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大唐十大名将,一人是武圣人级别,两人再造大唐,四位是胡人

本文介绍了唐朝时期十位顶级名将,包括李靖的战神地位、李勣的实战才能、苏定方的崛起与挫折、王忠嗣的英勇战绩,以及郭子仪、哥舒翰、高仙芝等人的赫赫战功。文章强调了这些将领在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中的关键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时期,战争几乎贯穿了大唐289年的历史,因此涌现出无数的名将,如果只能遴选十个,争议一定会非常大。

我挥动砍刀,保留如下十位,供大家探讨:李靖、李勣、苏定方、王忠嗣、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高仙芝、李晟。

01.李靖:天王级战神

无论大家的评选标准是什么,但如果漏了李靖,就请你们一脚踢开评选者。别说在唐朝,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李靖都是与孙武、吴起并驾齐驱的一流军事指挥家和军事理论家。

很多人都认为,初唐第一名将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那是纯属不懂军事的胡扯,李世民在李靖面前只配当弟子。

估计有人不服,大唐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靖有什么?别人云亦云了,准确说李世民打下了大半个北方,南方跟他没一毛钱关系,那里是就是李靖的疆场。

又有人说,南部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不是李孝恭吗?确实是,不过李孝恭只是挂个名,实际指挥权在李靖手上。

这跟高祖李渊的指导思想有关,他鉴于北朝的历史教训,不敢将兵权授予外人。最初李渊的计划是北面李世民,南面李元吉,可惜李小四不顶用,只好启用了侄子李孝恭。

但李孝恭的军事才华也不突出,于是李渊便让李靖出马,二人的分工是:李孝恭是军政一把手,但涉及军事行动,由李靖全权负责。所以,南方的统一战争是在李靖的指挥下完成的。

李世民曾经打过败仗,李靖则从来没打过败仗,而且常常上演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李渊曾经评价李靖说:古代的名将,即便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远远不如李靖。

统一南方后,李靖又被调往北方,完成了两大壮举:贞观四年灭了突厥,贞观九年灭吐谷浑,开创了大唐对外灭国战争的先河。

这两次战争,李靖将奇正相合的军事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唐军总能以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战胜对手,让人大呼过瘾。

李靖的军事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将领,当世名将李勣、李道宗、李大亮、薛万彻、执失思力、契苾何力、侯君集、苏定方都曾经跟他学习兵法,连李世民也多次向李靖讨教。

李靖还留下了《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霸国箴》、《韬钤秘书》、《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兵钤新书》、《弓诀》等多部兵法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武圣级别的军事家,并入选了武庙十哲

