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PWM怎样工作在ARM Linux中
1. 什么是PWM?
PWM(脉冲宽度调制)简单的讲是一种变频技术之一,是靠改变脉冲宽度来控制输出电压,通过改变周期来控制其输出频率。如果还不是很清楚,好吧,来看看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我们的电风扇为什么扭一下按扭,风扇的转速就会发生变化;调一下收音机的声音按钮,声音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还有待会儿我们要讲的蜂鸣器也会根据不同的输入值而发出不同频率的叫声等等!!这些都是PWM的应用,都是通过PWM输出的频率信号进行控制的。
2. ARM Linux中的PWM
根据S3C2440的手册介绍,S3C2440A内部有5个16位的定时器,定时器0、1、2、3都带有脉冲宽度调制功能(PWM),定时器4是一个没有输出引脚的内部定时器,定时器0有一个用于大电流设备的死区生成器。看下图解释吧!!
由S3C2440的技术手册和上面这幅结构图,我们来总结一下2440内部定时器模块的特性吧:
1)共5个16位的定时器,定时器0、1、2、3都带有脉冲宽度调制功能(PWM);
2)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比较缓存寄存器(TCMPB)和一个计数缓存寄存器(TCNTB);
3)定时器0、1共享一个8位的预分频器(预定标器),定时器2、3、4共享另一个8位的预分频器(预定标器),其值范围是0~255;
4)定时器0、1共享一个时钟分频器,定时器2、3、4共享另一个时钟分频器,这两个时钟分频器都能产生5种不同的分频信号值(即:1/2、1/4、1/8、1/16和TCLK);
5)两个8位的预分频器是可编程的且根据装载的值来对PCLK进行分频,预分频器和钟分频器的值分别存储在定时器配置寄存器TCFG0和TCFG1中;
6)有一个TCON控制寄存器控制着所有定时器的属性和状态,TCON的第0~7位控制着定时器0、第8~11位控制着定时器1、第12~15位控制着定时器2、第16~19位控制着定时器3、第20~22位控制着定时器4。
还是根据S3C2440手册的描述和上图的结构,要开始一个PWM定时器功能的步骤如下(假设使用的是第一个定时器):
1)分别设置定时器0的预分频器值和时钟分频值,以供定时器0的比较缓存寄存器和计数缓存寄存器用;
2)设置比较缓存寄存器TCMPB0和计数缓存寄存器TCNTB0的初始值(即定时器0的输出时钟频率);
3)关闭定时器0的死区生成器(设置TCON的第4位);
4)开启定时器0的自动重载(设置TCON的第3位);
5)关闭定时器0的反相器(设置TCON的第2位);
6)开启定时器0的手动更新TCNTB0&TCMPB0功能(设置TCON的第1位);
7)启动定时器0(设置TCON的第0位);
8)清除定时器0的手动更新TCNTB0&TCMPB0功能(设置TCON的第1位)。
由此可以看到,PWM的输出频率跟比较缓存寄存器和计数缓存寄存器的取值有关,而比较缓存寄存器和计数缓存寄存器的值又跟预分频器和时钟分频器的值有关;要使用PWM功能其实也就是对定时器的相关寄存器进行操作。手册上也有一个公式:定时器输出频率 = PCLK / {预分频器值 + 1} / 时钟分频值。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蜂鸣器的实例来说明PWM功能的使用。
1. 蜂鸣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电磁式蜂鸣器由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的区别:这个“源”字是不是指电源,而是指震荡源,即有源蜂鸣器内有振荡源而无源蜂鸣器内部没有振荡源。有振荡源的通电就可以发声,没有振荡源的需要脉冲信号驱动才能发声。
额外知识:简单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1)制备电磁铁M:在长约6厘米的铁螺栓上绕100圈导线,线端留下5厘米作引线,用透明胶布把线圈粘好,以免线圈松开,再用胶布把它粘在一个盒子上,电磁铁就做好了;
2. 开发板上蜂鸣器原理图分析
由原理图可以得知,蜂鸣器是通过GPB0 IO口使用PWM信号驱动工作的,而GPB0口是一个复用的IO口,要使用它得先把他设置成TOUT0 PWM输出模式。
3. 编写合适开发板的蜂鸣器驱动程序,文件名:my2440_pwm.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