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好吧,实际上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星期——一年一度的4月23日读书日,照老规矩,每逢此时按书年度进行读书总结——这个自定义的“传统”,伴随TC研修实验室一路走来,至今已是第三次。
2017~2018书年度读书总结:人丑就要多 | 读书
2018~2019书年度读书总结:度日 | 读书
在过去的2019~2020书年里,杂七杂八地读了23本书,有涨姿势的,有感兴趣的,有纯娱乐的,也有白费功夫的……话不多说,总结走起。
年度推荐
如果说,在过去这一年看过的所有书中,只能选一本与大家分享的话,我想,那必须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前两年听了盆友的推荐,通过一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国企业2008-2018》,果断对作者吴晓波路转粉。我记得,当时只读到书的一半,便按捺不住激动迫切的心情,写文分享:懂点儿经济学也挺好的 | 读书
于是趁热打铁,今年又读了吴晓波“激荡”系列的另外一部巨著——《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讲述的是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到奥运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只80后,一直以来,有种身处经济浮沉而不自知的感觉。通过吴晓波讲述的“激荡”细节,不仅知其然,还略知其所以然,也因此可以尝试,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理解眼下的经济形势,单就我个人而言,感到收获很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生活的参与者,对经济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被经济环境所影响。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一味地排斥,只会让自己对于环境的洞察和理解越来越迟钝,对于持续加速的变化再难作出恰当的反应,最终,只得沦为时代潮流中的一叶浮萍。与其如此,不如做个冲浪者,认清形势、小心应对、蓄力待发、顺势而为……能不能冲上浪尖并不重要,但首先,一定要让自己爽到。——这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种“激荡”呢?属于一个普通人,最为微小的激荡。
涨姿势的
很多时候,读书单纯是出于一种很“功利”的目的——需要某方面的知识,就去找本嘛。好不好呢?能够通过阅读,独立解决问题,当然是很好啦。不过,我总是误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的意思是,偶尔也会感到徒劳,感到累。
《爆款文案》是一本貌似争议还比较大的营销写作书,既有资深人士推荐,同时在豆瓣又被群众吐槽到不行。我个人的话,还是给了“推荐”好评。这本书从思考方式,到实现方法,系统地介绍了营销文案写作套路,附以丰富案例的详细解析,将方法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完整地展现出营销文案写作的心路历程,读后莫名会产生出一种“没什么了不起,自己也可以”的蜜汁自信。不过我也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读者立场从“销售者”换位到“消费者”,了解到自己“被套路了”,难免会感到“好气呦”,这样的话不妨就当作是“反套路”学习嘛——从非理性消费到理性消费的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啊。相关文章:读书:这一刻,终于明白了每笔成单背后的“煞费苦心” | 自嗨有度
经常跟人吹牛,说自己是“要做专家的人”。于是,看到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便认真读完。这本书着重阐释了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于企业而言,《专业主义》匡正了世人对“专业”的误解,管理者可以此为依据寻觅人才;对于个人来说,《专业主义》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修炼。个人的理解是:1.专家就是要向上帝起誓,对顾客负责;2.专家不等同于专业技术人员;3.成为专家需要具备先见、构思、谈论、处理矛盾的能力;4.未来是不可见的大陆,取得胜利的关键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方向。相关文章:读书:专业,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 杂谈
