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波尔理论推导里德伯公式

本文介绍了波尔理论如何解释氢原子光谱,特别是通过角动量量子化和跃迁假设推导里德伯公式的过程。通过对电子在氢原子轨道上的运动分析,得出能量公式,并最终得到里德伯常量的表达式,揭示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背景

众所周知,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经典物理学理论受到了许多实验结论的挑战,其中最著名之一便是氢原子光谱的特征。由于氢原子光谱与经典物理学的推论大相径庭,有众多物理学家对此进行过研究。
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约翰·雅各布·巴尔默(J.J.Balmer)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氢原子光谱的一个经验规律 。数年之后,即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提出的表示氢原子谱线的经验公式,即里德伯公式(又称里德伯-里兹公式)。
为了使理论与实验相契合,1913年,波尔通过量子化的假设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结合(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氢原子结构的波尔理论,从而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形成和规律,震惊物理学界。尽管其并未完全摆脱经典力学的束缚,但其引入的量子化思想继承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为随后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推导过程

假设

解决本问题需要波尔的两个假设,角动量量子化假设跃迁假设
角动量量子化假设,即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的角动量均为某一值的整数倍,即 m v r = n h 2 π mvr=n\frac{h}{2π} mvr=n2πh

跃迁假设,不同轨道间电子能量不同,当电子从高能级轨道向低能级轨道跃迁时以发出光子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即 Δ E = E 2 − E 1 = h ν \Delta E=E_2-E_1=hν ΔE=E2E1=hν其中 ν ν ν为发射光的频率。

推导

对于绕氢原子核(亦即质子)运动的电子而言,电磁力提供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k e 2 r 2 = m v 2 r … … ( 1 ) k\frac{e^2}{r^2}=m\frac{v^2}{r} ……(1) kr2e2=mrv21其中 e e e为元电荷亦即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 r r r为此时电子轨道半径, v v v为电子绕核圆周运动线速度, m m m为电子质量,k为静电力常数。
根据点电荷的电势公式可知此时电子电势能 E p = − k e 2 r E_p=-\frac{ke^2}{r} Ep=rke2</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