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学期MBA之旅

一个学期过去了,终于考完试了,心情真好,也只有回到学校,才有这种久违的放松愉悦感。

 

BS自己的懒惰,一直想每个周末听完一次课就想写点本周的心得体会,但一方面是没有预计到现在MBA的作业(personalgroup)居然如此繁重,另一方面管院的MBA教学还真让我有点失望——授课老师是清一色的教本科的老师,except给我们讲了2节管理经济学课的禹来是来自商界的学者,每节课可以说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东西不多。总体来说,我对管院的MBA Program是比较失望的,感觉和本科教育差异无几,仍然是以考试为导向,上课仍然是以讲课本内容为主,考试内容仍然是以背诵和标准解为主。

 

其实,我心目中理想的MBA Program是,上课每个知识点以分析case为主,书本内容可以课后再看通过作业去考验MBA学生,注重group presentation & cross-industry learning多于personal homework,考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方式进行,例如给予案例分析或者企业调研,与企业一线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待在一起解决问题,实际遇到的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事实上道有千条取其一即可,而且本来要比较好地解决一个问题本来就不可能只用道单学科的知识,往往需要应用到跨学科知识。

 

本学期期间去听了两个香港中 文大学 教授的讲座,虽然只是短短的1.5天,但已经觉得比正式听一门课程(大概一个学期折合8天左右课时)课所得到收获还多。

 

一个是 贾建民 博士(Dr. Jianmin Jia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系)的行为经济学在市场和商业研究中的应用BE in MKT Research讲座。 贾 教授给我印象不错,我写了个mail给他request some academic instruction,他还是很热心地回了我一个全英文的邮件,说他留了一个资料光盘给管院市场系周主任让我去联系她,另外还附了这次讲座的讲义让我学习。回头还查阅了不少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文献,感觉BEmarketingpsychology的交叉研究上敞开了一面全新的窗户。

 

另外一个是 许敬文 教授(Michael K. Hui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学系教授兼协理副校长)的“Using Experimental Design in Marketing Research”、“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Fairness Heuristic Theory”讲座。听完以后,提高了我不少对于学术文献的审美水平,从言语之间我感受到许老对psychology理论应用在marketing也是有着无比的热爱,而且还满怀激情的进行着从marketing实验去补充发展psychology理论的工作,我见识了不少以前听起来很平常的psychology理论结果很多知名的学者把它们应用在marketing上搞得出神入化,也学会了一般市场营销paper发表所用到的实验设计方法。

 

另外,刚好这段时间卢泰宏的消费行为学在申请国家教育部的精品学科,狠狠地举办了一场阵容尚算鼎盛的中国消费者研讨会,嘉宾演讲有不少不错的东西,CB刚好也是marketingpsychology的交叉,我最近对这个也开始有点着迷了。

 

下面,说一下我对本学期3门专业课程的一些小体会:

 

1Statistics & Operational research

 

听 张 老师第一节课说,理工科学校的MBA会把统计和运筹分开两门课程,但像中大这类文科大学往往会合并这两门数量技术作为一门核心课程。

 

这门学科的教学是按照统计原理的角度来展开的,讲义和书上的很多例子与社会调研或企业调研有关,但与marketing关系不大,呵呵,可能跟以后专门会有一门选修学科叫市场调研有关吧,在那门学科会更多讲到MR如何应用在marketing里。

 

其实这门学科对我这样一个尚算入门的Data Miner来说,应该算是驾轻就熟的。但令自己脸红的是,都怪自己本科时学习急功近利,基础打得不牢,在听课过程中才发现自己以前的一些理解犯了很多低级错误。下面是自己现在能想起来的一些有意义的统计知识点:

 

