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非线性电阻特性,以及二极管的正交、限幅、钳位等功能。通过仿真,验证了二极管电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multisim;三极管;电路仿真
引言
信号放大是模拟电路的重大问题,放大电路的核心器件 是三极管,放大电路根据BJT三极管哪个电极是公共端而 分为三种接法: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在直流工作点 附近叠加小信号工作情况下,可以将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近 似看作线性器件,从而用叠加原理分别研究静态参数和动态 性能指标。 静态最重要的参数是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 和管压降 UCE 。理论分析时,可以通过列出放大电路的三大方程来计算: ①列出输入回路电压方程可以计算出基极电流IB ;②根据放 大区三极管的流控流源特性(IC≈βIB )可以计算出IC ;③ 列出输出回路电压方程可以计算出管压降UCE 。这种复杂的 手工计算已经完全可以由Multisim仿真测试取代,直流电 流IB 和IC 、直流电压UCE 可以分别调用虚拟直流电流表和直 流电压表直接测量出来。 理论分析静态工作点Q是否稳定时,只能定性地说明 温度上升后导致一系列参数变化,使得输出量IC 增大,Q 点上移;在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中,引入了射极电阻负反馈, 可以将输出量引回到输入回路影响输入量UBE 和IB ,最终稳 定输出量IC ,从而达到稳定Q点的目的。利用Multisim的 Temperature.Sweep(温度扫描分析)功能,可以直观地 看到引入射极电阻负反馈以后,当温度在设定范围变化时, 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曲线,定量描述温度上升对Q点 的影响。 理论计算动态性能指标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 电阻、通频带需要利用三极管的小信号模型,画出放大电路 的微变等效电路,然后根据其定义分别求解,尤其是求通频 带更加困难。利用Multisim的示波器可以直观地看到放大 电路从信号源获取信号的幅度,被放大后输出信号的幅度, 输出波形是否失真,负载和空载情况下输出幅度的变化,从 而对放大电路获取信号的能力、放大能力和负载能力有直观 的了解。利用Multisim的Bode图仪或AC.Analysis(交流 小信号分析)功能,可以直接获得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 频特性,并直接测量放大电路的中频放大倍数和截止频率。
1.仿真范例
■1.1 NPN共射放大电路的测试
利用 Multisim 的伏安特性测试仪 IV analyzer 测试常用 整流二极管的三个基本参数: IF(最大正向平均电流)、IS (反向饱和电流)、URM(反向击穿电压)。
实验材料:
- 2N1711等各种型号三极管
- 伏安特性测试仪
我们以NPN型三极管2N1711 为例,仿真测试电路如图 1 所示
图1
-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将Q点设置在直流负载线的中点,即UCEQ=1/2VCC,此时不好看此时通过测量UBEQ、RB、RC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IBQ、ICQ和β:
IBQ=(VCC-UBEQ)/ RB(μA)( RB取MΩ)
ICQ=(VCC-UCEQ)/ RC(mA)( RC取kΩ)
β= ICQ/IBQ( 将IB换算成mA)
通过IV analyzer观察我们得到二极管伏安图像如图2:
图2
当我们移动光标到截止区中间使得到:UR1 = -24.906V IR1 = -32.057nA
移动光标到正向击穿区的拐点位置时:UR2 = 710.456mV IR2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