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国,近年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何保障光伏发电网络的正常则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问题。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光伏发电网络的铺设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因此设计一款自动化系统来监测光伏发电网络的正常运行成为了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使用嵌入式来完成完成对光伏发电网络的监控则成为了可能,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装置开展了关于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研究。本设计完成了基于单片机的光伏发电电网电流、电压、时间等信息的测量。考虑到经济性,本设计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的方式来完成整体系统的主控;采用的是比较流行的LCD1602显示器来完成的,采用的是独立按键来完成系统阈值信息的设定,基于数模转换芯片ADC0832完成了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的转换,本装置具备智能报警模块,在异常信息发生之后可以开启报警模式。
通过最终测试,我们的设计证明了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高达90%以上的准确率。同时,系统的操作简便,功能完备,特别适用于光伏发电稳定性测试工作,例如在电压范围为2.7~5.5V之间的应用场景。该系统对于保障光伏发电网络的稳定性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发电监控系统;STC89C52单片机;LCD显示;独立按键;数模转换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ignificant growth i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s. Ens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rid has become a crucial issue. China is at the forefront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globally, with the largest deployment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networks. Consequently, designing an automated system to monit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rid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In the current era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using embedded systems for monitoring photovoltaic power grids has become feasible.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is device conducted research on a photovoltaic monitoring system. The design achieved the measurement of key information such as current, voltage, and time in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rid based on a microcontroller. Considering cost-effectiveness, the design adopted the 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for the overall system. The popular LCD1602 display was used for visualization, and independent buttons were employed for setting system threshold values. Th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chip ADC0832 facilitated the conversion between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s. The device features an intelligent alarm module that activates the alarm mode when abnormal information occurs.
After the final testing, our design has demonstrated fast response capability, achieving an accuracy rate of over 90%. Additionally, the system is user-friendly, fully functional, and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tability testing, such as applications within the voltage range of 2.7~5.5V. This system holds immense value in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hotovoltaic power grid.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monitoring system;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LCD display; independent buttons;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全文概览 3
1.4 本章小结 4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
2.1 待解决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5
2.2 系统的选型 5
2.2.1 单片机的选型 5
2.2.2 信息显示模块 7
2.2.3 采样模块的选型 9
2.2.4 设备方案最终确认 9
2.3 本章小结 10
3 系统硬件设计 11
3.1 主控电路设计 11
3.1.1 单片机概述 11
3.1.2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11
3.2 电源电路 12
3.3 按键电路 13
3.4 LCD显示模块 13
3.5 运算放大电路 14
3.6 模数转换电路 15
3.7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16
3.8本章小结 16
4 系统软件设计 17
4.1 整体程序功能 17
4.2 模数转化过程 18
4.3 显示模块 19
4.4 报警控制流程软件设计 21
4.5 温度采集子程序设计 22
4.6 本章小结 23
5 系统调试与分析 25
5.1 硬件制作 25
5.1.1 系统硬件的制作 25
5.1.2 系统软件的调试 25
5.2 硬件测试 26
5.2.1 系统初始化调试 27
5.2.2 系统综合电能情况采集 27
5.3 本章小结 28
6 总结与展望 29
6.1 总结 29
6.2 展望 29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3
