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链路层

大纲

1. 链路层的功能

2. 链路层的两种信道(点到点,广播)

3. 局域网、广域网(使用了哪些协议)

4. 链路层的设备(网桥)

​​​​​​​

 

  1.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1. 结点:主机、路由器
    2. 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链路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光纤、微波
    3. 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
    4. 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
    5. 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一个结点向邻近结点传送数据报
  2. 数据链路层功能概述
    1. 功能一,位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不用事先连接,接收端接收数据后要返回一个确认帧,如果发送端一段时间没有收到确认帧,就会重新发送该帧给接收端),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事先连接+确认帧)。有连接一定有确认!
    2. 功能二,链路管理,即连接的建立,维持,释放(当然是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啦,无连接没用到)
    3. 功能三,组帧
    4. 功能四,流量控制。限制发送方,接收方接收不过来了
    5. 功能五,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3. 组帧(上面的功能三展开,封装成帧)和透明传输
    1. 封装成帧,给IP数据报加头加尾
      1. 帧定界(确定帧的界限)
      2. 组帧是指发送方做的过程
      3. 帧同步是指接收方能区分出帧的起始和终止
      4. 帧的数据部分,最大传送单元MTU(每个协议对应的上限不同)
      5. 4种组帧方法(可以说透明传输的应用)
        1. 字符计数法
          1. 帧首部使用一个计数字段(第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有8位)来标明帧内字符数
          2. 痛点,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了。因为第一个帧的计数字段发生错误后,后面接收方就无法定位帧的结束,从而一步错步步错
        2. 字符(节)填充法
          1. 当传送的帧是由文本文件组成时(要知道文本文件的字符都是从键盘输入的,都对应一个ASCII码),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是可以放在帧里传过去,即透明传输
          2. 当传送的帧是由非ASCII码的文本文件组成时(比如二进制代码的程序或者图像),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字符填充法实现透明传输
          3. 步骤:对控制信息加上一个转义字符,告诉接收方不用管,把我当数据正常接收就好,直到遇到真正的结束字符
          4. 帧的首部是字符SOH(start of header),尾部是字符EOT(end of transmission)。注意:SOH和EOT不是字符啊,他们分别对应一个ASCII码,可以看下ASCII码表
        3. 零比特填充法(较普遍使用)
          1. 帧的首尾两个字节是一样的,01111110
          2. 操作步骤
            1. 在发送端,扫描整个信息字段(数据部分),只要遇到连续的5个1,就无脑的填入1个0
            2. 在接收端收到一个帧时,先找到标志字段确定好边界,再用硬件对比特流进行扫描。发现5个1时,就把后面的0给特么删掉
        4. 违规编码法(较普遍使用)- 例如,曼彻斯特编码方法中“高-高”电平对和“低-低”电平对在数据比特中是违规的(即 没有采用)。可以借用这些违规编码序列来定界帧的起始和终止。
    2. 透明传输
      1. 举个栗子,当我们传输的比特组合恰巧跟帧头/帧尾里的控制信息一样时,会误认为这个整个帧结束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接收方不会将这样的数据误认为时某种控制信息。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透明的
  4. 差错控制
    1. 差错从何而来
      1. 概括来说,传输中的差错都是由于噪声引起的
        1. 全局性:由于线路本身电气特性所产生的随机噪声(热噪声),是信道固有的,随机存在的。解决办法:提高信噪比来减少或避免干扰(对传感器下手)
        2. 局部性:外界特定的短暂原因所造成的冲击噪声,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通常利用编码技术来解决(注意物理层也有编码概念,这里的编码技术是指链路层的编码?)
