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同余:从模运算到中国剩余定理,快速上手同余


前言

我个人认为同余在计算机编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算法竞赛,科研,日常工作都起着重大的作用。本篇文章旨在帮助读者快速的理解与学习同余,语言较为通俗易懂。为了浅显易懂,本篇文章去除了冗杂的证明,但仍保留了一些重要的证明。希望读者可以理解与熟练使用同余方面知识。


1同余初步


1-1认识同余

我们小学学除法时就学过,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加余数,就比如17除以5等于3余2,3是商,2是余数,我们在小学写作: 17 ÷ 5 = 3......2 17\div5=3......2 17÷5=3......2那么在我们把被除数,除数,余数的关系叫做取模,也就是被除数取模除数等于商,记作 被除数 m o d 除数 = 余数 被除数 mod 除数=余数 被除数mod除数=余数在大多数编程语言中,mod写作%,所以上面的式子可以写成 被除数 % 除数 = 余数 被除数\%除数=余数 被除数%除数=余数举个例子,就比如 a ÷ b = c . . . . . . d a\div b=c......d a÷b=c......d,我们就写作 a   m o d   b = d a\,mod\, b=d amodb=d

模的性质有很多,显而易见的有: 1.   ( a + b )   m o d   m = ( a   m o d   m + b   m o d   m )   m o d   m 1.\,(a+b)\,mod\,m=(a\,mod\,m+b\,mod\,m)\,mod\,m 1.(a+b)modm=(amodm+bmodm)modm 2.   ( a − b )   m o d   m = ( a   m o d   m − b   m o d   m )   m o d   m 2.\,(a-b)\,mod\,m=(a\,mod\,m-b\,mod\,m)\,mod\,m 2.(ab)modm=(amodmbmodm)modm 1.   ( a × b )   m o d   m = ( a   m o d   m × b   m o d   m )   m o d   m 1.\,(a\times b)\,mod\,m=(a\,mod\,m\times b\,mod\,m)\,mod\,m 1.(a×b)modm=(amodm×bmodm)modm以上式子的证明较为简单,大家可以自己尝试,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大家由以上公式可能会推出模的除法 ( a ÷ b )   m o d   m = ( a   m o d   m ÷ b   m o d   m )   m o d   m (a\div b)\,mod\,m=(a\,mod\,m\div b\,mod\,m)\,mod\,m (a÷b)modm=(amodm÷bmodm)modm,但是模的除法并不是这样的,有关于除法的内容,我们将在1-5乘法逆元中继续探讨。

那么,我们在日常计算中会遇到这种情况: 23 ÷ 10 = 2......3 23\div10=2......3 23÷10=2......3, 43 ÷ 10 = 4......3 43\div10=4......3 43÷10=4......3像这种被除数不一样,除数和商一样的情况,我们叫做同余,同余的定义如下: 若 x   m o d   z = y   m o d   z ,则称 x , y 模 z 同余,记作 x ≡ y ( m o d   z ) 若x\,mod\,z=y\,mod\,z,则称x,y模z同余,记作x\equiv y(mod\, z) xmodz=ymodz,则称x,yz同余,记作xy(modz)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 被除数 m o d 除数 = 余数 被除数mod除数=余数 被除数mod除数=余数 写作 被除数 ≡ 余数( m o d   除数) 被除数\equiv余数(mod\,除数) 被除数余数(mod除数)

了解了同余的定义,我们来接着看同余的性质。

1-2同余的性质

同余有很多性质,这里我们来看主要的几条:
1. x ≡ x ( m o d   m ) 。 1.x\equiv x(mod\,m)。 1.xx(modm)
2. 若 x ≡ y ( m o d   m ) 并且 y ≡ z ,那么 x ≡ z ( m o d   m ) 2.若x\equiv y(mod\, m)并且y\equiv z,那么x\equiv z(mod\,m) 2.xy(modm)并且yz,那么xz(modm)
3. 若 x ≡ y ( m o d   m ) , 则 x + z ≡ y + z   ( m o d   m ) 3.若x\equiv y(mod\,m),则x+z\equiv y+z\,(mod\,m) 3.xy(modm),x+zy+z(modm)
4. 若 x ≡ y ( m o d   m ) , 则 x × z ≡ y × z   ( m o d   m ) 4.若x\equiv y(mod\,m),则x\times z\equiv y\times z\,(mod\,m) 4.xy(modm),x×zy×z(modm)
5. 若 x ≡ y ( m o d   m ) , 则 x z ≡ y z   ( m o d   m ) 5.若x\equiv y(mod\,m),则x^z\equiv y^z\,(mod\,m) 5.xy(modm),xzyz(modm)
这里不加证明的,我们引出一个重要性质: 6. x ≡ y ( m o d   m ) 的充要条件是 m ∣ ( x − y ) 6.x\equiv y(mod\, m)的充要条件是m|(x-y) 6.xy(modm)的充要条件是m(xy)

