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诸侯简说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 《史记·周本纪》

在这里,出现了五个诸侯国:焦、祝、蓟、陈、杞。

诸侯国是分封制的产物,古文献中之“分封制”也称为“封建”。

其原始含义;是由共主中央王朝宗室成员王族功臣分封领地。即: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卿大夫,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协助统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也是上古时代部族联盟各部族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制度化管理方式。

分封制起源

封建,自应有部族以来已有雏形。但封建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有人主张始于西周,有人主张始于商朝,有人主张始于夏禹。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 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上下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
  • 尧舜时期则有“协和万邦”,万邦均以天子为共主。
  • 夏禹举行“分茅裂土”(《尚书·禹贡》)的仪式,分赐土地给诸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各朝代诸侯国

商朝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商朝大抵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王武丁分封了邶、庇、黎、铁、奄、薄姑、权、梅、潜、索、萧、宋、桐、京、钟离、钟吾、繁、戴、沫、髦、御、时、苑、艾、施、邓、瓦、亘、长勺、尾勺等众多同姓诸侯。

– 《殷代封建制度考》 – 胡厚宣

  • 杞国是夏朝后代的封国,
  • 崇国是商朝在西面最大的属国,
  • 孤竹国是位于河北卢龙和辽宁西部的重要诸侯国,
  • 沚国国君则帮助商王处理过不少政务。

商代的分封制没有周代成熟,分封的诸侯国未完全覆盖天下各地,总体上仍需要依靠方国联盟来维系统治。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土封侯」制,简称「分封制」。分封制度可以称为周朝立国之本,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是在周公当政成康时期进行的。

受封者有三种原因:

  • 一为周王的同姓亲属,
  • 二为功臣,
  • 三为古帝王之后。

为什么要分封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古代帝王的后代,相当于周朝在宣示自己的政权合法性,说明周王朝是从之前的帝王手中合法继承来的。

分封的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有

  • 镇守疆土、
  • 捍卫王室、
  • 交纳贡税、
  • 朝觐述职、
  • 奉命征伐

等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在封国内亦实行分封制

诸侯以下为卿大夫、士,最底层的是庶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的层层分封制又与宗法制度,即嫡长子世袭制相结合,使西周出现了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等级制度,是西周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

周朝时分封制的完善时期,而周朝时不可以可以分封女性,商朝时可以。

周武王实行第一次分封

  • 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都,继续管理商的遗民;
  • 分封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在殷的附近,目的是监视武庚,称为“三监”;
  • 分封亲属和功臣为诸侯(定都于镐京后),这些封国大多数集中于黄河南岸.

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实行第二次分封

  • 把殷人旧地分封为宋、卫二国,以方便统治;
  • 大封亲属和功臣,作为王室的屏藩;

周武王和周公总共分封70余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可见周初两次的大封建,所分封的诸侯多数是周王的同姓子弟,其次才是功臣.

瓦解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后,因其弑父之嫌及诸候不再拥护,地位日降,终至“王命不行”,乃诸侯崛起之时,霸政时代开始。及至三家分晋,战国开始,上述情况发展更盛,改变趋势锐不可挡。“周初千八百国,至春秋之初,仅存百二十四国。

汉朝

汉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较强盛的时代之一。

西汉

封国与郡并行

西汉分封先是封异姓为王,后是封同姓为王。

西汉初年为加强中央权力,分封了七个功臣战将为异姓诸侯王,

  • 楚王韩信(都下邳)、
  • 长沙王吴芮(都临湘)、
  • 果王彭越(都定陶)、
  • 淮南王英布(都亢)、
  • 赵王臧荼(都蓟)、
  • 赵王张敖(都襄国)、
  • 韩王韩公子信(都晋阳)。

这七个王所辖的领土几乎占了全国之半,对于中央政府的稳定和巩固造成很大的障碍和威胁。

为了屏藩中央,汉高祖刘邦一面翦灭异姓王,一面又分封自己的子弟侄儿为王:

  • 齐王刘肥、
  • 淮南王刘长、
  • 燕王刘建、
  • 梁王刘恢、
  • 代王刘恒、
  • 淮阳王刘友、
  • 楚王刘交、
  • 吴王刘。

由于这些王都姓刘,所以史称同姓王

汉景帝时期,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发动叛乱,故又称七王之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七国之乱平定后,汉室继续削藩(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诸侯不复威胁中央。

东汉

东汉也有诸侯王,在刘秀建国之后,他的儿子就被封为各地的诸侯王,他们也有自己的军事力量。

光武帝的儿子们沿袭了(推恩令)这种做法,因此诸侯王的实力越来越小、逐渐被分割,到小得不成样子的时候,便不称王了,用汉朝的官职来封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上,东汉末年(并不是东汉整个朝代)并没有这些诸侯王了,因此也不会有人去勤王了。