《低风险创业》来自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提到樊登,忍不住想吐槽:这是一个非常喜欢把自己印在图书封面上的人。不过,樊登图书的成功,还是使人忍不住好奇——为什么?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有益的收获是:1、创业并不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不过是误解;2、并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付出努力,究竟如何才能确定创业项目的预期价值;3、团队建设真的很重要。
这段时间,罗永浩直播带货的新闻,再一次把这个不甘寂寞的胖子,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老罗的“脑残粉”,对他的关注却是越来越少。于是把几年前,基于罗振宇、罗永浩《长谈》出版的《创业在路上》回过头读了一下。关于创业,看过太多成功案例,告诉你如何做正确的事,但是,别人的“成功”往往不能复制;然而,在这本书中,老罗却在细细反省剖析,自己曾经做错的事。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大意),成功就是,知道哪里有危险,然后不到那里去。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老罗用自己踩过的坑,帮助后来的人顺利,是莫大的慷慨了。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博德·舍费尔就是写《小狗钱钱》的那位德国经济学家。一直以来,我对《小狗钱钱》是非常推崇的,总觉得,如果自己早几年搞懂理财,大约是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吧。于是,极力给人推荐《小狗钱钱》。《财务自由之路》基本上算是《小狗钱钱》的成年版,道理上讲得都差不多的,不过应用场景更加红果果的生活化,少了几分童趣,所以我还是更喜欢《小狗钱钱》。这本书细节很多,一下很难记住所有,特别适合放在手边,随时拿来读两页。
《故事课》这本书把故事的套路解构、剖析得很清晰,特别适合理工科思维的读者,比较全面地理解了故事之所以能够吸引人的本质。不过,想要写出好故事,只有套路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掌握套路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多练习提高——真希望自己可以早日写出好故事。
《奈飞文化手册》是前公司领导推荐的一本书,探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企业文化。经历过公司裁员后痛定思痛,仍坚持读完本书,大体上了解了公司领导的决策思路。虽然看起来像极了冷酷无情,但未必不是最好的结局。虽然奈飞文化能否在中国企业场景下发扬光大并不确定,但是无论作为管理者,或者求职者,若以书中标准严格要求,必将获得提升。
《用户思维+:好产品让用户为自己尖叫》,顾名思义,是一本介绍“用户思维”的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好产品就是要成就用户。在展开说明“如何成就用户”的过程中,读者既可以想象自己是成就用户的产品经理,也可以想象自己是寻求自我成就的普通人,书中的方法论都非常适用。
感兴趣的
从总结来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读得并不多;而且即便是归类到这里的书,看起来也是非常勉强。只能说,越来越感到难以分配精力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又或者说,是爱的还不够吧。
《听闻》是非常喜欢的台湾摄影家阮义忠先生出版的又一本散文集。读阮义忠的书,不会有很多“功利”的收获,几点感想:1、虽然自己也会喝咖啡,听音乐,但是自己对其文化的理解,是有够肤浅;2、阮义忠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记录,总是令我由衷佩服;3、受阮老师感召,再一次鼓起记录的勇气——先是文字的,再是影像的。
《在江湖》的作者老树是另外一位把普通生活过出美感的人。读后几点感想分享:1、喜欢老树,从他发表在微博上的小画开始,到他的一席演讲,他的话,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但是,2、少不读老树。每每被老树引发共鸣,心中打了鸡血般追逐的目标,顷刻化为乌有,难掩冲动“去他妈的,老子不干了”,但是不可以这样;3、人们常常看重老树洒脱放浪,却往往忽略他对工作的倾注与投入;4、归根结底,老树是搞学术的,部分内容有点深奥难懂;5、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想咋画就咋画;6、虽然文中谈及“绘画”,但其实写作、摄影,及其他艺术形式,亦相同。技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表达是否真诚;7、我不是个好的表达者,所以充其量是个记者,难成艺术家。8、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个人非常喜欢宜家的理念,但是读了《宜家故事》才知道,这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如此传奇的小镇青年创业史,勤俭谦逊,把家族企业做成日不落帝国,着实令人佩服。不过这本书的槽点也是挺多的,首先这个翻译简直要了我的命,而且内容的组织像是御用文人的讨好之作——可惜了。
