转换 49 3.11.6 运算符优先级和结合性 50 表达式 50 4 最简单的 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4.1 C语句概述 51 4.2 赋值语句 53 4.3 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 C 语言中的实现 54 4.4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54 4.4.1 putchar 函数(字符输出函数) 54 4.4.2 getchar函数(键盘输入函数) 55 4.5 格式输入与输出 55 4.5.1 printf 函数(格式输出函数) 56 4.5.2 scanf函数(格式输入函数) 58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60 45 分支结构程序 5.1 关系运算符和表达式 61 5.1.1 关系运算符及其优先次序 61 5.1.2 关系表达式 61 5.2 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 62 5.2.1 逻辑运算符极其优先次序 62 5.2.2 逻辑运算的值 63 5.2.3 逻辑表达式 63 5.3 if 语句 64 5.3.1 if语句的三种形式 64 5.3.2 if语句的嵌套 67 5.3.3 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 69 5.4 switch语句 70 5.5 程序举例 71 6 循环控制 6.1 概述 71 6.2 goto 语句以及用goto 语句构成循环 71 6.3 while语句 72 6.4 do-while语句 74 6.5 for 语句 76 6.6 循环的嵌套 79 56.7 几种循环的比较 79 6.8 break 和 continue语句 79 6.8.1 break 语句 79 6.8.2 continue 语句 80 6.9 程序举例 81 7 数组 7.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82 7.1.1 一维数组的定义方式 82 7.1.2 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83 7.1.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84 7.1.4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84 7.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86 7.2.1 二维数组的定义 86 7.2.2 二维数组元素的引用 86 7.2.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87 7.2.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89 7.3 字符数组 89 7.3.1 字符数组的定义 89 7.3.2 字符数组的初始化 89 7.3.3 字符数组的引用 90 7.3.4 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91 67.3.5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 91 7.3.6 字符串处理函数 92 7.4 程序举例 94 本章小结 97 8 函 数 8.1 概述 98 8.2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99 8.3 函数的参数和函数的值 100 8.3.1 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101 8.3.2 函数的返回值 102 8.4 函数的调用 106 8.4.1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106 8.4.2 函数调用的方式 106 8.4.3 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107 8.5 函数的嵌套调用 108 8.6 函数的递归调用 109 8.7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110 8.8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112 8.8.1 局部变量 113 8.8.2 全局变量 119 8.9 变量的存储类别 120 78.9.1 动态存储方式与静态动态存储方式 120 8.9.2 auto变量 120 8.9.3 用static 声明局部变量 121 8.9.4 register 变量 122 用extern 声明外部变量 123 9 预处理命令 9.1 概述 124 9.2 宏定义 125 9.2.1 无参宏定义 126 9.2.2 带参宏定义 127 9.3 文件包含 128 9.4 条件编译 130 9.5 本章小结 10 指针 10.1 地址指针的基本概念 131 10.2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132 10.2.1 定义一个指针变量 133 10.2.2 指针变量的引用 133 10.2.3 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 137 10.2.4 指针变量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140 810.3 数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141 10.3.1 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 142 10.3.2 通过指针引用数组元素 143 10.3.3 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146 10.3.4 指向多维数组的指针和指针变量 148 10.4 字符串的指针指向字符串的针指变量 150 10.4.1 字符串的表示形式 152 10.4.2 使用字符串指针变量与字符数组的区别 158 10.5 函数指针变量 159 10.6 指针型函数 160 10.7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161 10.7.1 指针数组的概念 161 10.7.2 指向指针的指针 164 10.7.3 main 函数的参数 166 10.8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167 10.8.1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的小结 167 10.8.2 指针运算的小结 167 10.8.3 void 指针类型 168 11 结构体与共用体 11.1 定义一个结构的一般形式 170 11.2 结构类型变量的说明 172 911.3 结构变量成员的表示方法 174 11.4 结构变量的赋值 174 11.5 结构变量的初始化 175 11.6 结构数组的定义 175 11.7 结构指针变量的说明和使用 177 11.7.1 指向结构变量的指针 177 