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生中的四个时期让她的作品从惜花伤春到家国情思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李清照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被当世及后世以名之,称为易安体

01少女时期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幸福,在赏花醉酒之余,也对自己即将逝去的年华感到惋惜,字里行间中也间接反映出她那种及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有李三瘦之称。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全词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动作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词人把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恒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这是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3.李清照的爱情憧憬

浣溪沙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02青年初婚幸福

幸福的初婚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李赵结为百年之好,时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

1.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2.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03中年情感一波三折

元祐党事件李格非被牵连,蔡京当政,赵挺之倒台,赵李返回老家青州,青州十年的神仙眷侣生涯,蔡京下台,赵明诚重返仕途,李赵二人情感发生变化。

蔡京倒台后,赵明诚再一次出仕离开青州,辗转多地,李清照独自留在青州。这一时期,其作品中流露出寂寞冷清空虚的情感,夫妻感情跌至谷底。

1.感怀(并序)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38岁的李清照,追随丈夫来到莱州,终于结束了夫妻两地的生活,然而我们从他的这首《感怀》中并没有看到丝毫的幸福,而依旧是浓浓的怨气,这是为什么呢?

宋王朝经过167年的和平繁荣之后,而此时的北宋王朝正面临着灭顶之灾。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 金人抢夺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李清照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失家之后,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山东受到战火侵袭,转运金石文物成为迫在眉睫的要务。赵明诚江宁奔丧,迁移文物十五车;李清照留守青州,料理余物等待开春。

赵明诚在蔡襄《赵氏神妙帖》跋当中说,这本《神妙帖》字帖是当初自己在东京的时候花了二十万买的,那么兵变发生之后,青州家中所有的物品包括文物全都荡然无存,只有我的老妻独自携带着这幅字画逃了出来,她刚刚逃出来乘船南下过镇江的时候,又遇到强盗抢掠,她依然怀抱着这幅字帖,躲过了强盗的抢掠。

赵明诚霸占《萧翼赚兰亭图》。李清照陷入极度痛苦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周辉《清波杂志》

2.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

在这首《临江仙》的词里边,她表达了一种不平的鸣声,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很独特。这个声音,和以前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那个李清照有多么大的差别,而这个差别正是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变故而造成的。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的代表人物,但她之所以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能够写下重重的一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但有婉约之情,而且有雄壮之气。她不但有雄壮之气,而且有非凡的历史的洞察力。

3.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用她金刚怒目的不平之鸣,展现了一代女词人卓然不群的政治见识。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她奋笔疾书、在她猛烈抨击当朝懦弱逃窜的时候,在她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个贪生怕死的典型。

04晚年孤寂

1.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孤身一人,无人依靠,如何保护大笔文化遗产,两万多卷图书古籍、两千多卷金石碑刻拓本转运洪州,毁于战火。追随高宗,逃避战乱,进献仅存文物,李清照为什么想方设法进献文物呢?

2.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李清照改嫁张汝舟原因有三:第一,李清照身心俱疲,迫切需要一个依靠,一个帮他处理文物的人;第二是精神脆弱,张汝舟适时出现给予她一些精神上的慰籍甚至呵护,第三,张汝舟巧舌如簧,迷惑了李清照。

李清照休夫原因:第一张汝舟学识修养水平有限,道德败坏,第二李清照所存文物数量让张汝舟大失所望,第三张汝舟家庭暴力。

离开张汝舟的李清照再一次回到弟弟家里,她该怎样生活下去?

3.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4.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5.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孤独、寂寞、甚至在有些人的嘲讽和诽谤当中走完了一生,她在临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李清照这一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是她写的词,她写的诗和文,早已经深入人心,广为传颂。

05总述

李清照词作的两大风格:南渡前的作品,一类是歌咏自然,表现作者天真活泼的个性,和关心美好事物的高雅志趣。这类作品感情真挚,富有青春活力,风格清新、明快;一类是写闺情生活,抒发离情别绪,表现伉俪之情和惜花伤春的忧愁之感。这类作品,思致深宛,风格流丽。南渡后的作品,由于李清照自身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痛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感愤时事,怀念家国的情思时常流露在她所创造的幽深意境和悲苦的情调之中,富有爱国主义思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