1-3认识不定方程

认识不定方程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点,数论中的方程,永远是在整数域中进行的,所以说我们这里的不定方程,也是在整数域中进行的(有的博文中将不定方程叫做丢番图方程,实际上丢番图方程的解可以不在整数域,但不定方程至少要有2个整数解)。

不定方程,一般涉及多个未知数,解永远是在整数域中,且一般有多个解。这里给出二元不定方程的一般形式: a x + b y = c ( a , b , c 为常数 ) ax+by=c(a,b,c为常数) ax+by=c(a,b,c为常数)我们学习同余,一般来说,只用考虑解二元不定方程就可以了

1-4斐蜀定理与求解不定方程

书接上回,我们如何来解不定方程呢?艾蒂安.斐蜀提出了斐蜀定理: 对于 a x + b y = c ,则一定有一组 ( x 0 , y 0 ) ,使得 a x 0 + b y 0 = g c d ( a , b ) 对于ax+by=c,则一定有一组(x_0,y_0),使得ax_0+by_0=gcd(a,b) 对于ax+by=c,则一定有一组(x0,y0),使得ax0+by0=gcd(a,b)

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斐蜀定理来缩小c的大小以来减小问题规模,存在一定的递归性质,但是 ( x , y ) (x,y) (x,y) ( x 0 , y 0 ) (x_0,y_0) (x0,y0)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又该如何求出 a x + b y = g c d ( a , b ) ax+by=gcd(a,b) ax+by=gcd(a,b)的解呢?

这里提出一种算法——扩展欧几里得算法(exgcd),它就是专门用来求解不定方程的。还不会普通欧几里得算法(又叫辗转相除法)的可以看笔者的这篇博文,我们来直接看一下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是如何实现的:

A.首先,我们来看,对于ax+by=z,当b=0时,a,b的最大公约数就是a。而这个方程的解是 x = d a x=\frac{d}{a} x=ad,y是任意整数。

B.其次我们假设bx+(a mod b)y=d的一组解为 ( x 0 , y 0 ) (x_0,y_0) (x0,y0).

现在,我们就需要考虑 ( x , y ) (x,y) (x,y) ( x 0 , y 0 ) (x_0,y_0) (x0,y0)之间有什么关系了。以此来建立递归关系。如下:

1.对于 b x 0 + ( a   m o d   b ) y 0 = d bx_0+(a\,mod\,b)y_0=d bx0+(amodb)y0=d,将 ( a   m o d   b ) (a\,mod\,b) (amodb)可以表示为 a − ⌊ a b ⌋ × b a-\lfloor \frac{a}{b}\rfloor\times b aba×b。,则有: b x 0 + ( a − ⌊ a b ⌋ × b ) = d bx_0+(a-\lfloor \frac{a}{b}\rfloor\times b)=d bx0+(aba×b)=d
2.整理,得: b x 0 + a y 0 + ⌊ a b ⌋ × b × y 0 = d bx_0+ay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b\times y_0=d bx0+ay0+ba×b×y0=d
3.将 b x 0 − ⌊ a b ⌋ × b × y 0 bx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b\times y_0 bx0ba×b×y0中的b提出,得 b ( x 0 − ⌊ a b ⌋ × y 0 ) b(x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y_0) b(x0ba×y0),则有: a y 0 + b ( x 0 − ⌊ a b ⌋ × y 0 ) = d ay_0+b(x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y_0)=d ay0+b(x0ba×y0)=d
4.与原式比较,发现上式中的 y 0 y_0 y0等于原式中的 x x x,上式中的 ( x 0 − ⌊ a b ⌋ × y 0 ) (x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y_0) (x0ba×y0)等于原式中的 y y y。那么我们推出递归式为 ( x , y ) = ( y 0 , x 0 − ⌊ a b ⌋ × y 0 ) (x,y)=(y_0,x_0-\lfloor\frac{a}{b}\rfloor\times y_0) (x,y)=(y0,x0ba×y0),而递归边界就是上述的A,B两条。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扩展欧几里得算法的代码(c++版):

void exgcd(int a,int &x,int b,int &y){
	if(b==0){//见b条
		x=1;
		y=0;
		return ;		
	}
	exgcd(b,y,a%b,x);
	y-=a/b*x;
	return ;
}

