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关键字或运算符

1. asm

在C++代码中嵌入asm汇编代码。

微软详述:
__asm关键字启动内联汇编并且能写在任何c/c++合法语句之处.它不能单独出现.它必须接汇编指令、一组被大括号包含的指令或一对空括号.术语“__asm 块”在这里是任意一个指令或一组指令无论是否在括号内。

以下代码片段是在括号内的一个简单的__asm块。
__asm
{
   mov al, 2
   mov dx, 0xD007
   out al, dx
}

另一种方法是,你可以在每个汇编指令前放置__asm
__asm mov al, 2
__asm mov dx, 0xD007
__asm out al, dx

因为__asm关键字是一个语句分隔符,你也可以将汇编指令放在同一行:
__asm mov al, 2  __asm mov dx, 0xD007  __asm out al, dx

以上三个的例子产生相同的代码,但是第一种风格(把__asm块用括号括起来)有一些优势。括号可以清晰的将C或C++代码和汇编代码分开,并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__asm关键字。括号也能避免模糊性。如果你想在__asm块的同一行放置一个C或C++语句,你必须将块用括号括起来。没有括号,编译器不能告诉汇编代码在哪里停止而C或C++代码在哪里开始。最后,因为在括号的文字有和原始MASM一样的格式,你能轻松的从一个已有的MASM源文件里剪切和黏贴文字到文件来。
不同于C和C++的括号,包含__asm块的括号对变量的作用域并没有效果。你也能嵌套__asm块,嵌套对变量作用域也没有效果。

2. const

用法:

    1. 定义常量: const int i=10      (必须同时初始化;尽量避免用#define 定义常量而采用const:const 有数据类型安全检查更靠谱,且const可调试监控而#define不行)

    2. 修饰函数的参数:   void foo(const myStruct &mst)       (不能在函数中改变参数的值)

    3. 修饰函数的返回值: const int ×foo(int x)    (函数返回值(即指针)的内容不能被修改,该返回值只能被赋给加const 修饰的同类型指针。非指针传递(值传递)的函数加const没有价值如把函数int GetInt(void) 写成const int GetInt(void)是没有意义的

    4. 修饰函数定义体: void foo(int x) const     (在函数定义头后面加上的 const 表示这个函数是一个“只读函数”,函数不能改变类对象的状态,不能改变对象的成员变量的值)

    具体见 http://blog.csdn.net/bocai_fire/article/details/46627853



3. const_cast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ider/archive/2011/07/22/cpp_cast_operator_part2.html

const_cast转换符是用来移除变量的const或volatile限定符。对于后者,我不是太清楚,因为它涉及到了多线程的设计,而我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了解。所以我只来说const方面的内容。

用const_cast来去除const限定

对于const变量,我们不能修改它的值,这是这个限定符最直接的表现。但是我们就是想违背它的限定希望修改其内容怎么办呢?

下边的代码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const int constant = 10;
int modifier = constant;

因为对modifier的修改并不会影响到constant,这暗示了一点:const_cast转换符也不该用在对象数据上,因为这样的转换得到的两个变量/对象并没有相关性。

只有用指针或者引用,让变量指向同一个地址才是解决方案,可惜下边的代码在C++中也是编译不过的:const int constant = 21;
int* modifier = &constant 
// Error: invalid conversion from 'const int*' to 'int*'

(上边的代码在C中是可以编译的,最多会得到一个warning,所在在C中上一步就可以开始对constant里面的数据胡作非为了)

把constant交给非const的引用也是不行的。const int constant = 21;
int& modifier = constant;
// Error: invalid initialization of reference of type 'int&' from expression of type 'const int'

于是const_cast就出来消灭const,以求引起程序世界的混乱。

下边的代码就顺利编译功过了:const int constant = 21;
const int* const_p = &constant;
int* modifier = const_cast<int*>(const_p);
*modifier = 7;

传统转换方式实现const_cast运算符

我说过标:准转换运算符是可以用传统转换方式实现的。const_cast实现原因就在于C++对于指针的转换是任意的,它不会检查类型,任何指针之间都可以进行互相转换,因此const_cast就可以直接使用显示转换(int*)来代替:const int constant = 21;
const int* const_p = &constant;
int* modifier = (int*)(const_p);

或者我们还可以把他们合成一个语句,跳过中间变量,用const int constant = 21;
int* modifier = (int*)(&constant);

替代const int constant = 21;
int* modifier = const_cast<int*>(&constant);

为何要去除const限定

从前面代码中已经看到,我们不能对constant进行修改,但是我们可以对modifier进行重新赋值。

但是但是,程序世界真的混乱了吗?我们真的通过modifier修改了constatn的值了吗?修改const变量的数据真的是C++去const的目的吗?