两晋

西晋

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西晋传四帝 ,国祚五十一年

西晋建国初,西晋建立初就确立了“分封”制。

武帝要考虑的是长治久安,因而分封宗室,明显目的是要以诸王为“国之屏藩”。

武帝初期将“分封”限制在同姓宗族范围内,其他功臣只能封公侯以下,不可封王,因此西晋只有同姓王而没有异姓王

西晋的分封诸王,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统治阶层历时十六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通俗的说,就是司马家的8个王爷,轮流坐庄打了十六年

十六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爆发,之后“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八王之乱被认为是西晋统治从内部瓦解的标志,是导致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明朝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

  • 把辽、宁、燕、谷、代、晋、庆、肃王分封在九边,扼守边境要塞,直面外患。
  • 把秦、周、鲁、齐、楚王分封在二线。刻意与驻守九边的一线藩王拉开几百里的距离。
  • 南京附近,则不封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道屏障的设置,对藩王也是一种天然制衡。

一线外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二线内屏藩王在中间顶着。前者的造反很难成功。

二线内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一线外屏藩王负责抄后,配合中央两面夹击。后者的造反也很难成功。

中央附近因为没有藩王,不担心重演西晋藩王反噬皇权,导致八王之乱的一幕。

汉、晋的藩王,都有很大权力:

  • 西汉藩王在自己封国内,政军财一把抓;
  • 西晋的藩王在封地内有收税权和拥兵权,没有行政权。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元朝诸王出镇制的翻版:

  • 藩王没有地盘,所谓的地盘就是王府。
  • 藩王也不能拥兵,所谓的拥兵权,就是自己王府的护军。
  • 朝廷的军队,没有中央命令,藩王调不动一兵一卒。
  • 藩王在没有地盘,没有兵权的情况下,实际地位只相当于总兵。

他们与总兵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是皇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诸侯国的爵位级别

周代诸侯五等爵位,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秦代废除“五等爵位”制度,但保留侯爵,例如穰侯魏冉、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通武侯王贲。

汉代采取王侯两种爵位之地,刘邦诛灭“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后只封刘氏为王。不过,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如同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为“安汉公”,后来“公爵”基本成为谋朝篡位的前奏,例如魏公曹操、晋公司马昭、宋公刘裕、齐公萧道成。

周代诸侯五等爵位

  • 公爵:公爵本来地位仅次于周天子,但公爵几个诸侯似乎都发展很一般。

    • 宋公、虢公、州公、虞公
  • 侯爵:侯爵是周代诸侯第二等爵位,当然后来强大起来的诸侯都自称“公爵”。侯爵是诸侯中最强大的阵容,尤其是晋侯、齐侯、燕侯,后来的“战国七雄”有5个来自侯国。

    • 晋侯、鲁侯、齐侯、燕侯、陈侯、卫侯、邢侯
  • 伯爵:伯爵是周代诸侯第三等爵位,这个阵营实力大不如侯爵行列,但比起公爵阵营毫不逊色。秦国的秦穆公 伯爵、郑国的郑庄公 伯爵都曾称霸一方,甚至郑伯开启了诸侯称霸的先河,秦伯统一全国。

    • 秦伯、郑伯、曹伯、梁伯、六伯
  • 子爵:子爵本来地位够低,但最早出来称王的却是这些子爵国家例如楚国、吴国、越国。楚国、吴国、越国这样的子爵国家

    • 楚子、吴子、越子、徐子、巴子、耿子
  • 男爵:男爵是周代诸侯最低爵位,许国是男爵国家。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许文叔于许 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

    • 许男

其他朝代诸等爵位

  • 公爵:秦、汉朝的二十等爵制内无公爵,只有安汉公王莽、魏公曹操。以后魏晋置五等爵,有郡公、县公,隋唐宋有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等,明朝有国公爵,清朝有公爵。
  • 侯爵: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有侯爵,后来被历朝沿袭。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 伯爵: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伯爵。唐朝设县伯爵,宋朝、明朝有伯爵。清朝有伯爵,分三等。
  • 子爵: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子爵。唐朝设县子爵,宋朝有子爵。明朝不设子爵。清兵入关后,时以满语称精奇尼哈番,意思是正官。此后清朝设子爵,分为三等。
  • 男爵: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男爵。唐朝设县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设男爵。

分封制的分封与册封

  • 分封是一国 君主用治下的土地赏赐给下臣,并准许下臣建立封国政权、担任封国君主,是地方政权从无到有的建制过程。
  • 册封指一国君主用“金册封爵”的礼仪,从**形式上确认原本存在**的地方政权首脑的地位,相当于承认其治权而将其纳入管辖体系或朝贡体系,予以政策和制度保障,以金册为证。

参考文档

  •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791428997_194ccfb8500100ynsj.html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098980801733066&wfr=spider&for=pc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576340474898925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加精彩的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前端布道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