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不多的人知道的 Kotlin 技巧及解析

public inline fun <C, R> C.ifEmpty(defaultValue: () -> R): R where C : CharSequence, C : R =

if (isEmpty()) defaultValue() else this

ifEmpty 方法是一个扩展方法,接受一个 lambda 表达式 defaultValue ,如果是空字符串,返回 defaultValue,否则不为空,返回调用者本身。

除了 ifEmpty 方法,Kotlin 库中还封装很多其他非常有用的字符串,例如:将字符串转为数字。常见的写法如下所示:

val input = “123”

val number = input.toInt()

其实这种写法存在一定问题,假设输入字符串并不是纯数字,例如 123ddd 等等,调用 input.toInt() 就会报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呢?如下所示。

val input = “123”

//    val input = “123ddd”

//    val input = “”

val number = input.toIntOrNull() ?: 0

避免将解构声明和数据类一起使用


这是 Kotlin 团队一个建议:避免将解构声明和数据类一起使用,如果以后往数据类添加新的属性,很容易破坏代码的结构。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为什么 Kotlin 官方会这么说,我先来看一个例子:数据类和解构声明的使用。

// 数据类

data class People(

val name: String,

val city: String

)

fun main(args: Array) {

// 编译测试

printlnPeople(People(“dhl”, “beijing”))

}

fun printlnPeople(people: People) {

// 解构声明,获取 name 和 city 并将其输出

val (name, city) = people

println(“name: ${name}”)

println(“city: ${city}”)

}

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name: dhl

city: beijing

随着需求的变更,需要给数据类 People 添加一个新的属性 age。

// 数据类,增加了 age

data class People(

val name: String,

val age: Int,

val city: String

)

fun main(args: Array) {

// 编译测试

printlnPeople(People(“dhl”, 80, “beijing”))

}

此时没有更改解构声明,也不会有任何错误,编译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name: dhl

city: 80

得到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期望的,此时我们不得不更改解构声明的地方,如果代码中有多处用到了解构声明,因为增加了新的属性,就要去更改所有使用解构声明的地方,这明显是不合理的,很容易破坏代码的结构,所以一定要避免将解构声明和数据类一起使用。当我们使用不规范的时候,并且编译器也会给出警告,如下图所示。

文件的扩展方法


Kotlin 提供了很多文件扩展方法 :forEachLinereadLinesreadTextuseLines 等等方法,帮助我们简化文件的操作,而且使用完成之后,它们会自动关闭,例如 useLines 方法:

File(“dhl.txt”).useLines { line ->

println(line)

}

useLines 是 File 的扩展方法,调用 useLines 会返回一个文件中所有行的 Sequence,当文件内容读取完毕之后,它会自动关闭,其源码如下。

public inline fun  File.useLines(charset: Charset = Charsets.UTF_8, block: (Sequence) -> T): T =

bufferedReader(charset).use { block(it.lineSequence()) }

  • useLines 是 File 的一个扩展方法

  • useLines 接受一个 lambda 表达式 block

  • 调用了 BufferedReader 读取文件内容,之后调用 block 返回文件中所有行的 Sequence 给调用者

那它是如何在读取完毕自动关闭的呢,核心在 use 方法里面,在 useLines 方法内部调用了 use 方法,use 方法也是一个扩展方法,源码如下所示。

public inline fun <T : Closeable?, R> T.use(block: (T) -> R): R {

var exception: Throwable? = null

try {

return block(this)

} catch (e: Throwable) {

exception = e

throw e

} finally {

when {

apiVersionIsAtLeast(1, 1, 0) -> this.closeFinally(exception)

this == null -> {}

exception == null -> close()

else ->

try {

close()

} catch (closeException: Throwable) {

// cause.addSuppressed(closeException) // ignored here

}

}

}

}

其实很简单,调用 try...catch...finally 最后在 finally 内部进行 close。其实我们也可以根据源码实现一个通用的异常捕获方法。

inline fun <T, R> T.dowithTry(block: (T) -> R) {

try {

block(this)

} catch (e: Throwable) {

e.printStackTrace()

}

}

// 使用方式

dowithTry {

// 添加会出现异常的代码, 例如

val result = 1 / 0

}

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异常捕获方法,在实际项目中还有很多需要去处理的,比如说异常信息需不需要返回给调用者等等。

在上文中提到了调用 useLines 方法返回一个文件中所有行的 Sequence,为什么 Kolin 会返回 Sequence,而不返回 Iterator?

Sequence 和 Iterator 不同之处


为什么 Kolin 会返回 Sequence,而不返回 Iterator?其实这个核心原因由于 Sequence 和 Iterator 实现不同导致 内存性能 有很大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它们的性能,Sequences(序列) 和 Iterator(迭代器) 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本文的目的不是去分析它们,所以在这里不会去详细分析 Sequence 和 Iterator,只会围绕着 内存性能 两个方面去分析它们的区别,让我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Sequence 和 Iterator 从代码结构上来看,它们非常的相似如下所示:

interface Iterable {

operator fun iterator(): Iterator

}

interface Sequence {

operator fun iterator(): Iterator

}

除了代码结构之外,Sequences(序列) 和 Iterator(迭代器) 它们的实现完全不一样。

Sequences(序列)

Sequences 是属于懒加载操作类型,在 Sequences 处理过程中,每一个中间操作不会进行任何计算,它们只会返回一个新的 Sequence,经过一系列中间操作之后,会在末端操作 toListcount 等等方法中进行最终的求职运算,如下图所示。