如果我们把结果打印出来:cout << "constant: "<< constant <<endl;
cout << "const_p: "<< *const_p <<endl;
cout << "modifier: "<< *modifier <<endl;
/**
constant: 21
const_p: 7
modifier: 7
**/

constant还是保留了它原来的值。

可是它们的确指向了同一个地址呀:
cout << "constant: "<< &constant <<endl;
cout << "const_p: "<< const_p <<endl;
cout << "modifier: "<< modifier <<endl;

/**
constant: 0x7fff5fbff72c
const_p: 0x7fff5fbff72c
modifier: 0x7fff5fbff72c
**/

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这是件好事:说明C++里是const,就是const,外界千变万变,我就不变。不然真的会乱套了,const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IBM的C++指南称呼“*modifier = 7;”为“未定义行为(Undefined Behavior)”。所谓未定义,是说这个语句在标准C++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由编译器来决定如何处理。

位运算的左移操作也可算一种未定义行为,因为我们不确定是逻辑左移,还是算数左移。

再比如下边的语句:v[i] = i++; 也是一种未定义行为,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先做自增,还是先用来找数组中的位置。

对于未定义行为,我们所能做的所要做的就是避免出现这样的语句。对于const数据我们更要这样保证:绝对不对const数据进行重新赋值。

如果我们不想修改const变量的值,那我们又为什么要去const呢?

原因是,我们可能调用了一个参数不是const的函数,而我们要传进去的实际参数确实const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函数是不会对参数做修改的。于是我们就需要使用const_cast去除const限定,以便函数能够接受这个实际参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Printer (int* val,string seperator = "\n")
{
	cout << val<< seperator;
}

int main(void) 
{	
	const int consatant = 20;
	//Printer(consatant);//Error: invalid conversion from 'int' to 'int*'
	Printer(const_cast<int *>(&consatant));
	
	return 0;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所调用的方法是别人写的。还有一种我能想到的原因,是出现在const对象想调用自身的非const方法的时候,因为在类定义中,const也可以作为函数重载的一个标示符。有机会,我会专门回顾一下我所知道const的用法,C++的const真的有太多可以说的了。

IBM的C++指南中还提到了另一种可能需要去const的情况: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
	int variable = 21;
	int* const_p = &variable;
	int* modifier = const_cast<int*>(const_p);
	
	*modifier = 7
	cout << "variable:" << variable << endl;
	
	return 0;
} 
/**
variable:7
**/

我们定义了一个非const的变量,但用带const限定的指针去指向它,在某一处我们突然又想修改了,可是我们手上只有指针,这时候我们可以去const来修改了。上边的代码结果也证实我们修改成功了。

不过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设计,还是应该遵从这样的原则:使用const_cast去除const限定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修改它的内容,只是出于无奈。(如果真像我说是种无奈,似乎const_cast就不太有用到的时候了,但的确我也很少用到它)


4. dynamic_cast

转自 http://blog.csdn.net/gogogo/article/details/7073981
作用:将一个基类对象指针(或引用)cast到继承类指针,dynamic_cast会根据基类指针是否真正指向继承类指针来做相应处理, 
       即会作一定的判断。 
       对指针进行dynamic_cast,失败返回null,成功返回正常cast后的对象指针; 
       对引用进行dynamic_cast,失败抛出一个异常,成功返回正常cast后的对象引用。 
  
注意:dynamic_cast在将父类cast到子类时,父类必须要有虚函数。例如在下面的代码中将CBasic类中的test函数不定义成 
       virtual时,编译器会报错:error C2683: dynamic_cast : “CBasic”不是多态类型 
  
对编译器的要求: 
       dynamic_cast<> 会用到RTTI技术,因此需要启动“运行时类型信息”这一选项,而在VC.net 2003中默认是关闭的。 
       所以需要人为的启动这一选项。否则编译器会报下面的警告: 
  
         warning C4541: “dynamic_cast”用在了带 /GR- 的多态类型“CBasic”上; 
       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行为从而导致程序在运行时发生异常。 
该设置在 Project->Setting中 C/C++ -> C++ Language中设置。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Basic 

public: 
     virtual int test(){return 0;} // 一定要是 virtual 
}; 
  
class CDerived : public CBasic 

public: 
     virtual int test(){    return 1;} 
}; 
  
int main() 

     CBasic        cBasic; 
     CDerived    cDerived; 
      
     CBasic * pB1 = new CBasic; 
     CBasic * pB2 = new CDerived; 
  
     //dynamic cast failed, so pD1 is null. 
     CDerived * pD1 = dynamic_cast<CDerived * > (pB1);    
                  
     //dynamic cast succeeded, so pD2 points to  CDerived object                                         
     CDerived * pD2 = dynamic_cast<CDerived * > (pB2);    
      
     //dynamci cast failed, so throw an exception.             
//    CDerived & rD1 = dynamic_cast<CDerived &> (*pB1);    
  
//dynamic cast succeeded, so rD2 references to CDerived object. 
     CDerived & rD2 = dynamic_cast<CDerived &> (*pB2);    
  
     return 0; 


5. explicit

C++ explicit关键字用来修饰类的构造函数,表明该构造函数是显式的,既然有"显式"那么必然就有"隐式",那么什么是显示而什么又是隐式的呢?

