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是诗歌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它兴于盛唐而衰于晚唐,经历过唐朝的短暂辉煌后,再罕有优秀的边塞诗出现。
边塞诗顺应时代而生,它只能兴盛于包容万物、豪情冲天、优秀诗人辈出的唐代,可以说边塞诗见证了诗歌的兴衰,见证了唐朝的兴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虽然辉煌时间很短,但边塞诗恰如璀璨明珠一般,镶嵌在诗歌大厦的最顶端,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1名 唐朝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壮士之歌”。此诗水平之高自不必说,不仅是边塞诗中的佼佼者,更有李攀龙、王世贞等不少诗评家将此诗列为“七绝压卷之作”。
第2名 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雪别之歌”,尤其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为出名,成为流传千古之佳句。
此诗想象力丰富,夸张得体,内涵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边塞诗之“千古绝唱”。
第3名 唐朝高适《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篇歌行体被某些人称为边塞诗的“压卷之作”,概括性地描述边塞战争,揭露边关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以致战事失利。“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讽刺之情溢出满纸。
全诗笔力矫健,气势如虹,慷慨悲歌,酣畅淋漓,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第4名 唐朝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基本都耳熟能详了,是一首“幽怨之歌”,尤其最后两句最广为流传。此诗告诉边防的战士,不要有任何的期待,连春风都吹不过玉门关的,何况皇恩和关怀?
第5名 唐朝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壮别之歌”,趁战争之前将士们在琵琶声中豪饮,谁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喝酒呢?管他那么多呢,今朝有酒今朝醉吧!全诗充满旷达、豪放而惨烈之气。
第6名 唐朝曹松《己亥岁杂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诗是一首“反战诗”,属于“反战之歌”。最后两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曾被广泛引用。这句诗写透了血染的功名,透出浓浓的反战情绪。
战争带给人民的伤害是无法估量和不可想象的。白居易名篇《新丰折臂翁》有一句异曲同工之诗句“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说的是唐朝开元名相宋璟,不奖赏为开拓边疆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因为怕边防大将为邀功而大肆发动战争,从而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
宋璟这一防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最终带来了开元十多年的太平盛世。
第7首 唐朝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一首“凄惨之歌”。这首诗带给我们壮烈、含蓄、凄惨美和无尽的想象力,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读完之后令人唏嘘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见战争的惨烈,保家卫国的壮士以身殉国,惨死边疆,成为累累白骨。而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妻儿父母,还在盼望他们回来。不知道得经过多少年,亲人们才知道,自己脑海中、梦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壮汉,已成朽骨多年矣!
第8名 唐朝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这首诗和王昌龄上一首《出塞》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于“破敌之歌”。前两句写景颇为壮观,万里边疆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后两句写的极有气势,尤其“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豪情溢出满纸,士气直冲云天。我们仿佛已经看到闻风丧胆的敌人丢盔弃甲而逃之夭夭。
第9名 唐朝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岑参调任安西途中所作。前两句,写东望故园,泪流不止,抒思乡之情。后两句写诗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长安,手边没带纸笔,只能相托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现在社会通信如此快捷,但对于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古代而言,一封家书足抵万金,却显得弥足珍贵。
第10名 唐朝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的特点是以艳景写悲壮。诗中用了许多表现色彩的词语。如黑云、金鳞、燕脂、紫、红旗、黄金台、玉龙等,把全诗写得浓装艳抹,绚烂浓丽。这与古代一般描写战争的诗篇总是写得凄凄惨惨大相径庭。
第11名 唐朝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边塞诗较少,这是他奉命慰问边防将士时,在途中写的一首诗。
此诗属于“大漠之歌”,知名度颇高。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颇具画面感,极其传神地将大漠广袤和旷达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此诗传唱千年而经久不衰。
第12名 唐朝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第13名 唐朝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全系五绝,虽然受和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
第14名 唐朝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第15名 唐朝戴叔伦《塞上曲》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诗跟前两首主题完全不一样,这是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出征前的“誓志之歌”!
诗中写道,边防将士们愿将此躯献国,必将奋不顾身、奋勇杀敌,不让敌人一人、一马逃回去!多么的豪情、壮烈、无畏的一首诗!读来怎不令人泪盈满眶?
第16名 唐朝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诗路非常广,几乎每个题材的诗他都能写,包括边塞诗,这首诗是他所写边塞诗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首“征怨之歌”,前四句气势磅礴,恢宏大气,然后引出征战,再引出闺怨。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连年的边塞战争带给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苦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连年征战,战士多有死伤,亲人在家徒增思念,厌战、反战情绪充斥着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