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
近日,InfoLink公布了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排名。
2024 年度,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继续维持增长态势,全球出货量为 240 GWh,同比增长 60% 以上。
其中,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交流侧)TOP10企业分别为特斯拉、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Fluence、海博思创、远景能源、Powin、NextEra Energy、阿特斯、山东电工时代。
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排名(直流侧)TOP5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精控能源、海辰储能、远信储能。
为什么榜单要分两类呢?交流侧储能与直流侧储能有什么区别呢?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实现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之一。由于光伏输出功率具有很强的波动性、随机性,光伏电力的不稳定性严重制约了光伏电力的接入和输送。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削峰填谷、负荷跟踪、调频调压、电能质量治理等功能。
光伏储能系统还可以在光伏电站遇到弃光限制发电时将多余电能存入储能电池内,光伏发电量低于限幅值或晚上用电高峰时通过储能逆变器将电池内电能送入电网,储能系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储能系统还可利用峰谷电价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作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一种有效支撑技术。
储能系统的主要模式分为三大类,即配置在电源直流侧的储能系统、配置在电源交流侧的储能系统,以及配置在负荷侧的储能系统。
如今,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驱动下,储能技术已然成为平衡电力供需、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核心手段。而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直流侧储能与交流侧储能则因技术路径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分列两大主流方向。
下面,我们将从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三个核心维度,深入解析直流侧储能与交流侧储能这两大技术路线,探讨它们在新能源储能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01 直流侧储能
基本概念
直流侧储能是指储能系统连接在直流母线上,通常位于光伏、风电等直流发电源与逆变器之间,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转换,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技术特点
与新能源系统深度融合: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通常以直流形式输出,直流侧储能可直接存储和调节电能,减少直流-交流转换损耗,提高发电效率。
减少功率转换环节:电能在直流侧储存和释放,可避免 AC-DC 和 DC-AC 的双重转换,提升能量利用率,降低转换损耗。
快速响应功率波动:不受交流电网相位同步等复杂控制限制,直流侧储能具备更快的功率调节能力,适用于高动态负载需求场景。
适用于离网与微网应用:可直接为DC 负载或 DC 微电网供电,减少不必要的逆变环节,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能效。
应用场景
光伏+储能系统:在光伏发电站中,直流侧储能可提高自发自用率,减少弃光现象,并优化能量管理,提升整体收益。
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站直流侧储能可作为缓冲电源,降低快充站对电网的冲击,同时提高充电速度和效率。
数据中心 UPS 备用电源直流:UPS 结合储能可提供高效、低损耗的电力保障,降低传统 UPS 的转换损耗,提高系统可靠性。
02 交流侧储能
基本概念
交流侧储能是指储能系统连接在交流母线上,通常位于逆变器和电网之间,可直接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实现智能充放电控制。
技术特点
兼容性强,适应多种电网架构:无需改造现有电网,可适用于用户侧、配电侧、发电侧等不同层级的储能应用。
灵活适应电网需求:可提供调频、调峰、无功补偿等辅助服务,增强电网稳定性,优化电力供应质量。
支持并网与孤岛模式运行: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可提供调频调峰支持,在停电等紧急情况下可作为独立电源保障关键负载供电。
可扩展性强,适用于多种储能技术:交流侧储能可结合锂电池、飞轮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技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应用场景
电网调频调峰
交流侧储能可快速响应电网需求,提供调频、削峰填谷等服务,提高电网稳定性,减少新能源并网对电网的影响。
工商业储能
适用于工业园区、商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通过储能系统优化电费结构,如削峰填谷、需量管理,降低用能成本。
户用储能
结合分布式光伏,交流侧储能可提高家庭光伏系统的自发自用率,同时在停电时作为备用电源,提高用户能源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