如果c++类的构造函数有一个参数,那么在编译的时候就会有一个缺省的转换操作:将该构造函数对应数据类型的数据转换为该类对象,如下面所示:

  
  
  1. class MyClass  
  2. {  
  3. public:  
  4. MyClass( int num );  
  5. }  
  6. //.  
  7. MyClass obj = 10; //ok,convert int to MyClass 

在上面的代码中编译器自动将整型转换为MyClass类对象,实际上等同于下面的操作:

  
  
  1. MyClass temp(10);  
  2. MyClass obj = temp

上面的所有的C++ explicit关键字相关的操作即是所谓的"隐式转换"。

如果要避免这种自动转换的功能,我们该怎么做呢?嘿嘿这就是关键字explicit的作用了,将类的构造函数声明为"显式",也就是在声明构造函数的时候前面添加上explicit即可,这样就可以防止这种自动的转换操作,如果我们修改上面的MyClass类的构造函数为显式的,那么下面的代码就不能够编译通过了,如下所示:

  
  
  1. class MyClass  
  2. {  
  3. public:  
  4. explicit MyClass( int num );  
  5. }  
  6. //.  
  7. MyClass obj = 10; //err,can't non-explict convert 

6. operator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xiangxiaodong/archive/2012/02/12/2348144.html

operator是C++的关键字,它和运算符一起使用,表示一个运算符函数,理解时应将operator=整体上视为一个函数名。

   这是C++扩展运算符功能的方法,虽然样子古怪,但也可以理解:一方面要使运算符的使用方法与其原来一致,另一方面扩展其功能只能通过函数的方式(c++中,“功能”都是由函数实现的)。

 

 一、为什么使用操作符重载?
对于系统的所有操作符,一般情况下,只支持基本数据类型和标准库中提供的class,对于用户自己定义的class,如果想支持基本操作,比如比较大小,判断是否相等,等等,则需要用户自己来定义关于这个操作符的具体实现。比如,判断两个人是否一样大,我们默认的规则是按照其年龄来比较,所以,在设计person 这个class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操作符==,而且,根据刚才的分析,比较的依据应该是age。那么为什么叫重载呢?这是因为,在编译器实现的时候,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操作符的基本数据类型实现版本,但是现在他的操作数变成了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class,所以,需要用户自己来提供该参数版本的实现。

 

二、如何声明一个重载的操作符?
A:  操作符重载实现为类成员函数
重载的操作符在类体中被声明,声明方式如同普通成员函数一样,只不过他的名字包含关键字operator,以及紧跟其后的一个c++预定义的操作符。
可以用如下的方式来声明一个预定义的==操作符:
class person{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int a){
       this->age=a;
    }
   inline bool operator == (const person &ps) const;
};
实现方式如下:
inline bool person::operator==(const person &ps) const
{

     if (this->age==ps.ag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调用方式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person p1(10);
  person p2(20);
  if(p1==p2) cout<<”the age is equal!”< return 0;
}
这里,因为operator ==是class person的一个成员函数,所以对象p1,p2都可以调用该函数,上面的if语句中,相当于p1调用函数==,把p2作为该函数的一个参数传递给该函数,从而实现了两个对象的比较。

B:操作符重载实现为非类成员函数(全局函数)
对于全局重载操作符,代表左操作数的参数必须被显式指定。例如: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erson
{
public:
int age;
public:
};

bool operator==(person const &p1 ,person const & p2)

//满足要求,做操作数的类型被显示指定
{
if(p1.age==p2.ag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int main()
{
person rose;
person jack;
rose.age=18;
jack.age=23;
if(rose==jack)
cout<<"ok"< return 0;
}

 

 

C:如何决定把一个操作符重载为类成员函数还是全局名字空间的成员呢?
①如果一个重载操作符是类成员,那么只有当与他一起使用的左操作数是该类的对象时,该操作符才会被调用。如果该操作符的左操作数必须是其他的类型,则操作符必须被重载为全局名字空间的成员。
②C++要求赋值=,下标[],调用(), 和成员指向-> 操作符必须被定义为类成员操作符。任何把这些操作符定义为名字空间成员的定义都会被标记为编译时刻错误。
③如果有一个操作数是类类型如string类的情形那么对于对称操作符比如等于操作符最好定义为全局名字空间成员。

 


D:重载操作符具有以下限制:

(1) 只有C++预定义的操作符集中的操作符才可以被重载;

(2)对于内置类型的操作符,它的预定义不能被改变,应不能为内置类型重载操作符,如,不能改变int型的操作符+的含义;

(3) 也不能为内置的数据类型定义其它的操作符;

(4) 只能重载类类型或枚举类型的操作符;

(5) 重载操作符不能改变它们的操作符优先级;

(6) 重载操作符不能改变操作数的个数;

(7) 除了对( )操作符外,对其他重载操作符提供缺省实参都是非法的;

 

 

E: 注意点
(1)后果载操操作符首先要确定它的返回值是左值,还是右值,如果是左值最返回引用,如果是右值那就直接返回值;

(2) +号等这样的操作符没有对象可以容纳改变后值,对于这样的情况最好返回数值,否则只能要操作符体内创建临时对象用于容纳改变后的值,如果在堆中创建临时对象返回指针或者引用,在操作符函数体外还需要释放它,如果返回的对象而不是引用或者指针,那么效率是比较低的。如果返回的是数值,最好在该类的构造函数中增加对该类型数值的转换函数,如:返回值是int类型,那么最好有一个int类型作为参数的构造函数。

(3)在增量运算符中,放上一个整数形参,就是后增量运行符,它是值返回,对于前增量没有形参,而且是引用返回,示例:

class Test

{

    public:

    Test(x=3){ m_value = x}

    Test &operator ++();   //前增量

    Test &operator ++(int);//后增量

private:

    Int m_value:

};

Test &Test::operator ++()

{

    m_value ++;    //先增量

    return *this;  //返回当前对象

}

Test Test::operator ++(int)

{

    Test tmp(*this);  //创建临时对象

    m_value ++;       //再增量

    return temp;      //返回临时对象

}

(4)因为强制转换是针对基本数据类型的,所以对类类型的转换需自定义;

(5) 转换运行符重载声明形式:operator 类型名();它没有返回类型,因为类型名就代表了它的返回类型,所以返回类型显得多余。

(6)一般来说,转换运算符与转换构造函数(即带一个参数的构造函数)是互逆的,如有了构造函数Test(int),那么最好有一个转换运算符int()。这样就不必提供对象参数重载运算符了,如Test a1(1);Test a2(2); Test a3; a3 = a1+a2;就不需要重载+号操作符了,因为对于a1+a2的运算,系统可能会先找有没有定义针对Test的+号操作符,如果没有,它就会找有没有针对Test类转换函数参数类型的+号操作符(因为可以将+号运行结果的类型通过转换函数转换为Test对象),因为Test类有个int类型的参数,对于int类型有+操作符,所以a1+a2真正执行的是Test(int(a1) + int(a2));即Test(3);

(7)对于转换运算符,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如果A类中有以B为参数的转换函数(构造函数),那B中不能有A的转换运算符,不然就存在转换的二义性,如:

class A{A(B&){…}}; class B{ operator A(){…}};那么以下语句就会有问题:

B b; A(b);//A(b)有就可能是A的构造函数,也可以是B的转换运算符


7.  typedef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charley_yang/archive/2010/12/15/1907384.html

第一、四个用途

用途一:

定义一种类型的别名,而不只是简单的宏替换。可以用作同时声明指针型的多个对象。比如:
char* pa, pb; // 这多数不符合我们的意图,它只声明了一个指向字符变量的指针, 
// 和一个字符变量;
以下则可行:
typedef char* PCHAR; // 一般用大写
PCHAR pa, pb; // 可行,同时声明了两个指向字符变量的指针
虽然:
char *pa, *pb;
也可行,但相对来说没有用typedef的形式直观,尤其在需要大量指针的地方,typedef的方式更省事。

用途二:

用在旧的C的代码中(具体多旧没有查),帮助struct。以前的代码中,声明struct新对象时,必须要带上struct,即形式为: struct 结构名 对象名,如:
struct tagPOINT1
{
int x;
int y;
};
struct tagPOINT1 p1;

而在C++中,则可以直接写:结构名 对象名,即:
tagPOINT1 p1;

估计某人觉得经常多写一个struct太麻烦了,于是就发明了:
typedef struct tagPOINT
{
int x;
int y;
}POINT;

POINT p1; // 这样就比原来的方式少写了一个struct,比较省事,尤其在大量使用的时候

或许,在C++中,typedef的这种用途二不是很大,但是理解了它,对掌握以前的旧代码还是有帮助的,毕竟我们在项目中有可能会遇到较早些年代遗留下来的代码。

用途三:

用typedef来定义与平台无关的类型。
比如定义一个叫 REAL 的浮点类型,在目标平台一上,让它表示最高精度的类型为:
typedef long double REAL; 
在不支持 long double 的平台二上,改为:
typedef double REAL; 
在连 double 都不支持的平台三上,改为:
typedef float REAL; 
也就是说,当跨平台时,只要改下 typedef 本身就行,不用对其他源码做任何修改。
标准库就广泛使用了这个技巧,比如size_t。
另外,因为typedef是定义了一种类型的新别名,不是简单的字符串替换,所以它比宏来得稳健(虽然用宏有时也可以完成以上的用途)。

用途四:

为复杂的声明定义一个新的简单的别名。方法是:在原来的声明里逐步用别名替换一部分复杂声明,如此循环,把带变量名的部分留到最后替换,得到的就是原声明的最简化版。举例:

1. 原声明:int *(*a[5])(int, char*);
变量名为a,直接用一个新别名pFun替换a就可以了:
typedef int *(*pFun)(int, char*); 
原声明的最简化版:
pFun a[5];

2. 原声明:void (*b[10]) (void (*)());
变量名为b,先替换右边部分括号里的,pFunParam为别名一:
typedef void (*pFunParam)();
再替换左边的变量b,pFunx为别名二:
typedef void (*pFunx)(pFunParam);
原声明的最简化版:
pFunx b[10];

3. 原声明:doube(*)() (*e)[9]; 
变量名为e,先替换左边部分,pFuny为别名一:
typedef double(*pFuny)();
再替换右边的变量e,pFunParamy为别名二
typedef pFuny (*pFunParamy)[9];
原声明的最简化版:
pFunParamy e;

