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 C++最全MDK编译过程及ARM编译工具链_mdk arm c++,2024年最新C C++开发者跳槽必备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C C++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戳这里获取

MDK编译过程及ARM编译工具链

相关文章连接


MDK-ARM也叫做KEIL MDK-ARM、KEIL ARM、Realview MDK、I-MDK、uVision5等。

MDK编译过程

Windows/Linux使用链接器可以直接生成可执行映像文件elf并运行,而开发板/单片机平台需要把该内容加载到芯片上,通过formelf转换器将elf映像文件转换为.bin或者.hex文件,并由下载器下载到芯片的FLASH/ROM中。
编译后应用程序中所有具有同一性质的数据被归到一个域,程序在存储或运行时,不同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 code:代码域,存放编译生成的机器指令,也就是代码占用的空间,这些内容存储到ROM区;
  • RO-data:只读数据域,指程序中用到的只读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ROM区;
  • RW-data:可读写数据域,指初始化为非0值的可读可写数据,程序刚运行时,数据具有非0的初始值,当程序运行时,这些数据会常驻RAM区;
  • ZI-data:初始化为0的值或未初始化的可读写数据域,未初始化的数据会被编译器默认初始化为0,程序刚运行时这些数据初值为0,后续会与RW-data数据一样,常驻RAM区;
  • ZI-data堆栈空间:程序中的栈空间和堆空间都属于ZI-data区域,这些空间都会被初始化为0值,编译器给出的ZI-data占用的空间也包含了堆栈大小,栈中存储了局部变量,堆中存储malloc/new申请的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M编译工具链

ARM编译工具链主要包括:

  • ARM C/C++编译器(armcc)
  • Microlib
  • ARM Macro汇编器(armasm)
  • ARM链接器(armLink)
  • ARM工具(Librarian and FromELF)

ARM编译器将C/C++元文件编译成可重定位(Relocatable)的目标模块,并且在其中嵌入供uVision调试器或在线调试器调试的符号信息。同时,ARM编译器能帮助生成listing file,它可以包含symbol table(符号表)和交叉引用信息。
ARM编译工具的路径在Keil的安装路径下“D:\keil_v5\ARM\ARMCC\bin”,配置此路径到计算机的环境变量“计算机→属性→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用户变量→新建PATH并用分号隔开”,配置后可以在Windows的命令行cmd下使用工具链。

☞ARM C/C++编译器( armcc )

armcc主要是负责把C/C++程序编译为ARM指令代码。
使用方法:

  • cmd命令行
  • keil魔术棒→c/c++→Compiler control string
☞ MicroLib

MicroLib是一个用C语言编写的经过高度优化的嵌入式应用的库(基于ARM架构)。相对包含在ARM编译器里面传统标准C库,MicroLib拥有更好的代码尺寸优势,可以满足大多数嵌入式系统要求。
Microlib与标准C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MicroLib主要为高级嵌入式应用而设计;
  • MicroLib已被进行过优化,同使用ARM标准库相比,使用更少的代码和数据内存;
  • MicroLib被设计成能脱离操作系统单独工作,当然这并不防碍它同任何OS或RTOS(例如Keil RTX)一起被使用;
  • MicroLib不包含文件I/O或者宽字符支持;
    由于MicroLib已经被优化,减小了代码大小,因此相比在ARM编译工具里的标准C库例程,一些函数会执行得更加缓慢。MicroLib和ARM标准库两者均被包含在Keil MDK-ARM中。
    要想使用MicroLib,首先要在keil设置中勾选MicroLib选项框,然后编译程序即可。keil会使用MicroLib来链接程序,可快减小程序代码的大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M宏汇编器( armasm )

img
img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ics/618668825)**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7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新建软件工程的详细过程如下: 1. 打开Keil MDK-ARM开发环境。双击打开Keil MDK-ARM图标,进入开发环境界面。 2. 创建新的软件工程。在工具栏上选择“Project”菜单,然后点击“New Project”选项,弹出新建工程对话框。 3. 设置项目目录和工程名称。在新建工程对话框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目录,并输入工程名称,然后点击“OK”按钮。 4. 选择目标设备。在新建工程对话框的“Device”选项卡中,选择目标设备的厂商和芯片型号,并将该设备添加到工程中。然后点击“OK”按钮。 5. 配置工程选项。在新建工程对话框的“Options for Target”选项卡中,可以配置目标设备的各种选项,例如时钟频率、存储器分配等。完成配置后,点击“OK”按钮。 6. 添加源文件。在左侧的Project窗口中,右键点击“Source Group 1”(或其他名称),然后选择“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选项。在打开的文件选择对话框中,选择要添加的源文件,然后点击“Add”按钮。 7. 编译工程。在工具栏上选择“Project”菜单,然后点击“Build”选项,进行工程的编译编译过程会将源文件转换为可执行的机器代码。 8. 生成可执行文件。编译成功后,在工程目录下会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通常是一个.hex或.bin文件),用于下载到目标设备上运行。 9. 调试和运行。将目标设备连接到开发环境上,并在工具栏上选择“Debug”菜单,然后点击“Start/Stop Debug Session”选项,开始调试和运行工程。 10. 测试和调优。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逐步执行代码,查看变量的值以及程序运行状态,通过测试和调优来确保工程的正确性和性能。 以上就是新建软件工程的详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工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