      2. 差错无非两点
        1. 位错,比特位出错,1变成0,0变成1
        2. 帧错,你想想会有几种情况,正常情况三个帧[#1]-[#2]-[#3]
          1. 丢失,[#2]-[#3],[#1]丢失
          2. 重复,[#1]-[#2]-[#2]-[#3]
          3. 失序,顺序不对,[#1]-[#3]-[#2]
      3. 链路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通信质量好,有线传输链路,不用重传机制,差错控制),有确认无连接服务2,有确认面向连接服务3(2、3服务,通信质量差的无线传输链路就要差错控制)
    2. 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
      1. 好处,比如发送端发生了位错误,中间要经过20个路由器,它可以在第一个路由器发现问题,然后把正常的帧往后面传输,发生错误的帧要求重新发送,这样可以节约一大笔通信开销
      2. 差错控制(链路层主要讲比特错,即位错;帧错在网络层传输层讲?)
        1. 检错编码(知道错了,不知道哪一位错了)
          1. 奇偶校验码。(n-1位是信息元,即10101010比特),最高位是校验元
            1. 奇校验码,加上最高位1后,1的个数为奇数
            2. 偶校验码,加上最高位1后,1的个数为偶数
            3. 奇偶校验码特点,注意是奇偶,不单是奇
              1. 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1位,3位,5位等)错误,即检错能力只有50%,比如说,本来你发的时候是奇数个1,接收端接收的时候看到是偶数个1,那么就有问题。因为接收端看的是1的个数是否一致,如果变化前后1的个数不变,则检测不出来,虽然实际上可能会有问题!!!
          2. 循环冗余码CRC(paper tiger)
            1. 概念
              1. 发送端,要传的数据5 / 生成多项式2 = 2 .......FCS帧检验序列/冗余码1;那么发送的数据就是5+1=6
              2.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6 / 生成多项式2 = 3 .......0,余数如果是0,判定没有出错,因为发送端补了余数嘛,最后正常接收数据
            2. 计算冗余码
              1. 加0,生成多项式给的是n位,就加n-1位0
                1. 10011 = X的4次方+X的1次方+X的0次方,阶为4
                2. 生成多项式N位(10011是5位),阶为N-1
              2. 模2除法(异或),要发送的数据加上0们后,除以生成多项式,余数为冗余码的比特序列,要发送的数据就是把刚才要发送的数据加上的0替换成冗余码
            3. 接收端检错过程
              1. 把收到的每个帧都除以生成多项式(同样的除数),然后检查得到的余数R
              2. 余数R为0,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接收
              3. 余数不为0,判定这个帧有差错,但是不能确定到位,丢弃
              4. 冗余码FCS的生成以及接收端CRC检验都是由硬件实现,处理很迅速,因此不会延误数据的传输
            4. 数据链路层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对帧无差错接收,即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收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
            5. 可靠传输:数据链路层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链路层使用CRC检验能够实现无比特差错的传输,但这还不是可靠传输,因为有些错误的帧我们丢弃了
        2. 纠错编码
          1. 海明码(Data=101101)
            1. 能够发现双比特错,只能纠正单比特错
            2. 工作原理,牵一发而动全身
            3. 工作流程,确定校验码位数R-》确定校验码和数据的位置-》求出校验码的值-》检错并纠错
              1. 确定校验码位数r,海明不等式2的r次方 >=k+r+1,不分大小写,r是冗余信息位,k为原始数据的信息位,海明码的位数=信息位+冗余信息位(根据给出的Data,得到k=6,r=4,海明码的位数为10)
              2. 确定校验码和数据的位置,注意校验码的位置只能放在2的几次方,包含0,填个表格,看书;(栗子p1p2D1p3D2D3D4p4D5D6)
              3. 求出校验码的值
                1. 数据位(1,2,3...10),搞个二进制,10对应1010,所以其他的都是4位二进制表示
                2. 根据二进制最后一位与p1的二进制相同找出,令p1 xor D1 xor D2 xor D4 xor D5 = 0,即p1 xor 1 xor 0 xor 1 xor 0 = 0(这里可以看到,p1 同时监督好几个码字),所以p1=0
                3. 根据二进制倒数第二位与p2的二进制的倒数第二个位相同找出,。。。类似,p2 = 0,p3 = 0,p4 = 1
                4. 故101101的海明码是0010011101
              4. 检错并纠错(假设第五位发生错误,0010111101)