理解复杂声明可用的“右左法则”:
从变量名看起,先往右,再往左,碰到一个圆括号就调转阅读的方向;括号内分析完就跳出括号,还是按先右后左的顺序,如此循环,直到整个声明分析完。举例:
int (*func)(int *p);
首先找到变量名func,外面有一对圆括号,而且左边是一个*号,这说明func是一个指针;然后跳出这个圆括号,先看右边,又遇到圆括号,这说明(*func)是一个函数,所以func是一个指向这类函数的指针,即函数指针,这类函数具有int*类型的形参,返回值类型是int。
int (*func[5])(int *);
func右边是一个[]运算符,说明func是具有5个元素的数组;func的左边有一个*,说明func的元素是指针(注意这里的*不是修饰func,而是修饰func[5]的,原因是[]运算符优先级比*高,func先跟[]结合)。跳出这个括号,看右边,又遇到圆括号,说明func数组的元素是函数类型的指针,它指向的函数具有int*类型的形参,返回值类型为int。

也可以记住2个模式:
type (*)(....)函数指针 
type (*)[]数组指针

第二、两大陷阱

陷阱一:

记住,typedef是定义了一种类型的新别名,不同于宏,它不是简单的字符串替换。比如:
先定义:
typedef char* PSTR;
然后:
int mystrcmp(const PSTR, const PSTR);

const PSTR实际上相当于const char*吗?不是的,它实际上相当于char* const。
原因在于const给予了整个指针本身以常量性,也就是形成了常量指针char* const。
简单来说,记住当const和typedef一起出现时,typedef不会是简单的字符串替换就行。

陷阱二:

typedef在语法上是一个存储类的关键字(如auto、extern、mutable、static、register等一样),虽然它并不真正影响对象的存储特性,如:
typedef static int INT2; //不可行
编译将失败,会提示“指定了一个以上的存储类”。

以上资料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26f7970100074k.html 作者:赤龙

第三、typedef 与 #define的区别

案例一:

通常讲,typedef要比#define要好,特别是在有指针的场合。请看例子:

typedef char *pStr1;

#define pStr2 char *;

pStr1 s1, s2;

pStr2 s3, s4;

在上述的变量定义中,s1、s2、s3都被定义为char *,而s4则定义成了char,不是我们所预期的指针变量,根本原因就在于#define只是简单的字符串替换而typedef则是为一个类型起新名字。

案例二:

下面的代码中编译器会报一个错误,你知道是哪个语句错了吗?

typedef char * pStr;

char string[4] = "abc";

const char *p1 = string;

const pStr p2 = string;

p1++;

p2++;

是p2++出错了。这个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typedef和#define不同,它不是简单的文本替换。上述代码中const pStr p2并不等于const char * p2。const pStr p2和const long x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变量进行只读限制,只不过此处变量p2的数据类型是我们自己定义的而不是系统固有类型而已。因此,const pStr p2的含义是:限定数据类型为char *的变量p2为只读,因此p2++错误。

第四部分资料:使用 typedef 抑制劣质代码

作者:Danny Kalev
编译:MTT 工作室

原文出处:Using typedef to Curb Miscreant Code

摘要:Typedef 声明有助于创建平台无关类型,甚至能隐藏复杂和难以理解的语法。不管怎样,使用 typedef 能为代码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通过本文你可以学习用 typedef 避免缺欠,从而使代码更健壮。

typedef 声明,简称 typedef,为现有类型创建一个新的名字。比如人们常常使用 typedef 来编写更美观和可读的代码。所谓美观,意指 typedef 能隐藏笨拙的语法构造以及平台相关的数据类型,从而增强可移植性和以及未来的可维护性。本文下面将竭尽全力来揭示 typedef 强大功能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陷阱。

Q:如何创建平台无关的数据类型,隐藏笨拙且难以理解的语法?

A: 使用 typedefs 为现有类型创建同义字。

定义易于记忆的类型名
  typedef 使用最多的地方是创建易于记忆的类型名,用它来归档程序员的意图。类型出现在所声明的变量名字中,位于 ''typedef'' 关键字右边。例如:

typedef int size;

此声明定义了一个 int 的同义字,名字为 size。注意 typedef 并不创建新的类型。它仅仅为现有类型添加一个同义字。你可以在任何需要 int 的上下文中使用 size:

void measure(size * psz); size array[4];size len = file.getlength();std::vector <size> vs; 

typedef 还可以掩饰符合类型,如指针和数组。例如,你不用象下面这样重复定义有 81 个字符元素的数组:

char line[81];char text[81];

定义一个 typedef,每当要用到相同类型和大小的数组时,可以这样:

typedef char Line[81]; Line text, secondline;getline(text);

同样,可以象下面这样隐藏指针语法:

typedef char * pstr;int mystrcmp(pstr, pstr);

这里将带我们到达第一个 typedef 陷阱。标准函数 strcmp()有两个‘const char *’类型的参数。因此,它可能会误导人们象下面这样声明 mystrcmp():

int mystrcmp(const pstr, const pstr); 

这是错误的,按照顺序,‘const pstr’被解释为‘char * const’(一个指向 char 的常量指针),而不是‘const char *’(指向常量 char 的指针)。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typedef const char * cpstr; int mystrcmp(cpstr, cpstr); // 现在是正确的

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为指针声明 typedef,那么都要在最终的 typedef 名称中加一个 const,以使得该指针本身是常量,而不是对象。

