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P前三天笔记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OSI七层模型、TCP/IP标准模型,重点讲解了子网划分、IPv4/IPv6、DHCP、DNS、BFD协议以及数据链路层协议如HDLC,包括ARP的工作原理和IP地址借用策略。还涉及了P2P、MA、BFD实验示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加粗内容为需要记忆内容!!!

OSI七层参考模型—————OSI/RM
1979年由IOS提出(先有协议后有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数据段 1——1023(静态端口号) 后面两种可以动态分配 1024——49151(注册端口号) 49152———65535(动态端口号)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正向ARP:通过已知IP地址,获取未知MAC地址;并储存在缓存表中,老化时间180s
   反向ARP:通过已知MAC地址,获取未知IP地址:
   免费ARP:利用正向ARP的原理请求自己的IP地址;进行自我介绍,冲突检测
TCP/IP标准模型:共四层————应用层(OSI前三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物理层)

TCP/IP对等模型:共五层
PDU---协议数据单元
IP协议:0x0800(协议类型)
ARP协议:0x0806
跨层封装:为了提高速度
    跨四层封装(越过第四层需要通过协议号进行处理)---仅仅运用于直连路由之间(例如ospf)
    跨三四层封装---仅仅运用于直连交换设备之间

IP地址:
   两种版本:IPV4,IPV6
   IPV4:点分十进制
        网络位+主机位 子网掩码(由连续的1和连续的0组成)
        单播地址:一对一
        组播地址:一对多
        广播地址:一对所有(相同广播域的所有)
        有类分址:
            A:8(子网掩码)
            B:16
            C:24
        根据二进制前8位数字特征分类:
            A:0xxx.xxxx 私网地址段(10.0.0.0--10.255.255.255)
            B:10xx.xxxx 私网地址段(172.16.0.0--172.31.255.255)
            C: 1110.xxxx 私网地址段(192.168.0.0--192.168.255.255)
            D: 1110.xxxx 
            E: 1111.xxxx 
        特殊IP地址:
            环回地址:127.0.0.1--127.255.255.254
            本地链路地址:169.254.0.0    /16
            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直接广播地址:主机位全一
            网段地址:主机位全0
            代表所有IP地址,代表没有地址:0.0.0.0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做子网划分)
                思路:从主机位向网络位借位(被借的位称为子网位)
            CIDR:无类域间路由(做子网汇总)
                思路:去相同,去不同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IPV6:冒号分十六进制 
DNS协议基于TCP/UDP的53号端口传输数据。
DNS查询方式:
    递归查询:指有东西帮你查
    迭代查询:有人为你指出去哪里查

作业1实验子网划分

192.168.1.0/24      14 < 2*4(16)
分14个网段 借4位划16个网段  掩码均为28
0      16     32      48      64      80      96     112     128    144   160     176     192   208     224   240    全0全一不能用
r5--r4 16.0/28
r5--r4 32.0/28
r5环回 48.0/28
r4--r2 64.0/28
r4--r3 80.0/28
r4环回 96.0/28
r4环回 112.0/28
r3--r1 128.0/28
r3--lsw1 144.0/28
r2--r1 160.0/28
r2环回 176.0/28
r2环回 192.0/28
r1环回 208.0/28
r1环回 224.0/28

BFD技术--双向链路检测机制
  是一种全网统一的测试机制
二.网络类型及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类型:根据数据链路层所运行的协议及规则来划分
网络类型
  P2P--点到点网络
  MA--多点接入网络
    BMA--广播型多点接入网络
      FR(帧中继)
    NBMA--非广播型多点接入网络
数据链路层协议:Ethernet、IEEE802.3、PPP和HDLC
  应用层协议:FTP、DHCP、DNS、TELENT、OSPF、BGP、ISIS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ARP、ICMP

MA网络:
以太网协议:
特点----需要使用MAC地址对设备进行区分和标识。
  BMA网络构建方法----使用以太网连线设备的以太网接口,形成的网络称为以太网络,所运行的二层协议就是以太网协议。
  常见的以太网线: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以太网特色---可以提供极大的传输速率(依靠频分技术)
P2P网络:
  当一个网络中只能存在两台设备,并且不允许第三台设备加入,这样的网络就是P2P网络。
   点到点网络的搭建---使用串线连接设备的串线接口,形成的网络。
   串线的标准:
     E1标准--2.408Mbps 欧洲标准
     T1标准--1.544Mbps 北美标准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标准
    满足工业标准的标准HDLC
      由ISO提出(由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改进而来)
      同步--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
      异步--以字节为数据传输数据
    非标准的HDLC(思科提出)
      各家厂商将HDLC改动后的协议
注意:标准HDLC和非标准的HDLC彼此不兼容    。
HDLC网络搭建
HDLC接口地址借用:
  IP地址借用--预先一个没有IP地址的接口从其他接口借用IP地址。--可以避免一个IP被某一个接口独占,节省IP地址资源。--一般建议借用环回接口IP地址。

BFD实验:

保证全网可达后 删除R1到R2的路由

R1配置:

R2配置:

R1接口联动:

关闭LSW1一个接口后测试:

HDLC实验:

首先要为路由器添加串口板卡,然后用串线连接;

配置(R1、2相同):

借用接口配置(在原有实验上改进,清除接口配置后开启loopback0口并配置上ip):

清除接口配置后开启loopback0口并配置上ip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