11.7.2 指向结构数组的指针 179 11.7.3 结构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 180 11.8 动态存储分配 181 11.9 链表的概念 182 11.10 枚举类型 184 11.10.1 枚举类型的定义和枚举变量的说明 184 11.10.2 枚举类型变量的赋值和使用 185 11.11 类型定义符typedef 12 位运算 12.1 位运算符C语言提供了六种位运算符: 189 12.1.1 按位与运算 191 12.1.2 按位或运算 192 12.1.3 按位异或运算 192 12.1.4 求反运算 193 12.1.5 左移运算 193 1012.1.6 右移运算 193 12.2 位域(位段) 194 12.3 本章小结 13 文件 13.1 C文件概述 197 13.2 文件指针 198 13.3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199 13.3.1 文件的打开(fopen 函数) 200 13.3.2 文件关闭函数(fclose函数) 202 13.4 文件的读写 204 13.4.1 字符读写函数fgetc 和fputc 204 13.4.2 字符串读写函数fgets 和fputs 208 13.4.3 数据块读写函数fread 和fwtrite 209 13.4.4 格式化读写函数fscanf和fprintf 201 13.5 文件的随机读写 202 13.5.1 文件定位 202 13.5.2 文件的随机读写 203 13.6 文件检测函数 204 13.6.1 文件结束检测函数 feof函数 204 13.6.2 读写文件出错检测函数 205 1113.6.3 文件出错标志和文件结束标志置 0 函数 206 13.7 C库文件 208 13.8 本章小结 第1篇 基本知识 第1章 C++的初步知识 *1.1 从C到C++ *1.2 最简单的C++程序 1.3 C++程序的构成和书写形式 1.4 C++程序的编写和实现 1.5 关于C++上机实践 习题 第2章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2.1 C++的数据类型 2.2 常量 2.2.1 什么是常量 2.2.2 数值常量 2.2.3 字符常量 2.2.4 符号常量 2.3 变量 2.3.1 什么是变量 2.3.2 变量名规则 2.3.3 定义变量 2.3.4 为变量赋初值 2.3.5 常变量 2.4 C++的运算符 2.5 算术运算符与算术表达式 2.5.1 基本的算术运算符 2.5.2 算术表达式和运算符的优先级与结合性 2.5.3 表达式中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2.5.4 自增和自减运算符 2.5.5 强制类型转换运算符 2.6 赋值运算符与赋值表达式 2.6.1 赋值运算符 2.6.2 赋值过程中的类型转换 2.6.3 复合的赋值运算符 2.6.4 赋值表达式 2.7 逗号运算符与逗号表达式 习题 第2篇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 第3章 程序设计初步 3.1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和算法 3.1.1 算法的概念 3.1.2 算法的表示 3.2 C++程序和语句 3.3 赋值语句 3.4 C++的输入与输出 *3.4.1 输入流与输出流的基本操作 *3.4.2 在输入流与输出流中使用控制符 3.4.3 用getchar和putchar函数进行字符的输入和输出 3.4.4 用scanf和printf函数进行输入和输出 3.5 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 3.6 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3.6.1 关系运算和关系表达式 3.6.2 逻辑常量和逻辑变量 3.6.3 逻辑运算和逻辑表达式 3.7 选择结构和if语句 3.7.1 if语句的3种形式 3.7.2 if语句的嵌套 3.8 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 3.9 多分支选择结构和switch语句 3.10 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 3.11 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 3.11.1 用while语句构成循环 3.11.2 用do-while语句构成循环 3.11.3 用for语句构成循环 3.11.4 几种循环的比较 3.12 循环的嵌套 3.13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3.14 编写循环结构的程序 习题 第4章 函数与预处理 4.1 概述 4.2 定义函数的一般形式 4.2.1 定义无参函数的一般形式 4.2.2 定义有参函数的一般形式 4.3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4.3.1 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4.3.2 函数的返回值 4.4 函数的调用 4.4.1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 4.4.2 函数调用的方式 4.4.3 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4.5 内置函数 *4.6 函数的重载 *4.7 函数模板 *4.8 有默认参数的函数 4.9 函数的嵌套调用 4.10 函数的递归调用 4.11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4.11.1 局部变量 4.11.2 全局变量 4.12 变量的存储类别 4.12.1 动态存储方式与静态存储方式 4.12.2 自动变量 4.12.3 用static声明静态局部变量 4.12.4 用register声明寄存器变量 4.12.5 用extern声明外部变量 4.12.6 用static声明静态外部变量 4.13 变量属性小结 4.14 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4.15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4.15.1 内部函数 4.15.2 外部函数 4.16 预处理命令 4.16.1 宏定义 4.16 2 “文件包含”处理 4.16.3 条件编译 习题 第5章 数组 5.1 数组的概念 5.2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2.1 定义一维数组 5.2.2 引用一维数组的元素 5.2.3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5.2.4 一维数组程序举例 5.3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5.3.1 定义二维数组 5.3.2 二维数组的引用 5.3.3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5.3.4 二维数组程序举例 5.4 用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5.5 