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能取代政府吗?

来源:中国信息界
    近一段时间来,电子政务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家将为此投资上千亿资金,也是由于继我国IT业神话破灭之后,人们更为关注电子政务将拥有怎样的前景。

    比起传统的靠书信传递信息的政府运作方式,电子政务有其突破性的优势。在理论上它可以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政府监管效率,有效解决空间、时间的限制。它能促进政府廉洁、公开化、透明化。广大民众能由此享受更好的服务。正是基于这种良好的前景预期,政府将电子政务作为我国当前国家信息化三大重点之一,目前已将“三网、四库、十二个大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定位为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于2001年年底开始全面铺开,在各地迅速上马。许多大城市已有了自己的政府网页,有的甚至开始了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报税、网上采购报价。

    但电子政府真的既能挽救IT产业,又能使得政府廉政建设卓有成效吗?

    电子政务的关键不在“电子”,而在“政务”,忽视这个主次关系,很容易使得上千亿投资成为黑洞。我国政务的缺点不在于工具手段不先进,而在于政府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存在长期弊病。机构的臃肿难减,条块分割等问题尚未解决,要求政务电子化,在这一阶段很难实现。在此尤其需要警惕的事情是,不能心存以电子政府解决乃至消灭腐败的幻想。人们目前普遍还存在一种误解或叫理想,认为政务一电子化,就可以杜绝腐败,能加速政务的透明化。腐败是一个深层的政治问题,在体制不变,人亦不变的情况下,一张网能带来什么根本性变革?传统行业乃至新兴行业的电子化随着新经济的热潮曾经红极一时,例如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曾经被认为可能取代传统的柜面网点式服务,网络银行也被视为提供所谓3A(anywhere anytime anyhow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接入方式)级银行服务的典范,网络银行的客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和时间享受网络银行便捷快速的服务。后来人们逐渐醒悟,银行的服务并不是纯粹冷冰冰的。例如做出一项对某企业的授信服务,需要银行内部的授信部门和后台客户资料管理部门;需要授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之间反复的、面对面的磋商和交流。因此,以为电脑能取代人脑的想法是可笑和荒谬的。同样的问题存在于电子政府之中,期望电子政府能杜绝官员的各种暧昧、推诿和腐败,同样也是不现实的。此时不仅电脑不能取代人脑,腐败的倾向和观念也并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取决于经济和政治体制。体制上存在怎样的漏洞,政府官员的行为就会出现相应的偏差。因此,戈尔曾说,世界各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时都将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官僚主义与电子政务是格格不入的。官僚主义不死,电子政府奈何之?

    如果政府本身不能改革,那么多了一层电子网络还可能造成办事程序混乱,效率更加低下。目前中国大约有几千万网民,这些网民的定义大约是每周有3小时以上的上网时间,而网民中又以35岁以下的大都市青年为主。这使得人们不禁要问:在政府部门,到底有多少公务员是具有网络常识并能适应电子政府的?而公众通过电子政府享受政府服务的能力和习惯又如何?政府服务到底是向弱势群体倾斜并提供便捷呢,还是为大都市中的年富力强的少数人提供服务?这是电子政府能不能普及和摆脱形同虚设的关键,对此没有理由乐观。中国的互联网在经历资本狂飙、财富冲动、创业热潮、媒体神话乃至泡沫横流后,步入了低迷的冬天。再加上中国长期处于经济周期调整阶段,需求不旺,IT业很难走出低谷。这时候中国电子政务兴起了,政府采购大规模增加,电子政务被众多厂商追捧,似乎中国的政务已经到了非电子化不可的程度。“电子要政务”的势头超过了“政务要电子”。不负责任地把我国政务简单化为电子,造成了重电子、轻政务的现象,实是误导。我国电子政务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重投资、轻管理;重监管、轻服务等一系列情况,不注重国情,则电子政府就可能在中国人为造成数字鸿沟。

