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时代企业用电难题?这套解决方案让能效管理告别 “摸着石头过河”
在 “双碳” 目标驱动下,企业用电管理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老旧配电设施拖后腿、数据孤岛林立、运维靠 “人工跑腿”……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企业的降本增效,更与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不过,随着AcrelEMS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的落地,越来越多企业正在告别 “摸着石头过河” 的粗放模式,开启智能化、一体化的用电管理新范式。
一、企业微电网的三大 “成长烦恼”,你中招了吗?
走进许多传统工商业园区,不难发现这样的场景:
1.设备老、扩容难
变电所建设年代久远,变压器扩容受限于空间和审批,新能源车充电、分布式光伏接入等新需求难以满足,仿佛 “老马拉新车”。
2.数据乱、风险藏
多个子系统各自为政,配电、消防、能耗数据互不联通,分布式能源接入后,电网波动风险看不见、控不住,宛如 “盲人摸象”。
3.运维累、成本高
人工巡检靠 “眼看手摸”,报表靠 Excel 手工统计,设备故障响应慢,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好比 “救火队员四处奔忙”。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企业用电效率低下,更让 “双碳” 目标落地缺乏数据支撑和技术抓手。如何破局?答案藏在 “一体化管理” 的理念里。
二、从 “分散管理” 到 “一键掌控”: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如何重塑能效管理?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的核心逻辑,是通过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深度融合,打造覆盖 “源 - 网 - 荷 - 储 - 充” 全链条的智慧生态。
1. 全场景数据采集:让用电细节 “一目了然”
在变电所、光伏电站、储能柜、充电桩等关键节点部署智能监测装置,实时采集电压、电流、谐波、设备温度等上万项数据。比如:
分布式光伏监控模块实时计算发电效率、碳减排量,让绿色能源贡献可量化;
电能质量分析装置捕捉电压暂升 / 暂降、谐波畸变等隐患,自动生成诊断报告,提前预警设备 “亚健康” 状态。
2.一体化平台整合:告别 “信息孤岛”
通过统一的数据中台,将电力监控、电气安全、能耗分析、运维管理等系统无缝集成,实现 “一个平台管全部”:
配电房环境监控集成视频、温湿度、烟感等信号,异常时自动联动报警和工单派发;
建筑能耗按部门、区域、设备分类统计,高耗能环节一目了然,为节能改造精准 “画像”。
3. 智能化运维:让设备管理 “会思考”
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AI 算法和远程控制技术,让运维从 “被动响应” 转为 “主动预防”:
机器人 24 小时自动巡检变电所,通过红外测温、图像识别发现接头过热、开关状态异常等问题;
基于电网价格和负荷预测,平台自动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充电桩功率分配,实现 “低谷储电、高峰用电”,降低用电成本。
三、落地案例:从工厂到地下管廊,这套方案如何 “因材施教”?
双汇第一工业园:30 年老旧变电所焕发新生
痛点:30年历史变电站人工巡检效率低,事故隐患频发;
改造:部署50+台保护装置、4000+温度传感器,接入智能巡检机器人;
成效:运维人力缩减,年节省电费超百万元,变压器寿命延长,故障响应速度提升。
上海八万人体育场:高可靠性用电的 “智慧心脏”
挑战:世俱杯决赛用电负荷激增,电能质量要求严苛;
方案:集成APF滤波、UPS应急供电、消防联动系统;
成果:电力可靠性达国际标准,赛事期间零事故运行。
雄安新区地下管廊:城市动脉的智慧中枢
难点:5段管廊、15个变电所分布式管理;
创新:环控光纤环网传输数据,实现跨区域统一调度;
价值:运维成本降低,突发事件处置效率提升。
四、双碳时代的 “能效密码”:企业如何选择能效管理平台?
兼容性:能否兼容老旧设备与新建系统?
扩展性:是否支持光伏、储能等未来场景接入?
易用性:是否提供定制化看板与移动端管理?
安全性:数据加密与容灾备份机制是否完善?
结语:当能效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电价市场化、碳排放配额趋严的今天,能效管理不再是 “锦上添花”,而是企业降本增效、绿色转型的 “必修课”。AcrelEMS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凭借 “数据驱动 + 智能决策”,正在帮助越来越多企业破解用电难题,让每一度电都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