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1年
发表刊物:《化学工程师》
论文作者:王旭,焦月华,郑秀茜,吴修红
桑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富含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方面展现出显著药理作用。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桑黄在食品、药品、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桑黄的研究背景
桑黄是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在中国分布广泛,因资源稀缺、颜色金黄而被称为“森林黄金”。其药用历史超两千年,古代多部药学专著均有记载,近年来人工栽培技术发展使其成为食药用菌产业新星。现代研究发现桑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广泛药用价值,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食品药品产业发展。
桑黄的化学成分
-
黄酮类成分
桑黄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研究采用的测定方法不同,测得的黄酮含量和成分各异。李剑梅等用吸光光度法,发现5批桑黄菌丝体黄酮含量均高于6.2mg/g;张倩等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测得桑黄菌丝体黄酮类物质含量为4.67%。此外,从桑黄中还分离出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异甲基桑黄黄酮A等多种黄酮类成分,且不同产地及品种桑黄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大,如桑树桑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13.89%。
-
萜类成分
桑黄含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等,三萜是主要活性成分,已知有β -乳香酸、熊果酸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梁佳等采用微波提取法从桑黄菌丝体中提取得到三萜类成分,含量最高为1.48mg·g^{-1} ,刘爽爽、王昀睿等通过超声波耦合技术提高了桑黄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
多糖类成分
桑黄的药用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存在于菌丝体、发酵液和子实体中,分为胞内多糖、子实体多糖和胞外多糖。YANG等从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出一种新型杂多糖,刘鑫对液体发酵制备的桑黄分离纯化得到的多糖含量达98.64%,且其单糖组成丰富。
-
其他成分
桑黄还含有甾体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和纤维素酶等活性成分。如杨树东等分离得到麦角甾醇和齿孔酸等甾体类化合物,多酚类成分由Hispolon等组成,是子实体主要色素类成分。
桑黄的药理作用
-
抗肿瘤作用
桑黄是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药用真菌,其抗肿瘤机制多样。桑黄多糖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应答;蛋白多糖PG能促使荷瘤小鼠产生IFNγ,激活免疫应答;桑黄固体发酵菌粉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抗氧化及增强免疫力有关。
-
抗氧化作用
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通过固态发酵法制备的桑黄菌黑色素都具有抗氧化作用。桑黄醇提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对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显著,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22.1%和17.2%。
-
抑菌作用
从桑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甲基苯醌等物质以及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得到的桑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抑菌谱存在差异。
-
其他药理作用
桑黄还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等功效,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结论
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桑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涵盖多种成分和多种药理功效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不同产地、品种桑黄成分含量差异,为桑黄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合现代研究技术,如提取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桑黄未来开发利用方向。
未来,桑黄研究可聚焦于深入探究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明确各成分在发挥药理作用时的协同关系;统一研究方法和标准,提高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加强桑黄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在人体中的药用价值,为其在药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科学依据,促进桑黄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