    不仅如此,基础设施建设的“豆腐渣”工程还容易暴露一些,而网站维护不善、网页内容陈旧、电子政府形同虚设的“豆腐渣”问题更为隐蔽,稍有不慎电子政务就可能将数千亿资金坐吃山空。那些简单的认为“新技术能即插即用,市政府效率马上提高”的说法是荒谬的。政府职能不发生转变,单把精力投入在政府办公电子化上与新建一栋政府办公大楼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如果说九江大堤之类的“豆腐渣”还有长江洪水来证实一下的话,那么我们不能不警觉到,电子政府的“豆腐渣”没有洪水来冲刷,因此也就更容易形成可怕的黑洞。

    看来电子政府建设能否见成效取决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提高。若仍在权力调配资源的体制下,搞电子政务就会搞成信息孤岛,搞成没有肆虐的长江洪水可以检验的隐蔽的“豆腐渣工程”。电子政务是为政府服务的,它只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改革政务。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政治领导,而不是技术领导。电子化政务始终是政务的一小部分内容,并且永远不可能成为政务的全部内容。只有阳光化的“正务”深入人心,电子“政务”才能在其漫漫长路上走得稳妥一些。

    我国政务的缺点不在于工具手段不先进,而在于政府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存在长期弊病。机构的臃肿,条块分割等问题尚未解决。要求政务电子化,这一阶段很难实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PWM 调光的多功能 LED 台灯电路设计 LED(发光二极管)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等其他光源 无法比拟的优点,代表着未来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设计了一种以 AT89S51 单片机 为核心的家用多功能白光 LED 台灯系统,采用 PT4115 大功率 LED 恒流驱动方案, 可实 现对 LED 台灯的 PWM 多级调光控制;同时,系统兼有时间日历、温度检测、液晶显示、 声光闹钟等多项功能。 本文详细给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过程。 实验证明, 该多功能 LED 台灯稳定高效,功能丰富,能够满足家庭实际应用的要求。 0 0 0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节能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 题,人们正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新的节能方式。照明是人类消耗能源的重要方面,在电能消耗 中,发达国家照明用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是19%,我国也达到12%.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 照明用电将有大比例的提高,因此绿色节能照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LED 作为一种固 态冷光源,是继白炽灯、荧光灯、高强度放电灯(如高压钠灯和金卤灯)之后的第四代新光 源。基于白光 LED 的固态照明,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照明方式,与传统光源相比,具有节能、 环保、寿命长、体积小、安全可靠等特点,代表着照明技术的未来,并符合当前政府提出的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LED 必然会进入普通 照明领域取代现有的照明光源。 目前,市场上采用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为光源的台灯普遍存在着低效率、高能耗、 不易调光等缺点;至于寿命结束的含汞灯,一旦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且部 分台灯产品功能单一,缺少亮度调节、时钟日历、温度显示等功能,无法适应现代家庭生活 的实际需求。为解决当前问题,本文设计了以 AT89S51 单片机为核心的多功能白光 LED 台灯系统,采用 PT4115 大功率 LED 恒流驱动方案,可实现对 LED 台灯的 PWM 调光 控制;同时兼有时钟日历、声光闹钟、温度检测、液晶显示等多项功能。在实现高效节能的 同时,为家庭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1 1 1 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该多功能 LED 台灯系统采用20 只5mm 高亮白光 LED 灯珠为光源,以 AT89S51 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由 LED 恒流驱动系统、时钟系统、测温系统、液晶显示系统、蜂鸣系 统、按键系统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 所示。 该系统可具体实现 LED 台灯的10 级 PWM 调光控制;液晶屏实时显示时钟、日历与 环境温度信息;闹钟功能采用声光报警方式,即一旦到达闹钟时间,LED 台灯自动点亮, 并发出蜂鸣声报警,以唤醒用户;用户可通过按键系统实现对时钟日历与闹钟参数的设置、 LED 亮度的调节以及闹钟报警的解除。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1.1 1.1 1.1 1.1 单片机主控系统 本设计主控系统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性能 AT89S51 芯片实现,其 P0 口外接10K 的上拉电阻,P0.0~P0.7 同时作为 DS12C887 的数据接口与液晶1602 的数据接口。 P2.0~P2.3分别连接 DS12C887 芯片的片选端 CS、地址选通输入端 AS、数据选择端 DS 与读/写输入端 R/W,P3.2 连接其闹钟中断请求输出端 IRQ.P2.5~P2.7 分别连接液 晶1602 的使能端 EN、数据/命令选择端 RS、读/写选择端 RW.P2.4 作为蜂鸣器控制端。 P3.0 作为 DS18B20 的信号输入端。 P3.1、 P3.4、 P3.5、 P3.6 与 P3.7 作为 S2~S6 按 键系统。P1.1 作为 PWM 信号的输出端并连接 PT4115 芯片 DIM 端,用于 PWM 调光 控制。