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这一期是对总线的一个讲解(靠自己的超详细讲解(字是一个一个敲上去的,不是搬书,我只是微微的借鉴了一下嘻嘻)求关注!求点赞!下一期会解释一些题,并且写我一开始学习总线的一些疑问进行提出与解答。

总线的概念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消息,但是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
以CPU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
先放图片吧!
两组总线:一组总线连接CPU和主存,为存储总线(M总线);另一组是用来建立CPU和各个I/O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通道,称为输入输出总线(I/O总线)。
I/O设备通过I/O接口挂到I/O总线上,就像我们手机充电器一样,我们通过充电器才能把手机插到插板上充电。
缺点:这种设备,在主存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仍然要占用CPU,所以也会影响CPU的工作效率。
CPU和主存一定是并行的存储方式;CPU和外设(I/O设备)有的是串行,有的是并行。(这里串行和并行先记住,后面会解释)
单总线结构
还是图片

当主存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不影响CPU工作,CPU可继续处理不访问主存或I/O设备的操作,这就使CPU工作效率有所提高。
但是只有一组总线,所以当某时刻多个部件要用总线时,会发生冲突。根据各部件优先级高低(判优逻辑)来占用总线,也会影响工作速度。
外设访问主存的优先级比CPU高。主存与I/O设备中的硬盘交换信息比较多。
以存储器为中心的双总线结构
还是图片:

在单总线基础上,加了一组CPU与主存之间的总线,称为存储总线。
优点:提高了传输效率,减轻了系统总线的负担,还保证了I/O设备与存储器交换信息时不经过CPU。
总线的分类
片内总线
指芯片内部的总线。例如:CPU芯片内部、寄存器与寄存器之间等。
系统总线
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可分为三类)
数据总线(DB)
数据总线用来传输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数据信息,是双向传输总线。
数据总线的位数称为数据总线的宽度。
如果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位,指令字长为16位,则CPU在取值阶段必须两次访问主存。(我在“主机完成一条指令的过程”这篇文章中讲过)
地址总线 (AB)
主要用来指出数据总线上的源数据或目的数据在主存单元的地址或I/O设备的地址。
举例:
1、假如要从存储器读出一个数据,那么CPU要将此数据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送到地址线上。
2、假如要将某数据经I/O设备输出,CPU除了要将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以外,还需将该输出设备的地址(通常都经I/O接口)送到地址总线上。
由此可见,1)地址总线上的代码是用来指明CPU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
2)地址由CPU输出,并且单向传输。
地址线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如果地址线有10根,则对应的存储单元个数有2^10。(不懂可以看“计算机系统概论”这篇文章的主存储器中的MAR)
控制总线(CB)
控制总线作用:1、使各部件能在不同时刻占有总线使用权。
2、监视各部件状态的作用,比如查询设备是处于‘忙’还是‘闲’的状态。
控制总线是用来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传输线。对于CPU来说,控制信号有的输出,有的输入(可进可出,意思是对于一条控制先来说是单向的,但是对于总体来说是双向的;有的控制线的输入,有的是输出)
举例:
1、由CPU发出:存储器读/写命令;I/O设备读/写命令;CPU发出中断请求。
2、向CPU发请求:当某设备准备就绪时,向CPU发中断请求;当某部件需获得总线使用权时,向CPU发出总线请求。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61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