在 Sequences 处理过程中,会对单个元素进行一系列操作,然后在对下一个元素进行一系列操作,直到所有元素处理完毕。

val data = (1…3).asSequence()

.filter { print("F$it, "); it % 2 == 1 }

.map { print("M$it, "); it * 2 }

.forEach { print("E$it, ") }

println(data)

// 输出 F1, M1, E2, F2, F3, M3, E6

Sequences

如上所示:在 Sequences 处理过程中,对 1 进行一系列操作输出 F1, M1, E2, 然后对 2  进行一系列操作,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处理完毕,输出结果为 F1, M1, E2, F2, F3, M3, E6

在 Sequences 处理过程中,每一个中间操作( map、filter 等等 )不进行任何计算,只有在末端操作( toList、count、forEach 等等方法 ) 进行求值运算,如何区分是中间操作还是末端操作,看方法的返回类型,中间操作返回的是  Sequence,末端操作返回的是一个具体的类型( List、int、Unit 等等 )源码如下所示。

// 中间操作 map ,返回的是  Sequence

public fun <T, R> Sequence.map(transform: (T) -> R): Sequence {

return TransformingSequence(this, transform)

}

// 末端操作 toList 返回的是一个具体的类型(List)

public fun  Sequence.toList(): List {

return this.toMutableList().optimizeReadOnlyList()

}

// 末端操作 forEachIndexed 返回的是一个具体的类型(Unit)

public inline fun  Sequence.forEachIndexed(action: (index: Int, T) -> Unit): Unit {

var index = 0

for (item in this) action(checkIndexOverflow(index++), item)

}

  • 如果是中间操作 map、filter 等等,它们返回的是一个 Sequence,不会进行任何计算

  • 如果是末端操作 toList、count、forEachIndexed 等等,返回的是一个具体的类型( List、int、Unit 等等 ),会做求值运算

Iterator(迭代器)

在 Iterator 处理过程中,每一次的操作都是对整个数据进行操作,需要开辟新的内存来存储中间结果,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操作,代码如下所示:

val data = (1…3).asIterable()

.filter { print("F$it, "); it % 2 == 1 }

.map { print("M$it, "); it * 2 }

.forEach { print("E$it, ") }

println(data)

// 输出 F1, F2, F3, M1, M3, E2, E6

Iterator

如上所示:在 Iterator 处理过程中,调用 filter 方法对整个数据进行操作输出 F1, F2, F3,将结果存储到 List 中, 然后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操作 ( map ) 输出 M1, M3 将新的结果在存储的 List 中, 直到所有操作处理完毕。

// 每次操作都会开辟一块新的空间,存储计算的结果

public inline fun  Iterable.filter(predicate: (T) -> Boolean): List {

return filterTo(ArrayList(), predicate)

}

// 每次操作都会开辟一块新的空间,存储计算的结果

public inline fun <T, R> Iterable.map(transform: (T) -> R): List {

return mapTo(ArrayList(collectionSizeOrDefault(10)), transform)

}

对于每次操作都会开辟一块新的空间,存储计算的结果,这是对内存极大的浪费,我们往往只关心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中间的过程。

了解完 Sequences 和 Iterator 不同之处,接下里我们从 性能内存 两个方面来分析 Sequences 和 Iterator。

Sequences 和 Iterator 性能对比

分别使用 Sequences 和 Iterator 调用它们各自的 filter、map 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比较它们的执行时间。

使用 Sequences :

val time = measureTimeMillis {

(1…10000000 * 10).asSequence()

.filter { it % 2 == 1 }

.map { it * 2 }

.count()

}

println(time) // 1197

使用 Iterator :

val time2 = measureTimeMillis {

(1…10000000 * 10).asIterable()

.filter { it % 2 == 1 }

.map { it * 2 }

.count()

}

println(time2) // 23641

题外话

我们见过很多技术leader在面试的时候,遇到处于迷茫期的大龄程序员,比面试官年龄都大。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特征:可能工作了7、8年,还是每天重复给业务部门写代码,工作内容的重复性比较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问到这些人的职业规划时,他们也没有太多想法。

其实30岁到40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一定要在业务范围内的扩张,技术广度和深度提升上有自己的计划,才有助于在职业发展上有持续的发展路径,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不断奔跑,你就知道学习的意义所在!

注意:我们之前因为秋招收集的二十套一二线互联网公司Android面试真题(含BAT、小米、华为、美团、滴滴)和我自己整理Android复习笔记(包含Android基础知识点、Android扩展知识点、Android源码解析、设计模式汇总、Gradle知识点、常见算法题汇总。)

使用 Iterator :

val time2 = measureTimeMillis {

(1…10000000 * 10).asIterable()

.filter { it % 2 == 1 }

.map { it * 2 }

.count()

}

println(time2) // 23641

题外话

我们见过很多技术leader在面试的时候,遇到处于迷茫期的大龄程序员,比面试官年龄都大。这些人有一些共同特征:可能工作了7、8年,还是每天重复给业务部门写代码,工作内容的重复性比较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问到这些人的职业规划时,他们也没有太多想法。

其实30岁到40岁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一定要在业务范围内的扩张,技术广度和深度提升上有自己的计划,才有助于在职业发展上有持续的发展路径,而不至于停滞不前。

不断奔跑,你就知道学习的意义所在!

注意:我们之前因为秋招收集的二十套一二线互联网公司Android面试真题(含BAT、小米、华为、美团、滴滴)和我自己整理Android复习笔记(包含Android基础知识点、Android扩展知识点、Android源码解析、设计模式汇总、Gradle知识点、常见算法题汇总。)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wWl1z18W-1720118739481)]

  • 29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