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更长远”的容器平台有什么秘诀?

关注我们牛年牛气冲天

从物理机时代到全面虚拟化,大约用了20年时间,如今容器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依目前的发展趋势,全面容器化肯定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01

 容器成转型核心驱动力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数据显示,云原生技术的采纳率在持续攀升,超过40%的企业实际部署了容器技术,而70%以上的私有云企业已经使用或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

虽然当前虚拟化软件仍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新一代IT基础架构演进步伐的加快,云原生和混合云市场持续升温,5G、边缘计算以及云边协同的趋势逐渐明朗,轻量、敏捷、灵活的容器基础架构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必然结果。在Gartner公布的《2020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容器即服务(CaaS)作为新兴的技术热点,即将越过市场炒作的顶点,进入市场快速普及阶段。

回想容器诞生之初,其拥趸主要是互联网企业,而传统企业大多持观望、评估的态度,最多是小规模试用。但是CNCF基金会的成立是一道分水岭,不但容器厂商们找到了主心骨,声势日渐壮大,就连容器在行业和企业中部署和应用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从目前情况看,金融行业对容器的需求是最迫切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大约占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政府、电信、制造、能源等行业的客户也在其后紧紧跟随。

Gartner预测,到2023年,七成的企业和组织将在生产系统中运行三个甚至更多容器化的应用程序。容器与Kubernetes、微服务应用模式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所描述的那样,容器这股热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大地,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新起点。

云计算技术成熟度曲线(中国信通院《2020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02

锻造容器平台底层能力

其实,人们对容器市场的热情早在几年前就已被点燃,中国本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容器创业企业。随着容器技术和行业应用不断走向成熟和深入,容器市场也在不断洗牌,其中容器创业企业被大企业并购,甚至走向没落的也屡见不鲜。

在2020年IDC发布的容器软件市场份额报告中,公有云厂商、综合软件厂商,以及容器创业企业可以说是三足鼎力,其中作为创业企业的代表——博云位居第五,在容器创业企业中独占鳌头。

作为新一代IT基础架构的基本单元,我们今天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容器,就没有云;没有容器,就没有云原生。容器受到众多平台软件厂商,以及云服务商的广泛关注,并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是必然的。那么,容器还有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独立容器厂商的未来又在哪里?

“存在即合理”,既然有像博云这样的专业容器厂商屹立不倒,且后劲十足,并在与财大气粗的云服务商、综合软件厂商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就说明独立容器厂商仍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通常情况下,创业企业扮演的都是探路者的角色,一旦某项新技术被市场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些综合性厂商便利用既有的物力财力和市场积累,实现快速覆盖,往往会达到后发先至的效果。而创业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以及不屈不挠的坚持,很可能会被市场所淹没,从先锋变成先烈。容器市场亦是如此。

从产品的角度看,大量的POC测试证明,独立容器厂商的产品质量和功能是过硬的、领先的。以博云为例,它基于Kubernetes自主研发的BeyondContainer容器云平台始终聚焦在平台底层能力的提升上,尤其是在容器网络、负载均衡能力、胖容器等容器底层核心技术及灾备多活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增强,以满足企业级用户的云化需求。功夫不负有心人,博云自研的BeyondFabric容器网络和BeyondVM胖容器解决方案双双入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发布的国内首个云原生技术生态图景。

而云服务商或综合软件厂商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产品线相对齐全,产品之间的相互带动性较强,而且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容器作为整个平台中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但是大厂身上也暴露出一个通病,就是容易陷入故步自封的泥沼,比如将容器与现有的操作系统或平台绑定,走上封闭的商业化道路,这对客户灵活的选择、长期运维成本的优化等可能是一个隐患。以博云为例,它专注于容器,始终奉行中立、开放的原则,所以在对容器产品本身精益求精的基础上,更注重与市场上各种主流的平台、操作系统等兼容、适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的、灵活的选择。

客户的需求永远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电子政务领域的客户可能更倾向于采购整体解决方案,看重项目的整体交付能力,而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模块有多么先进;但是也有一些拥有较强技术能力的客户,比如金融行业的客户,更关心容器技术的具体实现,愿意亲力亲为,自己研究、开发、部署和调优。这些愿意自己选择一个专业模块,而不希望被某个平台绑定的客户,就是独立容器厂商的机会。据了解,目前博云已拥有上百个成功案例,其中应用于金融生产级别的案例占多数。随着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博云产品的功能定制开发比例逐渐缩小,交付速度也更快。

无论是中立的第三方容器平台,还是包含容器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容器的功能和实现上看大家是殊途同归,技术演进的大方向基本相同。但是与提供打包解决方案的厂商不同,博云坚持走自己的“独木桥”——做企业级的Kubernetes发行版,既能具有全面而丰富的底层能力和功能,又可以开箱即用,降低容器应用的门槛。其实,博云长期以来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即容器与云管平台并行发展。

做容器的厂商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底层能力见长,提供一个核心的技术平台,这可能需要厂商经年累月的投入和付出;而另一类则是以应用见长,面向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更快、更容易的容器部署和应用,这类厂商也许可以“赚快钱”。如果依照这个标准,博云的选择还是更多在容器平台本身下功夫,持续锻造和提升容器平台底层的核心能力。因为这是打造一个“更长远”的容器平台的不二选择。而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博云有另外专门的团队在跟进。

03

 容器规模化商用就是现在

无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是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企业的发展都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一个创业企业来说,博云更深谙此理。

今天的容器不是阳春白雪,高高在上,而是一个普遍的工具。有人在用开源版本的,有人在用商业版本的;有的跑在虚机上,有的运行在裸机上;不仅基础设施厂商对容器青睐有加,大数据厂商也对容器趋之若鹜,就连数据库、区块链也都要支持Kubernetes……以前,用户最直接的感受是,容器可以实现快速调度,尤其是在出现业务波峰波谷时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加快应用上线速度。现在,除此之外,容器还要更好地管理虚机,支持数据库服务等,容器、Kubernetes已经遍地开花。

顺应新的需求和发展形势,容器厂商当然更要快马加鞭。博云一方面将继续增强对开源Kubernetes的管理,在大规模调度、安全和存储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博云还计划推出“应用发布管理平台”,容器和非容器全面支持,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全面兼顾。当然,ServiceMesh也将是博云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

混合云、多云,以及边缘计算的发展对于容器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比如在混合多云环境中,如何在上层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在边缘计算方面,在工业应用和新能源汽车上,如何更好地驾驭Kubernetes,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从当前容器的发展情况看,市场教育比较充分,广大技术人员不仅对容器、微服务等没有抗拒心理,反而因为容器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成本越来越低,能够更快上手。容器的大规模商用就在现在!

更多精彩

扫码关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