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行
时间:2015.04.12
序:为了用Python实现诗词格律的分析,我研究了一套的诗律和词律,现做整理分享给大家,以供需实现此类需求的朋友“快速”、完整地理解格律。
《浅谈诗律》
古典诗歌,按照体裁、结构的不同,大概分为诗、词、曲三类;按格律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以后,四言诗等古体诗逐渐消亡。此时的古体诗的有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和杂言诗。而在南北朝时期缓慢形成的对格律的限制,也逐渐走向成熟,近体诗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今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和绝句又分别因五言和七言的差别,形成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
【名词解释001】近体诗——也称格律诗,还称今体诗。因为区别于古体诗,所以一般成为近体诗。近体诗形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对文中的句数、字数、平仄、韵脚都有很严格的限制。在下文中,仅以近体诗称之,不再另行注明。
【名词解释002】格律——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声律主要是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为主。
- 古体诗的格律
- 古体诗的换韵和重韵
- 诗韵的演变
- 近体诗韵的规则
- 入律古风、排律和柏梁体
- 近体诗的首句入韵和衬韵
- 平仄与四声
- 五言律诗和绝句的句型及平仄格式
- 七言律诗和绝句的句型及平仄格式
- “一三五不论”
- 孤平
- 四种常见变格
- “二四六分明”与特定变格
- 拗句与拗体
- 孤平拗救(本句自救)
- 对句相救
- 半拗(小拗)可救可不救
- 对和黏
- 近体诗平仄整理(枚举)
- 古体诗的平仄与三字脚
- 古绝
- 对仗
- 近体诗的对仗
- 古体诗的对仗
- 工对、邻对和宽对
- 借对
- 常见诗病
- 合掌
- 顶针
- 和诗
近体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韵脚、平仄、对仗和其他的规定。
首先来回忆一下对仗,在律诗中,对仗通常用在首联、颔联、颈联中,在颈联中绝大多数都会使用,很少在尾联中使用。对仗中,要避免同字,同时也要注意词性和结构的对仗,对于对仗的学习,可以参见李渔的《笠翁对韵》。
其次,来回忆一下韵脚。其中要注意偶句押韵、押韵只押平声韵、近体诗用韵都依照平水韵、一韵到底、忌重韵、忌重意、忌出韵的原则;首句可以选择用韵或者不用韵。
然后,来回忆一下平仄,我们从四种句型讲起,讲到了常见的四种平仄格式,讲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存在的缺漏;然后我们讲了孤平、拗救、对黏,而后我们又分析了古体诗的平仄三字脚。
最后,我们提到了以合掌为例的常见诗病,并且举了顶真作为常见修辞的例子。并且略微介绍了和诗的简单玩法。
《浅谈词律》
词最早起源于唐朝,而盛行于宋代。词在出现之处,就是合着音乐而诞生的,所以词又称作“曲子词”、“曲子”等称呼,因为词是从诗发展而来的,所以词也被称为“诗余”。词的特点是有长居有短句,所以有人也把词成为“长短句”。因为词是要与音乐达成密切配合的关系的,所以词就有着区别于诗的独特格律。
写词一般也不称为“作词”,而称为“填词”。填词所依据的曲调称为“词调”,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字叫“词牌”;填词时所依据的体式和声韵谱称为“词谱”。
【名词解释051】倚声——也称填词,按照词谱写词,后均称为填词
【名词解释052】词调——填词的格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名词解释053】词牌——也称词牌名,词的格式的名称;有时几个格式共用一个词牌,有时一个格式有几个词牌,后均称为词牌
【名词解释054】词谱——后人把每一词牌的平仄、字数、句数、韵脚表示出来,成为词谱
【名词解释055】体式——文字的样式,指词的平仄、字数、句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