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链表

1、静态链表

class Link
{
public:
	int age;
	char name[20];
	Link *next;
};

int main()
{
	//声明3个节点对象,表明链表中有3个元素
	Link lnk[3];
	//声明头指针节点和一个临时的指针节点
	Link *head, *p;
	//对节点赋值
	lnk[0].age = 21;
	strcpy_s(lnk[0].name, "张三");
	lnk[1].age = 23;
	strcpy_s(lnk[1].name, "李四");
	lnk[2].age = 25;
	strcpy_s(lnk[2].name, "王五");
	//设置头节点(头节点通常指向链表的第一个元素)
	head = &lnk[0];
	//对节点中的next指针赋值,将其串联成链表
	lnk[0].next = &lnk[1];
	lnk[1].next = &lnk[2];
	//最后一个节点中没有其他节点指针了,所以为NULL
	lnk[2].next = NULL;
	//把头节点赋给临时节点
	p = head;
	//遍历链表
	while(p)
	{
		cout<<p->age<<"  "<<p->name<<endl;
		//每次循环,p都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要把head赋给p的原因
		//要是直接用head遍历,那后面再要用到头节点head的时候,就找不到链表首地址了
		p = p->next;
	}
	return 0;
}

2、动态链表

(1)动态创建

class Link
{
public:
	int age;
	char name[20];
	Link *next;
};

//头节点
Link *Head = NULL;

Link *Create()
{
	//p1作为新节点指针,p2作为旧节点指针
	Link *p1, *p2;
	//先动态开辟一个新节点
	p1 = new Link;
	//设置链表的初始状态
	Head = p2 = p1;
	
	cout<<"输入年龄(0退出):";
	cin>>p1->age;
	if (p1->age != 0)
	{
		cout<<"输入姓名";
		cin>>p1->name;
	}
	else
	{
		delete p1;
		Head = p2 = p1 = NULL;
		return Head;
	}
	
	while (p1->age != 0)
	{
		//每次循环,p1都会创建一个新的节点,在创建新节点之前,要把旧节点保存到p2
		p2 = p1;
		p1 = new Link;
		cout<<"输入年龄(0退出):";
		cin>>p1->age;
		if (p1->age != 0)
		{
			cout<<"输入姓名";
			cin>>p1->name;
		}
		//把新创建的节点保存到p2的指针域,这样做是因为p2负责保存旧节点,p1负责创建新节点,p2->next保存新创建的节点,环环相扣
		//因为一开始p,p1,Head都是指向相同的地址,而且Head的地址一直不会改变,所以利用Head头指针就可以遍历整个链表
		p2->next = p1;
	}
	//释放p1
	delete p1;
	//把p2的指针域置空,但是p2本身是有数据的,是尾节点
	p2->next = NULL;
	return Head;
}


(2)显示链表

void Show(Link *head)
{
	while (head)
	{
		cout<<head->age<<"  "<<head->name<<endl;
		head = head->next;
	}
}

(3)链表长度

int Length(Link *p)
{
	int n = 0;
	while(p)
	{
		n++;
		p = p->next;
	}
	return n;
}

(4)删除链表

void Delete(Link *lst, char *name)
{
	Link *next;
	Link *pre;
	//第一个节点即为要删除的目标
	if (strcmp(lst->name,name) == 0)
	{
		//保存第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把下一个节点作为头节点
		next = lst->next;
		//删除目标节点
		delete lst;
		//更新一下全局的头指针
		::Head = next;
		return;
	}
	while (lst)
	{
		if (strcmp(lst->name,name) == 0)
		{
			//目标是最后一个链表元素
			if (lst->next == NULL)
			{
				//pre->next是当前的节点lst,因为是最后一个节点,所以指针域赋空
				pre->next = NULL;
				//让lst指向前一个节点
				lst = pre;
				//删除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之前的lst
				delete pre->next;
				return;
			}
			else
			{
				//把当前节点lst的下一个节点赋值给它的上一个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意思就是断开当前节点lst与链表的关系
				pre->next = lst->next;
				//记录当前节点地址,以便后面删除
				next = lst;
				//让lst指向前一个节点
				lst = pre;
				//释放原先lst所占的内存
				delete next;
				return;
			}
		}
		//记录链表循环的上一次指向地址
		pre = lst;
		lst = lst->next;
	}
}

(5)插入节点

void Insert(Link *lst, Link *insertData, int pos)
{
	assert(lst);
	assert(insertData);
	Link *pre;
	//如果指定位置是0或1或小于0,默认插入到第一个位置
	if (pos >= 0 && pos <= 1)
	{
		insertData->next = lst;
		::Head = insertData;
		return;
	}

	//在链表的中间和末尾插入
	int n = Length(lst);
	int npos = 1;
	while (lst)
	{
		//末尾插入
		if (pos > n)
		{
			while (lst)
			{
				if (lst->next == NULL)
				{
					insertData->next = NULL;
					lst->next = insertData;
					return;
				}
				lst = lst->next;
			}
			return;
		}
		//中间插入
		if (npos == pos)
		{
			//把lst添加新节点的next域
			insertData->next = lst;
			//现在lst是原来它前面的一个节点
			lst = pre;
			//新节点添加到链表
			lst->next = insertData;
			return;
		}
		pre = lst;
		lst = lst->next;
		npos++;
	}
}

(6)测试链表

int main()
{
	Create();

	Delete(Head,"zhangsan");

	Link *pNode = new Link;
	pNode->age = 27;
	strcpy_s(pNode->name,"Hello");
	Insert(Head,pNode,1);	

	Show(Head);

	cout<<"链表长:"<<Length(Head)<<endl;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4
    评论
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可运行高分资源 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的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运行文档+数据库+前后端代码),Java实现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下面详细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1.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C语言中,变量用于存储数据,数据类型用于定义变量的类型和范围。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如int、float、char等)和复合数据类型(如结构体、联合等)。 2. 运算符 C语言中常用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如+、、、/等)、关系运算符(如==、!=、、=、<、<=等)、逻辑运算符(如&&、||、!等)。此外,还有位运算符(如&、|、^等)和指针运算符(如、等)。 3. 控制结构 C语言中常用的控制结构包括if语句、循环语句(如for、while等)和switch语句。通过这些控制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分支、循环和多路选择等功能。 4. 函数 函数是C语言中用于封装代码的单元,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C语言中定义函数使用关键字“void”或返回值类型(如int、float等),并通过“{”和“}”括起来的代码块来实现函数的功能。 5. 指针 指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变量地址的变量。通过指针,可以实现对内存的间接访问和修改。C语言中定义指针使用星号()符号,指向数组、字符串和结构体等数据结构时,还需要注意数组名和字符串常量的特殊性质。 6. 数组和字符串 数组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通过索引访问和修改数组中的元素。字符串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文本数据的特殊类型,通常以字符串常量的形式出现,用双引号("...")括起来,末尾自动添加'\0'字符。 7. 结构体和联合 结构体和联合是C语言中用于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复合数据类型。结构体由多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联合由多个变量组成,它们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通过结构体和联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封装和抽象。 8. 文件操作 C语言中通过文件操作函数(如fopen、fclose、fread、fwrite等)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文件操作函数通常返回文件指针,用于表示打开的文件。通过文件指针,可以进行文件的定位、读写等操作。 总之,C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灵活高效的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可以为编程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纯洁码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