1)如果你进行分析的已经是总体而不是样本,就没必要做什么均值检验了(多此一举),直接比较均值就能下结论。

2)做预测,指标并不是分拆得越细越好,估计的指标越多,误差只会越大。

3)基尼系数的算法:G=M/M+N)。M为绝对平均线与洛仑兹曲线所围面积,N为洛仑兹曲线与X轴所围面积。基尼系数也可以用于企业,例如通过跟踪每年企业的基尼系数和员工满意度,探索企业的最佳基尼系数,太公平或者太贫富悬殊都是不好的。

4)所谓的发展速度就是投行经常提到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公式是CAGR=(Value in last period ÷ Value in first period)^ (1 / no. of periods)-1

5)古典概率和统计概率的区别:古典概率是不依赖于频率也不需要诉诸于实验就可以利用大数定律能事先确切地给出概率,例如抛硬币。而统计概率是通过可重复观察的实验统计出来的概率,统计概率就是频率。

6)通过用Excel模拟均匀分布的随机数,能构造一个抽样分布,更直观地理解抽样分布的形成

7)在调研中,样本计算方法都是源于简单随机抽样,n=置信水平下的概率度平方*方差/误差平方。对于比例估计,方差就是p(1-p)。根据最大边际误差和对应的样本量,可以做出一张凸向原点的曲线,这样可以比较直观地显示出调查样本量与允许误差之间的关系,样本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确定一个项目的样本量,要不确定可以接受的最大误差,要不就是给出项目预算。

8)在调研中,为什么一般把30看作有统计意义的样本量,是因为n>30时,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差异才可以忽略不计。当np>5n(1-p)>5时,二项分布对正态分布也有趋近性,可以减少很多运算量。

9)线性规划以前就没有接触过,它用在类似排队问题这种资源优化配置还是挺有用的,例如可应用于企业客服部门的排班,达到用工数量最少,且能满足每个时段的服务要求。

10excel里面相对地址变绝对地址的快捷键是F4,向量乘积可以用sumproduct函数。这些小技巧以前不会,但一旦知道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能提高效率的。

 

张秀娟 老师相对来说是属于那种治学比较 严谨的 老师,对很多统计原理都说得挺透彻,也教了大家很多关于SPSSExcel的实操用法,这在管院这种商业化的浮躁的学院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我对统计更关心的不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例如为什么要用方差来表示离散程度,为什么当时贝叶斯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中能总结出了后验概率公式,为什么不同的事物会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这些其实我在自学过程中知道一些,但很朦胧,如果有老师能解惑一下肯定能更清晰。

 

统计要学好学活,更多的是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去发现问题和然后再对应寻求相应的统计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去总结经验和发展出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统计指标。就像当初数学家贝叶斯在做牧师的时候,很多人问他上帝如果存在那他在哪里呢?他需要从一些可观察的现实现象去证明不可观察的上帝存在这个事实。所以他创造了后验概率,也创造了一套从结果推倒原因的贝页斯决策方法。这其实才是MBA教学的真谛,理论必须要从工作生活中来,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这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

 

统计的Group Presentation基本是由我来做的,锻炼了一下如何在短时间内(10分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能力,发现自己对于presentationtime control能力还是太弱了,以后有待提高。

 

2Managerial Economics

 

我感觉这门课程是尝试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抽取一些片段试图去解释企业的一些本质问题。所以如果仔细学过微观经济学的,这门课其实并没有太多新的东西。讲的几个核心概念全部来自于经济学,美其名曰是挑选了和企业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1)企业的性质:我感觉这就是91年诺奖获得者科斯所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永远都在自己制造和外包之间做决策,企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企业的边界与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的权衡对比有关系:当管理成本过高,组织失效的时候,企业就应该考虑外包;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就应该做大。狂人张五常也是这领域的佼佼者。

2)生产曲线、成本曲线:随便找本萨谬尔森的《经济学》都会有详细的解释,这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了,呵呵,没有办法,连颁发诺奖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评价老萨的最大贡献就是写了经济学的经典教科书。

