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干货】胃的核心知识点梳理
1️⃣ 形态与位置
- 解剖定位:位于膈下,上接食管(贲门),下连小肠(幽门),分上脘、中脘、下脘。
- 生理关联:与脾互为表里,共为“后天之本”。
2️⃣ 生理功能
- 主受纳腐熟:
① 受纳:容纳饮食水谷(“胃为水谷之海”《灵枢》)。
② 腐熟: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依赖胃阳温煦、胃阴滋润)。
- 主通降:
① 通降为顺:食糜下传小肠,糟粕排出(“胃气以降为和”《内经》)。
② 病理表现:胃气上逆→呕吐、嗳气。
3️⃣ 生理特性
- 喜润恶燥:胃阴充足则腐熟正常,燥热过盛则胃痛、消渴。
- 以通为用:胃气通畅则消化有序,壅滞则胀满、便秘。
4️⃣ 病因病机
-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胃脘痛;寒凉伤阳→胃寒。
- 情志失调:肝郁犯胃→胃胀、反酸。
【考研必背】高频考点与真题方向
✅ 核心考点:
1. 胃的生理功能(受纳、腐熟、通降)及与脾的协同作用。
2. 胃“喜润恶燥”特性在温病治疗中的体现(如养胃阴法)。
3. 胃气上逆的典型症状与治法(如旋覆代赭汤)。
✅ 真题示例:
1. 选择题:
“胃的生理特性是?”
A. 喜燥恶湿 B. 喜润恶燥 C. 以降为顺 D. 以升为健
答案:B、C。
2. 名词解释:
- 胃失和降:胃气通降功能失常,导致呕吐、嗳气等。
- 胃阴不足:胃中阴液亏虚,症见饥不欲食、胃脘灼痛。
3. 论述题:
“试述胃与脾在生理功能上的联系与区别”
答: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喜燥、胃喜润;病理上“脾虚多寒、胃热多实”。
【必背条文】经典理论与临床应用
《黄帝内经》:
- “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灵枢·玉版》)→强调胃的重要性。
- “五臟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玉机真藏论》)→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论》(李杲):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
《温病条辨》(吴鞠通):
- “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分生机”→胃阴养护在温病治疗中的意义。
【临床关联】胃病诊疗要点
1️⃣ 辨证分型:
- 胃寒证:脘腹冷痛+喜温喜按→理中汤。
- 胃热证:消谷善饥+口臭→清胃散。
- 胃阴虚:饥不欲食+舌红少苔→益胃汤。
2️⃣ 养生穴位:
- 中脘穴(胃之募穴):调理胃痛、腹胀。
- 足三里(合穴):健脾胃、补气血。
总结建议:
- 重点背诵:胃的生理功能、特性及经典条文(如《内经》论述)。
- 真题强化:近3年考研中“胃与脾关系”出现率超70%。
- 拓展阅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深化胃与三焦、胆的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