                1. 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令素有要校验的位异或运算
                2. p1 xor D1 xor D2 xor D4 xor D5 = 1
                3. p2 xor D1 xor D3 xor D4 xor D6 = 0
                4. p3 xor D2 xor D3 xor D4 = 1
                5. p4 xor D5 xor D6 = 0
                6. p4p3p2p1-》0101 右侧运算结果
                7. 二进制序列为0101,恰好对应十进制5,所以出错的位数就是第5位
                8. 把第5位1改成0
        3. 物理层的编码VS链路层的编码
          1. 数据链路层编码和物理层的数据编码与调制不同。物理层编码针对的是单个比特(比如数字数据通过数字发送器转换成数字信号),解决传输过程中比特的同步等问题,如曼彻斯特编码。而数据链路层的编码针对的是一组比特(应该指帧吗),它通过冗余编码的技术实现一组二进制比特串在传输过程是否出现了差错
          2. 简单理解,物理层的数据编码解决的是单个比特的同步问题;数据链路层编码解决的是一组比特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问题
          3. 冗余编码是指数据(小说)发送之前,会按某种关系附加上一定的冗余位(你想买6本,我就在快递盒子上写上6本),构成一个符合某一规则的码字后在发送。当发送的有效数据发生变化时(加买多一本),相应的冗余位也随之改变(快递包裹上写上7本),接收端根据收到的码字是否符合规则,从而判断是否出错。
  5. 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
      1. 为什么需要流量控制,较高的发送速度与较低的接收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传输出错,因此流量控制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一项重要工作。
      2.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到点的,而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
      3. 数据链路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方收不下就不回复确认
      4. 传输层流量控制手段:接收端给发送端一个窗口公告
    2. 流量控制的方法(以下三种协议在链路层发送过程,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是固定的,传输层的是不固定的)
      1. 停止-等待协议(可以理解成窗口=1的滑动窗口协议)
        1. 每发送完一个帧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帧;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
        2. 为什么要有停止-等待协议?
          1. 除了比特出差错,底层信道还会出现丢包的问题(丢包:物理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病毒攻击、路由信息错误等原因,会导致数据包丢失。这个数据包在链路层叫做帧,在网络层叫IP数据报/分组,在传输层叫报文段)
          2. 为了实现流量控制,发送速度和接收能力不匹配
        3. 研究停等协议的前提?
          1. 虽然现在常用的是全双工通信方式,但是我们为了做题方便,仅仅考虑一方发送数据(发送方),一方接收数据(接收方)
          2. 因为是在讨论可靠传输的原理,所以不要纠结数据是在哪一层
          3. 停止-等待就是每发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下一个分组
        4. 停等协议有几种应用情况?无差错情况&有差错的情况
          1. 无差错情况
          2. 有差错情况,发送帧丢失、确认帧丢失、确认帧迟到,会有一个大于RTT的时间周期,超过这个时间发送端会重传该帧,迟到的帧发送端直接忽略
      2. 滑动窗口协议
        1. 后退N帧协议(GBN),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
          1. GBN发送方必须响应的三件事
            1. 上层的调用——上层要发送数据时,发送方会先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如果未满,则产生一个帧并将其发送;如果窗口已满,发送方只需将数据返回给上层,暗示上层(网络层)窗口已满,等一会再发送数据。(实际实现中,发送方是可以缓存这些数据,窗口不满时再发送帧)
            2. 收到一个ACK——GBN协议中,对n号帧的确认采用累计确认的方式,表明接收方已经收到n号帧和它之前的全部帧(它不会跟停等协议一样,每收到一个帧就返回一个确认,有可能发了连续几个帧,然后确认)
            3. 超时事件——协议的名字为后退N帧,来源于出现丢失和时延过长时发送方的行为。就像停等协议那样,定时器将再次永裕恢复数据帧或确认帧的丢失。如果出现超时,发送方会重传所有已经发送但是未被确认的帧。
          2. GBN接收方要做的事(心里有数,不三不四,只要二)
            1. 如果正确收到n号帧,并且按序,那么接收方为n帧发送一个ACK,并将该帧的数据部分交给上层
