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有很多,根据每个系统的不同应用场景,侧重的观察点也不同,但一般以下三点都是要注意的。性能测试是展现测试能力的工作,需要很好的系统思维。在这先不展开讨论,只提一点:不要用平均值来表征一个系统性能。尤其是面向最终客户的web类应用。这里推荐一个帖子可以学习一下《性能测试应该怎么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06/09/478627_573462703.shtml
(1)吞吐量(Throughout):(2)响应时延(lantency):
(3)并发量:
可用性指标:
(1)可以提供服务的时间/(可提供服务时间+不可提供服务时间)(2)请求成功次数/总请求次数
一般可用性更多使用第一种方式,即可提供服务的时间所占百分比来衡量。
客户端的请求失败有多种可能原因(如服务端宕机、网络异常、消息丢失、消息乱序、数据错误、不可靠的TCP),未必是由服务系统故障所导致。对于很多http应用来说,一次请求失败后,只要能及时提示用户请求失败,用户会主动选择重新发起一次请求,这个过程并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即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及时返回失败 要好于 高时延)。
可扩展性指标:是否能实现水平扩展(scale out),增加服务器数量即可实现增加计算能力、存储容量等。
在存储系统中有两种扩展方式,即scale up和scale out。传统的中低端存储阵列一般采用scale up方式,即通过增强控制器的处理能力来实现能力扩展(如purestorage早期的产品就是这种方式,虽然扩展能力差,但对于中小企业的私有机房来说,也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scale out是当前流行的一种扩展方式,几乎所有的Server SAN产品,SDS产品都采用此种架构,这种架构在带来超强扩展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更加适用于大型企业或云环境,可以非常好的降低初始拥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