绪论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尤其是光伏发电项目蓬勃兴起,如何确保光伏发电网络的稳定运行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光伏发电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这也就要求必须要加强对于光伏发电的监控力度,从而确保整个电网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我国在光伏发电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光伏发电网络的规模已经达到全球之最,因此,供电企业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系统来监测光伏发电网络的正常运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实现对光伏发电网络监控的可行选择,因此,本装置展开了对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研究[2]。
在此背景下,本方案成功实现了基于单片机的光伏发电电网电流、电压、时间等信息的精准测量[3]。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本设计选用了光电耦合器作为传感器件进行信号采集。为了实现整体系统的主控,采用了51单片机的设计方案,以确保经济效益;采用广受欢迎的LCD1602显示器来实现,运用独立的按键来设定系统的阈值信息,并利用ADC0832数模转换芯片实现了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的转换,同时该装置还配备了智能报警模块,一旦发生异常信息,即可启动报警模式[4]。
在经过全面测试后,本设计所构建的系统表现出了卓越的响应速度、高准确率、易用性和功能完备性,可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稳定性测试和其他多种需求场合,对于确保光伏发电网络的稳定性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做出预见,数字电网监控装置能够取代模拟电网监控装置,已经成为了当下的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要对数字光伏电网监控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潮流,对电网情况监控的实时程度具有很大的意义[5]。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五十年代见证了电网监控装置的诞生,这一技术的诞生标志着电力管理领域的重大进步[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电能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而电压表就是测量电压的工具之一。因为电压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年代[7]。早期的电压表主要依靠模拟电压来进行测量和显示。在当时,模拟信号技术曾风靡一时,然而在那一年,该仪器却实现了惊人的技术突破。从最初使用模拟电压转换到数字电压,再到现在的数字式测量。数字信号的面世,标志着自动化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也对整个工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数字信号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8]。
在接下来的六十年代,测量设备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演进,其测量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在这个阶段里,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那个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9],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指导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突破,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里,人们开始意识到,计算机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可以让测量变得更加准确。在计算机技术的指导下,测量仪器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领域,它被称为数据域,与传统的时域和频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从五十年代的模拟时代到七十年代的数字时代再到现在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0]。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微处理器的演进再次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微处理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从最初的模拟仪表,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等都可以看到微处理器的身影,而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设备都离不开它,因此,微处理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微处理器的引入,测量仪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仪器仪表和测量科学领域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0]。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仪器仪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仪器仪表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是这一进展的主要体现。智能化仪表已成为当前仪器仪表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仪器仪表的设计将深刻受到微电子技术进步的影响,这种影响将贯穿整个设计过程;随着DSP芯片的广泛应用,仪器仪表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着微型机的不断演进,仪器仪表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当今社会,图像处理功能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趋势[11]。
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已经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用于监测和控制太阳能光伏电站的运行状态。这种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光伏电站的数据,提供全面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性能评估和运维管理功能。
国内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从小型分布式电站到大型集中式电站,几乎所有规模的光伏电站都配备了监控系统。大型科技公司如华为、阿里巴巴和中兴通讯,以及专业的新能源监控公司在国内提供各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这些系统功能丰富,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运行状况、发出故障报警、评估性能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同时,中国政府的支持和政策要求也促进了太阳能发电监控系统的推广和智能化管理。