            2. 其余情况都丢弃帧,并为最近最新按序接收的帧重新发送ACK(表明现在这个帧之前的我接收方已经接收,我要你重传这个帧之后的帧)。接收方无需缓存任何失序帧,只需要维护一个信息:expectedseqnum 下一个按序接收的帧序号
          3. 接收方有点像汉堡包,第一层要吃面包皮,第二层吃芝士,第三层我要吃番茄,发送方给牛肉、沙拉我都不吃,我就要吃番茄,吃了番茄之后,发送方再通通把刚才未确认的牛肉、沙拉重新给我,我再吃
          4. 滑动窗口长度——窗口长度可以无限吗?(接收端的窗口是1,hhhh)
            1. 若采用n个比特对帧编号,那么发送窗口尺寸W应该满足1=<W=<2的n次方-1。因为发送窗口尺寸过大,会使得接收方无法区别新帧和旧帧
            2. 举个栗子,n=2时,即0,1,2,3,0,1,2,3(2个比特的组合有00,01,10,11,转成十进制即左边的0,1,2,3)。这个时候最大长度就是3,如果我们取长度4,如果0号帧丢失,发送端重新发的时候接收方不知道它是旧帧还是新帧。
          5. GBN协议重点总结
            1. 累积确认(偶尔捎带确认)
            2. 接收方只按顺序接收帧,不按序无情丢弃
            3. 确认序列号最大的、按序到达的帧,催!!!(接收方已经确认收到2号帧,这个时候接收方收到4号帧,接收方会丢弃掉4号帧,并返回确认2号帧,暗示我接收方要的是3号帧)
            4. 发送窗口最大是2的n次方-1,接收窗口大小为1
          6. GBN协议性能分析
            1. 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比停等协议好)
            2. 在重传时必须把已经正确传送的数据帧重传(正确传送不代表接收方返回了确认帧),是传送效率降低(这个时候就有了选择重传协议SR)
        2. 选择重传协议(SR),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
          1. 出现的原因——针对上面的GBN协议,汉堡番茄来的牛肉、沙拉送到嘴边了,接收方非得先吃番茄,吃了番茄还得重新接收牛肉、沙拉,实则对资源是一种浪费,那么我们能不能先把牛肉、沙拉按下确认,发送方只重传出错的帧(番茄)呢?(累积确认-》导致可能批量重传)
          2. 解决办法:设置单个确认,同时加大接收窗口(GBN只有1个),设置接收缓存,缓存乱序到达的帧。
          3. 发送方帧的状态:发完被确认的、已经发送但等待确认的(窗口内)、发送窗口内(不在下界)发完被确认的(窗口内)、还能发送的(窗口内)、还不能发的;
          4. 接收方也有几种状态:收到且确认的、希望收到但没收到的(窗口内)、收到且确认的(缓存,窗口内)、等待接收的(窗口内)、还不能接收的(顺序)
          5. SR发送方必须响应的三件事
            1. 上层的调用——从上层收到数据后,SR发送方检查下一个可用于该帧的序号,如果这个序号在发送窗口内,就发送该帧,否则跟GBN一样,要么将数据缓存要么返回给上层之后再传输
            2. 收到了一个ACK——如果收到ACK,该确认帧序号在窗口内,则SR发送方将那个待确认的帧标记为已接收已确认。如果该帧序号在窗口下界(最左边第一个窗口对应的序号),则窗口向前移动到具有最小序号未确认帧处。如果窗口移动了,发现窗口内待发送的帧,则发送这些帧
            3. 超时事件——每个帧都有自己的定时器,一个超时事件发生后只重传一个帧(对比SR的优化处理)
          6. SR接收方要做的事(来者不拒,前提窗口内的帧,如果收到窗口外的帧,窗口左边的帧,就返回一个ACK。其他情况就忽略该帧)——SR接收方将确认一个正确接受的帧,不管其是否按序。失序的帧将会缓存起来,并返回发送方该帧的确认帧(收谁确认谁),直到(窗口前面)所有帧皆收到为止,这个时候才将这批帧按序交付给上层,最后向前移动滑动窗口。
          7. 运行中的SR
          8. 滑动窗口长度——发送方的窗口跟接收方的窗口最好一样,发送方的窗口大了,接收方接收不过来会溢出,太小了没意义——窗口大小2的(n-1)次方
        3. GBN vs SR重传
          1. 后退N帧的方法会将不按序的帧丢弃,会引起被丢弃的帧重复发送,增加对网络带宽的消耗,但由于不用对该帧缓存,可以避免接收方缓冲区的占用
          2. 选择重传协议会将不按序的帧暂存在缓存内,待所缺序号的帧收齐后再一起上交,可以避免发送方对已经被接收方接收的帧的重传,减少对网络带宽的消耗,但增加了接收方缓冲区的开销
    3. 可靠传输、滑动窗口、流量控制三者关系
      1. 可靠传输,接收端发什么,接收端就接收什么
      2. 流量控制,控制发送速率,使接收方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来接收每一个帧
      3. 滑动窗口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1. 流量控制(收不下,接收端就不返回确认,发送端想发也发不了)
        2. 可靠传输(发送方自动重传,把丢失、重复、失序的帧重传,嘿嘿,上面三个协议就是解决可靠传输的问题,米有错吧)
  6. 介质访问控制
    1. 传输数据使用的两种链路
      1. 点对点链路(两个相邻节点通过一条链路相连,没有第三者。电话),应用:ppp协议,常用于广域网
      2. 广播式链路(所有主机共享通信介质。对讲机),应用:早期的总线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常用于局域网。典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