3)博弈论:课程也加入了经济学里面的一些前沿,博奕论很多人都听过,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ohn nash的主要贡献,看过《美丽心灵》的人应该有印象。虽然课程讲义有,但可惜没有来得及讲。

 

禹来 老师这种来自企业界的声音倒是让我有点眼前一亮,他的自信是来自实战经验,虽然这类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去发表论文来争取更高的学术衔头,但这类老师乐于把书本的理论运用到企业去检验和测试,给我们多讲一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给我们讲“泰勒在XX年做了什么实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有意义多了。他在堂上举了几个企业现实决策的例子,我觉得都不错:

 

1)在SARS期间,人流量和不同行业的营业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天河城是应该减租还是应该给予现金补贴。 禹 老师提到了行为经济学的原理,减租让租户感觉是付出应得的感觉(租金原来就是我交给你的,你现在仅仅是返回),而现金补贴让租户的感觉更多的是意外的收获,表现了天河城作为一个负责任公司的气度,而且由于是现金补贴不是减租,在SARS危机渡过的时候也便于取消。

2)在定航母下年度指标的时候,也让我们对企业管理技巧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领导的职责是动嘴的,但动嘴的背后是动脑经,其实已经把你以往所有的知识和经验过一遍。当 时禹 老师作为董事长给总经理定指标的做法是:先根据航母过往5年的历史门票收入,考虑特殊影响(消除03SARS天灾人祸),得到年平均增长率。然后做盈亏平衡点的门票收入(要求各部门把所有的成本考虑进去,否则以后出来的成本自付)。最后,根据去年的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盈亏平衡收入,得到明年的收入指标。再针对明年的收入指标(定量分析工具),用SWOT分析(定性分析工具),如其他竞争者对票价、客流量的影响,减少多少通过努力能争取多少。对各部门能分指标的分指标,不能分指标的下任务(该做什么)。这个决策的过程我听了以后感觉非常明晰。

 

可惜最后一节课的提问时间,让金同学一个人就问了3个问题,呜呜,我想问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对这门课,我也有2个牢骚想发一下的,呵呵:

 

1)来上课还不如不来上课的:上课和周边同学讨论 时挨宋 老师批了,挨批是常事了,有趣的是居然威胁MBA学生考试会被扣分(呵呵,难道我读MBA是为了求分数?)

2)授课的不是出题的: 毛 教授给我最深的印象,第一是62岁的高龄让我有点代沟,呵呵,听他上课我感觉听到咳嗽的时间比听他讲课的时间还多;第二是由于他是东京大学 毕业的 博士,骨子里有种崇日的感情让我感觉很不爽,虽然我自己也经常学习日本推广 3G PHS的经验,但也实在受不了他言必称日企的风格;第三,教授总是在课程头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出现,这算是悲哀吗?我并不迷信所谓的academic title,如果真那么忙我宁愿选择那些刚留洋回来的年轻老师给我们授课。岭院年轻代的老师基本都是有留洋背景的,可惜当初的一念之差,BS自己骨子里的好逸恶劳。

 

3Accounting

 

会计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学得最差就是这门课程了。呵呵,想当初本科的时候随大流想考CPA,结果一看书就睡觉,加深了自己对这种死记硬背,没有什么自由发挥余地和技术含量的科目的厌恶。

 

不过到现在我还是比较支持 林斌 老师用了英文课本,呵呵,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很多会计专业名词熟悉了,现在看很多国外运营商的财务报表对很多名词都已经不再陌生了。

 

这门课让我感觉到自己和很多同学在Finance领域熟悉程度的差距,不少炒股买基金的同学对上市公司的认识让我汗颜。我想还是该去买点基金,钱多钱少收益多少是一回事,但人可能只有参与了才会去关注才会有认同感,借以逼自己多学点理财的知识。下学期如果开财务管理课, 刘娥萍 老师更是股市投资的高手了。

 

我的终极愿望就是能去GE Consumer Finance那去做数据挖掘,呵呵。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