字符数组 5.5.1 字符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5.5.2 字符数组的赋值与引用 5.5.3 字符串和字符串结束标志 5.5.4 字符数组的输入输出 5.5.5 字符串处理函数 5.5.6 字符数组应用举例 *5.6 C++处理字符串的方法——字符串类与字符串变量 5.6.1 字符串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5.6.2 字符串变量的运算 5.6.3 字符串数组 5.6.4 字符串运算举例 习题 第6章 指针 6.1 指针的概念 6.2 变量与指针 6.2.1 定义指针变量 6.2.2 引用指针变量 6.2.3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6.3 数组与指针 6.3.1 指向数组元素的指针 6.3.2 用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接收数组地址 6.3.3 多维数组与指针 6.4 字符串与指针 6.5 函数与指针 6.5.1 用函数指针变量调用函数 6.5.2 用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 6.6 返回指针值的函数 6.7 指针数组和指向指针的指针 6.7.1 指针数组的概念 6.7.2 指向指针的指针 6.8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和指针运算的小结 6.8.1 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的小结 6.8.2 指针运算小结 *6.9 引用 6.9.1 什么是变量的引用 6.9.2 引用的简单使用 6.9.3 引用作为函数参数 习题 第7章 自定义数据类型 7.1 结构体类型 7.1.1 结构体概述 7.1.2 结构体类型变量的定义方法及其初始化 7.1.3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 7.1.4 结构体数组 7.1.5 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 7.1.6 结构体类型数据作为函数参数 *7.1.7 动态分配和撤销内存的运算符new和delete 7.2 共用体 7.2.1 共用体的概念 7.2.2 对共用体变量的访问方式 7.2.3 共用体类型数据的特点 7.3 校举类型 7.4 用typedef声明类型 习题 第3篇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8章 类和对象 8.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概述 8.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8.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 8.1.3 类和对象的作用 8.1.4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 8.2 类的声明和对象的定义 8.2.1 类和对象的关系 8.2.2 声明类类型 8.2.3 定义对象的方法 8.2.4 类和结构体类型的异同 8.3 类的成员函数 8.3.1 成员函数的性质 8.3.2 在类外定义成员函数 8.3.3 inline成员函数 8.3.4 成员函数的存储方式 8.4 对象成员的引用 8.4.1 通过对象名和成员运算符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2 通过指向对象的指针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4.3 通过对象的引用变量来访问对象中的成员 8.5 类的封装性和信息隐蔽 8.5.1 公用接口与私有实现的分离 8.5.2 类声明和成员函数定义的分离 8.5.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几个名词 8.6 类和对象的简单应用举例 习题 第9章 关于类和对象的进一步讨论 9.1 构造函数 9.1.1 对象的初始化 9.1.2 构造函数的作用 9.1.3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 9.1.4 用参数初始化表对数据成员初始化 9.1.5 构造函数的重载 9.1.6 使用默认参数的构造函数 9.2 析构函数 9.3 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顺序 9.4 对象数组 9.5 对象指针 9.5.1 指向对象的指针 9.5.2 指向对象成员的指针 9.5.3 this指针 9.6 共用数据的保护 9.6.1 常对象 9.6.2 常对象成员 9.6.3 指向对象的常指针 9.6.4 指向常对象的指针变量 9.6.5 对象的常引用 9.6.6 const型数据的小结 9.7 对象的动态建立和释放 9.8 对象的赋值和复制 9.8.1 对象的赋值 9.8.2 对象的复制 9.9 静态成员 9.9.1 静态数据成员 9.9.2 静态成员函数 9.10 友元 9.10.1 友元函数 9.10.2 友元类 9.11 类模板 习题 第10章 运算符重载 10.1 什么是运算符重载 10.2 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10.3 重载运算符的规则 10.4 运算符重载函数作为类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 10.5 重载双目运算符 10.6 重载单目运算符 10.7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和流提取运算符 10.7.1 重载流插入运算符“<<” 10.7.2 重载流提取运算符“>>” 10.8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1 标准类型数据间的转换 10.8.2 转换构造函数 10.8.3 类型转换函数 习题 第4篇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第11章 继承与派生 11.1 继承与派生的概念 11.2 派生类的声明方式 11.3 派生类的构成 11.4 派生类成员的访问属性 11.4.1 公用继承 11.4.2 私有继承 11.4.3 保护成员和保护继承 11.4.4 多级派生时的访问属性 11.5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1.5.1 简单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2 有子对象的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5.3 多层派生时的构造函数 11.5.4 派生类构造函数的特殊形式 11.5.5 派生类的析构函数 11.6 多重继承 11.6.1 声明多重继承的方法 11.6.2 多重继承派生类的构造函数 11.6.3 多重继承引起的二义性问题 11.6.4 虚基类 11.7 基类与派生类的转换 11.8 继承与组合 11.9 继承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意义 