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便是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其中水闸的建设更是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早在公元前598年至前591年,楚令尹孙叔敖便在安徽省寿县建设了芍陂灌区,并创造性地设置了五个闸门引水。这一举措不仅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为后世的水闸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水闸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从古代简单的木石结构到现代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从简单的手动操作到如今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闸的每一次进化都体现了人类对水利工程的不懈追求。特别是1949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现代化水闸的建设,如长江葛洲坝枢纽的二江泄水闸,其最大泄量高达84000km³/s,位居中国首位,充分展现了中国水闸建设的辉煌成就。
在国际上,中国的水闸建设也备受瞩目。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引进中国的水闸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水利事业的发展。同时,中国也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水闸技术的不断创新。例如,荷兰兴建的东斯海尔德挡潮闸就是国际水闸建设的杰出代表,其闸高53米,闸身净长3公里,被誉为“海上长城”。
水闸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求;而开启闸门则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对下游河道或渠道进行供水。这种灵活多变的功能使得水闸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水闸的管理和调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水闸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水利工作的需求。因此,WVGL公司打造了一体化“智慧水闸”可视化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水利设施的24小时“云监控”和水利设备的远程“云控制”。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水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智
智慧守护:以数字孪生技术引领水闸智能化管理#2.5D数字孪生 #2.5D可视化平台#数字李生IDataPPT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1-04 09:00:0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