之前一直以图片库摄影师自居,但是并没有因此得到生活保障和安全感,难道说,原因仅仅被简单归结于“没有天分”吗?《把你的照片换成钱》从市场应用角度深度地分析了图片的价值,系统地介绍了图片库的商业逻辑和玩儿法,并提供了国内外图片库资源……虽然这是一本出版于10年之前的书,难免被快速发展的行业所抛弃,但是对于新手来说,依然对建立行业基本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不过,怎么说呢,整个2019年,图片库市场一蹶不振——图片中国股票暴跌,站酷取消海洛业务,这背后的原因呢……只能背地里小声BB——而这一切,或许还只是个开头。
纯娱乐的
如果不是因为做读书总结,我总是误以为自己读了很多“干货”,没想到,是真的水。
作为一只非虚构爱好者,每年留给小说的配额,是很少的。不过这两年,一直得读客信任,总有获得慷慨赠书的机会,也因此几乎承包了我相当一部分的小说供应。今年又是两本——《第四只手》和《我的隐藏人生》。个人感觉,读客出版的小说,没有特别多复杂离奇的情节设置,更多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感受,几乎每一个故事,都能获得自我带入感,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相关文章:
《钟鼓楼》带有着浓厚的京味儿文化底蕴,好这口儿的朋友一定可以过足瘾。故事中的场景设置,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完美对应。如果你对鼓楼、什刹海地区足够熟悉的话,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脑补画面,就像真实发生的一样,非常神奇的感受。不过故事过于庞杂,人物线众多,有些人物的出场有些突兀,感觉可以适当做些删减,或者重新组织。
每逢圣诞节前后,都要选择一本“圣诞”主题的书应节,这也是本人众多“自定义传统”中的一个。《圣诞假日》是“最会讲故事”的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虽然以“圣诞”为名,却讲述了一个极度虐心的故事——这一点倒是与他的英国前辈狄格斯的《圣诞故事集》有几分相似:狄格斯发难的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而毛姆则一如既往地非议俄国的共产主义。毛姆对于苏联的专制制度,是有多么的深恶痛绝?从《1984》到《动物庄园》,再到《圣诞假期》……想象遭受莉迪亚苦难的人如果换做是自己的话,那么自己所抑郁的一切或许都不值一提了吧。全书结语的最后一句话,过于真实,真让人毛骨悚然。
羡慕现如今的中小学生,因二混子得福了,通过他的《半小时漫画》系列学习语文、历史,so easy!不过,话说二混子都开始组团创作了,原本小而美的手工作坊,猛然进入到工业化大生产阶段,莫名有点接受不能。以前都是出一本看一本,现在有点看不过来了……
不许哭,不许哭,不许流下那些小珍珠——一句出自《你总说没事,但我知道你偷偷哭过很多次》的暖暖的话。偶尔喝喝鸡汤,暖暖的,有何不可?
受奇葩说“感动”,随便找了一本蔡康永的书来读。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的感觉,犹如听蔡康永娓娓道来——比较感性。书的内容有点轻,适合年轻人阅读。不过同样题材的书,我还是更喜欢《非暴力沟通》。读后习惯性到豆瓣打“已读”标签,意外发现2013年已经读过本书,竟然对此毫无印象?#我是谁?我在哪儿?我经历了什么?#
白费功夫的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书读多了,总有一本两本看走眼。不过下回要记得——及时止损。
被《摄影大师的创作激情》的书名骗了,与期望相去甚远。这本书的好处在于选片类型丰富,纪实的、艺术的、商业的、注重前期拍摄的、注重后期处理的……所以对于那些对摄影0了解的读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摄影风格,开阔眼界,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之所以说受了骗:摄影师的图拍得确实高于平均水平,但距离“摄影大师”水平,还差得很远吧;全书很难感受到“创作激情”,单纯的作者、作品介绍而已;编者时刻不忘刷存在感,前言说自己书编得费心费力,各章还要加一段“他是如何引起我们关注的”……这很重要吗?总之,这本书实在是太水了。
一时职业病发,读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还好只是个小册子。相关文章:滚蛋吧,新型冠状病毒君 | 技术传播
相关文章:
读书:这一刻,终于明白了每笔成单背后的“煞费苦心” | 自嗨有度
睿齐
技术传播从业者
品牌内容策划
自由摄影师
自由撰稿人
汪力迪
公众号:techcomm / htstory
微信号:bgrichi
邮箱:hash_08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