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机器人领域深入应用FPGA技术的一些思考(续)

目录:

0 引言

1 基于FPGA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 “过剩”
1.1 基于FPGA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
1.2 控制系统的性能 “过剩”
1.3 控制系统性能 “过剩” 的原因
1.4 导致控制系统性能 “过剩” 的深层因素

2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运用FPGA “过剩” 性能的思路、应用场景
2.1 思路之一:主动补偿多轴机械臂误差
2.2 思路之二:特殊意义上的 “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
2.3 可能的应用场景:光刻机晶圆传送模组

3 成本问题、FPGA方案的意义
3.1 成本问题
3.2 现实需求与客户认知之间的差距
3.3 高性能门槛与供给侧的难处
3.4 FPGA方案的意义

4 沟通高端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链的 “三界”
4.1 高端机器人市场的 “互等待” 状态
4.2 高端机器人研发领域的 “互等待” 状态
4.3 高端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生态链的 “三界”
4.4 以高端机器人研发单位为核心沟通 “三界”

正文:

0 引言

此前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在机器人领域深入应用FPGA技术的一些思考》,其中依据自己对机器人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FPGA技术的理解,深入分析机器人反馈控制环路中的三个阶段: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指令执行,定性分析ROS架构在各阶段的性能瓶颈,有针对性地提供了基于FPGA架构的解决方案;给出了在机器人领域深入应用FPGA技术的基本思路、实施方法。

文章发布之后,有位机器人专业人士私信和我进行了交流,从行业的现实情况出发谈了一些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现有基于FPGA的控制系统的性能是‘过剩’的”。

我围绕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与他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观点,现予充实、记录,作为上述文章的续篇。

1 基于FPGA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性能 “过剩”

1.1 基于FPGA的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

基于FPGA实现机器人伺服驱动、运动控制一体化(驱控一体)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单位在做,在上述文章的评论区有人告知,相关产品已经推出并且经过了大规模市场应用的检验。

另外,有位知友在私信中告知,他们公司六、七年前机器人的控制器产品已经在用FPGA。

1.2 控制系统的性能 “过剩”

某位业内人士强调,机器人运动性能取决于控制器、伺服、算法和机械中的短板,在机械系统没有重大革命性进步的情况下,其性能的天花板是存在的,他们公司目前基于FPGA的控制器产品在性能基本上是过剩的。

1.3 控制系统性能 “过剩” 的原因

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驱动、控制的主流算法(例如SVPWM、经典的三环反馈控制算法、经典的运动控制算法)的采样通道数量、采样频率、算法运算量、定时精度、协同精度等关键性能都是基于CPU + Linux + ROS + EtherCAT这一基础技术体系的性能上限进行设计的,否则,算法将因为没有基础技术可以承载而失去实用价值。

即,基础技术的性能决定了应用技术的形态

在现有的基于FPGA的驱控一体机器人控制系统中,如果仅仅将上述已有算法模块从CPU移植到FPGA中,则FPGA相比于CPU + Linux + ROS + EtherCAT的性能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