遗憾的是,由于李靖的层次太高,本该热血喷张的战争总能被他轻松收割,让那些喜欢看热闹的外行顿感索然无味。

所谓善战者无功,这就是李靖名气不够大的原因。

02.李勣:终生征战

李勣本名徐世勣,即瓦岗寨里的那位徐茂公,降唐后被赐姓李,改名李世勣。李世民登基后,为避讳又改名为李勣

如果是李靖是专家型人才,李勣则属于实践型人才,他从17岁上战场,打了一辈子的仗,通过一步步升级,将自己练成了一代名将。

降唐后,李勣追随李世民参加过河东之战、虎牢关之战,又追随李靖参加过平定辅公祏之战、灭突厥之战。

尤其是消灭突厥的战争中,李勣的表现相当出彩,奇袭铁山的计策是他提出来的,在碛口截断颉利可汗北逃之路的也是他。

贞观十九年,他又追随李世民参加了远征高句丽之战,先后在盖牟城、辽东城、安市城等系列战斗中连创佳绩。

贞观二十年,李勣又率军灭了苟延残喘的薛延陀,成为继李靖后,第二位大唐灭国将军总章元年,李勣又率军灭了高句丽,平了李靖的灭国记录。

李世民在世时曾经将李勣和李道宗、薛万彻列为李靖之后最出色的将领。事实上,李勣的成就要远在李道宗和薛万彻之上。

李勣从17岁到75岁,几乎一直在征战,可谓生命不休,征战不止。唐玄宗设立武庙时,李勣和李靖一起,成为唐朝仅有的两位武庙十哲入选者。

03.苏定方:二代战神

苏定方是李靖的弟子,他这一生有点坎坷。早年他曾经是窦建德部下,窦建德灭亡后,他又追随刘黑闼对抗大唐。刘黑闼覆灭后,苏定方隐居家乡,发誓不为大唐效力。

玄武门之变后,魏徵奉命安抚河北,苏定方受感召出山,应募入伍成了一名府兵,并追随李靖参加了消灭突厥的战争。

在铁山决战中,苏定方率领200精锐骑兵奇袭可汗大营,为唐军的胜利立下殊勋。遗憾的是,此战过后,苏定方因为士兵劫掠遭到弹劾,整整二十余年不得出头。

当苏定方再度出山时,已经是55岁的老将了,从那一年开始,他就成了大唐最忙碌的将军,常常上半年在辽东打高句丽、新罗,下半年又在葱岭打西突厥,来回跨度两万里。

除了参与消灭东突厥,苏定方还独立率军灭了西突厥和百济,还曾经参加过对高句丽、吐蕃、新罗的系列战争,直到76岁病逝于前线。

04.王忠嗣:独臂擎天

王忠嗣是烈士遗孤,被唐玄宗收为义子,并养在宫中。开元十一年,在郁标川之战中,王忠嗣主动请缨,以数百人奇袭吐蕃,一战成名。

此后王忠嗣越战越勇,天宝元年的桑干河之战,他巧施反间计重创后突厥,导致后突厥的灭亡

因为出色的战绩和唐玄宗的信任,王忠嗣一度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握了大唐七成以上的边军,可以说是大唐的独臂擎天柱。

天宝六年,由于在石堡城之战中与唐玄宗产生分歧,触怒了龙威。加上他与太子李亨的特殊关系,受到了唐玄宗的忌惮,这导致他差点遭遇杀身之祸,不久便郁郁而终。

05.哥舒翰:西陲神话

哥舒翰是西突厥人,是盛唐时期文人最膜拜的将领,无数诗人为他写下了壮美的诗篇,比如这首《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的仗极具画面感,战场上他和小家奴左车一前一后杀入阵中,哥舒翰纵马追击,接近敌将时将枪尖搭在对方的肩膀上,并发出一声大喝。敌将刚一扭头,哥舒翰的枪尖便扎进对方的脖子。

紧接着,他一声大喝将对方的尸体抛向空中。尸体刚一落地,左车纵身下马,拔刀砍下首级……

这个画面已经成了吐蕃人的噩梦,哥舒翰因此得到了王忠嗣的提拔,并在王忠嗣被免职后接替了他的河西、陇右节度使。

在石堡城之战中,哥舒翰挥动十万大军,强攻十天,拿下了鬼见愁的石堡城。从此以后,吐蕃人很长时间都不敢再接近唐军。

遗憾的是,哥舒翰后来因为中风被迫回到长安养病。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强迫哥舒翰躺在担架上去镇守潼关。

后来唐玄宗误听杨国忠的谗言,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导致唐军30万大军在灵宝附近惨败。哥舒翰则被叛徒绑缚送给了仇敌安禄山。

06.高仙芝:山地之王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自幼随父生活在安西都护府。

高仙芝的成名战是远征小勃律,那是一次不可思议的战争,他率领一万多人,越过葱岭,在茫茫雪山穿行数千里。期间唐军经历了超越人体极限的长途跋涉,又在冰山中两次奇袭吐蕃,并成功征服小勃律国。

此后,他又多次穿越崇山峻岭,连续征服突骑施、吐蕃、石国、朅师等国,并将他们的国王俘虏进京。由此高仙芝名震中亚,被誉为山地之王

遗憾的是,由于葛逻禄人的背叛,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中吃了败仗。安史之乱后,高仙芝遭遇监军太监边令诚的诬陷,与封常清一起被唐玄宗冤杀。