习题 第12章 多态性与虚函数 12.1 多态性的概念 12.2 一个典型的例子 12.3 虚函数 12.3.1 虚函数的作用 12.3.2 静态关联与动态关联 12.3.3 在什么情况下应当声明虚函数 12.3.4 虚析构函数 12.4 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12.4.1 纯虚函数 12.4.2 抽象类 12.4.3 应用实例 习题 第13章 输入输出流 13.1 C++的输入和输出 13.1.1 输入输出的含义 13.1.2 C++的I/O对C的发展——类型安全和可扩展性 13.1.3 C++的输入输出流 13.2 标准输出流 13.2.1 cout,cerr和clog流 13.2.2 格式输出 13.2.3 用流成员函数put输出字符 13.3 标准输入流 13.3.1 cin流 13.3.2 用于字符输入的流成员函数 13.3.3 istream类的其他成员函数 13.4 文件操作与文件流 13.4.1 文件的概念 13.4.2 文件流类与文件流对象 13.4.3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13.4.4 对ASCII文件的操作 13.4.5 对二进制文件的操作 13.5 字符串流 习题 第14章 C++工具 14.1 异常处理 14.1.1 异常处理的任务 14.1.2 异常处理的方法 14.1.3 在函数声明中进行异常情况指定 14.1.4 在异常处理中处理析构函数 14.2 命名空间 14.2.1 为什么需要命名空间 14.2.2 什么是命名空间 14.2.3 使用命名空间解决名字冲突 14.2.4 使用命名空间成员的方法 14.2.5 无名的命名空间 14.2.6 标准命名空间std 14.3 使用早期的函数库 习题 附录A 常用字符与ASCII代码对照表 附录B 运算符与结合性 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第二版在保持原书基本框架和特色的基础上,对主要各章,如第一、二、三、四、六及九章等,作了增删和修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查找、排序的各种方法。对每一种数据结构,除了详细阐述其基本概念和具体实现外,并尽可能对每种操作给出类PASCAL的算法,对查找和排序的各种算法,还着重在时间上作出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比较。最后一章讨论文件的各种组织方法。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概念清楚,内容丰富,并有配套的《数据结构题集》(第二版),既便于教学,又便于自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数据结构(第2版)》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和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2 基本概念和术语 1.3 数据结构的发展简史及它在计算机科学中所处的地位 1.4 算法的描述和算法分析 1.4.1 算法的描述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第二章 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 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第三章 栈和队列 3.1 栈 3.1.1 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 3.1.2 栈的表示和实现 3.2 表达式求值 **3.3 栈与递归过程 3.3.1 递归过程及其实现 3.3.2 递归过程的模拟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3.5 离散事件模拟 第四章 串 4.1 串及其操作 4.1.1 串的逻辑结构定义 4.1.2 串的基本操作 4.2 串的存储结构 4.2.1 静态存储结构 4.2.2 动态存储结构 4.3 串基本操作的实现 4.3.1 静态结构存储串时的操作 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 4.3.3 堆结构存储串时的操作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4.4.1 文本编辑 **4.4.2 建立词索引表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5.1 数组的定义和运算 5.2 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5.4 广义表的定义 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6 m元多项式的表示 **5.7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5.7.1 求广义表的深度 5.7.2 复制广义表 5.7.3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6.1 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 6.2 二叉树 6.2.1 定义与基本操作 6.2.2 二叉树的性质 6.2.3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6.3 遍历二叉树和线索二叉树 6.3.1 遍历二叉树 5.3.2 线索二叉树 6.4 树和森林 6.4.1 树的存储结构 6.4.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6.4.3 树的遍历 **6.5 树与等价问题 6.6 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6.6.1 最优二叉树(哈夫曼树) 6.6.2 哈夫曼编码 **6.7 回溯法与树的遍历 **6.8 树的计数 第七章 图 7.1 图的定义和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链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最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7 二部图与图匹配 第八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概述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3 边界标识法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3.2 分配算法 8.3.3 回收算法 8.4 伙伴系统 8.4.