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失败,错在环境。

写在前面

近两年的保研,变得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有的顶尖院校同学,选择下凡降级“逆向保研”相关数据显示,清华大学2022届推免生保研本校率为82.94%,其余去向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大、复旦、上交、厦大、中大等。

数据来源:博雅数据库

有的同学拿了保研资格,却没有offer,本校也不兜底。

图源:小红书

不少同学开始自愿放弃保研资格。

图源:小红书

今年的保研形势,相信让不少认真备战了三年却依然没有等来开花结果的同学们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境地。虽然有的同学会说“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于环境总会让我们好受一些。”但岛主今天想说的是:

“不太理想的结果,或许真的不能怪你。它可能是一种客观的‘结构性保研失败’”

01、结构性保研失败现象梳理

——何为结构性保研失败?

我们可以结合就业问题中的“结构性失业”来理解这个概念。在每次经济结构或者科技产业发生重大变迁时,就业市场上的劳动力的能力素质结构特征就会与市场需求发生较大的偏差,由此就会导致结构性失业,明明很多新兴的热门岗位那么高薪又缺人但就是招不到人,明明大把大把的优质大学生但就是找不到工作。

“把这种情景类似地代入到保研里面,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保研中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是很多保研同学拿不到理想的offer,甚至颗粒无收最后无书可读;另一方面是一些学校、学院、研究所保研招生招不满。

这种保研的结构性失衡,有如下几种类型:

01、头部学校与其他学校失衡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谁都想去好学校,清北复交华五人这一类头部院校,在保研招生中往往处于有恃无恐的地位,永远不缺优质学生,各种985、211的一二名随便掐尖,就连本校本院稍微靠后一点的学生,想要留在本校都很困难。

而且随着保研名额的大幅增长,以及强基转段对头部院校接收名额的冲击,无论是对于本校生还是外校生而言,保送头部院校的竞争都只会越来越激烈。因此,“Top院校保研er降级保研”“以前学长学姐能拿到offer但今年同等水平甚至无法入营”的情况,在这个保研季屡见不鲜。甚至对于一些头部院校的本科生而言,“入学即考虑降级保研”的现象也开始盛行。

但在另一端,许多非热门985、211以及其他院校,却很少有保研同学愿意去,每年都被鸽得很惨,就算开了九推批次也不顶用。

图源:保研资讯网https://www.zscampus.com/

这就导致了一种非常滑稽的场面:

一头是许多保研学生在哀嚎没有offer、去不了好学校,另一头又是不少非头部院校一到九推开系统的那一天就变成了鸽子窝

 图源:小红书

图源:网络

02、冷热专业失衡

保研的市场化竞争趋势越发明显,这一点在专业选择上也体现得非常充分:热门专业的保送难度要远远高于偏冷门的专业。

比如,同样是计算机大类,人工智能的热门方向和传统的计科都要比软工、网安等其他方向卷很多。

而且这种专业冷热趋势的变化也非常快:比如前两年还不算卷的集成电路、微电子、法硕,近两年都已经卷得飞起;前几年卷翻天的商科经管,这两年就有比较明显的降温的趋势。

冷热专业的失衡,也引发了诸多种种连锁反应。比如:

1)热门专业对应的院校的bar每年都在快速升高,跟你背景条件相似的学长学姐上一年还能保去某个好的院校、好的所,到你就不行了;又或者是前几年还是冷门专业,bar相对较低,但到了今年就突然大热,导致大家按照往年的去向进行的定位并不准确;亦或许是往年很热门的专业,但在今年的就业形势影响下,不少本专业的同学不愿再保本专业,纷纷挤向其他专业,加剧了其他专业的竞争;

2)许多同学为了去到好就业的热门方向,自愿放弃学校层次,去到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值得”的院校或者系所,从而变向加剧中部院校的竞争;

3)同样,也有很多同学为了所谓的“学校档次”,拼命往不那么热门的方向走,圆一个自己高考没有实现的名校梦。

03、不同项目失衡

跟专业冷热失衡相仿,不同类型的项目之间也会有明显的失衡。

岛主有话说

一般情况下,对于除了商科之外的大部分专业来说,学硕算是最难的项目,清北交浙等头部学校的学硕名额一般都会优先留给本校排名靠前的尖子生;