系统晶振电路由12MHZ 晶振与两个30PF 电容组成;复位电路则由 S1 按键、10K 电阻与10uF 电解电容构成。主控系统电路如图2 所示。 图2 单片机主控系统电路图 1.2 1.2 1.2 1.2 恒流驱动系统 本设计 L ED 光源采用相互并联方式,共由20 只5mm 高亮度小功率 LED 灯珠组 成;每只 LED 灯珠的压降约3.1V,工作电流约20mA.由白光 LED 的正向伏安特性可知, 当 LED 端电压超过其正向导通电压后,较小的电压波动都会导致工作电流的的剧烈变化, 从而影响 LED 的正常使用,固 LED 宜采用恒流驱动方式。因此,本设计 LED 采用高性 能 PT4115 恒流芯片驱动,PT4115 是一款连续电感电流导通模式的降压恒流源芯片, 能 将直流电压直接转换成稳定的恒流输出;其采用6~30V 宽电压输入,输出电流可达1.2A, 转换效率高达97%,输出电流精度达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电子巡更系统 6 第二章可视对讲系统 11 第三章自动停车场管理系统 18 第四章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37 第五章周界防范系统 39 第六章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43 第七章物业管理系统 53 第八章电子显示屏系统 59 第九章PDS系统 68 第十章家居智能控制系统 79 第十一章小区设备监控系统 108 第十二章项目管理 118 前言 1.智能小区的概念 智能小区其实是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和国内小区特点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传统控制方式的大厦,从简单的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发展到整个弱电系统的集成,3A、5A型的智能大厦在国内不胜枚举。而智能住宅的概念源于美国,美国的智能住宅发展是最为迅猛的。继美国之后,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住宅智能化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我国,智能住宅这一概念推广较晚,但其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由于国内的住宅产业的特殊性,智能小区取代了智能住宅的概念,全国已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住宅和住宅小区。 随着智能化技术从大厦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智能小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那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模式才可以称得上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家庭呢?最近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提出了关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基本概念,即:“住宅小区智能化是利用4C(即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统集成,为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2.智能小区的功能 智能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功能设置,一般应该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是中档还是高档?)对于智能小区安防和通讯网络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智能化大厦的功能,多数人们都比较熟悉。对于住宅小区,它的智能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智能大厦中的一些功能应用进来,这并不能完全满足其要求。住宅有其特殊的方面,它需要将住宅内越来越多的设备,系统统筹管理,使其能具备智能化的功能,从而达到和创造舒适健康的环境,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通信功能,包括语音、文字、图像的传输。因此,智能化小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服务,服务功能主要包括方便的管理、高效的监控和先进的通信方式。信息服务突出体现在计算机网络上,这对小区网络的硬件建设提出了要求,其实信息服务也就是大家常常听到的“数字化家园”、“数字家庭”要体现的核心服务。 小区产品实现功能的方式,一般都是在小区内建立智能控制网络,利用此网络来实现家庭智能化和小区智能设备的集中监控,核心产品是家庭控制器。 智能小区是以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在智能化后形成智能住宅,智能住宅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安防装置,通过家庭总线连接到构建的智能控制网络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这些功能都是通过家庭控制器来实现的,家庭控制器通过智能控制总线系统提供各种服务功能,能和住宅以外的外部世界相连接。所以说家庭控制器既是智能住宅的核心,又是小区智能管理网络系统的“大脑”。 3.智能小区的发展 智能小区作为先进的新生事物,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使得它得以飞速发展。随着智能小区的基本定义的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智能小区市场在建设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集成商、开发商、供货商,以及各种媒体的宣传推动下,已经从无序到规范,从低迷到上扬。 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小区建设倍加青睐,有其深刻的市场因素。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小区建设市场的火爆是一种市场行为,必将进一步被市场所认同。政府的正确引导将有利于智能小区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应该说,智能小区的出现不仅是智能大厦的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简单应用,同时也是与国内房地产业的火暴和特点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智能化小区的迅速发展,各界人士纷纷加入了推进小区智能化发展的