    2.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它的内容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两对节点之间的通信(两个对讲机同时讲话)不会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
    3. 介质访问控制.mindmap
    4.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静态划分信道 MAC multiple access control)协议
      1. 定义。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信道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把时域、频域资源合理的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2. 多路复用技术定义。把多个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使得多个计算机共享信道资源,提高信道利用率;把一条广播信道,逻辑上分成几条用于两个节点之间通信互不干扰的子信道,实际就是把广播信道转变成点对点信道。
      3. 回顾
        1. 基于多路复用技术划分资源
        2. 网络负载重:共享信道效率高,且公平(多人用,效率肯定高,机制本身就是公平)
        3. 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低
    5. 随机访问MAC协议(ALOHA、CSMA、CSMA/CD、CSMA/CA)
      1. 用户根据意愿随机发送信息,发送消息时可独占信道带宽
      2. 应用环境,广播链路,所以只有我会发生冲突哦
      3. 网络负载重:意思是多个站点发送数据时,产生冲突开销
      4. 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高,单个结点可利用信道全部带宽
    6. 轮询访问MAC协议/轮流协议/轮转访问MAC协议
      1. 结合上面两种协议的有点,既不产生冲突,又发送时占全部带宽
  7. 局域网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 局域网(它是由三个要素决定的,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 局域网特点
        1. 局域网是指某一区域内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使用广播信道
        2. 特点1覆盖地理范围小
        3. 特点2数据传输率高
        4. 特点3通信延迟短,误码率低
        5. 特点4各站平等,共享传输信道
        6. 特点5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能进行广播和组播
      2. 局域网拓扑结构,4种
      3. 局域网传输介质
      4.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 CSMA/CD 常用总线型局域网,也用于树型网络
        2. 令牌总线 常用总线型局域网,也用于树型网络
          1. 它是把总线型或者树型网络中各个工作站按一定顺序,比如接口地址大小排列成一个逻辑环,只有拥有令牌的结点才能控制总线,才有发送数据的权力
          2. 物理拓扑主要是受现实的制约(线应该怎么连),逻辑拓扑主要受通信思想,两者可以不一样
        3. 令牌环 用于环形局域网,如令牌环网
      5. 局域网分类(按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划分)
        1. 以太网,逻辑拓扑总线型,物理拓扑是星型或拓展星型。使用CSMA/CD协议
        2. 令牌环网,物理拓扑是星型拓扑结构,逻辑环形拓扑结构。昨日黄花
        3. FDDI网,物理双环拓扑结构,逻辑上环形拓扑结构
        4. ATM网,较新型的单元交换技术,区别上面三种,它采用53字节固定长度的单元传输
        5. 无线局域网 采用IEEE 802.11标准
      6. IEEE 802标准
        1. IEEE 是一种组织, 802 是由于 1980年2月成立
        2. IEEE802.3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3. IEEE802.5 令牌环网
        4. IEEE802.8 FDDI网 光纤技术资讯组负责,光纤是种很贵的介质,发=:=8
        5. IEEE802.11 无线局域网
      7. MAC子层和LLC子层
        1. 明确一点,这里讲的内容是局域网
        2. IEEE 802标准(标准和委员会是一个意思,不是,一个标准由一个工作组负责)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3. IEEE 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层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4. LLC子层,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5. MAC子层,紧靠物理层,所以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卸装,帧的差错控制。MAC子层的存在屏蔽了不同物理链路种类的差异性。
    2. 以太网(局域网分类的一种)以太网.mindmap
    3. 无线局域网(局域网分类的一种)