1-5乘法逆元

在正常运算中,我们有以下式子: 3 × x = 1 3\times x=1 3×x=1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求出 x = 1 3 x=\frac{1}{3} x=31
我们现在给这个式子加上一个有关于模的条件: ( 3 × x )   m o d   m = 1 (3\times x)\,mod\,m=1 (3×x)modm=1这个时候x就不止有一个解了,可以证明出x有无限个解。而上述的式子可以被我们写为同余式: 3 × x ≡ 1 ( m o d   m ) 3\times x\equiv 1(mod\,m) 3×x1(modm)

也就是说,在实数意义下,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数x,使得 a × x = 1 ( a ≠ 0 ) a\times x=1(a\neq0) a×x=1(a=0),在模的意义下,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x,使得 a × x ≡ 1 ( m o d   m ) a\times x\equiv 1(mod\, m) a×x1(modm).我们则称x为a在模m意义下的乘法逆元,记作 a − 1 ( m o d   m ) a^{-1}(mod\,m) a1(modm)

比如说 ( 3 × 7 )   m o d   10 = 1 (3\times7)\,mod\,10=1 (3×7)mod10=1 3 × 7 ≡ 1 ( m o d   10 ) 3\times 7\equiv1(mod\,10) 3×71(mod10),我们就说7是3在模10意义下的乘法逆元。

了解了乘法逆元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怎么求乘法逆元。
一般来说,求乘法逆元有两种办法:

1.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对于 a × x ≡ 1 ( m o d   m ) a\times x\equiv 1(mod\,m) a×x1(modm),我们发现一定存在一个整数y,使得 a x + m y = 1 ax+my=1 ax+my=1,这不就是一个不定方程的一般形式嘛,我们直接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还不了解扩展欧几里得的可以先阅读1-4斐蜀定理与求解不定方程)。如下:

int gettheinv(int a,int m){
	int x,y;
	exgcd(a,x,m,y);//具体代码见1-4
	return x;
}

2.费马小定理(仅适用于m是质数的情况)
费马小定理的证明较为复杂,且要涉及欧拉函数,这里直接给出费马小定理: 若 m 是一个质数,且 a 不是 m 的倍数,则 a m − 1 ≡ 1 ( m o d   p ) 若m是一个质数,且a不是m的倍数,则a^{m-1}\equiv 1(mod\,p) m是一个质数,且a不是m的倍数,则am11(modp)那么对于m是质数的情况,就有 a × a m − 2 ≡ 1 ( m o d   m ) a\times a^{m-2}\equiv 1(mod\,m) a×am21(modm)显而易见的, a m − 2 a^{m-2} am2就是a在模m意义下的乘法逆元,则有代码如下:

int gettheinv(int a,int m){
	return qpow(a,m-2,m);//使用了快速幂
}

2同余方程与中国剩余定理CRT


2-1认识同余方程

我们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方程,同余方程,其实就是将几个含有同一未知数的同余式联合起来,模数两两不同,例如:有x个人入住宾馆,每3个人一间房,则会多出2个人,每4个人一间房,则会多出3个人,每5个人一间房,则会多出1个人,求这些人可能的人数中最小的人数为多少?

为什么要说“可能的人数中最小的人数”呢?因为同余方程在有解的前提下一定有无数个解,我们可以证明出对于同余方程一个解 x x x,一定存在两个整数 a , b a,b a,b,使得x=a+b且 a + k × b ( k 为常数) a+k\times b(k为常数) a+k×bk为常数)也一定为同余方程的一个解。在这里读者可能还不好理解,我们接着往下看。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列方程为: { x ≡ 2 ( m o d   3 ) x ≡ 3 ( m o d   4 ) x ≡ 1 ( m o d   5 ) \begin{cases} x\equiv 2(mod\,3)\\ x\equiv 3(mod\,4)\\ x\equiv 1(mod\,5)\\ \end{cases}\\ x2(mod3)x3(mod4)x1(mod5)
我们回顾一下1-2同余的性质中所讲的第3,4,5条性质,发现同余式具有同加性,同乘性,同幂性。那么对于上述同余方程中的三个同余式,每一个同余式都有一个包含无限个数的解集,而同余方程的解,也就是这三个解集中的交集。所以说对于有解的同余方程,他的解有无数个。