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4.2 分配算法 8.4.3 回收算法 8.5 无用单元收集 8.6 存储紧缩 第九章 查找 9.1 静态查找表 9.1.1 顺序表的查找 9.1.2 有序表的查找 9.1.3 静态树表的查找 9.1.4 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9.2 动态查找表 9.2.1 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 9.2.2 B_树和B+树 9.2.3 键树 9.3 哈希表 9.3.1 什么是哈希表 9.3.2 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9.3.3 处理冲突的方法 9.3.4 哈希表的查找及其分析 第十章 内部排序 10.1 概述 10.2 插入排序 10.2.1 直接插入排序 10.2.2 其它插入排序 10.2.3 希尔排序 10.3 快速排序 10.4 选择排序 10.4.1 简单选择排序 10.4.2 树形选择排序 10.4.3 堆排序 10.5 归并排序 10.6 基数排序 10.6.1 多关键字的排序 10.6.2 链式基数排序 10.7 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讨论 第十一章 外部排序 11.1 外存信息的存取 11.2 外部排序的方法 11.3 多路平衡归并的实现 11.4 置换-选择排序 **11.5 缓冲区的并行操作处理 11.6 最佳归并树 **11.7 磁带归并排序 11.7.1 平衡归并 11.7.2 多步归并 第十二章 文件 12.1 有关文件的基本概念 12.2 顺序文件 12.3 索引文件 12.4 ISAM文件和VSAM文件 12.4.1 ISAM文件 12.4.2 VSAM文件 12.5 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 12.6 多关键字文件 12.6.1 多重表文件 12.6.2 倒排文件 附录一 类PASCAL语言扩充部分的语法图 附录二 名词索引 附录三 过程和函数索引 参考书目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是采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数据结构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内容包括采用c++语言的类、模板、虚函数、友元、友类编写的各种主要数据存储结构的算法、基本操作成员函数、调用这些成员函数的主程序和程序运行结果以及各主要数据存储结构的图示。《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还介绍了stl模板的应用。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结合存储结构和算法,配合大量的图示,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算法,还配有文字说明。   《面向对象的C++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解析》适用于高等学校学生和自学者,同时也是很好的考研参考书。 第1章 线性表 1.1 顺序存储结构 1.2 链式存储结构 1.2.1 单链表 1.2.2 单循环链表 1.2.3 向循环链表 1.2.4 不设头结点的链表 1.3 静态链表存储结构 第2章 栈和队列 2.1 栈 2.1.1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2.1.2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2.2 栈的应用与递归 2.2.1 数制转换 2.2.2 表达式求值 2.2.3 汉诺塔问题与递归的实现 2.2.4 迷宫问题 2.2.5 皇后问题 2.2.6 马踏棋盘问题 2.2.7 背包问题 2.3 队列 2.3.1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2.3.2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2.4 队列的应用——排队和排队机的模拟 第3章 字符串和矩阵 3.1 字符串 3.1.1 字符串的按需(堆)存储结构 3.1.2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3.2 矩阵 3.2.1 多维数组的顺序存储结构 3.2.2 矩阵的压缩存储 第4章 树与二叉树 4.1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4.2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4.3 二叉树的遍历 4.4 线索二叉树 4.5 二叉排序树 4.6 平衡二叉树 4.7 红黑树 4.8 伸展树 4.9 树的存储结构 4.10 赫夫曼树和赫夫曼编码 第5章 图 5.1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结构 5.2 图的邻接表存储结构 5.3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5.4 图的应用 5.4.1 无向图的连通分量和生成树 5.4.2 最小生成树 5.4.3 关节点和重连通分量 5.4.4 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 5.4.5 最短路径 第6章 查找 6.1 静态查找表 6.2 静态树表 6.3 哈希表的插入、删除及查找 6.4 动态查找表 6.4.1 b树 6.4.2 键树 第7章 内部排序 7.1 插入排序 7.2 冒泡排序 7.3 简单选择排序 7.4 希尔排序 7.5 快速排序 7.6 堆排序 7.7 二路归并排序 7.8 静态链表排序 7.9 基数排序 第8章 外部排序 8.1 多路平衡归并 8.2 置换-选择排序 第9章 动态存储管理 9.1 边界标识法 9.2 伙伴系统 参考文献
新手编程导论 ———— A Programming Introduction For Beginners By Minlearn @ http://www.actyou.com.cn/ 设计才是真正的编程! 对类型的设计才是设计! 面向对象并非一切? 无论你以为上述观点是惊天大秘或不过尔尔,你都需要这本书! -------------------------------------------------------------------------------------------------------------- Todo: 整合过长的目录 完善前二十页 -------------------------------------------------------------------------------------------------------------- 目 录 第一部分 9 前 言 9 By Chenyi 9 By Minlearn 10 导 读 14 任何语言都是有门槛的 14 什么是语言级和语言外要学习的(数据结构与代码结构) 15 什么是语言级要学习的 17 编程学习方法 18 计算机学生专业课程本质讲解 18 用C++开发要学到什么程度 20 本书目录安排 21 第二部分 基础:导论 25 第1章 系统 25 1.1 何谓PC 25 1.2 图灵机与冯氏架构 26 1.3计算机能干什么 27 1.4 内存地址 28 1.5 分段和分页以及保护模式 30 1.7 操作系统 31 1.6 并发与协程 33 1.6 CPU与异常 33 1.7 所谓堆栈 34 1.8 真正的保护模式 36 1.9 异常与流转 38 1.10 最小,最完美的系统 39 1.11 操作系统与语言的关系 41 1.12 