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age com.itheima.hello;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正是因为笼络了很多的人才,魏国在战国初期的 100 年里是第一号强国,一个大牛人魏文侯手下网罗了一群能人。包括我们之前说的乐羊、西门豹、李克、翟璜等等。但是魏文侯还是很有烦恼,因为打下中山国、邺城迎来发展,那都是小事。魏文侯想征讨中原,还有一块心头大石,或者说是一块心病,那就是西河地区。西河作为秦国进入中原的唯一通道,秦国虎视眈眈,也不知道盯了多少年了,随时都想从那里冲出来。要想挡住秦国这头猛兽,就必须牢牢地守住西河地区,可是这个地方不是说想守就能守得住的,也不是随便谁去都能防得住的。就因为这事,魏文侯很着急,很上火。
就在魏文侯最需要的时候,有一个人又及时而准确地站了出来,这一位就是金牌的“伯乐”翟璜。他说:“老大,我这儿有个最佳人选,找他肯定行。”魏文侯笑了,看来自己手下这人没白养,在自己需要人的时候,他总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推荐。派他当人力资源部部长或是猎头公司的老板,那是再合适不过了。魏文侯就问:“谁啊?”翟璜就说:“吴起。”魏文侯一听,说:“啥,你再给我说一遍。”翟璜心说,哎,这老板最近耳朵不好使啊。于是再说了一遍吴起。魏文侯有点火了,说:“你有没有搞错,听说他为了做鲁国大将,连自己的媳妇都给杀了。当初你给我推荐乐羊的时候,你不是说怕老婆才有出息吗?现在这个家伙连老婆都给杀了,你还向我推荐,你什么意思?”翟璜就说:“老大,那都是谣传呐。那都是嫉妒他的人编的,不信呐,我给您讲讲吴起的事,您就知道了。”好吧,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愿意还是不愿意,吴起就在那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吴起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吴起,卫国人,卫国这种三流的小国家,那纯属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春秋时期,因为国君喜欢玩鹤,所以被游牧民族打得稀里哗啦,被迫东迁,向齐国靠拢。东迁到濮阳,就是在今天河南省的东北部,这个地方那可真是人杰地灵之处啊。你别说卫国这一迁都,那绝对是迁对地方了。为什么说这个地方是人杰地灵呢?因为这个地方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后世的商鞅、张仪、吕不韦都是这的人。后来还有僧一行、南霁云,也就是南八,还有传说当中的造字家仓颉等等,都是这个地方的人。当然还少不了一个传说当中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先生。不过吴起没这么杰出,年轻时候的吴起还是个游士,是个求索出头无路的家伙。他的家也不在濮阳,而要从濮阳往东南走 100 公里进入山东的定陶,具体是叫左氏的一个邑。
定陶,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据传说那可是宇宙的中心,天下的终点。既然是终点,那就是商人的聚集地。还记得以前为您讲过陶朱公吗?就是越王勾践的首席谋臣,后来为了追求财富到定陶定居做生意,发了大财,后来就把他叫成陶朱公,可见定陶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好地方。岁月如梭,一转眼这里又出了个人才了,那就是吴起在这个地方成长起来的人。那当然不用说,跟生意肯定有关系了,吴起的老爸也是个商人,家里的存款那可多了,据史书记载用了两个字,就是千金呐。有了千金,那当然是有钱人了,商人当久了,心里边就开始有想法了,想着花点钱活动活动,弄个官当当,而吴起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从这个角度讲,谁说富二代一定是垮掉的一代?起码吴起就不是。人家有钱,但是他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光有物质是不够的,他更渴望的是功成名就。自打懂事开始,吴起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实际上是埋藏在自己家族几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什么时候能等来开花结果的季节?很多很多年以后,当吴起站在历史舞台的最高位的时候,回忆起那个年代,都会生出无限的感慨。那个秋天是金灿灿的,这一年,小伙子年满 25 岁了,梦想似乎触手可及了,但是当吴起伸手向它要东西的时候,它又躲开了。吴起按照父母的意愿,把家里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到处托关系,就想当官,可是家财已经散得差不多了,依然半点希望都没看到。想找一份人上人的工作,想扒掉身上这一层老百姓的皮,换掉身上这一件布衣,谈何容易?太史公他老人家在《史记·吴起列传》当中这么写: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意思是说家里存了不少钱,千金之富,但是为了找个官当,结果把钱都弄光了,把家搞破产了,也没当上官。
