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云海”弄潮 今领“智算”风骚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正是浪潮云海OS今天的写照。

2020年,虽然有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等在内的纷纷扰扰,但我们也看到了像“新基建”“上云用数赋智”等促进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巨大利好。作为“新基建”的基石,云计算正逐步走入“深水区”。

1

十年,OpenStack初心不改

2020年,OpenStack项目诞生十周年。OpenStack自身的进化史正是云计算落地的一部应用史。OpenStack还是私有云事实上的标准。许多中国用户认识云、构建云和应用云始终跟随着OpenStack前进的脚步。从某种程度上说,OpenStack是云计算应用的启蒙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虽然近两年,有一些厂商在OpenStack领域进进出出,但这些都属于厂商的个体商业行为,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到OpenStack的持续向前演进。相反,我们看到了OpenStack新的闪光点,从开源云到开源基础架构,OpenStack正不断拓展技术和产业生态,让自己保持活力和更长久的生命力。

就在2020年5月,OpenStack社区发布了最新的第21个版本——Ussuri(以下简称U版本),作为OpenStack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浪潮在U版本的五项社区贡献位居中国第一,同时在代码提交数(Commits)、完成蓝图数(Completed Blueprints)和起草蓝图数(Drafted Blueprints)三项关键指标中都跻身全球前八。

浪潮云海十年磨一剑,成绩斐然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在某些细分领域领跑,中国用户在云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涌现出一批领先的云计算供应商,浪潮便是其中的代表。

说到浪潮在云计算领域的耕耘和探索,还真是与OpenStack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策略和目标上高度相似:以“开源”为核心,始终秉承“技术融合与生态开放”的原则,从技术、方案和服务多个维度,不断推动云的落地和应用。随着OpenStack逐步成为私有云行业标准,浪潮云海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2

十年,浪潮云海三步跨越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十年前OpenStack项目诞生,同样也是十年前,浪潮正式发布云海战略,并以行业云为开端和切入,开始了弄潮“云海”的十年。

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浪潮在云计算领域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如果将这十年按时间顺序划分一下阶段,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浪潮云海持续创新,打造硬核实力

第一阶段,从2010年到2014年,这是浪潮云海的起步期。在2010年云海战略发布后,产品云化立刻被提上了日程,从2011年云海OS V1.0诞生开始,云海OS以几乎每年一个新版本的速度迭代,直到2013年云海OS V3.0发布。在这期间,浪潮云海其实一直在“自力更生,苦练内功”。从云海OS V1.0只是一个基于虚拟化并具备一定管理功能的平台系统起步,云海OS不断完善自身的功能,这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当时,OpenStack虽然已经诞生,但浪潮云海OS与OpenStack之间并无交集。

第二阶段,从2015年到2016年,这是浪潮云海的成长期。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浪潮云海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也因为在这一时期与OpenStack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的脱胎换骨埋下了伏笔。2014年,浪潮做出了一项现在看来是改变其云业务命运的决定,正式加入OpenStack基金会,以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身份,致力于推动云计算和OpenStack在中国的应用落地。

2015年,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操作系统云海OS V4.0版本的推出对于浪潮云计算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兼容OpenStack,提供自动化运维,以及跨数据中心的管理,让云海OS看起来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云操作系统。同年,浪潮还启动了面向云计算生态的“云图计划”。“技术+生态”两条腿走路,让浪潮云海不仅走得更快,而且更稳当。

2016年,云海OS升级到了V4.5,它与OpenStack进一步融合,并在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云环境安全审计、自动化运维、混合云,以及容器支持等方面得到了增强。不过除了产品的更新以外,更让浪潮感到骄傲的是,它在这一年获得了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的身份。这意味着浪潮在OpenStack全球开源社区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也赢得了更多话语权。

在起步期,浪潮靠艰苦奋斗,为云海OS争得了一席之地。在进入成长期后,浪潮云海OS自主研发、攻艰克难的原则没有变,改变的是浪潮云海与国际接轨,以开源和生态为加速器,实现了第一次跨越式发展。在这一阶段,浪潮云海OS与OpenStack实现了底层的融合,为其后的长期技术演进定下了基调。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生态,浪潮云海OS的底气更足了,这为其后步入成熟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从2017年到2019年,这是浪潮云海的成熟期。从2017年的云海OS V5.0到2018年的云海OS V5.5,再到2019年浪潮云海平台的发布,随着与OpenStack进一步深度融合,并不断引入新的更加强大的功能,浪潮云海OS成了名副其实的云核心,也是浪潮整个计算平台的“定海神针”。

树立能力标杆,打造最佳产品/技术平台:

2019年9月,云海OS完成了基于OpenStack Rocky版本的全球最大规模单一集群实践,验证了大规模条件下平台在高可用、高性能和高效率方面的表现。这一测试也奠定了OpenStack在大规模单一集群领域建立起科学评估的参考基线。此外,浪潮还携手英特尔共同发布基于500节点的大规模单一集群测试技术白皮书;

2019年9月, 云海OS获得全球数据分析机构GlobalData的“Very Strong”评级,这是目前全球同类产品能够取得的最高评级。截至目前,全球仅有VMWare、IBM、HPE等6款云产品获得相同评级,证明浪潮云海OS的整体性能已达世界领先水平;

2020年4月,SPEC(国际标准性能评测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Cloud IaaS 2018测试成绩,浪潮云海OS创造了新的最高纪录,全部四项关键指标均获得第一,成为全球性能、扩展性等综合性技术水平领先的云平台软件。

浪潮云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更加稳定可靠,而且有了更好的大局观,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的商业应用,树立更多的样板客户,助推云计算走向行业应用的纵深。

3

新突破 新起点

十年,浪潮云海OS完成了从诞生、成长到蜕变,并步入了成熟期。2020年应该是浪潮在云计算领域实现全面领跑的新开端。

从外部市场环境来分析,“新基建”浪潮的兴起,对企业大规模上云、用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不断夯实云底座又可以为“新基建”项目的落地保驾护航。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虽然让很多行业遭受了冲击,但反过来又加速了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应用的发展,而这些都需要坚固的云后台。总之,外部环境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证明,云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这对于浪潮云海来说是又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十年来的实践、沉淀和突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浪潮云海的未来有更多可能性。从市场份额上看,CCID的数据显示,浪潮连续两年取得中国OpenStack市场年度占有率第一的成绩;在IDC的报告中,浪潮云海在OpenStack中国市场增速第一。从应用覆盖上看,浪潮云海覆盖的服务器节点超过30万,服务的用户数超过8500家。从行业拓展来看,在广电行业,浪潮云海搭建了单集群规模亚洲第一的两地三中心,包含1500多个节点;在金融行业,浪潮云海支撑着国内最大的开放生产云平台,上面运行着超过60个核心业务,单集群包含600个节点,总节点数超过2000个;在数字政府、政务、教育等行业和领域,浪潮云海同样斩获颇多。综上所述,浪潮云海的整体实力越来越雄厚。

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浪潮云海OS与OpenStack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最新的OpenStack U版本持续改进了核心基础设施层的可靠性,强化了安全性和数据加密,同时拓展了通用性以支持新兴用例。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型工作负载大量涌现,OpenStack在支持多样化的工作负载、裸金属、容器等方面让人刮目相看。OpenStack旗下的多个开源项目保证了开源基础架构的强大、安全可靠和灵活性。而这也正是浪潮云海OS努力的方向。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IPF2020(浪潮云数据中心合作伙伴大会)上,浪潮发布了云海OS 5.8版本,在底层方面加强了对虚拟化资源管理,特别是对Nova、Cinder、Cyborg、Neutron、Manila等核心模块进行优化,完成了大量Commit和Bug修复,7个BP/SPEC申请也位居中国第一。此外,5.8版本还提供了强大的多云融合能力,实现了多数据中心、多厂商技术的统一支持,可以跨地域进行业务部署和管理,并兼容各种不同的处理器、虚拟化技术,支持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部署,同时还可提供云边协同的一体化部署方案。

来自开源却又高于开源,这是像浪潮这样致力于推动开源云计算发展的厂商们共同的心声。浪潮云海与OpenStack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两个武林高手在切磋,通过不断的交互、学习,共同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4

智算中心的“神经中枢”

之所以说2020年是浪潮云海前进的新开端,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在IPF2020大会上,浪潮提出 “智算中心”将成为智慧时代经济社会运行所必须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构建智算中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云海OS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同时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云海OS,构建智算中心的“神经中枢”

以前,我们可能主要从技术架构的角度来看待云海OS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审视和思考云海OS的发展。智算中心顾名思义,大数据、AI等成了新生产力的催化剂。因此,计算平台的发展必须跟上。

以5.8版本为例,加大对大数据、AI类创新业务支持,以融合架构计算系统为平台,以数据为资源,能够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智慧计算服务,实现算力资源在智算中心内部以及多个智算中心之间的灵活调配,满足智算中心集约高效的建设要求,实现云、数、智的融合。

云海OS的核心组件,包括InCloud Manager、InCloud OpenStack、InCloud K8S、和InCloud Sphere等,通过持续演进,凝聚成更加强大的支持多样化应用场景的云平台,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企业用户对虚拟资源池、私有云构建,以及跨云、多数据中心的管理需求,同时兼顾传统业务应用和云原生应用。也只有这样的云海OS才能成为智算中心的中流砥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云报

云报

小编微信:Taogebj

联系邮箱:15327768@qq.com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