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5位图灵奖得主和100多位专家
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十年
北京智源大会倒计时:2天
只有大胆求真的学者,才敢于在四十岁的年龄,在业已成名之际,开启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方向。
MIT 教授 Regina Barzilay 便是这样的学者。
2014年,43岁的她开启了学术的第二生命。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学者,Regina Barzilay在自动文摘生成、古语言解析等方面享有盛誉。然而在这一年,她却被告知自己罹患了乳腺癌。正当事业辉煌,却遭此噩运,Barzilay经历了一段极为暗淡的时光,随后她重拾勇气,向癌症进军;数年之后,Regina Barzilay 已然成为智慧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
二排左四。6月22日,MIT 教授 Regina Barzilay 将作为特邀嘉宾在第二届智源大会做主题报告《Learning Molecular Representation》。长按图片免费报名
作者:智源编辑 贾伟
一、 NLP 巅峰之路
Regina Barzilay,以色列裔美国人,本、硕毕业于以色列 本-古里安大学,随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师从著名NLP学者Kathleen McKeown。
Kathleen 是哥大历史上首位女性计算机系主任,其导师为ACL终身成就奖获得者Aravind Joshi。
来到哥大后,Barzilay 选择了自动文本摘要的研究方向。自动文本摘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在NLP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后,自动文本摘要的研究才真正兴盛起来。
1997年,Barzilay在ACL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使用词汇链进行文本摘要》,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摘要融合的技术,这种技术不需要完整语义解释,而是依赖从词法链衍生的文本主题发展模型。这奠定了她在随后多年的研究方向,也引导着她逐步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让Kathleen 和Barzilay产生了将研究应用于实际环境的念头。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恐怖袭击的事件,每天产生大量新闻,但是追根溯源,会发现这些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对于读者,不得不从大量新闻中获取信息。在Kathleen的支持下(此时Barzilay还是博士生),Barzilay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称为 Newsblaster。这个项目试图将多个在线新闻源的内容进行融合,并生成简洁的摘要,从而减少新闻冗余。Newsblaster 从各种信息源(例如Yahoo、CNN、路透社、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有线新闻等)寻找相似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