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人机交互(HMI)设计持续演进,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展望 2025 年,HMI 设计领域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趋势,这些趋势将深刻影响产品与用户的交互方式,为设计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趋势一:沉浸式体验强化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及混合现实(MR)技术正逐步从概念走向广泛应用,在 2025 年,它们将在 HMI 设计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显著强化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在车载 HMI 设计方面,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AR 导航系统将变得更为普及。通过 AR 技术,导航信息不再仅仅以二维地图形式呈现于中控屏幕,而是直接叠加在驾驶员前方的真实道路场景中,以更直观的方式引导驾驶。例如,在需要转弯时,虚拟箭头会清晰地投射在现实道路的转弯处,驾驶员无需再频繁低头查看屏幕,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与操作便捷性。同时,在车辆内饰设计中,VR 技术可用于打造沉浸式的车内娱乐环境。乘客佩戴 VR 设备,即可置身于虚拟的电影院、游戏场景或自然风光之中,极大丰富了乘车体验。
在工业控制领域,HMI 设计也将借助 VR、AR 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操作人员通过佩戴 AR 眼镜,能够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这些信息以虚拟标签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在真实设备上。例如,当设备出现故障时,AR 眼镜会立即在故障部位显示详细的故障提示与维修指南,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
3D 建模与渲染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 HMI 设计的沉浸式体验提供了强大支撑。在界面设计中,精致的 3D 模型与逼真的光影效果能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以智能家电的 HMI 设计为例,通过 3D 建模,家电设备的虚拟模型在界面中呈现出高度真实的质感与形态,用户在操作时仿佛直接与真实设备互动。当用户调节空调温度时,3D 模型中的空调出风口会相应地改变角度,这种直观的视觉反馈增强了操作的真实感与趣味性。
二、趋势二:个性化定制深入
在 2025 年,HMI 设计将更加注重依据用户行为数据、偏好等实现深入的个性化定制。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设计师能够收集并分析海量的用户数据,从而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通过对用户操作行为数据的分析,设计师可以了解用户对不同功能的使用频率、操作习惯以及偏好的交互方式。例如,在一款音乐播放应用的 HMI 设计中,如果数据分析显示某用户经常使用随机播放功能且偏好简洁的播放控制界面,那么应用界面可以自动调整,将随机播放按钮置于更为显眼的位置,并简化其他操作按钮的布局,以适应该用户的使用习惯。同时,依据用户的音乐偏好数据,应用还可以为用户精准推荐符合其口味的音乐作品,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在个性化 HMI 设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些算法能够实时学习用户的行为模式,并根据用户的实时操作动态调整界面显示与交互逻辑。例如,在智能办公软件的 HMI 设计中,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档编辑习惯,自动预测用户接下来可能进行的操作,如自动补齐常用词汇、推荐合适的文档模板等。此外,自适应设计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应用,界面能够根据用户设备的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用户的视觉偏好(如字体大小、颜色对比度等)自动进行优化调整,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三、趋势三:无障碍设计普及
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以及对残障群体关注度的提升,无障碍 HMI 设计在 2025 年将成为行业的重要趋势。HMI 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确保产品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在视觉无障碍设计方面,设计师应遵循相关标准,确保界面文字清晰易读。对于视力不佳的用户,提供大字体显示选项,并合理调整文字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以提高可读性。同时,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图形与图案,防止对视觉认知能力较弱的用户造成理解困难。在色彩选择上,要考虑到色觉障碍用户的需求,避免使用仅依靠颜色区分信息的设计方式,可通过形状、纹理等多种视觉元素辅助信息传达。
听觉无障碍设计同样重要。对于存在听力障碍的用户,HMI 设计应提供可视化的提示信息,如闪烁的灯光、震动反馈等,以替代声音提示。同时,在语音交互功能中,采用清晰、标准的语音合成技术,并提供语音转文字功能,方便听力障碍用户理解语音指令内容。
操作无障碍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肢体运动能力。对于手部灵活性较差的用户,设计大尺寸、易于点击的操作按钮,并合理布局按钮位置,减少操作所需的手部移动距离。此外,引入手势识别、眼动追踪等新型交互技术,为肢体残障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操作方式,提升产品的可用性。
四、趋势四:跨平台一致性提升
在多设备、多系统协同使用的时代背景下,保持 HMI 设计风格、交互逻辑的一致性对于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2025 年,跨平台一致性将成为 HMI 设计的关键考量因素。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在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电视等多种设备上使用同一品牌的应用或服务。如果这些设备上的 HMI 设计风格与交互逻辑差异过大,用户在切换设备使用时会面临学习成本增加、操作失误等问题。因此,设计师需要构建统一的设计语言与规范,确保在不同平台上,界面元素的风格、颜色、图标设计以及交互方式保持一致。
以某电商品牌为例,无论是在手机 APP、平板应用还是网页端,其 HMI 设计均采用相同的品牌主色调、统一风格的商品展示界面以及一致的购物车操作流程。用户在手机上添加商品到购物车后,在电脑端登录时,购物车中的商品信息能够无缝同步,且购物车的操作方式(如删除商品、修改商品数量等)与手机端完全一致。这种跨平台的一致性设计,使用户能够在不同设备上获得连贯、流畅的使用体验,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为实现跨平台一致性,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设备的特性与限制。例如,手机屏幕尺寸较小,操作方式以触摸为主;而电脑屏幕较大,操作方式主要是鼠标与键盘。在设计时,既要保持核心交互逻辑的统一,又要根据设备特点对界面布局与操作方式进行适当优化。同时,利用响应式设计技术,使界面能够自动适应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与分辨率,确保在各种设备上都能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与用户体验。
本人是10年经验的前端开发和UI设计资深“双料”老司机,1500+项目交付经历,带您了解最新的观点、技术、干货,下方微信我可以和我进一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