国际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已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光伏电站规模庞大,监控和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国家有许多专业的供应商,如ABB、Siemens、Schneider Electric等,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光伏电站。此外,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创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用于提供更准确的故障诊断和预测功能。在国际上,还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以指导和规范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总体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随着太阳能市场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监控系统将继续演进,为光伏电站的高效运行和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全文概览
本系统主要是完成基于单片机的对光伏电网的电压、电流的采集,所用到的单片机的型号是STC89C52单片机,以此来完成上述功能的实现,本设计具有阈值超限的报警,当采集的数值不在阈值范围内的时候,就会启动自动报警;使用的是ADC的数模转换芯片;使用的是LCD完成的光伏电网发电情况的监测,因此本设计就需要完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的高效点名装置的研发。所以,使用自动点名来完善考勤信息,是必然趋势,本设计所研发的嵌入式为主控芯片的点名装置,符合上述的社会诉求。
因此,结合完成基于指纹识别的点名系统研究与设计的设计过程,本设计主要的章节内容的划分如下:
第一章,确认了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在企业、在保持光伏发电网网络的稳定性领域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价值,并对国内外智能发电监控装置的研究现况做了分析;
第二章,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的选型理由和结果的总结,详细分析了显示、主控、按键等元器件的选型和设计方案,在本章中也分析了本系统研发的实际需求;
第三章,完成了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相关的学科支持下,完成了对:数模转换、主控、报警、显示模块等进行了电路设计;
第四章,完成了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的软件设计,介绍了数模转换、主控、报警、显示模块等核心器件的控制逻辑;
第五章,完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实物制作,详细展示了系统的功能,完成了发电监控装置的实物演示功能的展示和呈现;
最后,是对系统的总结,指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的展望,提出了采用本装置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优化思路。
本章小结
第一章,确认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在我国庞大的发电网络的稳定保持领域发挥的巨大的作用价值,并对国内外在本课题的研究领域的现况做了分析。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待解决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单片机其价格便宜,功能强大,相比于一些复杂的系统,单片机具有极大的优势。这也是本设计选用的单片机的主要原因[13]。
(1)确定开发的方案,完成基于嵌入式的对发电网络的环境、能耗等参数的测量;
(2)对各个方案的具体选型以及环境进行的搭建,单片机编程需要搭建Keil;
(3)研究软件控制流程,基于传感器的发电网络电流等值的采集和展示;
(4)完成对系统的编程的研究;
(5)研究电路制版技术和相关软件,完成系统硬件电路PCB的绘制。
需要实现的主要的功能点如下所示:
(1)本设计需要能够对对发电网络的温度,电压和电流的实时测量,这些都是保障充发电网络正运行的必要的参数,所以本设计制定的测量参数如下:温度,电压和电流;
(2)本设计采用基于LCD的方式,完成发电网络参数信息的实时展示,发电网络的需要采集的信息则包含了发电网络的能耗信息;
(3)当发电网络的安全发生异常之后,需要进行报警操作,完成实时的报警,在环境参数不在范围内的时候,则自动报警;
(4)需要完成发电网络检测系统的成系统的编程,本设计完成基于Keil的C语言程序的编程,从而能够实现相关,系统功能的实现;
(5)人机交互,安全阈值可以通过按键的方式设定到系统作为报警的依据。
系统的选型
单片机的选型
方案一: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仪器仪表和测量科学领域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仪器仪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该逻辑控制器拥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其高度可扩展性和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一款极具吸引力的控制器。智能化仪表已成为当前仪器仪表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种创新型的可编程控制器在体积和性能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优越性。在进行实际使用时,它所需要的硬件配置比较简单。此外,其密度亦不甚显著。所以在很多领域中都可以应用到它,比如食品加工等等。然而,该商品和设备的定价相当高昂。一般的用户都会觉得它是非常贵的,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来购买。因此,在代价高昂的情况下,本装置并不适宜作为食品使用。因此,只能把它当做一个实验用设备来进行研究和分析[14]。考虑到相关的经济可行性,本方案最终被舍弃。如图2.1所示:
图2.1 CPLD单片机示意图
方案二:
STC89C52微控制器采用ST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如图2.2作为主控制器,该控制器为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CMOS8位微控制器,拥有8K在可编程Flash存储器中存储。它主要用于控制各种继电器以及开关器件等设备。该微控制器具有低功耗、丰富的接口和低廉的成本,非常适合满足本场合对性价比和功能方面的需求[15]。
图2.2 STC89C52单片机
方案三:
MSP430如图2.3是一款高度集成化的单片机芯板,以其卓越的问题处理速度和出色的功耗表现,成为一款备受工业青睐的产品。利用此芯片设计出一款低成本、高精度的温度测量及控制系统。然而,经过对市场价格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价格相对较高,同时本设计所处的环境也较为优越,外部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具备如此卓越的性能表现,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
图2.3 MSP430单片机
方案四:
