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8粘包问题

Day 05

远程执行命令和粘包

client客户端

import socket

# 1、买手机
phone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SOCK_STREAM=》TCP协议

# 2、拨电话
phone.connect(("127.0.0.1", 8080))

# 3、发/收消息=>通信循环
while True:
    cmd = input("[root@localhost]# ").strip()
    phone.send(cmd.encode('utf-8'))
    data = phone.recv(1024)  # 大于1024
    print(data.decode('gbk'))

# 4、关闭
phone.close()

server服务端

"""
服务端应该满足的特性:
    1、一直对外提供服务
    2、并发地提供服务
"""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 1、买手机
phone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SOCK_STREAM=》TCP协议

# 2、插手机卡
phone.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 就是它,在bind前加

phone.bind(("127.0.0.1", 8080))  # 本地回环

# 3、开机
phone.listen(5)
print('starting %s:%s' % ("127.0.0.1", 8080))

# 4、等电话链接=>链接循环
while True:
    conn, client_addr = phone.accept()
    print(client_addr)
    # 5、收/发消息=>通信循环
    while True:
        try:
            cmd = conn.recv(1024)  # 最大接收的字节个数
            if len(cmd) == 0:  # 针对linux系统
                break
            obj = 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res=obj.stdout.read()+obj.stderr.read()  # + 会申请新的内存空间
            # 可以根据流式协议 连续发送out 和 err
            print(res)
            conn.send(res)
        except Exception:  # 针对windows系统
            break

    # 6、关闭
    conn.close()  # 挂电话
phone.close()  # 关机

流式协议 = 粘包问题

​ 将短时间内多个数据打包一起发送,当等待时间过长时短数据也会发送出去。

​ 我们知道TCP协议也叫流式协议,那么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因为服务端发数据一次只能发送1k数据,但是接收端的应用程序能够一次提取多个数据3k或者更多,应用程序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所谓的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造成的。

此外,发送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哟啊收集到足够多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接收到了粘包数据。

  1.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2.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3. 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那也不是空消息,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实验略

    即服务端不能接收空字符,收空相当于什么也没收到自然也什么都不会发送出去。

两种情况会发生粘包

  • 发送端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量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受(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解决粘包的问题

方法一、

​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 创建对象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绑定服务
server.bind(("192.168.11.77", 8080))

# 服务
server.listen(5)  # 最大监听数量

while True:
    common, address = server.accept()  # 准备接收
    print("我已开机感觉良好!")
    while True:
        try:
            message = common.recv(1024)  # 接收客户端最大字节流
            if len(message) == 0: break  # 如果接收为空
            obj = subprocess.Popen(
                message.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err = obj.stderr.read()  # 读取错误
            if err:  # 如果存在错误
                result = err  # 结果为错误
            else:  # 没有错误1
                result = obj.stdout.read()  # 正常打印
            data_length = len(result)  # 判断结果的长度
            common.send(str(data_length)).encode("utf8")  # 蠢在这里!! str
        except Exception:
            break

​ 这里我们发送只能发送字符串(str)形式,但是我们得到的长度是整形(int)类型,所以我们要把他变成字符串类型。

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用struct加密一下

img

这是struct的加密参数范围

接下里我们将演示一下如何通过报头来传输文件或者图片

server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os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from socket import *

server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print(server)
server.bind(('127.0.0.1', 8082))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 client_addr = server.accept()
    print(conn)
    print(client_addr)

    while True:
        try:
            msg = conn.recv(1024).decode('utf-8')
            cmd,file_path=msg.split()
            if cmd == "get":
                # 一、制作报头
                header_dic={
                    "total_size":os.path.getsize(file_path),
                    "filename":os.path.basename(file_path),
                    "md5":"1231231231232132131232311"
                }
                header_json=json.dumps(header_dic)
                header_json_bytes=header_json.encode('utf-8')


                # 二、发送数据
                # 1、先发送报头的长度
                header_size=len(header_json_bytes)
                conn.send(struct.pack('i',header_size))
                # 2、再发送报头
                conn.send(header_json_bytes)
                # 3、最后发送真实的数据
                with open(r'%s' %file_path,mode='rb') as f:
                    for line in f:
                        conn.send(line)
        except Exception:
            break
    conn.close()

server.close()

client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from socket import *

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 print(client)
client.connect(('127.0.0.1', 8082))

while True:
    cmd = input(">>: ").strip()  # get 文件路径
    if len(cmd) == 0:
        continue
    client.send(cmd.encode('utf-8'))

    # 1、先接收报头的长度
    res=client.recv(4)
    header_size=struct.unpack('i',res)[0]
    # 2、再接收报头
    header_json_bytes=client.recv(header_size)
    header_json=header_json_bytes.decode('utf-8')
    header_dic=json.loads(header_json)
    print(header_dic)
    # 3、最后接收真实的数据
    total_size=header_dic['total_size']
    filename=header_dic['filename']
    recv_size = 0
    with open(r"D:\python全栈15期\day32\代码\03 定制复杂的报头\版本2\download\%s" %filename, mode='wb') as f:
        while recv_size < total_size:
            data = client.recv(1024)
            f.write(data)
            recv_size += len(data)


client.close()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子领域,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特别是利用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来进行学习和模式识别。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学习数据的高层次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图像分析等应用至关重要。以下是深度学习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组成部分: 1.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深度学习的基础是人工神经网络,它是由多个层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每个层由多个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通过权重连接。 2. **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这是最常见的神经网络类型,信息从输入层流向隐藏层,最终到达输出层。 3.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这种网络特别适合处理具有网格结构的数据,如图像。它们使用卷积层来提取图像的特征。 4.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这种网络能够处理序列数据,如时间序列或自然语言,因为它们具有记忆功能,能够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性。 5. **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LSTM 是一种特殊的 RNN,它能够学习长期依赖关系,非常适合复杂的序列预测任务。 6.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由两个网络组成,一个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它们相互竞争,生成器生成数据,判别器评估数据的真实性。 7. **深度学习框架**:如 TensorFlow、Keras、PyTorch 等,这些框架提供了构建、训练和部署深度学习模型的工具和库。 8.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s)**:如 ReLU、Sigmoid、Tanh 等,它们在神经网络中用于添加非线性,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函数。 9.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s)**: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交叉熵(Cross-Entropy)等。 10. **优化算法(Optimization Algorithms)**:如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随机梯度下降(SGD)、Adam 等,用于更新网络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11. **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如 Dropout、L1/L2 正则化等,用于防止模型过拟合。 12.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利用在一个任务上训练好的模型来提高另一个相关任务的性能。 深度学习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对大量数据的依赖、模型的解释性差、计算资源消耗大等。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