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的历史与发展

一、历史

(一)起源探索阶段

       1、 早期尝试:1903年,德国发明家阿尔伯特・汉森首创利用 “线路” 观念应用于电话交换机系统,利用金属箔切割成线路导体,在线路交点上设置导通孔实现不同层间的电气互联,这是现代 PCB 制造的雏形

        2、材料突破:1907年,利奥・亨德里克・贝克兰改进了酚醛树脂的生产技术,将树脂实用化、工业化,为印制电路板的问世与发展创造了条件。1920年代,早期的PCB板材有酚醛树脂、松石、普通旧薄木板等,人们在材料上钻孔,将扁铜丝铆接到材料上用于收音机和留声机等。

        3、技术初现:1925年,美国的Charles Ducas在绝缘的基板上印刷出线路图案,再以电镀的方式,成功建立导体作配线,“PCB”名词就此诞生

(二)初步发展阶段

        1、技术改进:1936 年,奥地利人保罗・爱斯勒首先在收音机里采用了印刷电路板。1943 年,美国人将该技术运用于军用收音机。1947 年,美国航空局和美国标准局发起 PCB 首次技术讨论会。1948 年,美国正式认可此发明可用于商业用途

        2、工业化生产:20 世纪 50 年代初,铜箔蚀刻法成为 PCB 制造技术的主流,开始生产单面板。1947 年环氧树脂开始用于制造基板,1953 年,Motorola 开发出电镀贯穿孔法的双面板。

(三)快速发展阶段

        1、多层板出现:20 世纪 60 年代,实现了孔金属化双面 PCB 的大规模生产,1961 年,美国的 Hazeltine Corporation 制作出多层板,1960 年 V.Dahlgreen 制作出软性印刷电路板。

        2、技术变革:20 世纪 70 年代,多层 PCB 迅速发展,向高精度、高密度等方向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表面安装印制板(SMT)逐渐替代插装式 PCB 成为生产主流。

        3、封装升级:20 世纪 90 年代,表面安装从扁平封装(QFP)向球珊阵列封装(BGA)发展,1995 年松下电器开发了 ALIVH 的增层印刷电路板,1996 年东芝开发了 B2IT 的增层印刷电路板。

二、发展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目前,国外 PCB 行业在高端技术领域如高频高速 PCB、刚挠结合板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高端服务器等对 PCB 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推动 PCB 技术向更高性能、更小尺寸、更复杂结构发展。

        2、国内发展现状:中国 PCB 产业发展迅速,2006 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全球 PCB 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在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上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一些超高密度互连、封装基板等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二)未来发展趋势

        1、技术层面:随着电子设备向轻型化、智能化、高性能化发展,PCB 将朝着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细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埋阻、埋容等新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2、市场层面:AI、大数据、5G 通信、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 PCB 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如 AI 服务器中 GPU 板组和相关芯片对高端 PCB 铜箔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3、产业层面:行业 “头部化” 趋势明显,头部厂商凭借技术、客户资源等优势占据先发地位。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新航道,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构建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