代码简化
  上面讨论的 typedef 行为有点像 #define 宏,用其实际类型替代同义字。不同点是 typedef 在编译时被解释,因此让编译器来应付超越预处理器能力的文本替换。例如:

typedef int (*PF) (const char *, const char *);

这个声明引入了 PF 类型作为函数指针的同义字,该函数有两个 const char * 类型的参数以及一个 int 类型的返回值。如果要使用下列形式的函数声明,那么上述这个 typedef 是不可或缺的:

PF Register(PF pf);

Register() 的参数是一个 PF 类型的回调函数,返回某个函数的地址,其署名与先前注册的名字相同。做一次深呼吸。下面我展示一下如果不用 typedef,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个声明的:

int (*Register (int (*pf)(const char *, const char *))) (const char *, const char *); 

很少有程序员理解它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这种费解的代码所带来的出错风险了。显然,这里使用 typedef 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必需。持怀疑态度的人可能会问:“OK,有人还会写这样的代码吗?”,快速浏览一下揭示 signal()函数的头文件 <csinal>,一个有同样接口的函数。

typedef 和存储类关键字(storage class specifier)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令人惊讶,typedef 就像 auto,extern,mutable,static,和 register 一样,是一个存储类关键字。这并是说 typedef 会真正影响对象的存储特性;它只是说在语句构成上,typedef 声明看起来象 static,extern 等类型的变量声明。下面将带到第二个陷阱:

typedef register int FAST_COUNTER; // 错误

编译通不过。问题出在你不能在声明中有多个存储类关键字。因为符号 typedef 已经占据了存储类关键字的位置,在 typedef 声明中不能用 register(或任何其它存储类关键字)。

促进跨平台开发
  typedef 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那就是定义机器无关的类型,例如,你可以定义一个叫 REAL 的浮点类型,在目标机器上它可以i获得最高的精度:

typedef long double REAL; 

在不支持 long double 的机器上,该 typedef 看起来会是下面这样:

typedef double REAL; 

并且,在连 double 都不支持的机器上,该 typedef 看起来会是这样: 、

typedef float REAL; 

你不用对源代码做任何修改,便可以在每一种平台上编译这个使用 REAL 类型的应用程序。唯一要改的是 typedef 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这个微小的变动完全都可以通过奇妙的条件编译来自动实现。不是吗? 标准库广泛地使用 typedef 来创建这样的平台无关类型:size_t,ptrdiff 和 fpos_t 就是其中的例子。此外,象 std::string 和 std::ofstream 这样的 typedef 还隐藏了长长的,难以理解的模板特化语法,例如:basic_string<char, char_traits<char>,allocator<char>> 和 basic_ofstream<char, char_traits<char>>。


8. reinterpret_cast

转自http://www.cnblogs.com/ider/archive/2011/07/30/cpp_cast_operator_part3.html

reinterpret_cast运算符是用来处理无关类型之间的转换;它会产生一个新的值,这个值会有与原始参数(expressoin)有完全相同的比特位。

什么是无关类型?我没有弄清楚,没有找到好的文档来说明类型之间到底都有些什么关系(除了类的继承以外)。后半句倒是看出了reinterpret_cast的字面意思:重新解释(类型的比特位)。我们真的可以随意将一个类型值的比特位交给另一个类型作为它的值吗?其实不然。

IBM的C++指南里倒是明确告诉了我们reinterpret_cast可以,或者说应该在什么地方用来作为转换运算符:

  • 从指针类型到一个足够大的整数类型
  • 从整数类型或者枚举类型到指针类型
  • 从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到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指向函数的指针
  • 从一个指向对象的指针到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指向对象的指针
  • 从一个指向类函数成员的指针到另一个指向不同类型的函数成员的指针
  • 从一个指向类数据成员的指针到另一个指向不同类型的数据成员的指针

不过我在Xcode中测试了一下,事实上reinterpret_cast的使用并不局限在上边所说的几项的,任何类型的指针之间都可以互相转换,都不会得到编译错误。上述列出的几项,可能 是Linux下reinterpret_cast使用的限制,也可能是IBM推荐我们使用reinterpret_cast的方式

所以总结来说:reinterpret_cast用在任意指针(或引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以及指针与足够大的整数类型之间的转换;从整数类型(包括枚举类型)到指针类型,无视大小。

(所谓"足够大的整数类型",取决于操作系统的参数,如果是32位的操作系统,就需要整形(int)以上的;如果是64位的操作系统,则至少需要长整形(long)。具体大小可以通过sizeof运算符来查看)。

reinterpret_cast有何作用

从上边对reinterpret_cast介绍,可以感觉出reinterpret_cast是个很强大的运算符,因为它可以无视种族隔离,随便搞但就像生物的准则,不符合自然规律的随意杂交只会得到不能长久生存的物种。随意在不同类型之间使用reinterpret_cast,也之后造成程序的破坏和不能使用

比如下边的代码
typedef int (*FunctionPointer)(int); 
int value = 21; 
FunctionPointer funcP; 
funcP = reinterpret_cast<FunctionPointer> (&value); 
funcP(value);