专硕、硕博连读和直博就会相对容易很多,特别是近几年专硕和博士扩招的趋势非常明显,就导致专硕、直博、工程硕、工程硕博等会比以前更加容易一些。

不过,不同项目的冷热,也是与其含金量和风险紧密挂钩的。

比如,直博或者工程硕博虽然相对容易,但也面临着毕业难、有很大概率会延毕、工程博的社会认可度不一定高等诸多风险;学硕虽然很卷,但一般情况下风险可控,而且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都相对不错。

这就导致了风险较小的项目名额少、竞争激烈,而风险较大的项目却名额较多,竞争相对较小的情况,使得大部分“风险规避型”保研er“结构性保研失败”。

图源:【保研岛】公众号

04、城市地域失衡

与不同层次学校保研招生难易差别明显的马太效应类似,不同类型、地域、等级的城市的学校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分化。

大城市的学校在保研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比如学科实力差不多的两所985,一所在北京上海这种热门城市,一所在偏远一点的省份城市,那保研生源就可能是天差地别。

甚至很多学生会为了城市,而在学校层次、学科实力等方面做出较大的让步和牺牲。

而对于这种城市地域的冷热差异,我们也要辩证看待:

1)对于一些非常注重实习实践的专业,比如金融、会计、新传、计算机等,可能城市地域的因素非常重要;

2)而对于一些人文社科专业的同学,以及一些一心只想考公考编的同学,那可能城市就没那么重要,学校层次可能会更重要。

然而在就业形势并不算明朗的当下, 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保研至就业机会更多的城市,这就导致了一线城市的保研难度大大增加

05、大小导师失衡

在一些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科研院所,不同导师的冷热程度的分化也非常明显。一些大牛导师,或者比较年轻有为的“当红”青年教师,都大把大把同学抢着联系,而一些相对不那么突出的导师则鲜有人问津。

岛主有话说

这种失衡背后的逻辑也非常简单,牛导往往跟就业内推、优先读博等资源和机会直接绑定,选了好导师就意味着更好的前景和更大的可能性——这样的优势在当下的环境下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而且随着保研的硬卷,许多院校都变成了“强com+弱com”的模式,既需要自己有过硬的基本面,又需要早一点得到导师的接受和认同才行,这样就助推了这样的大小导冷热失衡的趋势。

在此,岛主也提醒一下各位保研同学,导师事关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幸福指数、就读体验甚至是就业前景能够提前抢导师就尽量提前预订上那些好导师;再不济,也要尽量避开那些有大坑的“极品”导师。

02、保研结构性失衡原因探究

导致这种保研的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是多重的、复杂的、相互交织的。岛主就从宏观就业压力、保研供需关系、保研名额扩张、保研同学心理预期等方面进行分析。

根本原因:宏观就业市场压力传导

之所以现在的保研会这么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社会就业市场的压力传递到了保研。

往前推个八年十年,那时候本科生都很好找工作,大部分行业和岗位还没有那么严重的内卷,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许多人也不会把读研作为首选,也不会有人觉得保研了就有多牛逼。

而现在,时过境迁,大部分高校,但凡好一点的、有保研资格的,都开始流行起了“保研至上”的观念,好像只有保研的同学才算优秀的同学,只要保了研就能高人一等。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就业内卷加剧了学历的贬值,以及专业和城市热度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这么认为:

“不读研就找不到好工作。”

“本科越来越不值钱。”

“读研要去985,求职考编两不误。”

“好城市机会也更多。”