可以考虑采用STM32系列的32位单片机作为的解决方案如图2.4。它的内部集成有很多外围模块,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首要考虑的是,相较于前述单片机,此款单片机的售价显然更为亲民。其次,这一款单片机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这样就能满足一般用户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情况。此外,32单片机的编程表现呈现出一种无法逆转的特性,即其具有高度保密性。其次,它还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扩展性。由于本单片机采用的是ARM内核,因此其编程难度相当高,需要大量接口支持。因此,在相同的功能实现下,本方案并非最佳选择。
图2.4 STM32F103单片机
综上所述,故选择方案二,采用的是52单片机来完成系统功能的实现。
信息显示模块
方案一:
由于点阵数码管显示器如图2.5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二极管,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文字显示的适宜性以及数字显示的浪费和高昂价格,因此并不打算采用这种方案。
图2.5 数码管示意图
方案二:
采用OLED显示技术,如图2.6,OLED屏幕以其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成为当今备受追捧的一种先进显示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内容还必须要具有较好的观看体验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正常的参数调整过程中越来越频繁地采用这种屏幕。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必须要对这一设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测试,从而确保它能够更加稳定的工作,并且满足人们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所采用的屏幕尺寸为0.96寸,分辨率则为128x64。它拥有良好的视角,同时还具有非常大的动态范围。由于其微小的尺寸和卓越的分辨率,使其呈现出卓越的视觉效果和极佳的便携性。所以在一些应用场合,特别是需要大屏幕显示图像时,都会采用这种类型的显示器。然而,这款显示器对于IO口的占用相当显著,同时在编程方面也面临着相当的挑战。对于需要经常更新数据或处理一些文件的用户来说,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因此,这并非是最为明智的抉择。
图2.6 OLED显示器
方案三:
采用LCD显示技术,LCD1602如图2.7,屏幕以其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成为当今备受追捧的一种先进显示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能够清晰地看到内容还必须要具有较好的观看体验感。由于与单片机连接时接口线较多,且本款类型的显示器能够高效地呈现英文等信息,因此具备了卓越的显示性能。
图2.7 LCD1602显示器
由上分析,本设计中采用方案三来完成相关的设计。
采样模块的选型
在选择集成A/D转换器的芯片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选择的芯片具有综合性能。另外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扩展,比如有语音播放、录音功能以及无线上网等。ADC0832是一种单片集成的A/D转换器,被广泛应用于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的领域。它可以很好地完成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功能,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ADC0832,一款8位、单通道、低价格的A/D转换器,以其卓越的模数转换能力和约100us的转换时间脱颖而出;方便TTL或CMOS标准接口;在不改变芯片结构的情况下提高了集成度和性能价格比等。能够满足电压差分输入的要求;内部集成有数字逻辑器件和外围电路。在输入端,存在一个可供参考的电压输入接口;可与外部标准信号连接的功能。内含一个时钟发生器;可产生多个输出信号的单通道电路,以及用于该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当单一电源处于工作状态(0~5)时,其输入电压的取值范围为0~5V;可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如脉冲宽度调制方式下的波形等。无需进行零点校准等操作。这些功能都能用一个简单电路来实现。ADC0832是一款早期的数字转换器,其价格亲民,因此在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设备方案最终确认
本设计的核心控制芯片为STC89C52单片机,本单片机所完成的是主控作用,一方面完成对电流、电压和功率的采集,将采集的数据显示到LCD上,且本系统可以控制蜂鸣器不在阈值范围内的时候提供报警。
采用STC89C52单片机对各个检测模块进行控制,实现了单片机向各个功能模块提供1S的脉冲触发信号,同时模块会发出8个40KHz的周期电平,以控制和采集电压采集模块。整体的设计图如图2.8所示
图2.8 整体设计图
在单片机的作用下,经过极性检测和电压检测,输入的电压得以实现采集和处理,整个设计的工作原理如图2.9所示:
图2.9 工作原理原理图
本章小结
第二章,基于单片机的光伏发电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选型理由和结果的总结,详细分析了数模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和设计方案,然后对整体的方案组成绘制了模块原理图。
系统硬件设计
主控电路设计
单片机概述
STC89C52的嵌入式芯片具备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性能,它在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借助该芯片,可以对各个检测模块进行精准控制,确保电路以高效的方式运行。STC89C52的性价比极高,提供了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在STC89C52的应用中,最小系统包括外围输入接口电路、时钟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和显示驱动电路等关键部分。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STC89C52单片机的完整系统,实现了数据输入、时序控制、用户交互和数据显示等功能。图3.1所示的就是单片机最小系统,被称为最小应用体系,其工作条件为元器件组成的最低水平。其核心部分就是单片机最小系统中的各个硬件单元。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通常由四个主要的电路模块组成,包括单片机、晶振、复位和电源,这些模块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首先,为了满足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标准电源需求,需要提供5V的电源,并且需要提供第20个引脚和第40个引脚,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第二,在使用时必须将第一引脚与单片机相连,否则就会产生干扰。20引脚GND(接地);40引脚为VCC(电路接入);单片机的正常合理工作得以保障,因为这两个引脚之间形成了一条通路,该通路外接了一个10uF的电容和10K的电阻,而电阻和电容之间引出了一根线,该线连接到单片机的9个脚。当出现高电压时,这个回路中的电感被击穿而使其输出为低电压。第九个引脚的功能在于监测高电平的持续时间,一旦持续时间达到2us,就会启动复位程序。