虚拟机与语言 41 1.13 虚拟机与语言 42 1.14 调试器与汇编器 43 1.15 平台之GUI 45 1.16 界面的本质应该是命令行功能支持下的配置描述文件 45 1.17 命令行下编程实践 46 第2章 语言 47 2.1 真正的计算模型 47 2.2 开发模型与语言模型 49 2.3 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 53 2.4 联系编译原理学语言 56 2.6 如何理解运行时 59 2.7 运行时环境 60 2.7 运行时 60 6.3 语言的类型系统 60 2.8 编译与解释 62 2.9 运行期与编译期 62 2.9 编译与运行期分开的本质与抽象 63 2.10 脚本语言 63 2.11 灵活性与安全性 65 2.12 二进制指令与循环 66 2.13 所谓函数 67 2.14 所谓流程 68 2.15 为什么需要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68 2.16 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是二种不一样的东西 69 2.17 为什么需要变量这些东东 69 2.18 面向类型化的设计和面向无类型泛化的设计-OO不是银弹 70 第3章 语言之争 71 3.1 学编程之初,语言之争 71 3.2 语言与应用与人(1) 72 3.2 语言与应用与人(2) 73 3.3 C与Ruby 74 3.4 你为什么需要Ruby 75 3.5 C++还是Ruby 76 3.6 C++与Java 76 3.7 .NET与JVM 77 3.8 你为什么需要Ruby 78 3.9 语言功能上的差别 79 3.10 C与C++之争 80 3.11 我为什么选择C而不是C++及其它语言 81 3.12 类VB,DELPHI类RAD语言分析 82 第4章 语言最小内核(C) 83 4.1 C与C++是二种不同的语言 83 4.2 C的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84 4.3 C的输入与输出流 84 4.4 C的类型系统与表达式 85 4.5 二进制指令看循环 85 4.6 所谓指针:当指针用于设计居多时 86 4.7 指针成就的C语言 86 4.8 指针是语言的一种抽象机制 88 4.9 学C千万不能走入的一个误区(其实JAVA比C难) 88 4.10 C抽象惯用法 90 4.11 C的抽象范式之OOP 91 4.12 C的观点:底层不需要直接抽象 93 4.13 指针:间接操作者 94 4.14 真正的typedef 95 4.15 真正的指针类型 95 4.16 真正的函数指针 97 4.17 真正的句柄 97 4.18 真正的循环 98 4.19 真正的static 98 4.20 真正的数组索引 99 4.21 类型和屏看原理 100 4.22 位操作与多维数组指针与元素 101 4.23 变量与VOID 102 第5章 抽象 102 5.1 人与软件 103 5.2 软件活动的特点 103 5.2 抽象与接口 104 5.3 过度抽象 105 5.3 OO为什么不是银弹 - 过度抽象与抽象偏差 106 5.4 真正的设计与编码 107 5.5 真正的构件库 109 5.6 大逻辑与小逻辑 112 5.7 什么是范式 112 第6章 抽象之数据结构 113 6.1 所谓数据结构 113 6.2 算法+数据结构的本质 115 6.4 算法不是设计 115 6.5 函数增长与算法复杂性分析 115 6.6 数据结构初步引象(1) 116 6.7 数据结构初步引象(2) 117 6.8 数据结构初步引象(3) 118 6.9 数据结构初步引象(4) 119 6.10 ordered与sorted 119 6.11 数据结构与抽象 119 6.12 真正的逻辑数据结构只有二种 120 6.12 树与图初步引象 121 6.13 树初步引象 122 6.14 B减树 123 6.15 图初步引象 124 6.16 树的平衡与旋转 125 6.17 完全与满 129 6.18 多路234树与红黑树的导出 129 6.19 快速排序思想 130 6.20 数据结构之数组 131 6.21 数据结构的抽象名字 132 6.22 真正的ADT 133 6.23 Vector的观点 135 6.24 真正的数据结构 136 6.25 堆栈与队列 138 6.26 真正的递归 140 6.27 树与单链表,图 145 6.28 树 146 6.29 真正的散列表 148 6.30 算法设计方法 148 第7章 抽象之高级语法机制 149 7.1 真正的OO解 149 7.2真正的对象 151 7.3真正的继承 152 7.4真正的OO 152 7.5真正的OOP 154 7.6 真正的构造函数 155 7.7 真正的私有,保护和公有 156 7.8 真正的重载与复写 156 7.9 C++的元编程 156 7.10 模板的意义在于编译前端的设计 157 7.11 C++的元编程和泛型编程 159 7.12 元编程和函数式编程 159 7.13 C++的模板编译技术本质 161 7.14 OO的缺点 161 7.15 模板的继承 162 7.16 模板的偏特化 162 7.17 真正的策略 162 7.18 为设计产生代码 164 7.19 真正的metaprogramming 165 7.20 元编程技术 166 第8章 抽象之设计和领域逻辑 167 8.1 大设计 167 8.1 什么是设计 167 8.2 编程能力,代码控制能力,复用与接口,轮子发明与使用 170 8.3 OO,模板,设计模式与设计 171 8.4 设计能力和程序员能力模型 172 8.4 自上而下设计和自下而上设计 173 8.5 大中型软件和复用与逻辑达成 177 8.6 通用设计与专门设计 178 8.7 具象与抽象 178 8.7 架构与应用 179 8.8 应用与设计 179 8.9 与软件有关的哲学 联系 180 8.10 与软工有关的哲学 唯物主义 180 8.11 真正的设计模式 182 8.12 设计模式与数据结构 182 8.12 设计模式之基础 183 8.12 真正的开闭原则 183 8.13 真正的通米特原则 184 8.14 真正的好莱钨原则 185 8.15 真正的策略模式 185 8.16 真正的观察者模式 185 8.17 真正的装饰模式 186 8.18 真正的单例模式 186 8.19 真正的迭代器模式 186 8.20 真正的工厂模式 187 8.21 真正的门面模式 187 8.22 真正的命令模式 188 8.23 真正的模板方法模式 188 8.24 真正的适配器模式 188 8.25 业务与逻辑分开 189 8.26 架构不是功能的要求,但却是工程的要求 189 8.27 你需不需要一个库 190 8.28 可复用与可移殖的区别 190 8.28 再谈可复用 193 8.29 真正的可复用 193 8.30 你能理解XP编程吗 194 8.31 构件与接口,软工 195 8.32 设计方法论 196 8.33 真正的interface 198 8.34 真正的对接口进行编程 200 8.35 实践方法之极限编程 200 8.36 设计模式复用与框架复用 201 第三部分 进阶: C,C++代码阅读与控制 201 第9章 语法与初级标准库 202 9.1 C++的基于过程设计 203 9.2 C++的基于对象设计: 模板与设计 203 9.3 面向对象设计 204 9.4 泛型开发与初级StdC库 204 第10章 数据逻辑与STL库 204 10.1 仿函数 204 10.2 iterater 204 10.3 adapter 205 第11章 高级代码逻辑与LOKI库 205 11.1 typelist 205 11.2 traits 206 11.2 policy 