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地波的传播特性
考虑地面是光滑的和均匀的平地面时的电波传播情况
地波传播的场结构
The ground wave (sometimes also called the surface wave)is dominant below about 500 kHz(wavelengths are longer than 600 m).
根据边界条件可推出,在两种媒质内传播的波应具有相同的传播常数γ,即各场分量均应含有e-γz因子
由于边界电场切向分量连续Ez1=Ez2,在空气中存在Ez1则合成场强E1的极化方向向地面倾斜
由于波前(等相位面)与坡印廷矢量垂直,因此导致波前倾斜现象(向地面)。
地面吸收越大,Sx1越大,波前倾斜也越严重,只有沿地面传播的Sz1才是有用的
列翁托维奇(Leontovich)边界条件适用于空气和半导电媒质的分界面上。若半导电媒质相对复介电系数的模值满足下列条件,则在分界面大地一侧的电场、磁场水平分量之间满足下面的近似关系
地表面波的传播特性
1、沿地表传播的地波属TM波模式,合成场是一椭圆极化波。沿一般地质传播时可以近似认为合成场是在椭圆长轴方向上的线极化波。
2、垂直极化波沿地面传播时,由于大地对电波能量的吸收,产生了沿传播方向的电场纵向分量 Ez1,相应的沿-x方向传播的功率流密度Sx1反映了地波的传输损耗的大小。当电波波长λ0越长或地面电导率σ越大时,地面波衰减常数越小,说明此时地面波的传输损耗越小。
3、除大地对电波的吸收外,还存在绕射损耗。障碍物越高,波长入0越短,则绕射损耗越大。
4、根据地表面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前倾斜现象可以用相应型式的天线,以便有效地接收各场强分量。
5、由于大地的电特性及地貌地物等并不随时间很快地发生变化,且基本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无多径传输现象,因而地波传播信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