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KHz。
分贝:简写为dB。0dB并非代表完全静寂状态,而是代表人耳的听阈点,也就是听力正常的人所能觉察到的最低声压级。
电平:一个时间变量,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以特定方式计算的均值或加权值。其单位可以用相对于基准值的对数形式表示,例如“分贝”。
电平为一种以电的表达方式反应当前声音音量大小的一种方式。如“把这个轨道电平值增益3dB”可理解为“把这一路的音量拧大3分贝”。
增益:对元器件、电路、设备或系统,其电流、电压或功率增加的程度。通常以分贝(dB)数来规定。在此,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增加的状态。
音高: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由声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
声压:有声波存在时,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
声压级:目前使用压强来代表声波的振幅表现,而所代表的量被称为声压级,并被定义为在某一点上,声波所表现出的有效压强。
响度: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
响度是人主观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
响度级: 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等响曲线)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关于响度的认识:
人耳表现为声压敏感组织。响度取决于声音的强度(如声压级),同时与它的频率及波形有关。例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 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因为人耳对于不同的信号频率存有不同的敏感度,所以声波频率和声压(振幅)是影响人耳对响度感知的两个主要因素。从心理声学角度考虑,人对响度的感觉还有来自于信号持续时间和对于临界带宽频率的控制的因素。通常,人对于一个声信号响度级的识别以200ms(毫秒,1000ms=1s)为界,当信号的持续时间低于200ms的时候,持续时间越短,信号的响度越低。相同声强的两个声音,频率越丰富的,人耳感觉到的响度越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响度的所有途经,均是为了激发更多的毛细胞,从而达到增加临界带宽数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