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段难以忘怀的亲身经历,它给我上了一课。在结束了多年的异乡漂泊后,我回到了家乡,加入一个软件开发公司,公司是老板为了拓展新的业务单独成立的。已经一年多了,软件团队算是初步成型。那时的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憧憬,毕竟在我的家乡,能找到一个拥有相对完善团队的软件公司实属不易,我以为自己加入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团队,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事实证明,我太天真了。
一天,我接到通知,要求我与一位业务员一同前往一家公司进行需求调研,这家公司有意进行微信公众号二次开发。在出发前的简短会议中,副总对业务员说:“我已经跟客户报过价了,初步定为9000元。如果客户觉得价格偏高,我们可以降到8000元,但7000元是我们的保底价。如果谈判真的陷入僵局,7000元也可以接受。当然,如果客户仍然不满意,我们可以考虑6000元成交。”
听到这番话,我内心充满了困惑和不解。这简直是一场自我贬值的谈判预演,客户尚未发声,我们自己却已经做好了赔本的准备。我暗自思忖,副总究竟是基于何种考量,才会允许如此不计成本的销售策略?是深谋远虑,我眼光太浅看不懂?
后来才知道,老板就是这个思路,新业务要靠低价打开市场,占领客户。所以,业务员们在老板的默许下,几乎每单都在赔本赚客户,客户嫌贵就降价,嫌工期长就缩短工期,只要能促成交易,无论盈亏。这种策略在短期内确实奏效,业务员们拉来了大量的项目,但每一个项目都在无声地吞噬着公司的利润。
开发人员不乐意了,项目堆积如山,软件开发人员天天加班。业务们总嫌开发进度慢,嫌开发人员拖工期。开发人员抱怨说:“做这些赔本的软件有什么用,连工资都不够。”老板发话了:“开发人员负责开发就行了,工资又不少你们的,价格不用你们管。”既然老板这么说了,开发人员就低头苦干。
结果可想而知,软件部的人忙成狗,公司却一直在赔本。业务与开发人员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随着亏损的累积,公司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软件部成员的工资也开始出现拖欠。团队士气低落,半年后,软件部的人陆陆续续离职,因为已经不能按时发工资了,最后硬撑了半年,公司也倒闭了。