      1. IEEE802.11是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它是由IEEE所定义的无线网络通信的标准
      2. 我们平常指的WIFI只是无线局域网标准里的一种
      3. 802.11的MAC帧头格式(AP 即 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
        1. 帧控制 2B
        2. 生存周期ID 2B
        3. 地址1 6B(RA 接收端,基站AP2的mac地址)
        4. 地址2 6B(TA 发送端,基站AP1的mac地址)
        5. 地址3 6B(Dest Adress)
        6. 序列控制 2B
        7. 地址4 6B(Source Adress)
      4. 无线局域网的分类
        1. 有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
          1. 基本服务集BSS(标准规定的最小构件)
          2. 一个基本服务集BSS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所有站在BSS中可以直接通信;在和本BSS以外的站通信时必须经过本BSS的基站
          3. BSS中的基站称为接入点(AP)
        2. 无固定基础设施无线局域网的自组织网络
          1. 没有路由器、转发器、集线器、基站,只有一些主机
          2. 所有主机分配到同一个网段,就可以实现通信
  8. PPP协议和HDLC协议(广域网的内容)
    1. PPP协议和HDLC协议.mindmap
  9. 链路层设备
    1. 物理层扩展以太网
      1. 集线器,扩大冲突域,带来的问题是同一时间发生碰撞的概率增加,共享信道?
      2. 光纤
    2. 链路层扩展以太网(总线型)
      1. 网桥&交换机(网桥是交换机的前身)
        1. 网桥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并不向所有接口转发此帧(集线器会对所有接口转发,一点智商都没有的集线器,当网桥自己的转发表没有对应信息时,也可能对除了进来的端口以外的端口转发哦),而是线检查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再确定该帧应该转发到哪一个接口,或者是丢弃掉
        2. 网桥优点
          1. 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因为网桥分隔冲突域,集线器合并冲突域)
          2. 扩大了物理范围
          3. 提高了可靠性(某网段的主机坏了,不会影响其他网段的主机)
          4. 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网桥特征)
        3. 网段,一般指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同一物理层设备(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能够直接通讯的那一部分
      2. 网桥分类——透明网桥
        1. 透明网桥,透明是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自学习
      3. 网桥分类——源路由网桥
        1. 源路由网桥,在发送帧时,把详细的最佳路由信息(路由最少/时间最短)放在帧的首部中
        2. 方法,源站以广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
        3. 最佳路由,迷宫
      4. 多接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
        1. 独占传输媒体带宽
        2. 两种交换方式
          1. 直通式交换机,查完目的地址(占6B)就立刻转发。延迟小,可靠性低,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2.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常用),将帧放入高速缓存,并检查是否正确,正确则转发,错误则丢弃。延迟大,可靠性高,可以支持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5. 冲突域和广播域
        1. 冲突域,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其中一个节点发来的帧。简单来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2. 广播域,网络中能结合收到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简单来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信号,所有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广播域
        3. 区别
          1. 物理层设备【傻瓜】(中继器、集线器),不能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
          2. 链路层设备【路人】(网桥、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
          3. 网络层设备【大佬】(路由器),可以隔离冲突域,可以隔离广播域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