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打好基础
要想做好仿真,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一个课题或者项目,你必须明白其中涉及的物理场,以及描述这些物理场的数学方程,相关的约束(或者说边界条件),材料属性,根据理论能否预测出大概的趋势,是否能够推测哪些因素会影响模型的收敛性。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做基础,你才能正确使用软件,选择合适的建模步骤,包括物理场接口、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网格、求解、后处理分析等。举个例子,我们每天用到的白炽灯泡,如果要模拟它的发热现象,应该如何着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涉及的物理场包括,电流流过灯丝,产生电阻热并发光,这可以用电流方程描述;灯泡内的惰性气体被加热,产生对流,可以使用 Navier-Stokes 方程描述;灯丝向外辐射光和热量,这是传热现象;灯泡外的空气受传导和辐射的热量产生对流,这是流热耦合;等等。了解这些相互耦合的物理场以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建模。
第二:快速入门
想要学会如何使用软件,最好就是动手练习。所以,入门方法你可以观看COMSOL官方的免费视频,技术邻、博客园、CSDN、B站等平台查找相关的帖子及视频进行入门都可以,此外公众号也是不错的入门课程。小建议:这些铺在网络上的课程有很多,课程不完整。对于小白来说,起初找课会有些吃力且耗时,可跟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学习,作为入门都是不错的。
第三:进阶学习
如果希望进一步加强使用技能,可以考虑参加培训课程。 北京软研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全年都会举办培训课程,其中包含详细的燃料电池仿真应用,直接碳燃料电池模型(传质-导电-电化学-热多场耦合),锂离子电池 P2D 模型等。国内重点大学博士主讲,有丰富的COMSOL使用经验,擅长锂离子电池数值仿真、动力电池热管理设计与结构优化等。采用在线直播的形式,可以无限次回放视频,建立永不解散的班级微信群,长期互动答疑等。
第四:个案强化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与自己模型相关的案例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仿真技能。通过相关案例你也就可以慢慢的了解这个软件是怎么用的,一个和自己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案例可以尽量多做几遍,加深对过程的理解,特别是物理场与物理场之间耦合是怎么实现的。熟能生巧,入门之后就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才会进步,最终到达理想中的样子。
温馨提醒,不亲自动手去做永远不会成为高手,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