吴起散尽家财,虽然没能把自己的衣服换成是那种带绣花的,但是却娶了一个老婆。哎,这个老婆不是后来他杀掉的那个老婆,相对来说这个老婆运气好很多,只是被休掉了而已。
这个命中注定很可怜的妻子,在家里给吴起织袋子。在古文里叫组,就是一组人组长的组,这是古人的一种衣饰,就是来固定帽子或是固定配印的一种丝带。好不容易织完了,给吴起一量,哟,比政府规定的要窄。于是吴起要求她拆了重织,这位贤惠的太太也没抱怨什么,答应说诺,古语说诺,那就是现在的 OK 的意思。好啦,重新织一遍,吴起拿来再一量。哎,怎么回事?还是不达标。这回吴起就怒了,妻子赶快解释啊!她说经线已经固定好了,你叫我改的时候,那已经是没法再改变了。这里和您解释一下什么叫经线已经固定了。看过纺织的人都知道,纺织就是横线和竖线交织而成的。在纺织之前必须把竖着那条线,也就是经线固定好,才能在上面织上横的线,也就是纬线。吴起的妻子这么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最初经线固定的时候你可没吭声,现在你说我尺寸不合适,那改也只能在纬线上改,经线是没法改的。可吴起听了却不干,他说没法改、没法改,你答应我改干什么?吴起认为这是妻子的欺骗行为,于是当场掏出结婚证扔还给妻子,说咱们离婚。
妻子一看,哟,这回闹僵了,怎么办?现在妇女有问题,那找妇联呢?当时妇女有问题,那找娘家,于是就找了自己的兄长出面求情,但他兄长却说了,吴起这个人我知道。他是推崇法家的法无私情,包括要在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实行,然后再推行给别人。所以我也劝不了他,你也别再想着给他当老婆了,死了这条心。法家就是这样,不能因为亲疏贵贱而有别,这才能成就法令的大功。
这段故事记载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好了,事业没成就,老婆又离自己而去。吴起这个年轻人陷入了苦闷、抑郁和轻微的落魄当中了。不过他也不需要老婆,他只想干一番事业。一般想干一番事业的人的特点,那就是早上起床连被子都不叠,一骨碌爬起来就到处奔走,一整天在外面求师结友。到了半夜才空手而归。有那么一天,吴起碰上了一朋友,就对他说:“哎,老友,我家里没老婆了,没人烦我了,你晚上过来我家吃饭。我们一起谈谈未来,谈谈理想,谈谈事业。”结果到了晚上,这哥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里老婆不放人,爽约了,没来谈事业,但吴起竟然坚持了一整夜。守着一桌的饭菜一动不动,直到第二天的天亮,专门去把朋友请来,才一起进餐谈事业。这下好把晚餐当早茶了。所以韩非子就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是以吴起须故人而食。在散尽了所有家财,和无数的朋友谈过自己的理想和事业,面对日益光秃的墙壁和父老乡亲们异样的目光后。
吴起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年头要在社会上混,有个好文凭太重要了。于是他立马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国留学。镀金。去哪?当然首选就去礼仪之邦的鲁国。在那个年代,鲁国一直是教育强国,孔子离开以后,留下了 3000 多个亲传弟子。这些人很多都到国外去招生讲学了,比如说之前为您提到的子夏就去了山西当教授,带出了像李悝、魏文侯这样的好学生。现在弟子再传,弟子跟着谁混?还不都能弄一个儒家的文凭吗?有了这张通行证,以后找工作那就容易些。多了文凭这东西,虽然好像很多人都不信它,但是没它还真的不行,对不对?好,就这么定了,下定决心的吴起立刻启程。
出发之前,吴起去向母亲告别,母亲显然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这个儿子总是标新立异的。在家好好的日子,你不过,偏偏要去折腾自己。对于这个败家子,老妈真是又气又恨又无奈。哎呀,算了算了算了,眼不见心不烦,你想去就去吧。吴起也知道自己母亲的意思,临走之前用牙咬破自己的胳膊,向他母亲发了毒誓,放下一句狠话:“老娘这一次我出去,不到出人头地,不位居卿相之位,我绝不回家!”老娘看着自己的儿子毅然远去的背影,不禁老泪纵横。不过他和吴起都没想到,这一走竟然就是永别了,吴起终于独自一人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心目当中成功的捷径。他的面前紧闭着一扇门,他试图用手去推开它,这扇门最后被打开了,而在打开的一刹那,吴起创造了历史。门上写着四个大字,布衣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