我先用typedef定义了一个指向函数的指针类型,所指向的函数接受一个int类型作为参数。然后我用reinterpret_cast将一个整型的地址转换成该函数类型并赋值给了相应的变量。最后,我还用该整形变量作为参数交给了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这个过程编译器都成功的编译通过,不过一旦运行我们就会得到"EXC_BAD_ACCESS"的运行错误,因为我们通过funcP所指的地址找到的并不是函数入口。

由此可知,reinterpret_cast虽然看似强大,作用却没有那么广。IBM的C++指南、C++之父Bjarne Stroustrup的FAQ网页MSDN的Visual C++也都指出:错误的使用reinterpret_cast很容易导致程序的不安全,只有将转换后的类型值转换回到其原始类型,这样才是正确使用reinterpret_cast方式。

这样说起来,reinterpret_cast转换成其它类型的目的只是临时的隐藏自己的什么(做个卧底?),要真想使用那个值,还是需要让其露出真面目才行。那到底它在C++中有其何存在的价值呢?

MSDN的Visual C++ Developer Center 给出了它的使用价值:用来辅助哈希函数。下边是MSNDN上的例子:

                // expre_reinterpret_cast_Operator.cpp
// compile with: /EHsc
#include <iostream>
// Returns a hash code based on an address
unsigned short Hash( void *p ) {
	unsigned int val = reinterpret_cast<unsigned int>( p );
	return ( unsigned short )( val ^ (val >> 16));
}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20];
	for ( int i = 0; i < 20; i++ )
		cout << Hash( a + i ) << endl;
}

//如果跟我一样是64位的系统,可能需要将unsigned int改成 unsigned long才能运行。

            

这段代码适合体现哈希的思想,暂时不做深究,但至少看Hash函数里面的操作,也能体会到,对整数的操作显然要对地址操作更方便。在集合中存放整形数值,也要比存放地址更具有扩展性(当然如果存void *扩展性也是一样很高的),唯一损失的可能就是存取的时候整形和地址的转换(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可读性可能就不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时候,就可以用typedef来定义个指针类型:
typedef unsigned int PointerType;

这样不是更棒,当我们在64位机器上运行的时候,只要改成:
typedef unsigned long PointerType;

当reinterpret_cast面对const

IBM的C++指南指出:reinterpret_cast不能像const_cast那样去除const修饰符。 这是什么意思呢?代码还是最直观的表述:


int main() 
{
	typedef void (*FunctionPointer)(int);
	int value = 21;
	const int* pointer = &value;
	
	//int * pointer_r = reinterpret_cast<int*> (pointer); 
	// Error: reinterpret_cast from type 'const int*' to type 'int*' casts away constness
	
	FunctionPointer funcP = reinterpret_cast<FunctionPointer> (pointer);
}

例子里,我们像前面const_cast一篇举到的例子那样,希望将指向const的指针用运算符转换成非指向const的指针。但是当实用reinterpret_cast的时候,编译器直接报错组织了该过程。这就体现出了const_cast的独特之处。

但是,例子中还有一个转换是将指向const int的指针付给指向函数的指针,编译顺利通过编译,当然结果也会跟前面的例子一样是无意义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似乎也是合理的。因为
const int* p = &value;
int * const q = &value;

这两个语句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指内容不可变",后者则是"指向的地址不可变"(具体参考此处)。因此指向函数的指针默认应该就带有"所指内容不可变"的特性。

毕竟函数在编译之后,其操作过程就固定在那里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传递一些参数给指针,而无法改变已编译函数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想,上边例子使用reinterpret_cast从const int * 到FunctionPointer转换就变得合理了,因为它并没有去除const限定

10. static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BeyondAnyTime/archive/2012/06/08/2542315.html

 C++的static有两种用法:面向过程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static。前者应用于普通变量和函数,不涉及类;后者主要说明static在类中的作用。

1.面向过程设计中的static
1.1静态全局变量

在全局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全局变量。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全局变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1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void fn()
{
   n++;
   cout<<n<<endl;
}
静态全局变量有以下特点: 
• 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 未经初始化的静态全局变量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自动变量的值是随机的,除非它被显式初始化); 
• 静态全局变量在声明它的整个文件都是可见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见的; 

静态变量都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包括后面将要提到的静态局部变量。对于一个完整的程序,在内存中的分布情况如下图:  
代码区
全局数据区
堆区
栈区
一般程序的由new产生的动态数据存放在堆区,函数内部的自动变量存放在栈区。自动变量一般会随着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静态数据(即使是函数内部的静态局部变量)也存放在全局数据区。全局数据区的数据并不会因为函数的退出而释放空间。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Example 1中的代码中将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int n; //定义全局变量”。程序照样正常运行。的确,定义全局变量就可以实现变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义静态全局变量还有以下好处: 
• 静态全局变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变量,不会发生冲突;

您可以将上述示例代码改为如下:
//Example 2
//File1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File2
#include <iostream.h>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cout<<n<<endl;
}
编译并运行Example 2,您就会发现上述代码可以分别通过编译,但运行时出现错误。试着将 “static int n; //定义静态全局变量”改为 “int n; //定义全局变量”
再次编译运行程序,细心体会“全局变量”和"静态全局变量"的区别。