单片机的晶振电路由12MHz的晶振和两个2pF的电容构成,每个电容的两端连接GND,而另一端则分别连接到XTAL1和XTAL2,只有在振荡信号的作用下,单片机系统才能正常运行。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采用STC89C52单片机对各检测模块进行精准控制,实现了时钟频率在0~72MHz范围内的高效控制。当检测到有人体靠近时,则通过蜂鸣器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在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检测后,会进行比对以判断所采集到的电压数据是否已达到阈值,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报警。为了实现安检复位,采用了单片机RST引脚和连接按键。
STC89C52单片机核心板内部电路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以下是单片机常见的引脚功能之一:
在P00-P07,电路中,可以观察到其与LCD实现了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了对数据信号的高效输出;
P30口:RXD(串行输入口);
P31口:TXD(串行输出口);
XTAL1:输入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信号;
XTAL2:振荡器的反向放大器所产生的输出端;
GND:接地信号接口与VCC构成通路为装置提供电力;
VCC: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信号,以满足整个装置对电能的需求。
电源电路
对于一个完整的系统而言,发电监控系统需要完整的电路供应才可以完成整个装置的平稳的运行。所以说,电源的运用是重要的。本涉及使用的是5V的DC电源插座,这个电源插座在通电了之后,就会让着指示灯亮起来,然后说明信号已经来电了,可以正常的运行了。在指示灯上,还安装了一个电阻,从而保障了指示灯不会被烧毁。如图3.2所示:
图3.2 电源电路
按键电路
在按键模块的支持下,本设计才可以很好地完成各类的切换。在一些阈值的设定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过变量的传递就可以知道当前按键下达的指令是什么。按键电路原理如图3.3所示:
图3.3 按键电路示意图
LCD显示模块
LCD的本质就是一种有机的发光的二极管,是一款超低功耗的液晶显示器。它的体积小,内容显示多。能够在很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设计选用的液晶的型号是:1602。其引脚的接口也比较标准。
引脚的说明如表3.2所示:
表3.2 LCD引脚说明
引脚编号
功能
第1引脚:
GND为电源地
第2引脚:
VCC接5V电源正极
第3引脚:
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引脚:
RS为寄存器选择
第5引脚:
RW为读写信号线
第6引脚:
E(或EN)端为使能(enable)端,高电平(1)时读取信息
第7~14引脚:
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
第15~16脚:
空脚或背灯电源。第15引脚背光正极,第16引脚背光负极
LCD1602显示屏电路如图3.4所示:
图3.4 LCD显示屏电路
运算放大电路
本设计中加入了运算放大电路。内部包括有一个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5所示:
图3.5 直流采样电路原理图
计算LM358的放大倍数的其它通用运放一样,主要由反馈电阻来决定的。
(3.1)
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只需要设计电阻的阻值,就可以实现放大倍数的功能里,这样对于测量的结果才会准确。
模数转换电路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了ADC0832作为电压采集芯片。ADC0832是一款基于逐次逼近型结构的8位4输入通道ADC转换器,采用CMOS工艺制造。它具有一些重要特点,包括快速的采样速度(每秒可达100K)、低功耗(工作电流为400uA,静态电流为500nA)、宽工作电压范围(2.7~5.5V)、小的线性误差(LSB)以及工业级的温度范围(-40°C~85°C)。
采用ADC0832作为电压采集芯片,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相应的8位数字量。它的快速采样速度确保我们能够及时获取到电压信号的变化情况。同时,低功耗设计使得芯片能够节省能量,延长电池寿命或降低系统功耗。宽工作电压范围的特性使得它能够适应各种供电环境,并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此外,ADC0832还具有小的线性误差,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准确的转换结果,增强了系统的测量精度。而工业级的温度范围使得它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可靠工作,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综上所述,ADC0832作为电压采集芯片,具备快速采样、低功耗、宽工作电压范围、小的线性误差和工业级温度范围等重要特点。它在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提供精确的电压转换结果,并适应不同环境和应用要求。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对于本电网监控装置来说,温度监测是电网安全的重要参数和指标。所以,为了可以让监控的效果更好,本设计引入了数字传感器DS18B20。
本传感器不光集成了感温元器件,内部还有温度补偿电路、微信计算机芯片、数模转换芯片,可以很好地将温度给准确地测量出来。
DS18B20接口电路图如图3.6所示。
图3.6 DS18B20原理图
3.8本章小结
本章是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装置的电路设计,完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控装置的研究与设计的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相关的学科支持下,实现了整体电路的分析和实现,达到了电路设计的最终目标。
系统软件设计
整体程序功能
本系统,采用的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光伏发电监控装置,对其发电能力进行监控。所以在最后的测量的时候,可以进行相关的采集,在这个设计中,我们设定了一组阈值来限定采集数据的有效范围。当采集到的数值超过或低于这些阈值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并触发报警机制。通过阈值超限报警功能,我们能够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快速察觉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问题。这种自动报警机制帮助我们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电路原理如图4.1所示:
图4.1 控制流程示意图
如图4.1所示,在初始化完毕之后,则可以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从而能够相关电压的采集和显示,在其过程中包含了对电压的放大,使用到的是运放电路,也涉及到了稳压和降压的过程。 在完成本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总-分的设计形式。所有的功能调用都放置在了一个main函数里面,然后各个子函数都是被调用的对象。其中,主要的子函数主要包括:显示delay函数、蜂鸣器延时子函数、采样电路、温度采集电路,然后在main.c里面实时对各个子函数的额调用。
模数转化过程
为了采集电压数据,需要进行模数转换操作,这一过程需要使用AD转换器来完成。AD的转换过程经历了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每个过程都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噪声。以下是针对AD转换的四个步骤的详细阐述:
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采样是将其转化为离散时间信号的一项复杂过程。在采样之前要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把得到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经过采样,模拟信号在时间和数值上的连续性被转化为时间离散、数值上连续的信号,这样就形成了采样信号。在数字通信中,采样就是对数字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的一种方法。采样电路相当于一种周期性工作的模拟开关,其作用类似于一种能够模拟开关的机制。在每个循环周期内,模拟开关的闭合时间趋近于零,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假设。因此,可以说,只要有采样频率存在,任何一种数字信号都可以用采样方式来描述。在进行开关闭合模拟的时刻(即采样时刻),将获取一个模拟信号的“样本”,这种采样方法称为量化技术。将连续的数值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值信号,这是一种量化过程。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把输入数据转换成相应的离散值,再对该离散值作量化处理。通过对采样信号进行时间和数值的离散化处理,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从而实现时间和数值的离散化处理。
在电路分析时,把这种由离散值转换为连续变量的运算称为数字电路分析或数字信号处理。在电路中,数字的表达方式通常采用二进制编码。如果要把数字信号变为模拟量或开关状态变化的控制信号,就要对数字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因此,在量化电路的末尾,存在一个编码电路,它能够将数字信号的数值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从而实现数字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这个编码电路就是量化器。然而,完成量化和编码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量化电路的前方必须设置一个保持电路以确保其有效性。所谓保持就是对经过了量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使之成为具有特定波形或频率特征的输出。将离散时间和连续数值的信号转化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数值的信号,这是一种保持信号连续性的复杂过程。为了实现这种变换,把量化器看作一个开关元件来处理。在进行量化和编码的过程中,保持电路扮演着一个恒定电压的角色,它能够将采样时刻的信号电压稳定地传递到量化器的输入端。如果没有保持器,量化后的输出结果就会产生失真。尽管在逻辑上,保持器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但在工程实践中,保持器总是与采样器紧密结合。在数字系统中,为了使数据能够被正确地处理或传输到计算机去,需要把数字信号从一开始就进行保存和变换。这两个元素被统称为采样保持器。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采集电压时,首先,输入模拟量,然后通过采样电路将模拟量变成时间离散的采样信号,再通过量化电路将采样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最后通过编码电路将数字信号变成二进制代码。AD转换流程如图4.2所示:
图4.2 AD转换步骤图
显示模块
在LCD显示模块中,我们需要完成对发电采集结果的显示、操作过程的展示以及对电网情况的实时监控。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在向LCD模块写入指令时,我们需要判断之前写入的信息是否已经完全传输完成。如果还有待写入的信息,我们需要将其按照顺序排队,确保每条指令都得到正确地传输。通过判断写入指令的完成情况,我们可以确保LCD显示模块能够及时更新显示内容,并且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错乱的情况。如果有未完成的写入指令,我们需要将后续的指令暂时存储在队列中,待前面的指令完成后再逐个执行排队中的指令,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顺序和正确性。这种排队机制能够保证LCD显示模块对发电采集结果、操作过程和电网情况的准确显示和监控。通过有效地管理指令的写入和执行过程,我们能够保持信息的同步性和可靠性,确保LCD显示模块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显示的一致性。对于显示的内容的处理上,需要把目标的电压、电流和功率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则需要不断地监听来自STC89C52单片机所采集到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的信号,需要显示的时候在代码处理层面的进行判定,综合了代码处理流程,如图4.3所示的综合流程:
图4.3 显示电路流程图
如图4.3所示,首先LCD显示模块也是在各个模块的初始化之后开始初始化完毕的。然后在来了电压的采样信号之后,就需要判定LCD是不是出于占线的情况,如果出于占线情况下爱,那么就需要进行数据的排队,只有在排队之后,才会进入到线程的情况下,进入到写入LCD的序列里。然后在完成实时电压数据的展示,从而完整体数据的显示过程。对于每一个参数想到LCD上显示,都需要进入到排队等候的的过程。因此,LCD的显示逻辑是根据按键来进行实时变化的。
报警控制流程软件设计
在进行报警操作的时候,需要对本装置所检测的电网的数据的是不是安全进行判断,这就需要和设定的阈值信息进行比较。当采集的光伏发电电网的参数都在阈值范围内的时候,就不会执行蜂鸣器报警,反之就会执行蜂鸣器报警。本设计中的报警的控制流程如图4.4所示:
图4.4 报警控制逻辑示意图
在这个系统设计中,我们首先会进行阈值信息的判定。如果采集到的数据超出了预设的阈值范围,系统会触发报警操作,以提醒用户注意异常情况。
一旦报警触发,系统会立即执行相应的报警措施,例如发出声音、光闪等警示信号,或者发送报警通知给相关人员。这样可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存在的问题。
报警操作完成后,系统会继续进行实时电压数据的展示。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实时监控电压数据,并通过显示模块清晰地了解当前的电压情况。
通过这种设计,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响应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可以通过实时的电压数据展示,及时了解到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温度采集子程序设计
为了采集电网上的温度数据,本设计采用了DS18B20传感器型号。为了启动传感器,感温元器件必须获取当前温度数据,这将导致传感器内部的通信协议在图4.5中呈现:
图4.5 温度传感器流程示意图
本章小结
本章完成了基于数据识别报警的系统研究与设计的软件设计,介绍了嵌入式模块、显示模块等核心器件的控制逻辑。通过精心设计的控制逻辑,我们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数据识别功能。嵌入式模块的控制逻辑确保了数据的有效采集和准确处理,而显示模块的控制逻辑使得系统的状态和结果能够清晰地展示给用户。
系统调试与分析
硬件制作
系统硬件的制作
在完成软件和电路的实现后,本设计需要将这些元器件与单片机电路板结合起来。为了确保单片机电路板的布局效果良好,考虑到引线之间的交叉问题,本设计采用了将同类元器件规整在一起的设计方式。按照输入和输出等属性对元器件进行分类,尽可能避免元器件之间的交叉,从而保障硬件设计的合理性。
在完成电路设计后,下一步是对上述元器件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控制焊接枪的温度,确保温度适宜,既能将焊锡融化,又不会导致过多的融化量,从而影响该部分电路的通断情况。焊接完成后,还可以借助万用表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万用表可以有效判断电路是否存在短路或断路的情况。