07.郭子仪:两次再造大唐

郭子仪是中唐毫无争议的第一名将,他两次再造大唐的功绩,可谓独步天下,冠绝史册。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先后在河北、关中、陕州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眼看着安史叛军节节败退,唐肃宗却出昏招,在相州之战中以监军鱼朝恩协调九道兵马,因此导致唐军惨败。早就受到忌惮的郭子仪因此成了背锅侠,被剥夺了兵权。

宝应元年,郭子仪再度出山,平定了河东之乱。可不久后,新即位的唐代宗受程元振挑唆,再度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

广德元年,吐蕃攻入长安,唐代宗逃亡陕州,郭子仪带着二十几个随从,又开始了二次拯救大唐的艰难征程。他凭借个人威望,将各方势力,以及散兵游勇召集到一起,以弱势之兵打退了吐蕃,让濒死的大唐又活了过来。

此后,郭子仪在唐代宗的不信任、太监的构陷中,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团结回纥等胡人部落,连续打败吐蕃,挫败仆固怀恩的叛乱,直至83岁才退休。

08.李光弼:平乱第一功臣

由于郭子仪中途被解职,因此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就落在了李光弼头上。

李光弼是是契丹人,早年曾经是王忠嗣的部下。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与郭子仪一起在河北大破燕军,后来又在太原保卫战中,以地道战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粉碎了叛军从河东进攻关中的战略意图。

后来李光弼接替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在河阳之战中再次以弱胜强,一举扭转了相州之战后的被动局面。

让人无语的是,朝廷总是在关键的时候自断臂膀,李光弼又遭遇了郭子仪同样的状况,在宦官鱼朝恩的强迫下,李光弼被迫强攻洛阳,并遭遇了失败。

战后,李光弼被调往东南战场,负责平定袁晁、方清等农民起义。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李光弼饱受太监构陷,以至于吓得不敢进京,差点走上仆固怀恩的老路,不久郁郁而终。

09.仆固怀恩:父子双璧

仆固怀恩是铁勒人,郭子仪的老部下。李光弼被调走后,仆固怀恩接过了朔方节度使的兵符,并与儿子仆固玚一起,成为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的父子双璧

仆固家族满门忠烈,整个家族有46人牺牲在了战场。在河北之战中,仆固怀恩父子亲率大军连战连捷,将史朝义一路追击到辽西,并斩获了他的人头,从而彻底平定了为时八年的安史之乱。

当初,为了获得回纥人的支持,仆固怀恩连续嫁了三个女儿到回纥和亲。这个为国尽忠的举动,竟然成了他遭受怀疑的起点。

在各方势力的猜忌和打压下,仆固怀恩退无可退,走上了反叛之路,最后被老领导郭子仪一举击溃。

可以说,仆固怀恩的经历就是一场悲剧,是安史之乱后朝廷与地方藩镇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否则,以仆固怀恩的贡献,绝对可以与李光弼齐肩。

10.李晟:再造大唐

李晟又是一位再造大唐的勋臣、名将。他早年从军于凤翔军,长期与吐蕃人作战,并多次立下大功。

泾原兵变后,唐德宗逃往奉天,朱泚在长安称帝,大唐再次面临生死一线间。

当时正在河北平叛的李晟立刻率军勤王,却不料又遭遇李怀光的叛乱。幸亏李昇早有预判,他没有听从朝廷的命令将军队指挥权交给李怀光,而是故意将驻地与李怀光拉开了距离。

正是他的这个举动救了他自己,也救了大唐。

在朱泚和李怀光的东西夹击下,李晟以绝对弱势的兵力,巧妙利用朱泚和李怀光的矛盾,策反并收编李怀光的部下,竟然神奇般地打败了朱泚,收复了长安,并重新迎回唐德宗。

此后,李晟又多次击溃吐蕃的入侵。遗憾的是,唐德宗也犯了疑心病,居然中了离间计,解除了李晟的兵权。

后记.其他遗珠

除了以上十位名将,我觉得至少还有以下遗珠:裴行俭、郭元振、马燧、浑瑊、韦皋、李愬、李克用……

总之,唐朝是一个武力值顶流的时代,可谓名将荟萃,群星灿烂,不知道您觉得还有哪些遗珠呢?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