1.2.静态局部变量
在局部变量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变量就被定义成为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我们先举一个静态局部变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3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void main()
{
   fn();
   fn();
   fn();
}
void fn()
{
   static n=10;
   cout<<n<<endl;
   n++;
}
通常,在函数体内定义了一个变量,每当程序运行到该语句时都会给该局部变量分配栈内存。但随着程序退出函数体,系统就会收回栈内存,局部变量也相应失效。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两次调用之间对变量的值进行保存。通常的想法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来实现。但这样一来,变量已经不再属于函数本身了,不再仅受函数的控制,给程序的维护带来不便。
静态局部变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静态局部变量保存在全局数据区,而不是保存在栈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调用,直到下次赋新值。 
静态局部变量有以下特点:
• 该变量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 
• 静态局部变量在程序执行到该对象的声明处时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数调用不再进行初始化; 
• 静态局部变量一般在声明处初始化,如果没有显式初始化,会被程序自动初始化为0; 
• 它始终驻留在全局数据区,直到程序运行结束。但其作用域为局部作用域,当定义它的函数或语句块结束时,其作用域随之结束;

1.3静态函数
  在函数的返回类型前加上static关键字,函数即被定义为静态函数。静态函数与普通函数不同,它只能在声明它的文件当中可见,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静态函数的例子: 
//Example 4
#include <iostream.h>
static void fn();//声明静态函数
void main()
{
   fn();
}
void fn()//定义静态函数
{
   int n=10;
   cout<<n<<endl;
}
定义静态函数的好处: 
• 静态函数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义相同名字的函数,不会发生冲突;

 


二、面向对象的static关键字(类中的static关键字)
2.1静态数据成员

在类内数据成员的声明前加上关键字static,该数据成员就是类内的静态数据成员。先举一个静态数据成员的例子。 
//Example 5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void GetSum();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GetSum();

}
可以看出,静态数据成员有以下特点: 
• 对于非静态数据成员,每个类对象都有自己的拷贝。而静态数据成员被当作是类的成员。无论这个类的对象被定义了多少个,静态数据成员在程序中也只有一份拷贝,由该类型的所有对象共享访问。也就是说,静态数据成员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有的。对该类的多个对象来说,静态数据成员只分配一次内存,供所有对象共用。所以,静态数据成员的值对每个对象都是一样的,它的值可以更新; 
• 静态数据成员存储在全局数据区。静态数据成员定义时要分配空间,所以不能在类声明中定义。在Example 5中,语句int Myclass::Sum=0;是定义静态数据成员; 
• 静态数据成员和普通数据成员一样遵从public,protected,private访问规则; 
• 因为静态数据成员在全局数据区分配内存,属于本类的所有对象共享,所以,它不属于特定的类对象,在没有产生类对象时其作用域就可见,即在没有产生类的实例时,我们就可以操作它; 
• 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与一般数据成员初始化不同。静态数据成员初始化的格式为:
<数据类型><类名>::<静态数据成员名>=<值> 
• 类的静态数据成员有两种访问形式:
<类对象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或 <类类型名>::<静态数据成员名>
如果静态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允许的话(即public的成员),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来引用静态数据成员 ; 
• 静态数据成员主要用在各个对象都有相同的某项属性的时候。比如对于一个存款类,每个实例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所以,应该把利息设为存款类的静态数据成员。这有两个好处,第一,不管定义多少个存款类对象,利息数据成员都共享分配在全局数据区的内存,所以节省存储空间。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变时,只要改变一次,则所有存款类对象的利息全改变过来了; 
• 同全局变量相比,使用静态数据成员有两个优势: 
1. 静态数据成员没有进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间,因此不存在与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冲突的可能性; 
2. 可以实现信息隐藏。静态数据成员可以是private成员,而全局变量不能;

2.2静态成员函数 
  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静态成员函数,它为类的全部服务而不是为某一个类的具体对象服务。静态成员函数与静态数据成员一样,都是类的内部实现,属于类定义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员函数一般都隐含了一个this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的对象本身,因为普通成员函数总是具体的属于某个类的具体对象的。通常情况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数fn()实际上是this->fn()。但是与普通函数相比,静态成员函数由于不是与任何的对象相联系,因此它不具有this指针。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无法访问属于类对象的非静态数据成员,也无法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它只能调用其余的静态成员函数。下面举个静态成员函数的例子。 
//Example 6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static void GetSum();/声明静态成员函数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声明静态数据成员
};
int Myclass::Sum=0;//定义并初始化静态数据成员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访问静态数据成员
}

void Myclass::GetSum() //静态成员函数的实现
{
  // cout<<a<<endl; //错误代码,a是非静态数据成员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yclass::GetSum();
}
关于静态成员函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 出现在类体外的函数定义不能指定关键字static; 
• 静态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包括静态成员函数访问静态数据成员和访问静态成员函数; 
• 非静态成员函数可以任意地访问静态成员函数和静态数据成员; 
• 静态成员函数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函数和非静态数据成员; 
• 由于没有this指针的额外开销,因此静态成员函数与类的全局函数相比速度上会有少许的增长; 
• 调用静态成员函数,可以用成员访问操作符(.)和(->)为一个类的对象或指向类对象的指针调用静态成员函数,也可以直接使用如下格式:
<类名>::<静态成员函数名>(<参数表>)
调用类的静态成员函数。


11.待续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