系统软件的调试
下面就是要完成软件的调试了,本文的第四章里面也已经对核心逻辑进行了描述,对关键代码进行了张贴。那么在实际运作中,就需要对软件的表现来观察了。在实际运行中,我们需要观察软件的表现来确保其顺利运行且没有错误。为了确保软件能够成功加载到单片机中而不出现错误,我们需要利用编译器的功能进行操作。在编译器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排查基本的语法错误、标点错误、关键词错误等问题。如果代码存在问题,它将无法通过系统的编译操作。这大大减少了开发人员在问题排查过程中的错误。
剩下的逻辑代码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点进行测试。为了更好地说明,本设计将保存了在编译初期发现的错误。只需要将错误的地方进行排查,将错误的地方修改好了重新执行编译就可以得到Hex文件,这个文件是烧录到单片机里面的基础文件,这也是后续保障功能测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完成编译后,我们需要将生成的文件进行烧录,以便进行系统测试。在本设计中,我们采用了Keil自带的烧录方式。这意味着将生成的hex文件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加载到单片机中。
一旦烧录完成,我们就可以开始对系统进行测试了。我们可以逐步验证系统的各项功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测试过程中,我们会关注系统的响应速度、准确性以及稳定性,以确保系统在光伏发电网络监测方面的表现符合预期。
在测试阶段,我们还将重点关注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通过模拟各种场景和数据输入,我们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此外,我们还会进行长时间稳定性测试,以确保系统在连续运行和高负荷情况下的可靠性。
测试完成后,我们会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硬件测试
在本文中,一旦实物装置设计完成,我们需要使用万用板来进行实物制作。完成实物制作后,我们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包括整体测试和模块化测试。在本设计中,我们使用了电路图设计软件(如AD软件)完成电路设计。因此,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根据电路图对实物装置进行综合性测试,以完成系统在使用之前的全面测试。
在整体测试中,我们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评估和验证,包括各个模块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性。我们将检查系统的响应速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预期性能。
另外,我们还将进行模块化测试,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单独测试和调试。这将帮助我们验证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正确性,以及检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交互是否正常。
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使用相应的测试设备和工具,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和逻辑分析仪等,以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测试完成后,我们将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确定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这将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和确保其可靠性奠定基础。
综合了本设计的工作量,在板子制作好了之后,就是系统的编程了。本设计使用的是Keil软件来实现的系统的编程。在编程方面,为了使得本电压测量系统不出现异常,则采用了由官方提供的Keil编译的方式来完成代码的检查,在这款软件中,要是出现代码编写语法上的错误,就会直接编译不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完成软件层面的编译,如果最后的编译是成功的,就会生成Hex文件,这个文件是可以直接导入到单片机里面的,从而完成软件层面的初步测试。
因此,对上述的两个部分,软件上的测试和硬件上的测试,一共可以分为如下的细化的步骤:
(1). 基于Keil的语法检查,在无问题的情况下,生成hex文件,将这个文件可以烧录进单片机中,做好初始化的准备;
(2). 对系统进行上电,在上电之后,进行系统各个模块的初始化,从而完成测量前的准备;
(3). 将本装置接入到电网模拟的环境下,本设计中选取的是一段带电的测量环境,用于对目标对象的对电压、电流的测量,从而完成对光伏发电电网测量的模拟;
(4). 验证系统的实时显示的内容是否准确。
5.2.1 系统初始化调试
在系统未上电的时候, 可以清晰地从整个板子的布局上来完成对现有的元器件模块的测量,对现有的元器件模块的展示,从而了解本光伏发电电网况测量装置的具体的情况。
其效果示意图如图5.1所示:
图5.1 电网测量装置的初始化效果示意图
5.2.2 系统综合电能情况采集
对于综合电能系统也是可以采集的。得到的图如图5.2所示的综合电能信息采集的情况:
图5.2 综合信息采集示意图
5.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实现了对此次基于嵌入式的光伏发电电网况采集系统,分别演示了系统的功能主要包含了:光伏发电电网温度的采集、电压的采集、电流的采集、阈值信息的设定、蜂鸣器的报警模块。通过本章的内容可知,本设计已经达到了既定的目的。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文的基于嵌入式的光伏发电电网情况采集系统,已经完成了既定的功能。从功能实现的角度,用的是LCD的显示的方式,因此上面的值显示都比较直观,可以清晰地看到显示的内容情况是什么,因此,本装置是比较简便的一款电网情况监控装置,符合实际的使用的要求,满足最初的期望。
(1)基于STC89C52主控,对整个装置的全流程进行维护;
(2)具备对发电情况的采集,监控电网是不是正常;
(3)本装置具备显示功能,电网的实际表现会体现在LCD显示器上,让使用者知道当前电网的真实健康情况;
(4)本装置实现了基于蜂鸣器的报警在,在一些紧急情况下,系统可以实现报警信号的传递。
因此,本通过上述的完成的功能可以看到,在实际的功能实现过程中,结合了C语言编程、单片机设计等多种技术要点,符合当下的研发潮流,满足客户的实际诉求,在自动化智能点名功能控制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和初期的功能所吻合。
展望
虽然本设计完成了基单片机的电网发电监控装置的系统研究与设计,但是有很多的地方需要优化。虽然基于嵌入式的光伏发电电网情况采集系统,已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对光伏发电电网数据的实时的监控。但是本设计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可以优化的。首先,本设计没有加入无线通信技术,是否可以采用集群的概念,建立诸多的无线通信的地址,将数据都发送到中央集控端,从而实现数据的集中收集,可以通过对多个节点的监测,完成区域内的所有的光伏发电电网情况的采集。另外,本设计还可以通过芯片性能的角度,来继续优化,本设计所用到的是51单片机,适合学习开发,但是在真正的商用领域使用的比较多的是32单片机等ARM内核的芯片。另外,还可以从上位机的角度来实现系统的优化。建立比较美观的上位机系统页面,从而完成在上位机页面上的光伏发电电网数据的采集和展示。后续的学习中,本电能采集和计费装置将从这些的角度去完成后续的优化:
(1)为本设计提供基于5G模组的数据通信。目前,5G技术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而我国正处于5G基站的全面普及和覆盖阶段。通过采用5G通信技术,本设计将能够充分利用其无延迟和高速的无线通信性能。