2-2中国剩余定理

然后我们就可以考虑怎么去解这个方程,我们自然而然就可以想到暴力枚举每一种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出一个新的定理了——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他就是专门来求解同余方程的,我们先假设有一组同余方程如下: { x ≡ a 1 ( m o d   m 1 ) x ≡ a 2 ( m o d   m 2 ) x ≡ a 3 ( m o d   m 3 ) ( 现实中可能不仅有三组,还有更多 ) \begin{cases} x\equiv a_1(mod\,m_1)\\ x\equiv a_2(mod\,m_2)\\ x\equiv a_3(mod\,m_3)\\ \end{cases}\\ (现实中可能不仅有三组,还有更多) xa1(modm1)xa2(modm2)xa3(modm3)(现实中可能不仅有三组,还有更多)

不过,中国剩余定理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处理模数(即 m 1 , m 2 , m 3 . . . m n m_1,m_2,m_3...m_n m1,m2,m3...mn)两两互质的情况,对于模数两两不糊值得情况,可以用扩展中国剩余定理来解,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学习网本博客后上网自行查阅,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剩余定理是如何来解同余方程的:
1.求出 m 1 , m 2 , m 3 . . . m n 的积为 M ,即 m_1,m_2,m_3...m_n的积为M,即 m1,m2,m3...mn的积为M,即 M = ∏ i = 1 n m i M=\prod_{i=1}^{n} m_i M=i=1nmi
M = 3 × 4 × 5 = 60 M=3\times 4\times 5=60 M=3×4×5=60
2,设 v i ( i ∈ [ 1 , n ] ) = M m i v_i(i\in[1,n])=\frac{M}{m_i} vi(i[1,n])=miM
{ v 1 = 60 3 = 20 v 2 = 60 4 = 15 v 3 = 60 5 = 12   \begin{cases} v_1=\frac{60}{3}=20\\ v_2=\frac{60}{4}=15\\ v_3=\frac{60}{5}=12\ \end{cases}\\ v1=360=20v2=460=15v3=560=12 
3.设 v i v_i vi m i m_i mi的乘法逆元为 t i t_i ti.
{ t i = 2 , 20 × 1 ≡ 1 ( m o d   3 ) t i = 3 , 15 × 1 ≡ 1 ( m o d   4 ) t i = 3 , 12 × 3 ≡ 1 ( m o d   5 ) \begin{cases} t_i=2,20\times 1\equiv 1(mod\,3)\\ t_i=3,15\times 1\equiv 1(mod\,4)\\ t_i=3,12\times 3\equiv 1(mod\,5)\\ \end{cases}\\ ti=2,20×11(mod3)ti=3,15×11(mod4)ti=3,12×31(mod5)
则有 x = ( a 1 × v 1 × t 1 + a 2 × v 2 × t 2 + a 3 × v 3 × t 3 + . . . + a n × v n × t n ) − M × k ( k ∈ N + ) x=(a_1\times v_1\times t_1+a_2\times v_2\times t_2+a_3\times v_3\times t_3+...+a_n\times v_n\times t_n)-M\times k(k\in N+) x=(a1×v1×t1+a2×v2×t2+a3×v3×t3+...+an×vn×tn)M×k(kN+)

对于以上例子则有:
x = ( 2 × 20 × 2 + 3 × 15 × 3 + 1 × 12 × 3 ) − 60 × k x=(2\times20\times2+3\times15\times3+1\times12\times3)-60\times k x=(2×20×2+3×15×3+1×12×3)60×k
例题:
洛谷P1495 【模板】中国剩余定理(CRT)/ 曹冲养猪

//CRT
/*
ans=_b_1(mod a_1)
ans=_b_2(mod a_2)
......
ans=_b_n(mod a_n)
*/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long long mo[15],b[15];
long long mm=1,M,m[15],t[15];
long long ans;
long long y;
long long exgcd(long long a,long long b,long long &x,long long &y){//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乘法逆元
	if(b==0){
		x=1,y=0;
		return a;
	}
	long long d=exgcd(b,a%b,y,x);
	y-=a/b*x;
	return d;
} 
int main(){
	cin>>n;
	for(int i=1;i<=n;i++){
		cin>>mo[i]>>b[i];
		mm*=mo[i];
	}
	for(int i=1;i<=n;i++){
		m[i]=mm/mo[i];
		exgcd(m[i],mo[i],t[i],y);
		t[i]=(mo[i]+t[i]%mo[i])%mo[i];
		for(int j=1;j<=b[i];j++){
			ans=(ans+m[i]*t[i])%mm;
		}
	}
	cout<<ans;
	return 0;
}

  • 25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