1、谈谈您对计算机摩尔定律的理解,当前还就是继续有效的不? 答:随着科技的发展,商品性能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价格却变得越来越便宜。这正就是科技 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实惠。    摩尔定律就是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 倍。摩尔定律就是由英特尔(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得之。 计算机第一定律——摩尔定律Moore定律1965年,戈登·摩尔(GordonMoore)准备一个关于计 算机存储器发展趋势的报告。她整理了一份观察资料。在她开始绘制数据时,发现了一个 惊人的趋势。每个新芯片大体上包含其前任两倍的容量,每个芯片的产生都就是在前一个 芯片产生后的18- 24个月内。如果这个趋势继续的话,计算能力相对于时间周期将呈指数式的上升。Moore 的观察资料,就就是现在所谓的Moore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 准确。人们还发现这不光适用于对存储器芯片的描述,也精确地说明了处理机能力与磁盘 驱动器存储容量的发展。该定律成为许多工业对于性能预测的基础。在26年的时间里,芯 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3200多倍,从1971年推出的第一款4004的2300个增加到奔腾II处 理器的750万个。 "摩尔定律"还带动了芯片产业白热化的竞争。在纪念这一定律发表40周年之时,作为英特 尔公司名誉主席的摩尔说:"如果您期望在半导体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您无法承担落后于摩 尔定律的后果。"从昔日的仙童公司到今天的英特尔、摩托罗拉、先进微设备公司等,半 导体产业围绕"摩尔定律"的竞争像大浪淘沙一样激烈。 对于摩尔定律对当今就是否有效?毫无疑问,"摩尔定律"对整个世界意义深远。在回顾4 0年来半导体芯片业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时,信息技术专家们说,在今后几年里,"摩尔定律 "可能还会适用。但随着晶体管电路逐渐接近性能极限,这一定律终将走到尽头。"摩尔定 律"何时失效?专家们对此众说纷纭。 美国惠普实验室研究人员斯坦·威廉姆斯说,到2010年左右,半导体晶体管可能出现问题, 芯片厂商必须考虑替代产品。英特尔公司技术战略部主任保罗·加吉尼则认为,2015年左 右,部分采用了纳米导线等技术的"混合型"晶体管将投入生产,5年内取代半导体晶体管。 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半导体晶体管可以继续发展,直到其尺寸的极限——4到6纳米之间,那可 能就是2023年的事情。 专家们预言,随着半导体晶体管的尺寸接近纳米级,不仅芯片发热等副作用逐渐显现,电子 的运行也难以控制,半导体晶体管将不再可靠。"摩尔定律"肯定不会在下一个40年继续有 效。不过,纳米材料、相变材料等新进展已经出现,有望应用到未来的芯片中。到那时,即 使"摩尔定律"寿终正寝,信息技术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变慢 【附】:摩尔定律就是著名芯片制造厂商美国因特尔公司 (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顿·摩尔对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趋势作出的推断。它描述了特定时 期,特定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的性能或价格以18个月为周期的一种增长或下降规律。摩尔定 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表述: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50%;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2、结合计算机硬件发展历史,谈谈您对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的瞧法? 答: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3):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4~1969):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0~1990):以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s)为标志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VLSI)计算机 第五代(1991~目前):以互联网(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系统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1946年2月15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 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 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 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就是操作指令就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 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使用真空电子管与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 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与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