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与5G协议
目录
本章结构1.分层思想 2.SOI参考模型 3.TCP/IP协议族 4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1.分层思想
数据的传输是经过一层层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交互的 例如手中的牛奶是奶牛产出奶水,工人采集运输到牛奶加工厂进行杀菌处理,包装处理在送到超市,再被你买下。同理网络传输也是一样。
2.SOI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传输体系结构就需要认识到SOI参考模型
·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交互服务,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tips: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例如,在QQ的对话窗口输入字符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
tips: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如加密解密、加码解码、压缩解压缩等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tips: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维持和终止通信,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tips:将上层应用数据分片并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tips: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逻辑(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 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tips: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方的物理(MAC)地址封装成数据帧。 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
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传数据帧。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tips: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网络层及以下的通信为点对点通信,主要解决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问题。
传输层的通信为端到端通信,为应用层实体(进程)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证了数据包的顺序传送及数据的完整性。
3.TCP/IP协议族
TCP/IP模型
TCP/IP模型相比较OSI7层模型更关注数据的网络传输,应用更广泛。
各层用到的协议一图流
4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数据包只能一个一个节点(相邻节点)的传输 图例
TCP/IP 网络模型
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传输层 为应用层实体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封装TCP/UDP头部 数据段
网络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封装IP头部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对应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封装MAC头部 数据帧
物理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物理层) 比特流
tips:同理解封装就是反方向一步一步解封 数据存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识别到MAC头部的封装便解除封装,露出IP头部的封装,到了网络层便识别到并解封装,数据一层层到达最上层被解码成中英文然后呈现在应用接口上 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