引入基于5G模组的数据通信,意味着我们能够实现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5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使得我们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传输和交互。无论是在监控、控制还是数据传输方面,都能够获得更快速、更可靠的通信体验。
随着5G基站的广泛建设,我们能够充分利用5G网络的覆盖优势,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都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数据通信。这将为本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使系统的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和应用。
(2)为本设计提供组网的能力,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以实现出色的后台计算能力,从而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能。
通过组网技术,我们能够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系统。这样,我们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提高整体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通过组网,我们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实时交互,从而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
同时,我们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将拥有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运行和决策。借助云计算的概念,我们能够利用云端资源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实现更高效的计算能力和更好的数据管理。
通过提供组网的能力和结合大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概念,本设计能够实现更好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这将帮助我们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数据结果,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后续,结合相关的科技文献,以及关注市面上已经出现的优秀的模组,将其运用在本设计的建设上,将很大程度提升本设计的功能,以及完善本设计的功能的全面度。
参考文献
赵政.基于嵌入式系统电压测量的控制及应用[D].苏州大学,2017.
余世明.电压测量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7): 51-56.
Solano, Duro, Dormido, et al. Smart vending machin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of things[J] .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6.12:188-194.
托马斯.电压测量3.0:商品+业态+通路[J]. IT经理世界,2014, 17: 93-94.
建龙.一种新型电压测量控制系统研发[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Sophia Hua, Jeannette Ickovics. Vending Machines: A Narrative Review of Factors Influencing Items Purchased[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2016.10(116):1578-1588.
(德)KlausFinkenzeller 射频识别(RFID)技术[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01.
李丽军,王代华,祖静.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基于CC1100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 2007(12).
陈伟,施国梁. 通信技术. 基于CC1101的车间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2011(12).
黄冬梅, 王树鑫. 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的非接触式电流检测控制系统[J]. 无线互联科技, 16(01):67-68.
魏忠, 蔡勇, 雷红卫. 嵌入式开发详解[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徐光辉, 程东旭, 黄如. 基于FPGA的嵌入式开发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胡大可. 基于单片机8051的嵌入式开发指南[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孙同景. Freescale 9S12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开发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田泽. ARM7嵌入式开发实验与实践(附光盘)[M]. 北航大学出版社, 2006.
傅曦. Windows CE嵌入式开发入门:基于Xscale架构[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孙安青. ARM COTEX-M3嵌入式开发实例详解:基于NXP LPC1768[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2.
致 谢
大学是青春的另外一个名字,本人在母校的四年,尽情的学习,尽情的生长,尽情的获取知识。在这里我对可以来到母校上学感到庆幸,对我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而感到荣幸。提笔至此,不得不提的是毕业指导老师对我的帮助。本文可以完成,陆导师居功至伟。可以说,从开始的课题方向的制定,陆老师就已经充分给我规划好了方向和道路,陆老师用他超前卓然的眼光为我规划好了前进的道路。所以,我在此感谢导师,感谢老师让我的大学生涯得以圆满。
此外,除了感谢导师,我也要向其他所有老师表示感谢。曾经的我在回答或者提问题时是本我比较害怕的环节。但是老师在我提问的时候,丝毫没有觉得我的提问有多么的简单,而是告诉了我这类题目的解决的思路和技巧。所以,在这里十分感谢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这正是从这样的细节感受到了我校教育工作者的认真和负责,因此我是十分感谢老师们的,对老师们的付出表示万分的认可和感谢。
另外,我还要对辅导员老师表示感谢。依稀记得那时候身体不适,跟辅导员老师请假,老师的关怀宛如昨日,感谢辅导员老师的关怀,以及这四年的时候里面,辅导员老师对本人的帮助,以及在就业问题上给出的恳切的回答。师恩难忘!
最后,我还需要向我的父亲和母亲表示感谢,父母的关怀是保障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感谢父母的陪伴,让我在童年的时候拥有安全感,以及在童年的时候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这样的信念会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一直陪伴着我。感恩父母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