206 第四部分 一个例子:游戏引擎和实现 206 第12章 设计(需求分析) 207 12.1 第一天:接到一个案子 207 12.2 第二天:需求分析 208 第13章 设计(领域分析与抽象) 210 13.1 原语设计 210 13.2 了解Yake 216 13.3 GVWL1.0开发 222 13.4 范型设计与实作 223 第14章 编码 224 14.1 原语设计 224 14.2 实现《梦想与财富》 224 第15章 重构 225 15.1 增加Jxta 225 第五部分 225 选读 225 字符与字符串 226 为什么我说Java是脚本语言 226 宽松语法,无语法语言 227 Linux与3D 228 伪码语言 229 最强大的语言原来是预处理 230 语言宿主 231 shell编程和交互式语句编程 232 Debug,编译期断言 232 图形原理之位图,图象和字体 233 为Windows说些好话 233 Minlearn Ruby (5) 网络原理与P2P 234 Minlearn Ruby(4) 字符串与WEB 234 加密与解密 235 Minlearn(3)载体逻辑 236 Minlearn(2) 平台与并发 237 Minlearn(1)平台之持久 237 平台之多媒体编程 237 Minlearn Ruby 238 思想,维度,细节 240 理想 241 XML 242 面向更好复用的封装机制 243 SOA 244 浮点标准与实现 244 Desktop,web,internet,云计算不过WEB的集中化这种说法的偷换概念 246 编程设计与经济 246 晕计算 247 在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之间:数学与后现代思想的根源 248 Scheme 程序语言介绍之一 248 与软工有关的哲学 辩证 251 富网页技术 251 形式维度 252 开源与开放 253 Core learning and min learing编程 253 与软工有关的哲学 联系 254 本地化和语言编码 254 学习与维度 255 跟软件有关的哲学.唯物主义 255 关于逻辑的逻辑 256 合理性 257 语言,道理和感情 258 可恶OO 259 互联网与企业开发 259 会学习的人首先要学历史 260 离散数学与代数系统 262 线代与矩阵 262 计算机与编程 263 真正的二进制 265 真正的文件 266 真正的数据 267 真正的Unicode 267 真正的Windows消息 269 真正的XML 270 真正的GUI 271 设备环境 271 真正的MFC 273 真正的虚拟机 275 真正的.NET 276 真正的脚本 278 真正的并发性 279 真正的反工程 280 真正的DSL 282 真正的多范型设计 284 真正的调试 285 真正的浮点数 286 真正的布尔 288 真正的整型数 289 真正的引用 290 真正的RTTI 290 真正的句柄 292 真正的循环 293 真正的STL 293 真正的容器 295 真正的智能指针 295 真正的数组索引 296 数据库 297 真正的可持久化 298 真正的类库 299 真正的COM 300 真正的DCOM 301 真正的Sun策略 302 真正的J2EE 303 真正的EJB 304 附录:一些领域逻辑,通用OO设计策略,框架设计 305 附录:参考文献 305 附录:一些建议 305
第1章向读者介绍数据结构作为数据集合的概念。介绍线性和非线性集合的概念。示范说明了Collection类。本章还介绍泛型编程的概念。泛型编程允许程序员编写一个类或一种方法,并且把它用于众多数据类型。泛型编程是C#语言一种重要的新特性(在C#2.0以及更高版本中可用)。这种特性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System.Collections.Generic命名空间中存在一个专门的泛型数据结构库。当数据结构具有在此库中能找到的泛型实现时,就会讨论它的用途。本章结尾处介绍了衡量书中讨论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性能的方法。 第2章提供了数组构造方法的回顾,并连同示例说明了Array类的特征。Array类把许多与数组相关的函数(UBound函数、LBound函数等等)封装到单独一个包中。ArrayLists是数组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支持动态地调整容量。 第3章是对基础排序算法的介绍,例如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而第4章则研究了用于内存查找的最基本算法,顺序查找和二叉查找。 第5章探讨了两种经典的数据结构:堆栈和队列。本章节强调的重点是这些数据结构在解决日常数据处理问题中的实际应用。第6章讲述了BitArray类。这种类可以用于有效地表示大量整数值,比如测试成绩。 数据结构的书中通常不包含字符串,但是第7章介绍了字符串、String类和StringBuilder类。这是因为在C#语言中许多的数据处理是在字符串上执行的,读者应该接触基于这两种类的特殊方法。第8章分析了用于文本处理和模式匹配的正则表达式的使用。与较传统的字符串函数和方法相比,正则表达式常常会提供更强大更有效的处理。 第9章向读者介绍作为数据结构的字典的使用。字典和基于字典的不同数据结构把数据作为键/值对来存储。本章向读者说明了如何创建基于DictionaryBase类的他或她自己的类。DictionaryBase类是一个抽象类。第10章包括散列表和HashTable类。HashTable类是字典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用散列算法对内部数据进行存储。 链表作为另外一种经典的数据结构是在第11章介绍。链表在C#语言中不像在C++这样基于指针的语言中那样重要,但是它始终在C#编程中发挥作用。第12章为读者介绍另一种经典数据结构——二叉树。二叉查找树作为二叉树的特殊类型将是本章的主要内容。其他二叉树类型在第15章进行介绍。 第13章向读者说明在集合中存储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数据结构只存储唯一数据值的情况下是很实用的。第14章涵盖了高级排序算法,包括流行且高效的快速排序算法。此算法是大多数在.NET框架库中实现的排序程序的基础。第15章会看到三种数据结构。在无法使用二叉查找树的时候,这三种数据结构证明对查找是很有用的。他们是:AVL树、红黑树和跳跃表。 第16章讨论了图以及图的算法。图在表示许多不同的数据类型时非常有用,特别是网络的情况。最后,第17章向读者介绍真正的算法设计技巧是什么:动态算法和贪心算法。