……

这些观念上的悄然转变,也使得越来越同学把视线转向保研,将保研作为本科毕业的首选,并且在保研过程中也开始格外关注学校层次、专业冷热、城市地域等多重因素。

主要原因:保研“市场”上的供需失衡

我们可以把“保研”视作市场。在这片市场上面,好学校、好导师、好城市、好专业、好项目的供应总是有限的,要想抢到这些比较好的机会,那就得经历残酷的竞争和淘汰。一部分人offer通杀,挑来拣去;另一部分人颗粒无收,offer难求。而且就短期来看,这种失衡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而且,除了单纯的供需矛盾,每个人关注的因素和标准也非常多元,也都还会面临多重更加复杂的选择和取舍,这使得保研offer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不可能三角”:

很难有一个保研offer,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和偏好,比如选了学校层次可能就保不住专业和导师,选了好导师就得放弃学校层次。这就使得保研中的供需失衡的格局更加复杂和混乱。

直接原因:保研名额扩张加剧供需失衡

从今年目前部分院校公布的保研资格和名额情况来看,今年的保研名额仍然维持了大幅上涨的趋势。本来好的offer和坑位就那么些,但进入这片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供需矛盾越发突出,竞争也越发激烈,这也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同学光有资格没有offer。

以前还有很多保研同学可以想着本校给自己兜底,但随着保研名额的大幅扩张,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不给自己的本科生兜底了。如果你拿到保研资格,也不要太掉以轻心,还要拿到offer,才算大功告成。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保不到外校,拿不到offer,甚至降级保研,真的不要太去责怪自己,很大部分的原因可能真的就是外部环境和形势。毕竟,在大风大浪大潮流之前,我们终究只是微小得随时可能被吞掉的浮沫。

主观因素:心理预期过高及策略失当

除却保研本身的随机性强、形式多变和内卷化,保研学生个人的心理预期和策略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结构性失衡。

从以往岛主接触的同学来看,许多同学在保研准备的初期和中期都会对保研结果有较高的预期但其实很多时候,保研的随机性太强,而且影响因素太多,就会导致很多同学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到了保研后期就会很痛苦。

图源:网络

同样,保研对于同学们的信息搜集、路径规划、项目选择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许多同学可能在学校上很刻苦,在科研上很努力,但到了保研的具体操作上,就可能会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偏差。

比如投了好学校但是没有联系导师,没有选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参加复试考核的时候搞错了重点没有表现好。

这些可能都会导致许多同学明明背景还不错却没能拿到较为理想的offer,也就使得整个保研去向和流动呈现出“有序又无序”的特征。

岛主有话说

当然,这也再次印证了一点:保研拿不到最理想的结果,不要太过责怪自己,因为保研本身就是一场“五分实力、三分策略、两分运气”的游戏。

03、给我们的启示

岛主分析了这么多有关保研结构性失衡的话题,最终的目的还在于告诉同学们要审慎对待保研这件事情。

评估读研的性价比

首先,评估读研的性价比,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读研。说个实话,一些同学其实并不适合保研,或者是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保研,只是跟随大流去硬卷。

那么对于这部分同学,岛主想说一句:

一定要评估清楚保研的性价比,想清楚你付出的三年努力是否值得,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你到底应不应该读研、适不适合读研、应该通过哪种途径升研

保研过程中选择无处不在

其次,保研过程中,选择无处不在。很多人保研都会后悔,后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选错了”

很多同学到了大三大四,却还是阅历和经验相对浅薄,不会做选择,很多时候容易被外界嘈杂的声音干扰,看不清自己内心的诉求,就会导致“选错”“选岔”

在这里,岛主很难给大家提供具体的选择技巧和攻略,只能告诉大家:

从你走上保研这条不归路开始,选择就开始了;而每一次选择,请认真对待,不要敷衍,不要想当然,多花一点时间,多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做了选择就要不要后悔,大胆地“向前看,别后悔”!

图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

做好Plan B

最后,做好备选替代方案。保研毕竟太过内卷,一个不慎便可能一切归零。在冲刺保研的过程中,也要留好后手,准备好替代方案,也可以稍微思考一下求职、考公、考研、留学等路线。通往未来的路不止一条;而且,日子就算再苦再难,我们也得接受和面对它。

更何况,已经辛苦了三年。只要问心无愧,就不要再对自己过度苛责啦。

最后,岛主特别喜欢的

一句烂大街的台词,送给大家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