谭浩强教授,我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1934年生。1958年清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北京市人民代表。他是我国计算机普及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开拓者之一,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 谭浩强教授创造了3个世界纪录:(1)20年来他(及和他人合作)共编著出版了130本计算机著作,此外主编了250多本计算机书籍,是出版科技著作数量最多的人。(2)他编著和主编的书发行量超过4500万册,是读者最多的科技作家。我国平均每30人、知识分子每1.5人就拥有1本谭浩强教授编著的书。(3)他和别人合作编著的《BASIC语言》发行了1200万册,创科技书籍发行量的世界纪录。此外,他编著的《C程序设计》发行了600万册。他曾在中央电视台主讲了BASIC,FORTRAN,COBOL,Pascal,QBASIC,C,Visual Basic七种计算机语言,观众超过300万人。 在我国学习计算机的人中很少有不知道谭浩强教授的。他善于用容易理解的方法和语言说明复杂的概念。许多人认为他开创了计算机书籍贴近大众的新风,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谭浩强教授曾获全国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北京市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把他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之一(排在第2位)。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众带入计算机的大门。 1 C语言概述 1.1 C语言的发展过程 1.2 当代最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 1.3 C语言版本 1.4 C语言的特点 1.5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1.6 C和C++ 1.7 简单的C程序介绍 1.8 输入和输出函数 1.9 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 1.10 书写程序时应遵循的规则 1.11 C语言的字符集 1.12 C语言词汇 1.13 Turbo C 2.0 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1.13.1 Turbo C 2.0 简介和启动 1.13.2 Turbo C 2.0 集成开发环境 1.13.3 File菜单 1.13.4 Edit 菜单 1.13.5 Run 菜单 1.13.6 Compile 菜单 11.13.7 Project 菜单 1.13.8 Options菜单 1.13.9 Debug 菜单 1.13.10 Break/watch 菜单 1.13.11 Turbo C 2.0 的配置文件 2 程序的灵魂—算法 2.1 算法的概念 21 2.2 简单算法举例 21 2.3 算法的特性 24 2.4 怎样表示一个算法 24 2.4.1 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 24 2.4.2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24 2.4.3 三种基本结构和改进的流程图 28 2.4.4 用N-S 流程图表示算法 29 2.4.5 用伪代码表示算法 30 2.4.6 用计算机语言表示算法 31 2.5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1 3 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3.1 C语言的数据类型 32 3.2 常量与变量 33 23.2.1 常量和符号常量 33 3.2.2 变量 33 3.3 整型数据 34 3.3.1 整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34 3.3.2 整型变量 35 3.4 实型数据 37 3.4.1 实型常量的表示方法 37 3.4.2 实型变量 38 3.4.3 实型常数的类型 39 3.5 字符型数据 39 3.5.1 字符常量 39 3.5.2 转义字符 39 3.5.3 字符变量 40 3.5.4 字符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及使用方法 41 3.5.5 字符串常量 41 3.5.6 符号常量 42 3.6 变量赋初值 42 3.7 各类数值型数据之间的混合运算 43 3.8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44 3.8.1 C运算符简介 44 3.8.2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 45 3.9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47 33.10 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48 3.11 小结 49 3.11.1 C的数据类型 49 3.11.2 基本类型的分类及特点 49 3.11.3 常量后缀 49 3.11.4 常量类型 49 3.11.5 数据类型转换 49 3.11.6 运算符优先级和结合性 50 表达式 50 4 最简单的 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4.1 C语句概述 51 4.2 赋值语句 53 4.3 数据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 C 语言中的实现 54 4.4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 54 4.4.1 putchar 函数(字符输出函数) 54 4.4.2 getchar函数(键盘输入函数) 55 4.5 格式输入与输出 55 4.5.1 printf 函数(格式输出函数) 56 4.5.2 scanf函数(格式输入函数)
C++开源算法库OpenSAL1.1(Open Standardized Algorithm Library) ——静态链接库 OpenSAL1.1 包含了算法导论中所有数据结构和算法以及其他内容,本资源为该算法库的静态链接库 内容如下(*号表示1.1版本新增内容): 数据结构:一般堆、二项堆、斐波那契堆、红黑树、通用散列(采用全域散列和完全散列技术)、不相交集合、任意维数组、高维对称数组。 图论算法(兼容有向图,无向图):广度和深度优先遍历、确定图是否存在回路、拓扑排序、强连通分支、欧拉环(欧拉路径)、最小生成树(Kruskal、Prim)、单源最短路径(3种)、每对顶点间最短路径(2种)、最大流(2种)等等。 代数算法:霍纳法则计算多项式和、矩阵乘法(2种)、方阵的LUP分解、解线性方程组(2种)、矩阵求逆(2种)、求伪逆矩阵(2种)、解正态方程组(2种)、最小二乘估计(2种)、多元最小二乘估计*、快速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多维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快速向量求卷积(单变量多项式乘积)、快速张量求卷积(多变量多项式乘积)、多项式除法*、快速方幂和算法。 序列算法:最长公共子序列、KMP序列匹配*、键值分离排序。 数论算法:大数类(兼容浮点数、整数、与内置类型兼容运算)*、RSA加解密系统*、解同余方程*、孙子定理解同余方程组*、Miller_Rabi n素数测试(产生大质数)*、随机数(实数、大数)*、欧几里得算法*。 计算几何算法:确定任意一对线段是否相交*、凸包*、最近点对*。 运筹学:线性规划(单纯形法)*、分配问题*、最优二度子图*、多01背包问题*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很楠不爱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